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三大推进助跑合肥惊艳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12-23 15:33
标题: 三大推进助跑合肥惊艳中国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0-12-23 15:35 编辑



       从2006年开始,合肥开始迅速驶上城市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以大发展、大建设和大环境为内容的合肥“三大推进”,以及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主要引擎的新一轮合肥“城市革命”,在短时间内让国人刮目相看。4年多时间,合肥市GDP从878.41亿元蹿升至2009年的2102亿元,增速连年列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去年增速更是位居省会城市第一,这一切,让合肥在中国惊艳不断——

       三大推进创出合肥崭新高度

      “合肥速度”正创下多项新高,令世人赞叹声不绝于耳:2006年,合肥“加快工业发展年”!这一年11月,合肥工业一举跨过“月产百亿”、“年产千亿”两道大关,完成了历史性突破!2007年,经过一年多的力量积蓄,合肥工业继续提速,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8.4亿元。2008年,合肥工业仅用两年时间就翻了一番,超过2000亿元!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49.2亿元,实现增加值767.5亿元,工业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连续第二年保持第一。2010年,过往创造的纪录持续被打破,规模以上工业月产值超300亿元、工业月投资额突破百亿元……

      史上首个投资超百亿的工业项目——京东方,在合肥新站区扎根。总投资175亿元的京东方6代线今年8月试车;10月就实现了量产。面对合肥京东方的速度,就连日前前来视察的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也感叹:搞了一辈子工业,还没有见过哪一个工业项目能有这么快的!目标不仅如此,当前的合肥正紧抓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契机,将眼光瞄向了打造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的远景:近期,一个21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建设即将启动,到2015年实现工业性投资累计92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此外,还有家电城、装备制造城、汽车城……一个个享誉全国的名头正深深地打上了合肥工业的烙印。

       三大推进铸就合肥大城骨架

       过去的5年来,合肥人创造并正在创造和享受着无数个第一:第一座城市高架桥、第一条畅通全线无红灯环线、第一条正在建设当中的城市轻轨。2006年春节后,合肥大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伴随着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合肥市随后出台《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这个布局,合肥力图改造提升核心主城区,在主城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4个城市副中心组团,沿巢湖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区,同时加快完善政务文化新区功能,推动合肥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向“滨湖”乃至“临江”转变。4年多来,由于合肥“大建设”的强力推进,老百姓目睹着身处的这个城市在长高、变大、变宽敞,目睹着这个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绿……你看吧,4年多来,合肥城市的建成区面积由225平方公里扩大到305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198万人增加到290万人,城镇化率由55.8%提高到64.1%;一个面向“十二五”未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面貌,正在一天天走近、正在一天天亲吻着合肥人的脸庞、撩拨着合肥创业的激情。在那不远的将来,今天的合肥人空前相信,这样的事实将成为真实:那时候,合肥城区常住人口将突破400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一个设施完善、品位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更大合肥,将扑面而来。

      三大推进激荡合肥滚滚热潮

       以机关“效能革命”为核心,优化大环境。

      这是四年前在合肥几乎家喻户晓的政经词汇,那时候,很多人在很多场合重温了商鞅变法的精神。在今天回顾起来,这样的思想大解放,带给合肥的应该说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产生了空前的精神动力和创业激情。

      那时以来,合肥强力推进机关“效能革命”,每一位公务员都被要求破除“官即管”的观念,从重审批、轻监督的传统做法中解放出来,从重收费、轻服务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从重局部、轻全局的本位主义中解放出来;每一位公务人员被要求,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现代理念,真正做到亲民亲商、便民便商、富民富商。

      大环境,还包括强力推进以创新制度为根本的公务环境“软”建设。一项项繁琐累赘的审批事项,被拿到公堂之上逐个删减,环节被力缩到位,收费被力降到位;对有关政策、规章和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更改的坚决更改,能下放的权力都要下放、能简化的程序尽量简化,努力实现“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入驻。同时,大环境还要求要以责任追究为保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是机关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凡是群众有投诉的,一律要搞清楚;凡是查证属实的,一律要追究责任;凡是对本单位效能建设抓得不力、问题严重的,一律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大环境,铸就了合肥人超高的办事速度,铸就了全国各地的投资商闻风而来,铸就了今天合肥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在这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大环境建设,撬动滚滚春潮、激荡人心。

