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北大书记的“卖猪肉说”令人不是滋味 [打印本页]

作者: 秋枫    时间: 2011-11-17 14:40
标题: 北大书记的“卖猪肉说”令人不是滋味
北大书记的“卖猪肉说”令人不是滋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6日 15:08   东方早报
  在媒体上看到北大党委书记的一段话:“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要他卖猪肉卖得最好,修鞋修得最好,种地种得最好,工人当得最好,那一样是我们北大的骄傲。我想,这就是北大人的价值观倾向,就北大精神来说,在任何工作上做出贡献都是给母校增光。”

  看了这段话,很不是滋味。一个本科毕业生,应该是一个准专业人员。毕业后在社会上经过一定的磨合,就应该成为专业人才。如果卖猪肉、修鞋之类活儿,都要由北大的本科毕业生来担当,那么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力又去干什么?他们也是完全有能力把这些活儿干到“最好”的。反过来说,既然大学生和文化相对较低的人都可以把这些活儿做到“最好”,那么国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培养大学生,父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培养大学生?所以我说,书记的说法背后隐藏着的逻辑是“类读书无用”。

  虽然我批评北大书记说的不对,但并没有轻视卖猪肉和修鞋的劳动者人格的意思。我当过知青,当过农民,我从来不会轻视他们(譬如现在我和小区的修理工、清洁工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作为一个北大的学生自己选择卖猪肉,这也可以理解,也可以支持。但这不能从北大书记的嘴里这样说出来,卖猪肉和修鞋的“最好”更不能成为“北大人的价值观倾向”。

  现在一些领导很急于把大学生归为“普通劳动者”,这对一些自抬身价、好高骛远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有必要。但这里所说的“普通劳动者”,是指人格上的平等,当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对掏粪工人时传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分工不同,但为人民服务是一样的。如今要强调的,恐怕是“分工不同”。现在中国社会混淆了的,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不同。

  先看美国的大学是怎么对待专业人才的。我的一个同学的儿子去了美国读书,进的是“常春藤”名校。一开学,就有与他的专业相关的各大公司派人来公关,请他们有空去公司体验体验。因此,他们很快就与这些公司建立了联系,假期就去那里实习。四年本科读下来,已经对这些公司比较熟悉。毕业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某个世界500强企业的新鲜血液。

  再看中国企业怎样看与专业人才相关的问题。有一次做一个视频节目,遇到一位教育企业的老总。我主张中国的企业多和大学、大学生接触,主动积极地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孰知他回答说: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去培养大学生,我需要人才的时候,花钱找猎头公司去挖一个来就是。听得我目瞪口呆。

  中国的教育本身存在问题,主流意识是关起门来读书、考试。所以大学生确实与社会和实际工作有距离、有隔膜。但这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来加以改变,除了学校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社会,尤其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单位”的积极参与。如果所有“单位”都不培养专业人才,都像那位老总一样需要时出钱挖一个便是,那么若干年之后,中国的专业人才从何而来,大学生的出路又何在?似乎也只有像书记所说,都去当“最好”的卖猪肉的和修鞋的了。

  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社会一度排斥“专业”和“专业人才”,流行的说法是要“外行领导内行”。但即使在那时,正规的说法也还是“又红又专”。当然,“红”是实,“专”是虚,宣传时需要就给一顶桂冠,而真正去钻研业务,通常要被扣上“走白专道路”的帽子的。这种思想谬误一直延续至今。如果“类读书无用”的主张和现实不给予纠正,那么我们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梦想就只能一直是个梦。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1-11-17 16:07
教育应讲投入产出比
作者: 九天揽明月    时间: 2011-11-17 17:14
     基本完全赞成北大书记说法!略有不同的见本文第三段!

      听完“卖猪肉”的故事,没有丝毫本文作者那种不是滋味的感觉,感觉很是滋味,很正常的滋味!
      就算是清华北大中科大的毕业生,即便专职从事卖猪肉也未必卖得最好!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也可以做大款,也可以成就大事业,无数的客观事实也的确证明这是完全可能的;当然,他们也可以碌碌无为。。。。。很多好的或者不好的职业都等着他们,有什么不是滋味的!
      即便那一个两个的名校“卖肉的”,最终没有卖成大款,没有卖成全国第一,也不能说明清华北大中科大不好或者怎样!
      我就纳了闷了,社科院的研究员怎对此再正常不过,再比比皆是的社会想象,发出那样一种惊讶的感概! 难道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得穿金戴银做大官吗?!据我所知:连工作都不带承诺给找的!   
      照那位社会学研究员的说法,北大的学生做高中老师都大大地屈才,因为,还有那么多非名校的师范大学学生呢?!而据我所知:北大有一毕业生,就是在担任高中老师,而且当遇到大地震,首先自己跑了出来而根本没有顾及他的学生!
            
      名校毕业生“卖猪肉”“擦皮鞋”或者无工作这个现象,似断然与读书有用无用扯不到一起,非要象那位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员一样,把它们归到一起,大有牵强附会、生拉硬套之嫌!
      楼主文中那位专事社会学研究工作的研究员的不是滋味,本人很不以为然!
作者: 九天揽明月    时间: 2011-11-17 17:20
补充一句:楼主文中那位社会学家、社会学研究员的相关文化崇拜和文化歧视,是毫无道理的,也是逻辑混乱的!
作者: 尚妈妈    时间: 2011-11-17 18:49
九爷啊,读了那么多书,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去从事一个不需要高技能的职业,我还是觉得可惜呢
作者: 九天揽明月    时间: 2011-11-17 18:56
回复 5# 尚妈妈


