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飓风命名表不够用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打印本页]
作者: 云开月明 时间: 2020-10-7 10:14
标题: 飓风命名表不够用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本帖最后由 云开月明 于 2020-10-7 10:51 编辑
飓风命名表不够用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石头科普工作室,作者张昱衡
北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近日惨遭飓风两连击,造成多人伤亡;葡萄牙突遭风暴吹袭,里斯本风雨交加;美国今年已经被九个热带风暴袭击,东南部多个州损失严重;罕见“五风暴共舞”的情况,今年出现了一百多年来的第二次。
累计风暴数量持续刷新历史纪录,以至于命名表都不够用了……
今年的北大西洋飓风季为什么如此活跃?本文带你了解飓风与台风的异同,以及北大西洋飓风季的一些特点。
我国有台风,美国有飓风。其实,虽然叫法略有不同,但本质上两者完全一样,唯一区别在于生成的海区。北半球分为西北太平洋(W)、中北(C)/东北(E)太平洋、北大西洋(L)、北印度洋(阿拉伯海A,孟加拉湾B)几大海区,南半球分为南太平洋(P)、南印度洋(S)和南大西洋(无编号,极少见)几大海区。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风暴,就称为台风;中/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生成的风暴,称为飓风;北印度洋生成的热带风暴称为气旋性风暴;南半球的风暴则统称为气旋,或翻译为旋风。这些区别性称呼是为了尊重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
区域专责气象中心分布图
西北太平洋的RSMC在日本东京
北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属美国迈阿密负责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安排,北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的“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是总部坐落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的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HC。NHC负责这两大海区所有热带风暴的命名、监测和官方通报。命名表由两个自A到Z排列的人名(男女交叉)组成。不过,北大西洋的飓风命名表上没有以Q、U、X、Y、Z为开头的名字,这是因为以这几个字母开头的常用名字太少。而且北大西洋通常不会生成超过20个热带风暴,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把这21个字母用完的情况。
今年的飓风命名表
我们也许每年都会看到几次有关美国一些地区遭受飓风袭击的新闻,飓风常常给美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造成重大损失,似乎每次都非常严重。那么,北大西洋的飓风,是不是比我们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更厉害呢?
如果从历史平均的统计数据上看,其实北大西洋的飓风无论是强度还是数量上,都远不如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每年平均生成22-23个热带风暴,而北大西洋每年只能生成10-11个,不到西北太平洋的一半。美国对飓风的强度等级是按照一分钟持续风速划分的,称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风速单位为“英里每小时”而不是常用的“公里每小时”或“米每秒”。飓风等级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1-5级飓风一共七个级别,其中3级或以上的飓风又称为“主飓风(Major Hurricane)”,强度大约对应我国的超强台风级。因为风速标准不同,世界气象组织建议值是按照10分钟平均风速,美国人使用的标准却是1分钟平均,所以得到的风速值通常要大一些。美国也有监测台风的气象机构,位于关岛,这里发布的台风风速和强度就沿用了飓风等级。根据关岛的数据,西北太平洋上最强的一批超强台风(等价于5级飓风强度,风速达到157英里每小时),其数量远多于北大西洋。
不过,平均值不能说明一切。总会有一些特殊年份,西北太平洋台风数量或者累计强度不如北大西洋飓风!比如最近的2017年,西北太平洋虽然生成26个风暴,比北大西洋多9个,但是累计能量只有154.7,比北大西洋的224.9小了不少。或者如2005年,西北太平洋只生成了23个风暴,而北大西洋破天荒生成了28个。不过两项数据北大西洋都超过西北太平洋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好巧不巧,今年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截至9月25日,北大西洋已经生成了23个风暴,累计能量指数105;而西北太平洋只有13个,累计能量指数才72.8……
今年北大西洋活跃度显著偏高,而西北太平洋活跃度显著偏低(括号内数据都是历史平均值)
与西北太平洋全年都能生成风暴的条件不同,北大西洋的飓风绝大部分都出现在6月到11月,因此NHC官方定义了“飓风季”的概念,就是指6月1日至11月30日之间的时间。也会有个别风暴出现在“飓风季”之外,成为“季外气旋”(Off-season cyclones),不过数量极少,只占总数的3%,平均两年才会有一个。
然而,
今年刚开头就似乎是奔着创纪录去的!