      软环境伴随合肥城市自然环境与城市体格快速成长和美化,以致今天的合肥,美誉连连、大城容貌俏丽端庄,让南来北往、国内国外的客人们流连忘返——

      身为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今天的合肥,屡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奖并再捧长安杯、四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六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去年更成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等等。

      一位北京人用最真的情感描写了合肥的美:看到合肥变得如此美轮美奂,真为她高兴,这个城市很温柔,很诚实,不喧嚣不浮华;我在合肥出差近十年,每次回到北京就开始算计下次去合肥办事的日子,有几年不去了,对合肥的怀念也在与日俱增,不需要和别的城市相比,合肥自己独特的美足够征服世人。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12-23 15:46
沪苏浙皖拟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www.hfnews.gov.cn   2010-12-23 来源:安徽商报

    20日,“201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交流了长三角地区编制“十二五”规划、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区域经济运行的最新情况。

    与会四省市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我国大区域合作势头迅猛,长三角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要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三省一市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将加强与《区域规划》的对接,共同贯彻实施好《区域规划》。将按照《区域规划》确定的长三角地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做好相关规划的调整衔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对接,在“十二五”规划中充分体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据介绍,四省市将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合力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加快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李世兵)
作者: 夏老师    时间: 2010-12-23 16:05
合肥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10-12-23 16:20
祝福合肥!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12-23 16:22
一位北京人用最真的情感描写了合肥的美:看到合肥变得如此美轮美奂,真为她高兴,这个城市很温柔,很诚实,不喧嚣不浮华;我在合肥出差近十年,每次回到北京就开始算计下次去合肥办事的日子,有几年不去了,对合肥的怀念也在与日俱增,不需要和别的城市相比,合肥自己独特的美足够征服世人。
感觉田市长的文章是有一定套路的
作者: 淡雅    时间: 2010-12-23 16:32
去了合肥,真的感觉想回到了老家,那路段不按东西南北方向记路,市区的路也是弯弯曲曲的,就连小河边上的路也是相似,感觉好温馨~~
作者: 林峰    时间: 2010-12-23 19:03
合肥的明天会更好。
夏老师 发表于 2010-12-23 16:05


祝贺合肥日新月异!
作者: xahxah2004    时间: 2010-12-23 19:28
科大在合肥是合肥一大幸事。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12-23 19:46
注意了吗,1# 照片中圈形高架向右200多米就到科大了。
作者: 夏老师    时间: 2010-12-24 11:17
科大在合肥是合肥一大幸事。
xahxah2004 发表于 2010-12-23 19:28

确实是这样。
作者: 秋叶hxx    时间: 2010-12-24 16:50
合肥的发展是日新月异
作者: lizhq    时间: 2010-12-24 17:36
科大在合肥是合肥一大幸事。
xahxah2004 发表于 2010-12-23 19:28



    说的贴切
作者: ustc800206    时间: 2010-12-24 17:58
合肥的变化确实很大的!
生机勃勃!
作者: 水到渠成    时间: 2010-12-24 18:12
合肥自己独特的美足够征服世人。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12-24 21:50
科大在合肥是合肥一大幸事。
xahxah2004 发表于 2010-12-23 19:28


呵呵,科大在合肥也是科大一大兴事.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12-25 06:01
皖与民企签约1.8万亿 合同项目投资额超万亿  


www.hfnews.gov.cn   2010-12-24 来源:安徽日报

    我省与知名民企签约逾1.8万亿元 其中合同项目投资额超万亿元

    记者从12月23日召开的“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会议”上获悉,我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签约合同、协议、意向合作发展项目共3615个,投资总额达到18204亿元。其中,合同项目2169个,投资额超万亿,达10594亿元。

    本次会议标志着我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会议现场安排了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1435个合同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额达10236亿元。在3615个合作发展项目中,按项目所属行业划分,工业项目有2473个,占全省项目数的比重为68.4%,投资额为10176亿元,占全省项目投资额的55.9%;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156个,投资额273亿元,占4.3%和1.5%;文化及旅游业项目141个,投资额1396亿元,占3.9%和7.7%;

