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对“复旦硕士成流浪汉”的两点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kd92166    时间: 2012-2-20 11:31
标题: 对“复旦硕士成流浪汉”的两点反思
对“复旦硕士成流浪汉”的两点反思2012年02月20日 10:04
来源:湖南在线 作者:桂全宝
     这些年,关于名校高材生卖肉修鞋烤肉串的新闻屡见不鲜。但是今天一则新闻,或将挑战公众对名校高材生求职择业的承受底线。据报道,前不久,宁波市鄞州邱隘派出所民警汪晓旭接到报警称,有人在废弃厂房里发现了一名受伤流浪汉(小武)。民警在小武被救醒后得知他是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2009届硕士研究生,曾经还当过基层公务员。由于求职不顺,身无分文,临时在废弃厂房安家。(2月17日浙江在线)

看到这里,笔者内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莫可名状。在为小武感到同情的同时,也在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造成小武如今局面,咎在何处?谁该反思?

其一,小武个人责无可推。纵观小武个人经历,与他个人定位不准有着极大关系。撇开此前的公务员经历不说,2009年硕士毕业后,小武曾在一家外企工作,因为“工作不顺利,价值得不到发挥”而辞职,此后打过零工、进过工厂。再后来就四处求职四处碰壁,最后流落废弃厂房。在梳理小武的从业经历后,笔者发现,小武存在着好高骛远和缺乏恒心的心态。工作不顺心、价值得不到发挥就一走了之,不能正确摆正位子,自以为硕士生到单位后就应该众星捧月般供着,而没有认真钻研业务,谋求价值发挥。后来打零工、进工厂,也皆以放弃告终,缺乏恒心耐心。作为一名硕士生,虽然放下了身段,但是没有钻一行爱一行,用恒心、耐心对待工作。试看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名校出生的比比皆是,从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干起来的也比比皆是,最终通过恒心取得了成功。反观小武,一口想吃个胖子,殊不知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不能保障,最终落得个流浪街头的下场。眼下新一届的毕业生又将走入社会,在面对人生道路选择时,充满抱负无可厚非,切莫学小武,好高骛远,不沾地气,先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考虑其他问题,否则神马都是浮云!

其二,高等教育应该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是培养独立生活的“人”,其次才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近年来,我国教育走入了功利化歧途。产业化、批量化、快餐化导致高等教育“疾病丛生”。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社会知识和生存知识。如果一名毕业生走入社会,连基本生存都不能解决,再高深的知识对他来说又有何用?反观我们不少高校,只管一个劲地灌输书本知识,不管学生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凶,杀人、自杀屡见不鲜。再者,产业化、快餐化教育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现在一个导师带的研究生都快赶上了八九十年代的本科生一个班。这样大的规模,如何保证质量?另外快餐化教育也责不可推。小武2007年入校,2009年1月即毕业,恰着指头算,只有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还要去掉半年的论文撰写时间,其教学课程质量可窥一斑。正是因为产业化、快餐化的教育,让小武在人才市场上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才导致了如此“悲剧”。

从小武这个个案看,我们的教育事业和“高等”人才本身都应该反思。毕业生个人不找定位,仅靠好高骛远、东一榔头西一棒,终难成就一番事业。同时教育事业如果继续产业化、快餐化的模式,势必让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空心化”,“急功近利化”。这样的教育模式,再过百年也难以回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


作者: GCH    时间: 2012-2-21 19:42
中国的教育是很急功近利。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2-24 15:32
在美国,怀揣博士学位的流浪者并不稀奇。
作者: 好日子xyz    时间: 2012-3-2 15:51
同意楼主的观点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3-2 17:04
0081081 发表于 2012-3-2 15:51
同意楼主的观点

楼主是转帖。。。。。。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