5月,北大西洋就生成了两个季外风暴“Arthur”和“Bertha”!接下来,第三个风暴“Christobal”在6月2日生成,成为1851年以来生成最早的“3号飓风”。到了7月,北大西洋开始发力。地球另一端的西北太平洋整个七月“熄火”,一个台风都没有,然而北大西洋却历史性地生出五个风暴,从5号到9号,每一个都是历史最早!这样一来,气象机构也逐渐加大了对今年生成风暴总数的估计。
进入8月,西北太平洋慌忙开始赶业绩,从3号台风一路编到了10号。但北大西洋也没闲着,还是生出4个风暴,编到13号,仍然领先,而且每个风暴依旧都是“历史最早”!
9月,是北大西洋飓风最活跃的月份。西北太平洋又“哑火”了,北大西洋却继续发力,9月1日编号14、15的风暴生成,继续刷新历史纪录;9月7日又编号两个;12日,18风暴“Sally”生成;14日,又编号两个风暴“Teddy”和“Vicky”,当天创下五个风暴同舞的超级纪录(Paulette,Rene,Sally,Teddy,Vicky),本来面积不是很大的北大西洋几乎是塞得满满当当,而且不光是成型的风暴,在墨西哥湾和西非还分别有两个热带扰动(就是飓风的胚胎)!这个纪录,即便是西北太平洋也非常罕见!这样以来,北大西洋风暴总数几乎快超过其他几个海区总和了……
至于西北太平洋,堪堪憋出了11号台风“红霞”,已经被远远拉开……
9月14日实况
可见北大西洋上有五个热带气旋,还有两个热带扰动(1和2后来分别发展为“贝塔”和“威尔弗雷德”)
更让人咋舌的是,尽管到目前飓风季才过了一半,命名表上的名字却已经用!完!了!要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2005年,没有一年用到了V开头的名字,也就是说其他年份整个风季生成的风暴总数都不到19个,而神奇的2020年风季才过不到三分之二,就用掉了23个!字母表已经全部用完了……
这种尴尬的情况也并非第一次见。
2005年风季,NHC就不得不启用了“希腊字母表”来命名飓风。当年一共生成了28个风暴,有一个没有命名,有六个飓风最后得到了“希腊字母命名”,从“阿尔法”用到“泽塔”(另外还有一个风暴由于当时存在争议,没有获得命名)。希腊字母一共有24个,这样看来,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阿尔法”和它的奇特路径
到了9月18日当天,北大西洋又一次爆发,命名了3个风暴“Wilfred”“Alpha”“Beta”,直接进入“希腊字母命名”阶段,并且打破九月历史极值,一个月命名了10个风暴!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是副热带风暴“Alpha(阿尔法)”。这个风暴既有热带气旋性质,又有温带气旋性质,所以称为“副热带风暴”,它生成的位置也极为少见,是在葡萄牙西海岸。这里纬度很高,又是在大洋东岸,多寒流,海温一般比较低,难以支持风暴发展。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北大西洋暖流会有一部分侵入这里,造成短时间有利于风暴发展的环境。
在9月22日,高纬度出现热带风暴的剧情又一次上演,不过这回剧本是“复活”!原来在9月17日变性为温带气旋的“Paulette(波莱特)”,经过几天向南移动的过程,到亚速尔群岛附近时重新出现了热带气旋的性质,于是NHC宣布“Paulette”复活了!然而由于纬度实在太高,这次它的活动很短暂,第二天就慢慢消散了。
“Paulette”的路径,三角形表示温带气旋或者热带扰动
虽然数量严重超标,不过从累积气旋能量来看,今年的北大西洋飓风季并不算非常活跃,目前只有105,与2005年的历史峰值288相去甚远。这是因为今年生成的风暴大多数强度很弱,持续时间也很短。今年北大西洋的热带洋面上,海温也并不偏高,所以今年暂时还没有出现强度达到五级的超级飓风。只是今年凑巧,热带扰动数量非常多,从西非大陆挪入大西洋的热带云团一个接一个,才造成风暴数量严重超标。
撰稿:张昱衡
美编:麦李婷
来源:石头科普工作室
作者: 1500粤星月 时间: 2020-10-7 15:04
https://mp.weixin.qq.com/s/J5w7dQcYfJHNQQSxCA4c9Q中科院物理所转载的链接
作者: 1500粤星月 时间: 2020-10-7 15:06
请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我科地空学院的公众号“石头科普工作室”
作者: 闲庭漫步 时间: 2020-10-7 19:49
给优秀的小星月点赞!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