    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4个,投资额3025亿元,占7.3%和16.6%;服务业及其他项目581个,投资额3333亿元,占16.1%和18.3%。按项目技术强度划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13个,投资额4374亿元,占工业项目的29%和43%。其余均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大都为传统产业高新技术项目。

    为有力促进这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我省强化项目梯次推进。对合同项目完善相关手续,力争明年上半年大部分能够开工,深入协议项目衔接,力争将一批协议项目转化为合同项目,并争取明年开工一批,抓紧对意向性项目的深度接触与洽谈,力争将一批意向性项目转化为协议项目或合同项目。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联系渠道,把合作发展引向深入。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12-26 08:07
回复 17# 水镜


   水镜,三国水镜先生? 诸葛亮确实师从水镜先生?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12-26 11:20
呵呵,荆州高人水镜先生,圣诞后快乐!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12-26 17:56
叶永烈:合肥新颜


(原载《新民晚报》)



    记得,在纽约看望堂妹,我在电话中再三说不必来接,果真很顺利找到她家,因为十几年前去过她家,她到地铁口接我,那一带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凭借老的印象,就熟门熟路到了她家。
   
    然而,在今日中国,可谓“市”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天天都在发展。上海市的地图几个月就得修订一次。2010年6月去合肥,那里面目一新,令我“刮目相看”。我曾经多次去过合肥。一提起合肥,脑海中就闪现一幕幕合肥印象:人头攒动的商业街长江路,黑漆大门的包公祠,市中心的逍遥去处——逍遥津公园,鸟语花香的“老字号”名牌宾馆稻香楼……然而,步入新世纪,合肥大变样。

    我来到上海虹桥机场崭新的T2航站楼登机,只用了一小时,就到达合肥骆岗机场上空。从空中看下去,巨大的立交桥纵横交错,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合肥的朋友驾车送我入住天鹅湖大酒店,令我记起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笔下的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然而,此天鹅湖与彼《天鹅湖》无关,只是因为酒店面临清波荡漾的天鹅湖而得名。往日,我从未听说合肥有个天鹅湖,向合肥友人打听,方知这个面积逾千亩的天鹅湖,乃是一个人工湖。这里原本有一条十五里河,把河扩大,自2003下半年开始蓄水,变成泱泱大湖。有水则灵。天鹅湖畔新楼环湖而立,成为合肥的政务文化新区。

    登上天鹅湖大酒店26楼的观光餐厅,政务文化新区尽收眼底。不远处,一座如同三层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的大型建筑,乃是新建的合肥大剧院。剧院分为三个核心空间,中间为主剧场,北侧是音乐厅,南侧是小剧场,那三层波浪就由此而来。

    最吸引眼球的是合肥大剧院不远处一对高达33层的双子星楼,成为天鹅湖畔的地标性建筑。那是合肥市的政务大楼,合肥市政府很多部门就在那里办公。在各种各样的新楼之中,出版大楼的造型最为别致,像一本硕大无比的书竖立在那里。

    清早,我在天鹅湖畔散步,到处是碧树翠草,绿化率高达40%。天鹅湖中的喷泉,有着亚洲第一高喷泉的美誉。入夜,天鹅湖畔一丛丛树木披着繁星般的小彩灯,而用灯光装饰的高楼大厦则如同穿上闪闪发光的晚礼服,成为一道五彩缤纷的风景线。

    天鹅湖大酒店位于合肥旧城的西南面。从天鹅湖大酒店至合肥旧城中心,大约 15公里。我乘轿车前往合肥老城。在老城与政务文化新区之间,2008年新建了一座六车道的金寨路高架桥,犹如缩短了两地的距离。这座高架桥每天的车流量高达5.4万辆,路面交通依然非常通畅。然而,金寨路高架桥如同时光隧道,下了高架桥,我来到熟悉的老城区,又见到逍遥津,又见到包公祠,但是那里显得拥挤而陈旧,商业街长江路虽然经过拓宽,但是跟天鹅湖畔强烈的现代化气息相比,有着隔世之感。

