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答三兵之“钱学森之问”之四 [打印本页]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7-31 10:53
标题: 答三兵之“钱学森之问”之四
       在创造性思维的源头和形成过程中,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和古希腊地区,除了前边所论述的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居住方式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不同外,必须要提的是哲学和宗教。先说说哲学——
      表面上看上去,两地在哲学起源上区别不大,中国古代哲人原初的探究,也是物质的实体存在形式,诸如金、木、水、火、土等  ,古希腊哲学也是从探究火、原子开始的,而且,我发现,双方在此物质实体的基础上,下一步所走的脉络,却惊人的相似。前者抽象为“太极”“元级” “太初”“一”“两仪”“四象”“八卦”等,后者抽象为“数”“一”“绝对理念”“共相”等。也就是说,二者都实现了哲学原点由物质实体到精神实体的转变。但是,不知为何,后来却呈现出迥异的发展轨迹——中国哲学的主脉,又从曾经到达的精神实体回归到物质实体,而古希腊之后,欧洲大陆主导的哲学体系一直是沿着精神实体的脉络伸延着,从斯多葛的纯粹精神追求,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再到康德、黑格尔的“纯粹理性”“绝对精神”。
      实际上,在中国哲学史上,继“太极”思想后,也出现过颇具影响力的追求精神实体的著名人物或群体,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玄学、竹林七贤、朱熹的理学 王阳明的心学等,但是其影响力却始终没有形成主流,也就是说,中国哲学的主脉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形而下的。如果究其原因的话,我还是觉得,占中国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应该是根本性的原因,因为这一经济结构,形成了守时、勤劳、节俭、知足、平和、无争、无侵略性、和谐的民族性格特征和民族心理。
      这种民族特性,也孕育了惊人的创造力,不然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无从解释,然而,除了“四大发明”或者说,在“四大发明”之后的近代中国,为何创造力,尤其是科技创造力,几乎偃旗息鼓了。而且,四大发明广泛应用并形成真正的规模生产力,却是在欧洲大陆,不是在原产地。原因何在?有人说,是从中国古代和近代,从政府到社会,就没重视过科技,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有人说,是科举制度选拔没有科技内容所致;也有人说,应该归因于整个社会缺乏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这些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如果再增加一个角度的话,就是——从哲学理念上说,固着于物质实体,不利于从宏观和整体上俯瞰事物的本质和脉络,不利于精神的分离和独立,也不利于知识分子(科技人才)的主体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固化,也就是,不利于精神实体的核心存在——创造力的萌发和集聚。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7-31 11:10
沙发。。。。。
顶~~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7-31 11:17
嘿嘿我是不懂哲学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7-31 11:26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4-7-31 11:17
嘿嘿我是不懂哲学的。。。。

没事,偶也不懂。。。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7-31 11:36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31 11:26
没事,偶也不懂。。。

嘿嘿  等着高手来与晚秋师兄对决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4-7-31 13:51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把研究重点大多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去了,传世的著述丰富,形成了现在统称的所谓“国学”。这国学体系有一个重大不足,就是没有认识到自然科学与技术,也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影响人类的重要思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是思想,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理念。医学直接与人的健康生命相关,中医善于从生命的表象去总结经验,发展出经脉,穴位,气血运行之类许多理论体系,还通过现成的药用物质总结出一套中药体系。但西医不甘于对表象的总结,总想从人体的本原去寻找生命的秘密,有先驱者冒死盗墓解刨尸体解开了人体结构之迷,对西医发展促进很大。
      科技创造力,来源于普通大众生产实践活动的,仅仅是很小部分,并且少有革命性重大进步。大部分重大科学发现和进步,是由极少数极富创造性思想和思维能力,并充分掌握前人所有相关知识的人完成的。爱因斯坦思考一个质疑牛顿经典理论的问题:如果一辆车质量恒定,有烧不完的油,油门一直踩着,在理想无尽头的道路上行驶,按照牛顿的理论,车速将达到无穷大。爱因斯坦认为不可能,工作之余进行了多年复杂计算,最终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发表之初,全世界仅有11位科学家赞同,并认为将引起人类自然科学思想的一场大革命,进而极大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创造力萌发和集聚,原本来源于实践活动、知识传承,多产生自对前人的质疑,甚至否定,这种萌发和集聚的点,最初却仅存在于少数人的主观世界,少数人的大脑中。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7-31 14:19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7-31 13:51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把研究重点大多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去了,传世的著述丰富,形成 ...

创造力萌发和集聚,原本来源于实践活动、知识传承,多产生自对前人的质疑,甚至否定,这种萌发和集聚的点,最初却仅存在于少数人的主观世界,少数人的大脑中。
赞同这一说法。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7-31 15:04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7-31 13:51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把研究重点大多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去了,传世的著述丰富,形成 ...

欧洲大陆的大哲学家,不少人本身就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等自然科学家,像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罗素、莱布尼茨等,反过来,也有不少自然科学家,也对哲学,有着精深的了解,如牛顿、爱因斯坦。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7-31 15:07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7-31 13:51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把研究重点大多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去了,传世的著述丰富,形成 ...

