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父亲母亲的小千世界 [打印本页]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19 22:00
标题: 父亲母亲的小千世界
本帖最后由 新月玲珑 于 2023-4-19 22:08 编辑

父亲母亲的小千世界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无数平凡母亲之一,却也是这个世界上无数伟大母亲之一,她是那样传统,那样纯朴,那样善良,有着强大的韧力和耐力。从艰苦的农村底层生活一路走来,穿过无数风雨,丝毫不怀忧怨恨,与世无争。命运好像专门和母亲作对,在她刚一出生,生母就因难产离她而去,生父怕养不活她,把她亲手送给了一河之隔的刘志俊夫妇养育,所幸的是养父母膝下无儿无女,虽说贫穷,视她为掌上明珠,千般呵护,万般疼爱,在母亲河的养育下,给了她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可人的母亲到了婚嫁年龄,二老不得不忍痛割爱,风风光光地把她嫁给10里外小有名声的父亲,父母婚后不久,便有了心爱的長子,可惜的是在长子即将周岁时,因一次高烧引起抽搐,未来得急及时医治而不幸夭折。痛失长子之时,命运又安排她用自己的胸怀和奶水拯救了另一个刚一出生就缺失母乳,生命难以继续的男婴的生命。直到我呱呱坠地后,母亲才不得不把男孩送回,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忧虑都是因我而起,她的快乐也是因我而起。
   母亲的生活目标非常的单纯又明确,只是孝敬公婆,照顾好一心为公的丈夫,疼惜好儿女,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存在。1947年端午节期间,在我刚来到这个新的世界,昼夜啼哭不宁,母亲生怕我受风着凉,连入厕都要抱着我,更怕我有个三长两短,把我带回到她童年生活的美丽祥和的庭院,外公、外婆的家,我便成了外公,外婆和母亲三人共同轮流陪伴的宝贝,稍有异常,外公、外婆能帮她分忧解难,因为外婆比她更有育儿经验,让她感到踏实。在哺乳期间,外婆教母亲如何从我的面部语言,确定我的吃喝拉撒,她们的心绪会随着我的面部表情而起伏,虽有惊心动魄,总能平安无恙。因为这时的我还有着从母体自带的抵抗力。母亲带我回到父亲身边,既要精心照顾好我,更要帮父亲料理一大家人的生活,上有爷爷、奶奶,下有3个小叔和一个几乎和我同时出生的小姑。烟火气息,忙碌简淡,只要一家人平安无事,也让她心生欢喜。等我断奶之后,自身抵抗力还未正常建立,体弱多病的我,让她寝食难安。我总会在她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生病,她用外婆教她的办法已无法应对。我是母亲心中的希望。接连两次我感冒发烧,因为贫穷没钱上医院看医生,母亲不得不抱看我,带看自产的鸡蛋,翻山越岭,求助民间医生,第三次反复发烧时,她不得不痛下决心,现场用心学习了捏脊疗法和局部(手,足,头、颈)部的穴部挤砂和针刺放血疗法,我的病手到病除了,她的医学也刚刚开始。她相信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她要用自己的双手,不花钱为我和家人治病。
    母亲的良苦用心,藏在岁月的最深处。一次我因腹部受凉而呕吐,母亲用捏脊疗法为我缓解,让我趴在炕上,顺着脊柱从上往下捋按后,再用母指和食指相对,中指辅助,从脊柱底部位长强穴开始,双手捏住脊柱左右外三寸部位,提起肌肤每上行三个骨节一用力上提,提至大推穴,母亲会根据我的适应程度,随时调解掌握力度,理疗过后,自然会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温暖和舒适。有时还会用温补的方法,让我平躺在炕上,用2公分厚的姜片放在肚脐上,把艾蓉搓成艾条后放在姜片上,点着火,艾灸15-20分钟,变换手法,都起到了缓解作用。为我的各种治疗看到疗效后,母亲信心更足了。偶尔的机会,我看见了母亲将银针消毒后,在自己手上选穴位作试验。她说,她的每一份认真,就能为他人解除一次病痛,她的丝毫不慎,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默默地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自我感觉才有把握。每当我焦躁不安或食量减少的时候,深沉而浓郁的母爱是我最平静的港湾,母亲会用专为我而学并已掌握的艾灸、挤砂,针刺疗法为我调治,也从此没有带我去看民间医生,后来她的这些中医疗法,也为奶奶、弟妹和邻里验证,并传为佳话,谁家有人生病,会主动找上门来求治。而她则在为家人忙碌的一日三餐中寻找满足,为他人解除病痛中寻找快乐。
   母亲有一颗柔软的心,表面上平静如水,内心却炽热似火。在她眼里,父亲是土改时期的GC D员,是带领全村人摆脱贫穷的村干部,起早贪黑为集体操心。爷爷奶奶年岁大了,还要下地干活,她要用柔弱的肩膀替父亲分担重责。岁月改变了她原本俊美的模样,此时的她无需雕琢,每天清晨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会在她的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计划。老人和孩子的健康,喜好,生日她都了如指掌,为家里每个人都考虑的详细周到,每日三餐安排的妥妥贴贴。只要父亲一回到家,就能让一家人温馨和谐地坐在奶奶的窑洞里,围炕而坐,吃上她亲手做好的饭菜。而她只是坐在炕边上,等每个人都盛好第二碗时,她才去给自己盛饭,她保证每个人吃饱饭,如果饭少了,只有她自己少吃。如果欠收了,有时中午没有白面做面条,她会用玉米面和少量白面做面条,偶尔用白面做一次面条,她都先用筷子往爷爷、父亲、奶奶碗里捞面条,最后到她那里没有面条,只剩汤了,她就在厨房里将就一下,我看见了问她为什么不多做,母亲总会用一个微笑,我“吃好了”来掩饰。家里状况提襟见肘,她总是默默地吃苦受累,且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从自己嘴里省下一口,给患有严重胃溃疡的父亲,悄悄地给以照顾。有苦全咽下,有泪偷偷擦。省吃俭用,尝尽了酸甜苦辣。
