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教授请辞不教甲骨文达人是谨慎还是浮躁?
[打印本页]
作者:
秋枫
时间:
2011-11-6 20:01
标题:
教授请辞不教甲骨文达人是谨慎还是浮躁?
教授请辞不教甲骨文达人是谨慎还是浮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6日 14:03 华商报
2009年,四川考生黄蛉因在高考作文中写甲骨文被称为“甲骨文达人”,黄蛉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就读两年后破格转入川大本部学习,由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专门负责培养。11月4日,何?称其浮夸靠不住,不愿意再教,已向学校提交辞呈。目前,学校对此事未回应。
轻弃特长生恐制造又一个“仲永”
甲骨文是文字化石,能看懂者寥寥无几。一个高考生竟然能用甲骨文写作文,实属不易,也是人才难得。四川大学破格录取他,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但如今,学业未完,昔日的“甲骨文达人”却被老师判定为不合格。授业教授还提交辞呈,不愿意再教这个学生。原因是辅导老师认为黄蛉在甲骨文方面没有多大造诣,而且有些浮夸,靠不祝这样的结果让人遗憾,但同时也暴露了教育的短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只是学校和老师工作的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的培养,品质的修正,人格的塑造,也是重要的职责所在。学生有些品质瑕疵,应该持宽容之心,给予指出和纠正,而不是视作不可救药的顽疾,一弃了之。特长生并非全能生,更非完人。对待他们,不仅要有破格录取的气魄,更要在培养上有耐心,多包容,而不是让特长生成为又一个半途而废的“仲永”。 郭鑫
“怪才”特长生当配“偏才”教授
我们常说的所谓“怪才”、“偏才”,无论是能力素质还是为人处世,大抵不能和那些全面发展的“全才”可比,甚至存在明显的短板和缺陷。作为教育者就该充分认识这一特性,多发掘其“特长”,对短板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点求全责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其“怪”到极致、“偏”得出奇,才算教育培养成功。如果以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标准和思维来衡量“特长生”,显然会使其灵性丧失、个性全无。
黄蛉说自己“会读《文心雕龙》”,就算有点“浮夸”,也算不上是什么大错,也该需要教授正确引导和悉心修正。就此给他扣上一顶“靠不妆的人品帽子,还公开弃之不教,未免小题大做。虽然维护了自己的师道尊严和学术权威,却多少有些伤害和侮辱一个成长中的学生心灵。在此,不妨对“怪才”来个“见怪不怪”,毕竟培养的对象是术业有专攻的特殊人才,就该“教而无类”,剑走偏锋、多出奇招怪招。“怪才”学生当配“偏才”教授才对。 舒爱民
拒教“甲骨文达人”有多重浮躁
中途分手,事业未竟,何?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在何教授眼中,这个偏才并不偏,怪也仅怪于“性格”。一个从事古文研究的人,如果不能平心静气,难有作为。即便天赋再高,也难有前途。
如果黄蛉真的“浮夸”,在我看来,是学校,是老师,当然也是整个社会,过高的期望、关注,让其背负了太多的负荷,使之成为“不可承受之重”,终致心态失衡。仅凭一篇“甲骨作文”,就定性其偏才怪才的层次,迅速招至“麾下”,川大的急切就真只是“怜才惜才”吗?很显然,这无法排除其借机宣传的嫌疑。如果这样,“怪才”就可能成了一种工具,而其是否真有水平,是否经过严格的考核,是否进行了意向性评定,都值得追问。
于整个社会,很多人的心态并不正常,成功了就捧得老高,失败了就说得一文不值。黄蛉的优也好,劣也罢,质疑和赞美在其间总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过高的期望,让学校加速“破格”,让老师“倍感压力”,让学生“变得浮躁”。这个社会,最缺的不是偏才、怪才,而是淡定的心态以及宽容的环境。 堂吉伟德(华商报)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