标题: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对立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青青小草 时间: 2011-9-18 22:12 标题: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对立关系 大学通识教育是满足人们精神心灵自由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生活价值的教育、是倡导资源善用、宇宙和谐的教育。通识教育具有基础性、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学生开放发散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综合完整的判断能力,强大坚实的发展潜力,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之目标。大学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教育。专业教育具有专业性、专一性和技能性的特点。专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形成稳定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目标。实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目标。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不是对立的教育模式,而是统一互补的两种教育模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技术只能知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这个“应当怎样”正是通识教育所要研究和告诉我们的问题。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用“半个人的时代”这一标题谈文理分家导致人的片面化问题。美国政府在苏联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的震动,提出的对策中写到:最杰出的科学家,从不是局限在他们个人的领域内。通晓和熟悉艺术及人文学科,促使优秀科学家的视野变得敏锐。只懂专业技术而灵魂苍白的人是“空心人”;不懂技术、侈谈通识的是“边缘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统一,是世界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经验。美国大学的通识课学分一般占到30%~40%左右;日本大学通识课学分一般占到24%~30%左右。美国的哈佛大学从1978年开始,对学生进行“五大领域”即文学和艺术、历史、社会分析和道德判断、数学和自然科学、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等的通识教育。2007年进一步丰富为八大领域,即美育与解释性的思维(Aesthetic and Interpretative Understanding);文化与信仰(Culture and Belief);实证与数学推理(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伦理思维(Ethical Reasoning);生命科学(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物质科学(Science of Physical Universe);各国文化与社会(Societies of the World);世界中的美国(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现在哈佛大学通识学分占比在40%以上,麻省理工学院通识学分占比在25%左右。
至于学习通识教育的时间,我觉得并不一定严格地抽出一定时间去学习相关课程,而是应该把握每一个学习通识课的机会。如学校中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学校举办的各类讲座,自己身边可以看到的所有非本业的书籍,这些都可以促进一个人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思维能力的开放,增加人们的人文情怀。相反,如果严格把自己限于专业课程学习之中,则易于使自己成为孤陋寡闻的人,限制自己的思维。
总之,一个人不管什么时间,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心身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