   父亲是个沉稳,坚定,执着的地道农民,祖居黄土高原。他兄弟4人,从小因生活所迫,没有读过书,也没有机会参与文化的一切。靠扛长工、打短工,勉强养家糊口,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解放后,分得了土地,生活才有了指望。年轻时他就和爷爷一起在自己的土地上艰苦耕种,与风雨水土挣扎拼搏,才维持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爷爷在这土地上奉献了一生的精力,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爷爷时代只追求温饱,风调雨顺,平安地过日子。父亲以感恩的心继承爷爷的辛勤与坚毅,他不满足于温饱,以更大的心胸,从艰苦的底层出发,他坚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念,像逆流而上的纤夫一样,执着地实现土地与粮食的梦想。
    饱经生活磨砺的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GC D,当上了村干部。虽没机会上学,但他睿智好学,从入党的第一天就时刻践行GC D员的入党誓言,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晓天下大道理。不断激励我和弟妹上进。启迪人生的话,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让我时刻牢记在心。他每天忙自家,忙大家。村上的大事小情通过父亲打理。渐渐的他已顾不上自家的事,每天集中精力组织安排村里的农事活动。并带领大伙下田间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精耕细作,用双手开辟先河,用汗水浇灌绿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吃过一顿安稳的饭,总会因村里出现的状况被叫去解决,放下饭碗就走了。晚上刚回到家里吃饭,会有邻里出现纠纷叫去调解,有时会因调解邻里兄弟不和,或子女不孝,熬到半夜才回家。县镇干部来村里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常常熬到深夜,经常利用吃饭时间和长期住村干部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农村实行了合作化、公社化,小村并大村,父亲当选为大村“落阳村”的村干部,村政事务和生产责任的加重,他每天忙碌10小时以上,常常开会到深夜,有时晚上我睡醒一觉还不见他回来,可第二天一早他还要履行一个村干部的职责,带领村民一起下地劳动。为什么他要这样日以继夜地奔忙,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把心和根都深深扎在这片土地。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发展,把“三农”问题提到治国理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历史的机遇,改革的召唤,让黄土高原发生历史性巨变。1978年在县乡政府科学考察和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父亲和他一样热爱这片土地的长辈们积极参加,凝聚力量,克服重重难关,下大力气,终于成功的在高原上打出第一眼深240米的抽水机井,抽地下深水浇灌农田,改变了祖辈自古以来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用质朴和勤劳让上百户村民摆脱了贫困。又在乡、镇统一规划下,建造了美丽家园,告别了山坡上祖辈居住的破旧窑洞,搬进了新盖的一砖到顶的新房,有的还盖上了二层小楼。原来的窑洞宅院改种耕地,山坡上绿树成林,延续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父亲目光里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挚。没有任何东西比眼前坚实的土地更让他踏实和欣喜,没有任何东西比收获这片土地的辛勤劳动成果更让他幸福。但是父亲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把目光放远放大,筹划着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让土地增值,让产量翻番,靠一眼机井难以应对严重自然灾害,他要和他那个时代的长辈们,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在县乡政府大力支持下,组织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个人承包、艰苦奋斗,80年代初,又连续打了3眼间隔500米深度240米的机井,全面覆盖了高原农田灌溉面积。父亲时代干出了造福于子孙后代惊天动地的业绩,实现了土地粮食增产增值的梦想。
