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中国学生为何提不出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8-1 12:38
标题: 中国学生为何提不出问题?
        学习过程中能否提出问题,不仅仅是知识理解程度的晴雨表,更重要的还是个教育理念的问题。美国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而中国学生往往缄默不语。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两国学生如此的差异?仅从中国学生来分析:
      “大一统”的“齐一化”思想。
      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在近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化和思想被大大的禁锢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极大地钳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求实、求真、求新、求变的文化心态。这种固化的文化心理,一直到现在,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中,尚有根深蒂固般的潜存,体现在求学上,就表现出不敢提出问题,也不会提出问题。质疑,尤其是质疑自己的老师,被视为离经叛道;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真理也只有一个,他们都在书本上,在老师的判定上,在权威的解释中。
       功利化、标准化的评判体系和环境氛围。
      长期以来,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提出问题的孩子,得不到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取而代之的是,同学的侧目,老师的蹙眉,家长的规劝。就这样,那种潜存于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领域的原发探究和独立思考,被深深地打压、扭曲甚至摧残。那种听话的孩子,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但却成绩优异的孩子,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不求甚解但求分数,不求思考但求速度,不求发现但求名次,成了许多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默契和共识。
       孩子是否能考上重点学校,成了家长的评判指标;孩子的成绩优劣,成了评价老师优劣的最重要的指标;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成了测评学校办学好坏的硬性指标。
      背负如此沉重的民族文化心理,面对如此功利的评判标准,置身如此求同的环境氛围,中国学生的问题,恐怕早已不堪重负,被当做包袱远远地甩到脑后,就像虚空,全然当做没有存在和发生一样。




作者: pdy    时间: 2012-8-1 14:32
本帖最后由 pdy 于 2012-8-1 14:34 编辑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整个教育
学制教育是毛,附在体制这张皮上,至于传统文化,恕我直言放炮,也难说是毛还是皮.
美国教育,代表西方理念,其国体至教育等都贯通的,与我们不同点太多.
接近的,大中华文化圈,台湾,香港,韩国,日本等等,他们也起来了,包括教育,和我们相同或接近在哪,不同在哪?
看了晚秋的帖子,让人思考...
作者: 一泓清泉    时间: 2012-8-1 15:15
提问题是思考的过程与产物,而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都是“口袋式”教育,即学生只要带上装知识的“口袋”,来接受老师灌输的教育,很少进行思辨与质疑。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8-1 15:26
pdy 发表于 2012-8-1 14:32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整个教育
学制教育是毛,附在体制这张皮上,至于传统文化,恕我直言放炮,也 ...

记得朱清时在科大当校长的时候,曾经引进了麻省理工的教学方式,结果没有进行下去,主要原因是,这样讲太费功夫,职称评定又很少与教学挂钩,无法调动积极性。
职称评定属于评价体系,背后是教育体制,教育体制背后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如果追溯到最终的根源,恐怕是传统文化凝结成的国民性,迄今为止,在国民性问题上,鲁迅认识的最深刻。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8-1 15:32
一泓清泉 发表于 2012-8-1 15:15
提问题是思考的过程与产物,而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都是“口袋式”教育,即学生只 ...

非常形象到位,口袋里装的知识,只是看做一件件物品,而不是鲜活的、有机的、能动的、独立的思想和精神。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8-1 15:37
也记得在八十年代初,杨振宁在参观了中国几所名牌大学后说,中国学生的知识容量大的惊人,这是美国学生比不上的,但中国学生学得太机械死板,好像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来。。。。。。
作者: pdy    时间: 2012-8-1 15:37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1 15:26
记得朱清时在科大当校长的时候,曾经引进了麻省理工的教学方式,结果没有进行下去,主要原因是,这样讲太 ...

国民性是否受制约?
朝鲜和韩国,传统文化应该一样,可咋就那么不同呢,不就一条38线吗?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8-1 15:53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8-1 16:22 编辑
pdy 发表于 2012-8-1 15:37
国民性是否受制约?
朝鲜和韩国,传统文化应该一样,可咋就那么不同呢,不就一条38线吗?


朝鲜有着特殊的国体和政体,这一特殊性好像未必是其国民性的体现。
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处于高压的政治专制下,文化的作用早已微乎其微,但文化作用的持续性和生命力决不会消失,终将会起作用,当然国际大环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可以大胆预言,朝鲜改革开放几十年后,渴望接近或达到韩国的水平。文化的一体性必将达到国民性的统一,东德和西德就是例证。
柏林墙终究会被推翻,三八线也终究会被消除的。

作者: pdy    时间: 2012-8-1 16:18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1 15:53
朝鲜有着特殊的国体和政体,这一特殊性好像未必是其国民性的体现。
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处于高压的政治专制 ...


是啊
政治体制改革是关键,这也是wen总的意思
作者: 一泓清泉    时间: 2012-8-1 16:56
国民骨子里“官本位”意识害死人,自由、平等、创新等文化思想成了无源之水。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8-2 08:01
一泓清泉 发表于 2012-8-1 16:56
国民骨子里“官本位”意识害死人,自由、平等、创新等文化思想成了无源之水。

是的,中国国民性中的“官本位”,其实说到底,就是国人奴性的体征。试想,如果没有如此众多的奉承、买好、谦卑,惟命是从等肥沃的土壤,“官本位”何以根深蒂固,从而制约并钳制了教育的发展。
作者: 丽日和风    时间: 2012-8-3 20:54
这次我一朋友女儿去美国夏令营,回来发表感慨,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跟美国的学生一起参观各类馆。。中美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提问方面。。
作者: 云飞扬    时间: 2012-8-22 08:4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蓝天白云danny    时间: 2012-8-22 11:1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 08:01
是的,中国国民性中的“官本位”,其实说到底,就是国人奴性的体征。试想,如果没有如此众多的奉承、买好 ...

你说的很对,如果没有“官本位”在先,不会滋生“阿语奉承”。当今社会没有“阿语奉承”。
一个“难”字了得。
作者: 邻家妹纸    时间: 2012-9-28 08: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第一庄    时间: 2012-10-24 16:48
这其实也是本土科学家拿不到自然科学诺奖的原因。
作者: 第一庄    时间: 2012-10-24 16:51
庄小威说,读大学时没学会创新,到了美国后,才学会带着批判的和怀疑的思维去学习
作者: 第一庄    时间: 2012-10-24 16:53
pdy 发表于 2012-8-1 15:37
国民性是否受制约?
朝鲜和韩国,传统文化应该一样,可咋就那么不同呢,不就一条38线吗?


作者: 第一庄    时间: 2012-10-24 16:54
pdy 发表于 2012-8-1 16:18
是啊
政治体制改革是关键,这也是wen总的意思


作者: 第一庄    时间: 2012-10-24 17:05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两码事儿,靠啊,没法说了。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2-10-27 22:50
学生提不出,不愿提,不敢提问题,更多的不是学生的问题,也不是教师,学校单方面的问题,是文化,传统意识的问题,中国人从上到下,从南到北,从官到民,从校长到家长,多数听不得批评的,反对,怀疑的,不同的意见。对孩子从小以听话,乖,做为好孩子的标准。
作者: trueturn    时间: 2016-7-6 22:11
您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采用,谢谢!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