    中国的诸多城市在经济大潮之中都面临着新旧交替问题。北京采取的是“摊大饼”模式,从二环扩大到三环、四环、五环以至六环,以紫禁城为中心像树木年轮似的向外扩张。合肥采取的是“卫星式”,即在旧城四周建立一个又一个卫星城,呈放射状。天鹅湖畔的政务文化新区只是合肥卫星新城中的一个,在旧城的东、西、北三面还形成三个不同特色的新区,分别以高架桥相连。这些新区,或者是工业园区,或者是大学区,或者是高新技术开发区,而旧城作为中央商务区也在进行改造。合肥四郊仿佛成了一个个大工地,到处看见脚手架,到处看见绿色塑料网包裹着的在建新楼。

    我来到合肥的那些日子,街道两边挂满“庆贺徽商大会召开”的标语。以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曾经显赫于中国商界。在合肥旧城,我参观了规模宏大的“李府”——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故居,李鸿章是当年“洋务运动”的领军人。今日合肥巨变,其实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从合肥回上海,改乘动车,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听说合肥至上海的高铁很快就要通车,车程缩短为两小时。如此便捷的交通,无疑会加速合肥的大发展。从合肥新颜,我看到中国迅速崛起的影子。
作者: xahxah2004    时间: 2010-12-26 19:00
合肥进步很快,领导人功不可没。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2 09:25
合肥财政收入突破470亿 首次实现增收过百亿  


www.hfnews.gov.cn   2011-01-01 来源:合肥日报

    今天凌晨,从市财政局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合肥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76.2亿元,比上年增收134.3亿元,增长39.3%,首次实现增收过百亿,是历年来增收最多的一年,为新年献了一份“大礼”。

    据了解,在财政收入中,地方收入完成259.4亿元,增收78.5亿元,增长43.4%。主体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增收多、增长快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上述四税累计增收78.6亿元,增长32%。

    据悉,2010年财政收入增收较多主要得益于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明显好转,也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力开放开发、招商引资收获的累累硕果,而且同全市财税部门的积极努力紧密相连。(张世奎 王弘毅)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2 21:16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1-1-2 21:32 编辑

合肥人均落后的主要是县域经济,合肥下属3个县,人口也占了一大半,特别是长丰县,不久前还属于贫困县。上半年三县实现财政收入27.4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12.6%,但是人口占63%。江浙县域经济全国任何地方是没有可比的。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5 10:58
京沪高铁6月开通运营 合肥人有望3小时到北京  


www.hfnews.gov.cn   2011-01-05 来源: 新安晚报

    记者昨天从安徽省铁道办获悉,随着合蚌客运专线建设进度的加快,2012年春天,合肥人有望实现3小时到北京的梦想。

    京沪高速铁路连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串起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线路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新建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快、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目前已完成全线铺轨。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在途经我省宿州时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0小时缩短为4小时。

    据悉,京沪高铁途经我省有266公里,但是只路经东北一隅,而在建的合蚌客运专线将合肥与京沪高铁连接了起来,构筑成省会合肥直达北京的三小时快速通道。合蚌客运专线起于京沪高铁蚌埠南站,终点在合肥火车站,线路全长130公里。2009年1月举行开工仪式,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预计今年上半年可铺轨,百余公里的铁路铺轨大概需要3至5个月的时间。据省铁道办相关人士介绍,合蚌客运专线正在不断赶工期,力争今年年底建成。经过调试后,有望在2012年春投入使用,由于合蚌客运专线的设计标准与京沪高铁一致,届时,从合肥到北京乘坐动车将只需3小时。(虹莉)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10 11:25
中国城建集团160亿“注资”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  


www.hfnews.gov.cn   2011-01-10 来源:新安晚报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今年有望开建,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城建集团)拟投资160亿元,积极参与该项目建设。记者昨天下午从合肥市政府与中国城建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现场获悉,根据初步合作意向,未来5年,中国城建集团拟在合肥投资300多亿元人民币,重点合作推进4大项目,涉及制造业、交通、医疗和公园开发等。

    中国城建集团是国家级城市开发投资建设企业,此次大手笔投资为什么会选择合肥?中国城建集团董事长、总裁于炼现场表示,合肥市用短短4年的时间走完了其它城市10年的建设路程,这种发展的速度正是深深吸引中国城建集团投资合肥的重要原因。