我回家探亲,看到了变化了的家乡土地和家园,无限感慨,再回到曾经生活过的窑洞庭院,我静静地站在院中,环顾四周,那些我曾为它们的生命,为它们的果实而感动过的可爱小树,如今已长成苍翠迷人的大树,只有老窑洞还依然伫立在那里,已经成了我家祖孙4代人的见证。我工作成家后,1972年生子,曾回到这个土窑洞,母亲陪伴我,在这里渡过了漫长又揪心的一百天,如今已成为曾经的亲切回忆。
    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当我又带孩子回故乡探亲的时候,岁月已将父亲雕刻成双手布满老茧、满脸皱纹的桑田老人,他日渐消瘦,形影单薄,胃溃疡折磨他失去了往日的健硕。他看到我和孩子的那一刻,心中又涌起了新的希望,振作精神,日续着新的奔忙。养育着这一方人的每一片土地都在高原机井的滋养下,顺着大自然的规律,自由自在地呼吸,呈现出最质朴最自然的风貌,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和勃勃生机。母亲顽强地生活在她的小千世界里。我和孩子到家的第二天,儿子因水土气候原因,全身发痒,胸背长出了大面积湿疹,第三天湿疹更红,面积更大了。母亲则很冷静,她要用针刺疗法治疗,我怕孩子忍受不了,更怕治不好又出现感染。二弟劝我说:母亲就在最近刚治好了从广州远洋公司回来休假的堂弟,堂弟就是后背上长满了一大片湿疹,已在医院治疗无效才回到家里,经母亲在后背上针刺泻热祛湿后,就痊愈了。也只好让母亲先试试。当母亲做好准备之时,我还是把视线移向远方,不忍心看下去,等母亲治疗完毕后,我才发现母亲围绕湿疹针刺了一圈,像绣花一样,针针到位,目的是要把湿热祛散体外。我有些茫然。接连2天又进行二次后,湿疹就消退了。来去匆匆,母亲说这是急性期,采取泻热法肯定见效。在我休假期间,隔三差五总有老人和孩子上门找母亲治病,母亲总是笑脸相迎,从容治疗,母亲总是把我探亲带回的常见中成药用给最需要的人,我记住后,回新疆总找机会捎回或寄回一些常见药品。母亲成了远近乡亲们最信赖的医者。旧中国留给母亲的三寸金莲,一年四季,年复一年她从未走出庭院,小脚下只是小小的方寸,但方寸里自有乾坤。
    我每次带孩子回故乡探亲,父母总感觉时间短暂,每次临行前,母亲总背着我偷偷抹眼泪。我也十分珍惜和父母相聚的每时每刻,陪伴父母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唯一没有聊到请父母到我工作的地方去看看。当时孩子小,工作忙,生活也很不容易。我选择了军婚,就意味着多一份担当,只怕父母亲眼看到我的艰辛,更让他们牵挂。父母也因为弟弟还未成家,走不开。直到有一次,二叔退休后和婶娘一起来新疆看望堂妹和小叔时,二叔告诉我,他临行前问过父亲,想不想和他一起来新疆看我和孩子。父亲亲口告诉他:他想去,做梦都想去。可是我从来没有提过让他来。母亲强烈反对,她说:自我工作以来,时刻挂记着他们,工资收入的半数贴补家用,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已经很不容易,父亲去了又要花费,还要我操心。因此父亲也没有坚持。二叔和婶娘乘火车到乌鲁木齐后,丈夫还在乌鲁木齐军区工作,就近去火车站接来我工作的地方,小憩2天后,又由丈夫用军車送到了距离300公里的堂妹和小叔工作的地方。二老刚一下车,感觉和他们想象的差别很大,原本打算住半年左右,结果只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和堂妹,小叔不辞而别了,休息几日,催我和丈夫利用周末买火車票送他们回老家。二叔回老家后,对堂妹更牵挂了。但他向父母说了我和孩子的工作和生活后,父母听了十分高兴,也很放心。二叔给父母说:他悄悄跟在我身后,看见我在新盖的办公楼里上班,工作很忙,住在塔式楼的单元楼房内,阳光充足;两个孩子都听我管教,学习又好,父母确信无疑。我感觉二叔的探望比父母亲自来都值得。心想着,等孩子长大点,再把父母接到身边好好陪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九八九年,二弟在一次劳动中,不幸遭遇塌陷,全身重度受伤,左腿从踝部彻底断骨,脚掌从前往后转弯180°,拧向了后方,因失血过多,处在重度休克状态中,父亲被这突如奇来的意外惊吓之后晕倒了,大弟和几个堂弟背着母亲用担架把二弟送往医院抢救,经过昼夜抢救、输血、接骨、治疗,二弟的生命抢救过来了,腿踝骨留下了终身残疾。还留下了上万元的治疗费用。父亲清醒过来后,看到躺在炕上残疾的二弟和一个天文数字的治疗费用,心力交瘁。乡亲们纷纷伸手帮助,凑齐了医疗费。我知道后,倾其所有也无力一次性拿出。但我告诉父亲,不必担心,我会分期还上这笔治疗费。
    父亲因心理压力过大和长期动脉硬化导致彻夜不眠,恶性循环又导致脑中风,从而丧失了劳动能力。我知道后,尽快安排好上学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专程回家为父亲治病,到家后的当天,就和父亲商议治疗事宜,我先说了我的想法:想带父母去姑姑家医疗条件较好的地方,让姑姑、姑父帮助联系住院,住院期间我和母亲共同陪伴父亲治疗。父亲听后,只是摇头,他说,二弟的意外已经欠了一大笔债,他的病即使住院治疗,也难以治愈。他不想再给我增添压力,顺其自然吧。母亲也不同意住院治疗,不但给我增加压力,还要给姑姑增添麻烦。我接下来耐心地做父母的工作:即使住院不能彻底治愈,必定过了治愈的黄金时间,但至少能改变目前的状况,减少痛苦,也有可能恢复自理。我动员二叔和婶娘帮我做父母工作,也未能遂愿。到了第五天,母亲又为我操心,操心孩子太小比他们更需要我照顾,催我尽快回新疆,以往都是嫌我陪他们时间短,这次我一个人回家又催我走。我只好根据父亲的病症在武功镇医院开药,在社区打针服药,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后续的治疗是难以看到明显效果。母亲日复一日的拖着多病的身体,照顾失去自理能力的父亲,用她的中医疗法,维系看父亲日渐不便的身体,从不间断。10天后,我无奈地告别了揪心的父母,回到我既当爹又当娘的生活轨道。
