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义务劳动 于 2010-10-22 09:07 编辑 2009年,中国科学院为了实现自己“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宗旨,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国家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的中心的独特优势,为国家培育科技拔尖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创新队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教紧密结合培养创新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 根据这两项文件,在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下,依托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相关研究院所,建立科技英才班,探索整合中国科学院院内科教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在国家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的中心,拥有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其它部门所不具有的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优越的科研条件,代表了我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方面的最高水平。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已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成立之初,在中央的支持下,中科院迅速凝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科学家,组建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向科学进军”中发挥了先导和主力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率先打开与西方国家科技合作的大门,率先实行所长负责制、开放实验室,率先设立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创办了联想集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了改革先行者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凝练科技创新目标,调整重大科技布局,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建立现代院所制度,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 建院以来,中科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科技成果,奠定了新中国的主要学科基础,自主发展了一系列战略高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系,带动和支持了我国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攻克,为国家安全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在我国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从发出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到建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通与无线传感试验网,成为网络科技和网络产业的开拓者。 ——从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到煤制乙二醇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煤合成油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不断开辟我国化学工业的新方向和生长点。 ——从陆相成油理论,到海相成油的探索,为我国摘掉贫油帽子、大规模开发油气田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从自主研制的氯霉素、青霉素,到原创的青蒿素合成、丹参多酚酸盐、盐酸安妥沙星,在我国药物自主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从开创中国海洋养殖业,到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到生物育种,引领了我国高新农业科技的发展。 ——从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人类基因测序,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成果。 ——从开创数学机械化证明、有限元方法,到多元复变函数论、辛几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登上世界数学的高峰,奠定了数学研究国家科学中心的地位。 ——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到建成上海大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打造了多学科创新的重要平台。 建院以来,先后由郭沫若(1949~1978)、方毅(1979~1981)、卢嘉锡(1981~1987)、周光召(1987~1997)和路甬祥(1997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他们为中国科学院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全国先后有900余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中国科学院汇聚和造就出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赵九章、钱骥、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华罗庚、苏步青、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庄长恭、曾昭伦、张钰哲、竺可桢、贝时璋、童第周、冯德培、钱伟长、李薰、周仁等,还有冯康、王应睐、陈景润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国科学院培养造就了近千名新一代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尖子人才,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包括600位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或主要带头人,近700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00人在重要国际科学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同时,中科院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成建制向国防部门、工业部门、行业、地方、大学等输送了大批科技人才,有力支持了我国科研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如今的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家直属研究机构、一所大学、10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近千个野外观测台站网络,全院科研人员达5万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多达300余人,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学科布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设了立足本院、服务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创办了以联想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迅速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建设现代国家研究院所的新路子,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中心的新阶段,促进了全社会创新意识的大幅提升,在国际科技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不仅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同时也是我国培养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核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 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直属研究机构建立科技英才班,是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英才班紧密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直属研究机构,打破校所、院所、所所等教育单元的界限,加强合作,在教育培养上实现优势互补,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以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良传统、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授课教师和优秀的教材方面的优势和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直属研究机构在科研方面的优良传统、先进的仪器设备条件、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科研氛围、优秀的科研人员作为导师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中国科大和研究所双方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对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以培养科技领袖为目标,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急需人才的培养问题,成为国家未来科学与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基地。 对于科技英才班项目,中国科学院予以了高度重视,并对各个科技英才班项目实施转向经费资助。科技英才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教学主管部门。招生纳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计划。学生一部分从全国学科竞赛总决赛优胜者中直接招收,另外一部分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生中选拔。目前,大部分科技英才班采取的培养模式是前两到三年在中国科大学习基础课。对口研究所通过选派院士、研究院承担部分课程、开设专题报告和暑假短期课程,或安排学生暑假到研究所参加专题讨论班和科研活动等形式参与教学与实践活动。后一到两年在研究所学习专业课、参加科研活动,并在研究员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 目前已经取得中国科学院批准的科技英才班
|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