    根据合肥市政府与中国城建集团的初步合作意向,今后五年,中国城建集团将积极参与合肥城市建设,合肥市政府也将给予大力支持。记者从现场获悉,中国城建集团拟投资160亿元,积极参与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项目建设,这也标志着轨道交通2号线的建设有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中国城建集团董事长、总裁于炼告诉记者,轨道交通2号线今年有望开建,3~5年建成。

    除了轨道交通2号线,中国城建集团拟投资110亿元对四里河附近的森林公园片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具有世界水准的生态公园及生态居住社区。

    合肥市森林公园位于合肥市西北部,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清溪路以北,距市中心约为3公里,去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尽快启动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此次中国城建集团的投资将有望加快这一项目的全面开发。

    在参与城市建设之外,中国城建集团与合肥还签订了癌症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心合作项目。中国城建集团拟与日本核医学技术株式会社共同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引进PET-CT图像检诊设备、质子线(阳子线)癌症治疗设备、脑、心血管疾病治疗设备,在合肥建设心、脑血管治疗中心、老年生活园、临终关怀区、硼中子癌症治疗中心。

    另外,中国城建集团还将在合肥重点推进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合作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届时,中国城建集团将积极促成日本艾派克株式会社在肥投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首期项目计划引进日本NEC6英寸和8英寸两条二手生产线。(记者夏丽霞)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10 11:26
五个“千亿”成就2010合肥工业华章  


www.hfnews.gov.cn   2011-01-10 来源:合肥日报

    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二五”起跳之板!

    五个“千亿”浓墨重彩,大笔如椽谱成华章。2010年,合肥工业继续呈高歌猛进之势,产值、增加值、投资、产业、载体建设“五箭齐发”,全线告捷,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工业投资、家电产业总产值、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一千亿元。一年创造了五个“千亿”的辉煌,这必将彪炳合肥工业发展史册。

    第1个千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净增超千亿

    经统计部门初步统计(下同),2010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768.9亿元,比2009年净增1019.7亿元!

    年增千亿,来之不易。这一年的“千亿”净增量,已经超过2005年全市总量,接近2006年工业总量。

    “十一五”期间,合肥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发展放到第一方略,工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843.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68.9亿元,连跨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三道标杆,增长4.47倍,年平均递增34.9%。2010年,合肥工业的平均月产已达314亿元,比2009年平均月产(229亿元)净增85亿元,同比增长37.1%。

    一年增千亿,合肥工业已经进入厚积薄发、大体量、高增速的发展阶段!

    第2个千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

    工业发展,对于合肥来说,是火车头,是发动机,是主力军!

    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52.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为“十二五”工业发展构筑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平台。

    工业发展,提高了合肥整体经济实力。同时,工业经济在合肥已经开始反哺第一产业,带动繁荣第三产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至三季度,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58%以上,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已经跃居第13位,比2005年前进了5位。

    第3个千亿

    2010年,合肥工业投资超过千亿元。

    这一年,合肥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努力扩大有效投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和带动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10.2亿元,同比增长34.3%,总量位居中部6个省会城市第二;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18.1%上升到33%,为近十年来最高点。

    投资的快速增长,首先来自重大工业项目的贡献。合肥京东方、安徽鑫昊等离子、彩虹(合肥)液晶玻璃、中盐红四方、合肥熔安动力、大陆轮胎、合肥三洋、凌达压缩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快速建设,拉动了工业投资。

    同时,重点产业投资推动了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和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八大产业投资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异军突起。合肥已跻身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实力突飞猛进,重化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以及一批重大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夯实投资基础,为合肥工业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平台。

    第4个千亿

    2010年,合肥家电企业继续发力,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合肥家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纷纷聚集,合肥家电产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合肥除了本土的美菱、荣事达等知名品牌企业外,又聚集了海尔、美的、长虹、格力、三洋、华凌、欧力、尊贵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品牌集中度高,产品品种之多在国内罕见,推动了产业发展的大聚集。

    随着合肥家电产业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为之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发展。美芝、宝兰格、凌达、科德隆等入驻合肥,生产电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关键配套件;京东方、鑫昊、彩虹、乐凯等项目入驻合肥新站区,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件生产企业入驻合肥;宝钢、马钢在合肥建设钢材薄板剪裁配送中心和彩色钢板配送中心,为家电产业提供供应服务,做好了产业发展的大配套。