   临行前,父亲预感到自己的病重不会拖延太久,时日越来越少了,这次就可能是最后一别了,老泪纵横,用颤抖的双手拉着我的手:叮嘱我要好好工作,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他让我亲手扶他坐在家门口的凳子上,目送我走出街巷,走到他视野的尽头,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让母亲扶他回到炕上,痛哭了一场。
   我回新疆上班后,心中依然放不下脑中风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按时寄钱寄药,维持着治疗。父亲病重期间,不断  有乡镇干部和好友前来看望,让他深感欣慰。
   父亲被病痛苦苦地煎熬了3年后,于1993年农历4月23日,即将收获麦子的时候,悄然离去了。享年73岁。村委会为他搭建平台,举办了有乡镇干部和全村老少上百户村民,以及父亲生前好友参加的隆重的追悼会,规模前所未有,空前盛大。方圆几十里的百姓村民都不请自来,挥泪送别,送葬的时候,还请来父亲生前喜爱的秦腔剧组和唢呐助阵,送葬的队伍人山人海,举步维艰,无不为父动容。这是父亲一生用汗水浇灌绿色,用奋斗开凿机井,用真诚赢得信赖,用忘我赢得尊敬的精神力量的汇聚。他瞑目了。留给我们后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父亲离去后,母亲仍和腿有残疾的二弟生活在一起,二弟经历了意外和不幸,更加懂得珍惜,更加孝顺母亲,我按时寄钱寄药给母亲,心里还是放心不下,请假回家想说服母亲和我同住。母亲断然谢绝,说她现在老了,不能远离故土。母亲尽管身患多种慢性病,但她从不上医院,依靠自己,生活依然自理。我答应母亲,等小女考学走后,请假长时间陪她。母亲牢记在心。1997年暑假女儿顺利地通过了大学的考研,我正在按计划办理女儿9月1日入学前的一切准备,等送走女儿后,自己回家陪母亲长住一段。
    一个周末的早晨,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是大弟的声音,他说母亲一大早让他带到镇上,说是看眼睛,但一到就要先给我打电话,母亲接上电话,我猛地从床上坐起,她只说了一句:“妈想你了,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回母亲:我已经安排好了,并提前请了假,等我办理好女儿去北京读研的准备工作后,八月底至九月初就回家,母亲接着又说了一句“来不及了”,就不说话了。母亲当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到了最后一程,想和我当面告别,又听我正忙于孩子的事情,亦从容地接受自己离去。我当时没有明白母亲的意思。大弟又接上电话说:母亲就是想让你早点回家。我让大弟告诉母亲,时间不会太久,一定等我。谁曾想,这次母亲和我通话竟是她有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千算万算,不如天算。老天竟没有给我这个最后与母亲见面的机会。母亲于1997年农历7月20日,公历8月22日,也就是在我即将动身之前,悄悄地走了。我悔恨交加,无地自容,为什么老天竟如此无情。我跪在母亲棂前忏悔,请求母亲在另一个世界原谅。
   母亲没有追悼会,但她的葬礼也像父亲葬礼一样的隆重和盛大。她生养了6个儿女,有生父和养父母两个娘家的亲人,一个她用奶水喂养;且一直密切往来的干儿子,还有无数个她给过温暖和关爱解除痛苦的邻里。苦难是贯穿母亲一生的主题。她从苦难中来,一生只在自己的小千世界里平静的生活,吃尽了生活的苦,受够了煎熬的累,在艰难的处境中修心炼性,依靠自己,在昏暗的岁月里,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温暖他人,照亮蜿蜒曲折的人生路。
    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两个人相继离世。父母的慈祥面容,还有那个墓碑,一直定格在我心中。多少次我从梦中惊醒,会突然想到,父亲想看我,母亲弥留之际想我陪她,竟化作今生的遗憾。遗憾是压在我心底的一块大石,只要那么一个片段,一个情节,我的心便好像被大石猛烈地撞击一样,灵魂颤动,滚烫的眼泪溢满双眼,以至长夜难眠。今生今世再也不能投身父母怀抱,细细体会父母的深情。心灵一片荒漠。唯有思念能穿越时间空间的阻隔,永久地在情感世界里开花。犹如黄昏时从山头升起的月亮一样。我所思所爱的父母,不管他们离我而去有多久多远,我的思念永远不会消失。父亲母亲在茫茫大千世界里,用平凡铸就的小千世界虽小,但人生值得,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乡村小千世界里留下了跋涉的足迹,活出了平凡生命的意义和美丽。回忆是那么的遥远,又是那么的深情。仿佛隔了一个世纪,又仿佛一切还是昨天。
   天涯地角有穷时,唯有相思无尽处。愿敬爱的父母天上有知。愿天下的儿女,不要在人生中给自己留下遗憾的风景。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不在,人生只有漂流。
   感恩人生路上的风霜雪雨,感恩刻骨铭心的用生命经历的过程,感恩当下的拥有。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平衡自己,做好自己。带着希望出发,信心满满地迎接明天的风和日丽!
   