   
作者: 宁静致远2011    时间: 2011-11-18 10:51
这个话题不是一两话能扯得清的,角度不同,结论不同。此现象是中国式教育的苦果!
作者: 秦川牛    时间: 2011-11-19 09:43
回复 4# 九天揽明月
完全赞同!
文化和文凭是两回事,有文凭绝不等于有文化,文凭绝不代表成功。学而优则仕也不是仅指学校学习好就应该仕途通达。
学校的教育只是一个过程,绝不是目的。“教”字就是崇尚文化、在孝敬父母的基础上去学习。
北大、清华、中科大的毕业生学生就为什么不能去买肉?
作者: 九天揽明月    时间: 2011-11-19 13:42
回复  九天揽明月
完全赞同!
文化和文凭是两回事,有文凭绝不等于有文化,文凭绝不代表成功。 ...
秦川牛 发表于 2011-11-19 09:43



  ,牛哥,九天从来都不是孤独的!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1-11-19 13:59
补充一句:楼主文中那位社会学家、社会学研究员的相关文化崇拜和文化歧视,是毫无道理的,也是逻辑混乱的!
九天揽明月 发表于 2011-11-17 17:20

完全赞同九天,看来是那研究员的脑子也混乱了。8楼秦川牛的回帖很好,最后一句虽然不太中听,但为什么不能呢?
作者: 麦客    时间: 2011-11-19 18:17
本帖最后由 麦客 于 2011-11-19 18:32 编辑

个人感觉校长有点成败论英雄的味道,其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是最好的,就是北大认可的。但是现在社会所谓的成功又往往都落实到一个标准,那就是物质财富的拥有。卖肉成功是什么?是不是买成大款了?(现实中的是)修鞋修得最好是什么?是不是修成大款了?(现实中是)种地种的最好的是什么?是不是种成大款了?(现实中北大的还没出现).....这种导向无非还是基于多抓老鼠就是好猫的观点。但是其实世界上只有好猫是不够的,...
仰望层层高楼,不管赞成与否,大家想要的却倒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成功,想想也是:只要我是成功的,其它都是浮云,呵呵,英雄何问出处。
虽有“存在即是合理一说”,但现实更多是让人来思考的,对错真伪...还真是犯思量.....
作者: 九天揽明月    时间: 2011-11-19 20:01
完全赞同九天,看来是那研究员的脑子也混乱了。8楼秦川牛的回帖很好,最后一句虽然不太中听,但为什么不能 ...
ray913 发表于 2011-11-19 13:59



     回复秦川牛和ray913:
   
     我认识一位今年已58岁高龄的长辈,他自幼因家贫没有读书,十岁就被他爸爸送去农村铁匠铺当打铁的学徒,自此踏上手工业和后来的经商、做企业之路。在多年的社会历练和商业实践中,他完全依靠聪明、勤奋、自学,不仅很早就锻炼出极强的口算、珠算能力,精明的商业头脑和超强的人际关系能力,而且,从打铁开始就逐步识文断字,到90年代初他的企业如日中天时,他的文字组织能力,已经远非一般专职作家所能匹及,而且,喜爱收藏书画。。。。。。!
       他自幼略有口吃,但却能说会道,讲话诙谐幽默、富含哲理,极具口才,远非大多数以耍嘴皮子为职业的人所能相提并论!
       这位长辈,早已是当地功成名就的一位著名企业家,知识丰富,胸怀宽广,爱好广泛!我看,这位长辈根本不是经过四年名校的锤炼就可能培养出来的超级人才!
       我举上面的例子,绝非否定当代大学教育,只是想说:只要有头脑、有目标、有雄心壮志,并且切实付出时时刻刻用心、用头脑学习的代价,那真的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代大学教育,理所当然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但即便进了这个摇篮,出来的,也必然不可能全部是高、精、尖人才!
       文化、人才、成功都和学历是两回事,他们之间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就像口吃和口才是两回事一样(有的人说话利索,但没有口才;有的人说话口吃,但却极具口才,这是我身边的客观事实)。
        我们为什么争相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国内名校甚至国外名校深造,不过是给孩子们尽力提供一个我们认为更接近成功的机会!可是,当一些孩子因各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失去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机会时,这些孩子不必然不能成材!
        只要我们这些有机会在国内外名校学习的孩子们真的努力了,真的没有蹉跎青春年华,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能算作失败。可惜的只有那些随时放弃奋斗,放弃信念和目标的孩子!
作者: 九天揽明月    时间: 2011-11-19 20:17
个人感觉校长有点成败论英雄的味道,其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是最好的,就是北大认可的。但是现在社会所谓的成 ...
麦客 发表于 2011-11-19 18:17



“校长有点成败论英雄的味道”,这一点,九天也有与你同样的感觉!
“只要我是成功的,其它都是浮云,呵呵,英雄何问出处。”,这句话,说的比较现实!
“对错真伪...还真是犯思量.....”,这句话,九天完全赞成!
作者: 九天揽明月    时间: 2011-11-23 21:14
本帖最后由 九天揽明月 于 2011-11-23 21:18 编辑

回复 11# 麦客


          再读原帖,确感北大书记那样的讲话明显有“只要是最好的,就是北大认可的”之意!这是一种追求也好,是一种价值观也罢。
          其实,北大卖肉的学生即便没有卖出成绩,也难怪北大没有培养好他的,也难说给北大丢了脸!
作者: h2003    时间: 2011-11-23 22:30
回复 8# 秦川牛


    北大、清华、中科大的毕业生学生当然可以去“卖猪肉、修鞋”,但不是目标,当然不应该大力宣传 北大、清华、中科大的毕业生学生去卖猪肉、修鞋。
作者: wase    时间: 2011-11-24 21:50
北大书记也应该去卖猪肉,卖的好,那一样也是北大的骄傲。这就是北大的价值观、北大的精神!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