    国内知名品牌家电企业向合肥聚集,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等家电的产量在全国位居前茅,家电的配套业也发展迅速,在国内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国家电产业重要基地之一。2010年,合肥家电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超1020亿元,其中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等四大件总产量超4200万台(套),实现产值超770亿元。

    从昔日的辉煌到痛苦的调整期,再到如今的重新崛起,合肥家电这一路所走过的曲折发展历程,既折射了合肥家电业由原先单一制造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也见证了合肥家电业由原先的两家独大到现在的百花齐放。

    第5个千亿

    2010年,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7亿元,成为安徽省首个闯入“千亿俱乐部”的开发区。合肥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越来越坚实。

    “十一五”以来,针对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新变化,经开区在瞄准国际、国内“两个五百强”以及“国字号”、“中字号”企业,加大龙头引进力度的同时,狠抓自主创新,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全力推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该区经济跨上了新台阶。2010年,经开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4家,亿元以上企业8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9家,合肥海尔工业园产值突破200亿元,联合利华、日立建机2家企业突破百亿元,分别达到120.9亿元、103.9亿元,美菱及长虹产值达82.7亿元、美的华凌与美的机电产值达51.1亿元;江淮重卡与发动机、合力叉车、合肥华泰等骨干企业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如今,合肥经开区综合投资环境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第2位,成为中西部开发区的翘楚。已设立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为经开区经济发展增添了亮点,也为其“十二五”发展创造了良好开局。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一个亿元、百亿元、千亿元的历史性刻度,合肥腾身跃过,留下辉煌和汗水,续写光荣与梦想。·王永亮·

(责编:李凌)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10 17:58
中央媒体盛赞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辉煌成就  


www.hfnews.gov.cn   2011-01-10 来源:合肥日报

    冬日的北京,阳光普照,天高云淡。1月4日至6日,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吴存荣的委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存安带队专程赴京拜访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中央媒体。中央媒体对合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跨越赶超征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对合肥美好明天的深深祝福更是让人精神振奋、备受感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合肥市委、市政府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开创具有合肥特色的科学发展新局面,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对此,中央媒体给予热情赞誉。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说,合肥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在今年春暖花开之时一定来合肥亲身感受一下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独特魅力。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庹震表示,合肥不仅是一个生态宜居的绿色城市,近年来综合经济实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去年初,国家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城市,合肥当之无愧。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说,合肥这几年来变化很大,发展很快,后劲十足,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让人不禁为之一怔、眼前一亮。人民网副总编辑、地方部主任李欣玉表示,合肥是一座让人向往的城市,有机会一定来合肥走一走、看一看。这一句句肺腑之言虽是这么朴实,但却饱含了中央媒体对合肥的殷切期盼和深情厚谊。

    近年来,中央媒体高度关注合肥,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影响的重点稿件,发稿总量连年大幅攀升,为树立合肥崭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共有800多家(次)中央、境外、省级新闻媒体,2600多名中外记者来肥采访并刊发合肥报道28000多篇(条),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新闻专版320多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刊发头版头条和内参稿件50余篇,百度搜索网上涉肥新闻报道48万余篇(条),同比成倍数增长,为我市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跨越赶超营造出了更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中央媒体一致认为,合肥在区位、科教、人才、交通等方面拥有诸多优势,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他们纷纷表示,对崛起中的合肥将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大的支持。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表示,近年来《人民日报》对合肥市公务员轮岗交流、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今年将继续策划重大选题,选取独特角度,在重要版面的显要位置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新闻报道。

    庹震表示,合肥有很多值得宣传的地方,比如在保持过去绿色城市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如今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了两者双赢,这其中在科学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系统总结,向外推介。经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郑波说:“合肥是一座新闻报道‘富矿’,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合肥的宣传报道力度和深度,支持合肥又好又快发展。”李春林表示,《光明日报》扩充新闻版后,一定给予合肥更充分的宣传报道,利用多种新闻报道形式为合肥发展鼓与呼,包括用调查报告的方式加大对合肥在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建党90周年即将到来,合肥作为红色文化的地标,《光明日报》将给予浓墨重彩的报道;同时,将通过与合肥合作举办主题论坛的形式,搭建新的交流平台。