   (婆婆75岁,写下的文章情真意切,我每每读来都泪流满面,其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在此记录下父母的小千世界,会让科娃这些下一辈多多受受教育)
    科爸也随即写下读后感悟,记录于此:

    捧读母亲写的《父亲母亲的小千世界》,久久的沉浸在那份爱的深情回忆中。
    时光仿佛把我带到了50年前。依稀想起自己还在蹒跚学步时,回到了母亲一直魂牵梦绕的故乡,半山腰的窑洞,雾锁的青山,紫褐色的树木,黄土高坡,层层叠叠崎岖不平的山沟。这就是母亲心心念念的黄土地。
    外婆那慈祥的笑容,外公高大的身影,在故乡温热的怀抱中,在母亲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字中一点点呈现。回忆是那么的遥远,又是那么的深情,仿佛隔了一个世纪,又仿佛一切还是昨天。
    外公外婆在艰苦的农村穿过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外公践行GC D员的入党誓言,带领乡亲们克服困难,用质朴和勤劳让村民摆脱了贫困,外婆默默地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把一大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妥妥贴贴。外公外婆在苦难面前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直面的接受他,并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淬炼出金刚钻一样的意志。
   天涯地角有穷时,唯有相思无尽处。外公外婆在他们这一片热爱的土地上夜已继日的奔忙,他们的心和根都深深的扎在这片黄土地上,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爱的执着。回想起我的童年时光,父亲是军人无暇顾及家庭,母亲既要工作,还要照顾我和妹妹的吃喝拉撒,同时要精打细算,除了家庭的基本生活支出外,剩余的工资全部寄给外公外婆贴补家用。生活虽然过得艰辛,但母亲依然热情地操持着家庭的方方面面,让我和妹妹快乐的生活着。
   光阴荏苒,我们也早已为人父母,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起好传承的作用,生活的结果不论是喜是悲都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走了才有自己的路,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要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温暖他人,同时照亮蜿蜒曲折的人生之路,最终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感恩母亲写下这段感人肺腑的文字。愿敬爱的外公外婆天上有知,保佑子孙平安健康,祝福每一个人在新的征程中,带着希望出发,迎接明天的风和日丽。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19 23:32
《父亲母亲的小千世界》感人至深,我前前后后加起来读了三遍,一是为了录制音频,二来的确触动心弦,每一遍都读的热泪盈眶,哽咽难言。一遍遍在思乡之情、思亲之情中感同身受。

