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八十年代的回忆-农村大集 [打印本页]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0-5-25 11:17
标题: 八十年代的回忆-农村大集
本帖最后由 蒲松龄 于 2023-11-16 10:57 编辑

在农村生活过的科学家,一定还记得农村的大集,在我们北方叫赶集,南方叫什么,我不是很清楚。
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城市我们是不去的,城里的物品质量好,但价格也高,是我们农村人买不起的,我们也没有当时城里人有的各有“票”,再说去一趟城里也不易,更不用说买东西了。
当时,我们当地最可爱的笑话是,孩子初次跟大人到县里去,迷迷糊糊地问他爹,“爹,我怎么没有看到天安门呢?”,孩子他爹低头悄声和孩子说,“别乱说,让人家笑话你,天安门在济南呢”!
笑话归笑话,但也反应出当时人们的流动性差。
当时农村的集市是很大的,超乎现在孩子们的想象,有蔬菜市,牲口市,布匹市,鞋市,花市,木器市,也就是说农村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在集市上都能买到,甚至保括使用过的旧家具。
我们作为孩子,主要还是去玩,最渴望的还是让家人花几角钱买点油条,煎包解馋,但现在怎么也吃不出当时的味道。
到春节的时候更热闹了,鞭炮市里各种农村自制的鞭炮响声,此起彼伏,一个比一个响,一快钱就能买好十来包,现在十来快钱买一包还差不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0-5-25 11:18
您对农村的大集有什么回忆,参与讨论哟
作者: 九头鸟    时间: 2020-5-25 11:41
我们没有大集,记得好像是几年才有那么一次交流会,就是农资产品和日用品展销。我们没有钱就是看看人山人海,平时除了看坝坝电影外,很难见到这么多人。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0-5-25 11:50
九头鸟 发表于 2020-5-25 11:41
我们没有大集,记得好像是几年才有那么一次交流会,就是农资产品和日用品展销。我们没有钱就是看看人山人海 ...

我们叫物资交流会,很多是城里商店的积压品来卖
作者: 沧浪    时间: 2020-5-25 12:02
由于六岁就返城了,对农村大集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来农村放电影的,家家户户拿着板凳,带着炒苞米花,那叫一个热闹!
作者: 浮云游子    时间: 2020-5-25 12:40
坐等续集......
作者: 16数+京-蓓    时间: 2020-5-25 12:56
小时候有点印象,70年代末,还很小,记得赶集就有麻团吃
作者: 松涛    时间: 2020-5-25 13:29
在我们老家,除了五天一个大集,每年还有两次“赶山”。至今每次回老家还挑个阴历三、八的日子,为的就是赶集吃凉粉。
作者: 闲庭漫步    时间: 2020-5-25 15:21
有印象,农村的集市真的很热闹,尤其快过年的时候,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根本挤不动。
最感兴趣的事是到卖年画的地方看挂在墙上的各种画儿,从中了解了很多故事……
作者: 16杰杰    时间: 2020-5-25 15:26
最近蒲版回忆系列贴,农村大集,流动的百货店,配上郭颂的《新货郎》
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哎,
推着小车来送货,
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啊!
有文化学习的笔记本,
钢笔,铅笔,文具盒,
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
穿着个球鞋跑地快,打球赛跑不怕磨。
秋衣秋裤号头多,又可身来,又暖和。
小孩用的吃奶的嘴呀,
挠痒痒的老头乐,
老大娘见了我呀,也能满意呀!
我给她带来汉白玉的烟袋嘴呀,
乌木的杆呀,
还有那睁碧瓦亮的烟袋锅来阿呀。
。。。。。
作者: 笑春风    时间: 2020-5-25 15:38
小时候是在山沟里的兵工厂里度过的,附近乡里的集市也曾去过,特别热闹,俺喜欢的是那些吹唐人、卖米花球的摊子
作者: 变形金刚    时间: 2020-5-25 17:27
南方的庙会么?
作者: 张三    时间: 2020-5-25 17:54
好像南方叫“赶圩”,有首歌不就叫《赶圩归来啊哩哩》吗?
小时候赶集,既买过东西,也卖过东西。
要是大人去赶集了,快到中午的时候,就会不时地去路口去看看,看看有没有回来。
要是看见了,就会远远地迎过去,帮着拎篮子。
当然,大人大都会买点好吃的带回来给孩子们。
七八十年代的美好回忆。
作者: 小芳    时间: 2020-5-25 22:16
前几天刚跟淙淙宝贝介绍我记忆中的赶集与物资交流会,你这就写文啦,真真是太有灵犀了。
对赶集当然印象很深,五天一集,我们那儿是农历三和八是集,母亲很少赶集,偶尔去,就是买必须品,当然不会买菜,农村人是不会买菜的,而且从来不给我和小妹买任何零食,只有一次,我跟小妹跑出很远很远在路上接母亲回来,她给小妹带了一把小勺,小妹叼在嘴里舍不得拿下来,一直呆到家里,我是什么都没有。但是父亲赶集,一般都会给我们带一点吃的回来,多数时间是一斤花生,太好吃了。
作者: 小芳    时间: 2020-5-25 22:18
物资交流会上的杂技是每年必看的,还有一年,有一个穆桂英跑马,那女孩太“帅”了,羡慕的我不行,舍不得走,就在想,我长大了要是能当穆桂英就好了。
作者: 云开月明    时间: 2020-5-26 10:09
蒲版回忆里藏着很多宝贝啊
作者: zhizihuakai    时间: 2020-5-26 11:18
我们这里说赶场,如果家住城里,称这个为赶乡场
作者: 大路    时间: 2020-5-26 12:25
我们叫“赶场”,现在都还有。以前各乡镇(包括县城所在镇)都是统一时间,一般赶场是定在星期天(当时木有实行双休日),为此星期天就叫“赶场天”。后来(应该是上世纪九十末期吧),为方便广大群众交易,各乡镇岔开赶场时间,这样一来几乎每周天天都有赶场天,这叫“赶转转场”。
作者: 大路    时间: 2020-5-26 12:28
也叫“赶乡场”,因为地点都在乡镇一级嘛。
作者: 大路    时间: 2020-5-26 12:29
我们叫“赶场”,现在都还有。以前各乡镇(包括县城所在镇)都是统一时间,一般赶场是定在星期天(当时木有实行双休日),为此星期天就叫“赶场天”。后来(应该是上世纪九十末期吧),为方便广大群众交易,各乡镇岔开赶场时间,这样一来几乎每周天天都有赶场天,这叫“赶转转场”。
作者: 盈袖暗香    时间: 2020-5-27 09:12
现在我们市郊还有一些大集,我特愿意在集上瞎逛,即使不买任何东西。喜欢那种人来人往、热闹祥和的气氛
作者: 佛宝16    时间: 2020-5-27 18:11
现在农村还是有集的,固定时间,卖小吃的,卖菜的,卖肉的,卖衣服的,卖小商品的,还是很热闹的。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0-5-28 08:56
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公众平台采用。
作者: 周福仔    时间: 2020-5-28 11:41
农村的大集不只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回忆,它现在依然存在于农村。
作者: 舞步翩翩    时间: 2020-6-3 17:12
我怎么没小时候的记忆了。只记得一次晚上去离家很远的地方看露天电影。很是好奇那块白布上怎么会有人。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