    在拜访中,林存安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央媒体及其驻皖单位长期以来给予合肥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诚请中央媒体今后能多到合肥走一走、看一看,多宣传合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多传递合肥加速崛起的新信息,为合肥加快跨越赶超步伐助一臂之力。同时,合肥也将全力做好中央媒体来肥采访的服务保障工作,把加速崛起的合肥城市新形象全面展示在世人面前。 (束芳)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12 21:53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1-1-12 21:59 编辑

带你看看五年后大合肥  


www.hfnews.gov.cn   2011-01-12 来源:合肥晚报



    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午审查合肥“十二五”规划(草案)      

    今天上午,合肥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议审查了《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合肥未来五年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市民们能从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哪些益处?这是全体合肥市民最为关心的内容。

    合肥名片篇

    未来·大合肥浮出水面

    “包公故里”、“三国故地”、“科教基地”、“淮军摇篮”、“滨湖城市”5张名片让合肥名扬天下,未来5年合肥的名片可能会增加哪些新的内涵?

    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将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努力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加快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进程,经过“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形成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格局,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现代产业基地 合肥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乃至国际知名的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综合交通枢纽 在区位交通方面,合肥将加快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城市道路、交通枢纽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在路线、节点上的匹配和衔接,形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重要创新型城市 合肥将依托科教优势,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发展创新型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和产业创新示范区,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合肥休闲篇

    旅游·城里人下乡“偷偷菜”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当休闲旅游与农业生产、农家生活无缝对接,一种区别于都市休闲和景点观光的全新旅游形态越来越流行、越来越热门,这就是休闲观光农业。

    未来合肥将发展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休闲观光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建立一批以乡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农业特色产业等为特色的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重点推进城区农业圈层的蜀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合肥林业生态公园、丰乐生态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小张圩生态农业园、烟墩牛角大圩休闲农业园等项目;近郊农业圈层的丙子渔场度假区、丰宝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汇景生态农业观光园、管湾水库度假区、泉山林场、长临渔场生态园等项目;远郊农业圈层的长丰草莓采摘园等项目。

    休闲·晚上来1912喝一杯

    华灯初上,邀三五个知己去酒吧坐坐,聊聊天,喝杯酒,这将是未来合肥很多小资们的生活方式,因为合肥有了更多这样可供小资的地方。

    未来五年,合肥将实施城市更新,加强基础设施和城中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深刻发掘、传承城市记忆,建设一批特色街区,打造国内知名的商贸、商务、金融、文化中心。政务文化新区,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区域特色,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打造功能先进的行政商务、文化体育和休闲居住中心。各开发园区按照混合功能的要求,科学布局、集中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推进各种业态集聚发展。

