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想当科学家,请上科大 [打印本页]

作者: 阮耀钟    时间: 2017-7-25 17:10
标题: 想当科学家,请上科大
想当科学家,请上科大
阮耀钟(5802校友)
工厂企业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产品质量。学生相当于学校的产品,科大办得怎么样,最有说服力的是学生的质量。
科大每年新生开学时,校园中总会挂一条横幅,“今日我以科大为荣,明日科大以我为荣”。到校友返校日,这条标语改为“昨天您以母校为骄傲,今天母校为您而自豪”。科大的杰出校友是科大的骄傲!
中国科技大学1958年成立,截至1966年,毕业的三届4000多名学生中,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就有白以龙、赵忠贤等29人,比例高达千分之六。[1]
从中国科大“晒”出的一组毕业生去向信息中,除了平均每千名毕业生就产生一名院士外,千名毕业生中有七成硕士和博士,比例均居中国高校之首。中国科学院当选时最年轻的院士潘建伟、中国工程院当选时最年轻的院士邓中翰等均是科大毕业生。[1]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科大本科毕业生中,总深造率保持在70%左右,其中获得国(境)外大学全额奖学金留学的比例在30%左右,超过50%到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深造。[1]
以2015年毕业生为例,当年共有1675名毕业生,出国出境深造共54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2.3%。依据《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152016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出国出境留学的毕业生中有12.6%到全球排名前2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留学,56.3%到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留学。[1]
2011年3月2日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名人堂榜单,在这份依据过去10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而确定的最优秀的100名材料学家榜单中,全球排名前5位材料科学家中,中国科大校友独占四名──杨培东(第1)、殷亚东(第2)、夏幼南(第4)、孙玉刚(第5),[3] 令人称奇。
从这些名单和数据来看,科大在人才培养上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中科大已培养67名院士 千生一院士居高校之首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每千名毕业生出一名院士
[3] 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榜单公布


作者: 紫罗兰    时间: 2017-7-25 17:59
本帖最后由 紫罗兰 于 2017-7-25 18:01 编辑

为我科骄傲!。。。。阮教授的帖子怎么发到了新人报到这里了,等着超版来搬家吧。。。。
作者: 16杰杰    时间: 2017-7-25 19:50
您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平台采用,谢谢!
作者: 大路    时间: 2017-7-25 21:14
看到阮老的帖子真鸡冻哦。蜗壳成就,如数家珍,旁征博引,治学严谨,给阮老大大的点个赞!祝身体康健、福寿双全!
作者: 阮耀钟    时间: 2017-7-25 21:52
紫罗兰 发表于 2017-7-25 17:59
为我科骄傲!。。。。阮教授的帖子怎么发到了新人报到这里了,等着超版来搬家吧。。。。

我不知道发那里好,等离版主来搬家吧
作者: 连江    时间: 2017-7-26 07:05
阮耀钟 发表于 2017-7-25 21:52
我不知道发那里好,等离版主来搬家吧

很长时间不见阮老发帖,一来就是重磅!博客也不让看了:
作者: 莫涛    时间: 2017-7-26 07:35
想阮老致敬,给阮教授点赞
作者: 盈袖暗香    时间: 2017-7-26 08:28
阮老每年招生和迎新的时候总会在论坛现身,向您致敬!
作者: 亦凡    时间: 2017-7-26 08:34
阮老亲自鼓与呼,科大招生要再加把劲
作者: 前进科大    时间: 2017-7-26 09:23
阮老亲自鼓与呼,科大招生要再加把劲
——向阮老学习、致敬!
作者: yangjinming    时间: 2017-7-26 10:21
阮老辛苦了!去年首聚时阮老的教诲还在耳边回荡~·
作者: 闲庭漫步    时间: 2017-7-26 10:26
阮老心系科大和科大学子,令人钦佩!顺祝安康!
作者: 懒女子    时间: 2017-7-26 11:07
阮老心系科大和科大学子,令人钦佩!顺祝安康!
作者: zhulinfeng13956    时间: 2017-7-26 13:40
作为中国科大的见证人,向阮老师致敬,您看着中国科大一路走来的辉煌和遭遇的坎坷,在双一流的大潮下,中国科大更要当仁不让,在合肥盛开中国科技创新之花!
作者: 船老大    时间: 2017-7-26 16:32
科大在人才培养上的成功以及目前在社会上的声誉,与阮老等一大批前辈敬业奉献是分不开的。
——向阮老学习、致敬!顺祝健康!
作者: 紫罗兰    时间: 2017-7-26 18:17
阮耀钟 发表于 2017-7-25 21:52
我不知道发那里好,等离版主来搬家吧