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否定就没有创造性,而否定的最高境界,不是外在的否定,而是自否定。
作者: 积谷成香    时间: 2014-7-31 16:29
学习了。。。有观点。。有思想。。
作者: 江上渔夫    时间: 2014-8-1 08:23
本帖最后由 江上渔夫 于 2014-8-1 08:50 编辑

长姿势了很受教益。。。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竞争力的停滞原因,还可以加上一条:中国大一统的建立,使之基本只有内忧而无外患(即便是外患,也是科技水平更低的游牧民族。且有学者谈到科技水平提高受到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等)。中国老话,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外国老话,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另:您提到的朱熹理学似可去掉。
作者: 饮水思源    时间: 2014-8-5 06:38
好!哲学严重地影响着科学!哲学是如何看待自然、社会、思想自身的方法论,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哲学就会有与这种哲学相依存的科学思想
作者: 本立道生    时间: 2014-9-9 16:25
认同楼主的这个观点:“从哲学理念上说,固着于物质实体,不利于从宏观和整体上俯瞰事物的本质和脉络,不利于精神的分离和独立,也不利于知识分子(科技人才)的主体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固化,也就是,不利于精神实体的核心存在——创造力的萌发和集聚。”中国哲学的主脉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形而下的。欧洲大陆主导的哲学体系一直是沿着精神实体的脉络伸延着,从斯多葛的纯粹精神追求,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再到康德、黑格尔的“纯粹理性”“绝对精神”。是形而上的。
给楼主这么一概括,发现自己虽然不是学哲学的或研究哲学的,但一直有对哲学的感悟,没研究过康德、黑格尔,但与他们的思想主线颇有共鸣,追求精神实体,应该属于形而上一脉。但又自认为完全具有知足、平和、无争、无侵略性的民族性格特征
作者: 本立道生    时间: 2014-9-9 16:27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31 15:07
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否定就没有创造性,而否定的最高境界,不是外在的否定,而是自否定。

赞同,认为楼主抓住了否定的本质。
作者: bxkll    时间: 2014-9-9 16:54
固着于物质实体,不利于从宏观和整体上俯瞰事物的本质和脉络,不利于精神的分离和独立,也不利于知识分子(科技人才)的主体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固化,也就是,不利于精神实体的核心存在——创造力的萌发和集聚。——精辟!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9-10 08:38
本立道生 发表于 2014-9-9 16:25
认同楼主的这个观点:“从哲学理念上说,固着于物质实体,不利于从宏观和整体上俯瞰事物的本质和脉络,不利 ...

俺也是对哲学感兴趣,而不是专业和职业的缘故。
中国哲学思想缺乏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实用体系的反应,更多的体现为功利性。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与无争的民族性格,似两种范畴体系,一个是唯理性的自在思维,一个是自身或群体对待外在事物的态度和方式。形而上更本源。
作者: 本立道生    时间: 2014-9-10 17:5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0 08:38
俺也是对哲学感兴趣,而不是专业和职业的缘故。
中国哲学思想缺乏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实用体系的反应, ...

嗯,都是对哲学感兴趣而又没做专业研究,这种思维更本源(类似于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是有种看法说真正的哲学不是学来的,大概我们都有这方面的悟性所致。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9-11 07:24
14级的科学家中,竟有几位喜爱哲学的,甚是高兴!这一点,仅从语言的表达中就可看出,运用的是哲学语言。教育思考思考什么?最重要的是思考观念,是思考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习惯,这一点,我们的论坛,还很欠缺。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9-11 07:29
实用性很重要,但是,哲学也很实用,不要把思想尤其是理性思维,排斥在实用性之外。
没有理性思维的实用性,绝不会最终达到实用的目的。
论坛如此,民族亦如此!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9-11 07:36
人们往往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实用性,以为实用性的外在功能和表现,就是实用性本身。实际上,不从本质上和概念上触达实用性的实体本身,就永远只能在实用性的边缘徘徊。
作者: 本立道生    时间: 2014-9-11 11:35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31 14:19
创造力萌发和集聚,原本来源于实践活动、知识传承,多产生自对前人的质疑,甚至否定,这种萌发和集聚的点 ...

同赞这一观点。
作者: 本立道生    时间: 2014-9-11 11:45
饮水思源 发表于 2014-8-5 06:38
好!哲学严重地影响着科学!哲学是如何看待自然、社会、思想自身的方法论,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哲学就会有与这 ...

是可以推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他的哲学方法论是诞生不出来的。
作者: 本立道生    时间: 2014-9-11 11:49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24
14级的科学家中,竟有几位喜爱哲学的,甚是高兴!这一点,仅从语言的表达中就可看出,运用的是哲学语言。教 ...

这是比较高端的要求,有点难,但会有影响。共同努力哦!
作者: 本立道生    时间: 2014-9-11 17:16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29
实用性很重要,但是,哲学也很实用,不要把思想尤其是理性思维,排斥在实用性之外。
没有理性思维的实用性 ...

对,古人说的大用无用,就应该用你说的这段解释。并且适用于宇宙的方方面面。
作者: 本立道生    时间: 2014-9-11 17:21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36
人们往往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实用性,以为实用性的外在功能和表现,就是实用性本身。实际上,不从本质上和概 ...

当具有了我们所说的哲学观或者说思想观后,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会一眼看出什么事的发展是有前途的,什么是行不通的。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