这质朴无华的文章,字字句句感人肺腑,点点滴滴刻骨铭心,那份爱意随风起黄土地,对故乡的魂牵梦绕,对父母的追忆爱恋都那样深沉深情。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不在,人生只有漂流。每每读到这里,都心痛不能言,热泪滚滚而下,细细体会这浓浓的爱,思念和深情。

婆婆所思所忆的父母辈,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用平凡铸就的小千世界,在属于自己的小乡村,留下了跋涉的足迹,活出了平凡生命的意义和美丽。他们让我们小辈一生敬仰,他们的人生值得。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19 23:33
本帖最后由 新月玲珑 于 2023-4-19 23:35 编辑

《父亲母亲小千世界》我因为打印校对的原因反复阅读了很多遍,每每读到爷爷奶奶去世的部分就止不住泪流,爷爷奶奶出生在贫困时期的农村,没有赶上后面好时代,一生都在贫困中度过,可以算是没过过好日子。即便在这样的严峻的困境中,爷爷奶奶身上始终有着一股向上的力量,爷爷为村里振兴奔忙一生,无怨无悔,乐在其中,除了忙于工作,爷爷还爱好秦腔,就和今天的我们喜欢流行歌曲一样,晚上听秦腔洗去一身的疲惫。奶奶受到裹脚的限制基本没有出家门,受得教育也少,处在这样的困境,但奶奶坚强的通过自学成为村里的医生,为村民们治病使奶奶的人生更完美有意义。
爷爷奶奶让我钦佩的就是这一股在逆境中始终向上,不自怨自怜,为村子努力奋斗,让人生充满了意义。妈妈对爷爷奶奶的怀念让我感动,父亲母亲也是一生奋斗过来,爷爷奶奶知道了也会感动的。今天的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和爷爷奶奶时期天翻地覆,但不畏难坚决向上的精神始终不变,让这种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科娃姑姑留言)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19 23:34
读《父亲母亲的小千世界》