看到暗香已经帮您移动了。。。
作者: def    时间: 2017-7-26 20:09
想当科学家,请上科大!阮老说的真好!
作者: 16创+苏-飞飞    时间: 2017-7-28 06:31
本帖最后由 16创+苏-飞飞 于 2017-7-28 06:36 编辑

为我科骄傲!。。。。

作者: 青鸟    时间: 2017-8-2 08:19
阮老是科学家们的典范,也是“科学家”们的精神支柱!
作者: 阮耀钟    时间: 2017-8-8 16:02
从两院院士看科大人才培养
先请大家看张表,表中招生人数和两院院士人数取自丁兆君老师给的表[1]、[2]。
年级        招生人数        两院院士人数        院士比例(δ
58        1634        10        千分之6.1
59        1403        12        千分之8.6
60        1755        9        千分之5.1
61        518        2        千分之3.8
62        500        0        0
63        614        2        千分之3.2
64        625        2        千分之3.2
73        200        2        千分之10
74        344        0        0
75        538        2        千分之3.7
76        584        0        0
77        738        4        千分之5.4
78        999        2        千分之2.0
79─84                0        0
85        778        1        千分之1.2
86        752        0        0
87        810        2        千分之2.4
88─2017                0        0
由上表可见:
1、我们科大的“千生一院士”,靠的主要是58、59、60这三届文革前毕业的老校友,这三届共出了31位院士。其余57年总共才出了19位院士。
2、58、59、60这三届的新生入学分数肯定不如清华、北大,当选的院士比例高达千分之6.1、8.6、5、1,肯定远远高于清华、北大。新生入学分数对成才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教育。
3、从58、59、60这三届的院士比例可见,科大的教育是成功的。以后几届出的院士少了,一是由于文革。61级只出了2位院士,62级入学分数高于清华北大,当年有“人才出在62级” 之说,但62级一个院士也没有。这是文化大革命对人才的摧残!否则,61级也不会只有2个!
第二个原因是后来科大学生出国的多了,应届毕业生中有30%左右出国,加上工作后出国的,据我所知,有的班级出国的达到80%,这是后来院士出得少,最重要的原因。
4、科大办学是成功的,但从上面这张表来看,我认为我们对“千生一院士”的宣传不要过分,因为八十年代我们培养的人才大多跑到国外去了。

众所周知,“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是科大的办学方针。科大是一所理工结合的大学。科大强调学好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科大的专业设置,以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为主,如生物物理,化学物理、地球物理等等。很多专业都是国内第一次开设。这一切都有利于人才培养。
然而这一切,我认为并不能说是创新,其实都是按教育规律办校,遵循科学规律培养人才。科大成立于不讲科学的大跃进年代,能按教育规律办校,遵循科学规律培养人才,实在非常不易。科大为什么能培养出如此多的杰出人才。我认为主要是科大能按教育规律办校,遵循科学规律培养人才。
为什么科大能在不讲科学的年代,按教育规律办校,遵循科学规律培养人才,因为这一切,当年全是国内著名科学家制定的,他们多是接受西方教育,知道教育规律,知道科学规律。是教授治校的结果,因为科大教授治校比其他高校做得好。我认为这是科大为什么能培养出如此多的杰出人才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文化大革命前,给我们上课的,几乎都是国内最著名的科学家。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好的老师,很容易带出好的学生,也是公认的现实。
第三个原因是学风好。大学阶段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是你一生中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所以大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才至关重要。“穷北大,富清华,不要命的上科大”,科大的优良学风是科大校友成才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如下:
[1]  朱清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编年史稿[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晓剑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鉴(2009-2016)[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2017.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