三十年前,
山一样高的父亲离世;
二十六年前,
水一样柔的母亲西去。
阴阳相隔那么久了,
已经步入暮年的女儿,
如数家珍般地诉说,
父母小千世界的点点滴滴。
读来让人回味源遠,
又催人潸然泪下。

********************

那个时代虽然贫穷,
但空气是清净的,
人的精神是纯朴的,
品格是高尚的。
生儿育女,
改天换地,
思想无杂质,
行为无自私,
无怨无悔,
跟着时代前行。

******************

那个年代培养的孩子,
耳闻目染,
根植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听从于党的教导,
响应国家的征召,
满腔热血,
走向天涯海角,
奔走在国家前行的路上,
为了大家,
舍了老家,
从小千世界,
融入了大千世界。

******************

时光不能倒流,
往事只能回味。
我们逐渐衰老的身躯,
永远流淌着父母的血液;
我们仍然保鲜的人品,
始终传递着父母的教悔。
我们虽然人老了,
仍然要诉说父母的小千世界,
让晚辈知道祖辈的品德,
过去的艰难和困苦,
这是承前启后的责任,
让后人行稳致远,
开创未来。


卫平叔叔留言2023.4.16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19 23:36
     看了3遍大姐写的《父亲母亲的小千世界》,看每一遍都热泪盈眶,思绪万千,感恩大姐清晰精准、全面客观的把父亲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质朴的语言文字展现出来,勉励我们以父亲母亲传承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善良美德》指引我们家族不断发展状大,事业兴旺;
    感恩大姐让我们在文中了解到了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深深的理解着大姐过去有多么的不容易,勉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向上;感恩大姐过去每月拿出一半的工资长期补贴家里生活,供弟妹上学,吃饭穿衣,保障着弟妹成家立业,弟妹们对大姐的恩情永远难忘。

婆婆的三弟留言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20 17:29
我读的音频,不知如何上传呢
作者: 菓菓    时间: 2023-4-21 10:24
新月玲珑 发表于 2023-4-20 17:29
我读的音频,不知如何上传呢

期待听到玲珑的朗读版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21 10:49
菓菓 发表于 2023-4-21 10:24
期待听到玲珑的朗读版

不清楚如何传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3-4-21 16:40
让人感动
作者: 小小芳草    时间: 2023-4-21 17:58

作者: 大路    时间: 2023-4-21 22:05
感人至深,肃然起敬,不只为自己而活,生命才更有价值。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22 21:08
大路 发表于 2023-4-21 22:05
感人至深,肃然起敬,不只为自己而活,生命才更有价值。

老一辈是我们的榜样
作者: 安娜21    时间: 2023-4-23 09:56
过于真实的文章,令人不忍细看,会联想起来太多太多。唉,人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作者: 佛宝16    时间: 2023-4-23 13:17
那时候的人生活得很苦,精神力量却很强大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3-4-23 13:48
佛宝16 发表于 2023-4-23 13:17
那时候的人生活得很苦,精神力量却很强大

那时候的人,没有时间抱怨,没有时间发牢骚,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家人,活下去。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3-4-23 13:48
我们的父母应该都是这么一代辛苦的 人。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23 16:47
安娜21 发表于 2023-4-23 09:56
过于真实的文章,令人不忍细看,会联想起来太多太多。唉,人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老辈人回忆起过去,感慨颇多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23 16:48
佛宝16 发表于 2023-4-23 13:17
那时候的人生活得很苦,精神力量却很强大

他们执着,务实,精神气十足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23 16:49
蒲松龄 发表于 2023-4-23 13:48
我们的父母应该都是这么一代辛苦的 人。

我们的爷爷奶奶是这样的人,到了父母辈,生活没这麽辛苦了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23 16:49
蒲松龄 发表于 2023-4-23 13:48
那时候的人,没有时间抱怨,没有时间发牢骚,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家人,活下去。

对的,信念的力量
作者: 闲庭漫步    时间: 2023-4-24 19:54
真情实感,太感动人了……
作者: jsdthtx    时间: 2023-4-25 09:23

作者: 新月玲珑    时间: 2023-4-25 10:36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23-4-24 19:54
真情实感,太感动人了……

读时我也时时泪目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