    出行·未来交通将更顺畅

    现在不少大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状况,合肥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未来五年,合肥将加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的交通联系,加快组团之间快速路建设和城市出入口建设。加强城市道路网建设与衔接,跟进配套设施,着力构筑快速路,继续完善主动脉,健全微循环,优化慢行系统,形成较为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完成城市轨道1号线,启动2号线建设。突出公交优先发展,加大公交运力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公交网络体系。完善行人过街系统,加快公路客运和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
合肥生活篇
    信息·合肥有一个聪慧“大脑”
    民政局数据不联网,导致重婚现象频发;医保社保不联网,导致调换工作无法续保;银行和公积金不联网,导致房产新政难实施……
    未来五年,合肥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核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合肥”。
    同时加快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升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完善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建成全市综合地理人口信息系统;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信息安全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与应急处理、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一种安全感油然而生。
    医疗·打造一刻钟卫生服务圈
    未来合肥将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倾斜,不断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打造一刻钟卫生服务圈。在城区建立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护理员和康复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覆盖城乡、运转有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教育·让市民活到老学到老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教育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现如今,“再就业”也不再是老年人退休后发挥余热的唯一选择。老人们更愿意通过“老有所学”,实现“老有所为”。
    为了让市民能够“出了家门就进校门”,合肥市正在构建“从摇篮到拐杖”,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岗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类成人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发展合肥广播电视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大学,支持合肥老年大学建设。倡导全民阅读,让读书成为生活时尚,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合肥环境篇
    生态·城市面貌更加清洁
    蓝天碧水,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未来五年,合肥将围绕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引江济巢、生态修复、污泥处置等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巢湖西半湖及南淝河、十五里河、店埠河、派河水质。
    实施清洁能源普及计划,划定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禁燃区”,合理推进燃煤锅炉“煤改气”。实施绿色交通工程,推广机动车清洁燃料的使用,加强汽车尾气净化,对超标排放车辆实行整改。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综合处理相结合,继续完善扩建肥东龙泉山等垃圾填埋场,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率。
    继续扩大城镇噪声达标区范围,积极加强各类噪声源的监控与管理,重点强化对居住区、办公区、学校等各类区域周边环境的噪声控制,有效降低噪声影响。
    能源·生活与新能源亲密接触
    未来五年,我们出行乘坐的或是新能源汽车,居住的房子可能是“太阳能”屋顶,街区照明用的是LED灯,办公楼住宅小区或许都是清一色的地源热中央空调系统……这绝非天方夜谭,而是新能源产业将实实在在走进普通合肥人的生活。
    “十二五”期间,合肥以赛维LDK、海润、彩虹光伏玻璃、阳光电源等企业和项目为龙头,加快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重点发展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大型多晶硅提纯、硅铸锭、切片、光伏电站等,构成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同时依托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国轩高科、安赛锂能,实施新能源汽车工程,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加快在公共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发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及乘用车,大力发展和引进电池、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项目,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品应用多样化。
作者: 星空0414    时间: 2011-1-12 22:45
够市长忙活一阵了!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14 10:50
[香港商报]合肥GDP增速续居省会之首  


www.hfnews.gov.cn   2011-01-12 来源:香港商报

    近日,记者从中共合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会上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7.5%以上,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GDP总量由925.61亿元增加到27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495.27亿元增加到3067亿元,财政收入由130.88亿元增加到47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57.64亿元增加到25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24.39亿元增加到839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GDP总量由第18位升至第15位,固定资产投资由17位升至第8位,地方财政收入由18位升至第1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第18位升至第17位。

    建国以来到2005年的56年间,合肥累计工业投入只有582.3亿元。「十一五」时期,合肥5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2826.7亿元,是前56年总和的4.9倍,推动了工业经济飞跃发展,到2010年实现了「6个千亿」的重大突破,即一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过千亿,新增工业投资过千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过千亿,家电产业产值过千亿,经开区工业产值过千亿,市属三县工业产值过千亿。(记者孙国江)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18 14:03
今年合肥拟实施509个重大项目 资金达6731亿元  


www.hfnews.gov.cn   2011-01-18 来源:合肥日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为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扩大有效投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2011年我市初步安排重大项目共计509个,资金总额达到6731.54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仍是2011年的“重头戏”,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73项,总投资2537.16亿元;先进制造业138项,总投资1996.78亿元。涉及京东方8.5代线项目、彩虹蓝光LED产业化项目、昌河30万辆商用车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熔盛重工机械产业园项目等。同时,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也集中了众多大型产业项目,涉及金融、物流、会展、商贸、绿色养殖、休闲观光及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

    此外,2011年,我市将积极实施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安居工程、应急管理等26项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43.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达46.58亿元。2011年合肥市重大项目的实施还将与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和合肥经济圈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保证投资规模的同时,积极推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19 07:17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1-1-19 07:18 编辑

日本来肥“取经”高铁建设(图)
来源:中安在线
  日本交通主动脉的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可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日本人也来华“取经”高铁建设。昨日,19名日本铁路技术人员就来到合蚌高铁、合福高铁建设现场。图为日本铁路技术人员在合蚌高铁杜家岗特大桥上观摩无砟轨道板。 (赵秀娟、王鹏文/摄)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1-19 07:22
严冬中的高铁建设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1月7日,一名建设者冒着寒风在工地搬卸钢筋。当日,中国中铁第四工程局的建设者在合肥南环线南站枢纽工地进行基础工程施工。三九寒冬到来,气候骤降,负责合肥铁路南站枢纽建设的中国中铁第四工程局数千名建设者仍然奋战在工地一线,确保工程按期进展。合肥南站枢纽将连接合(肥)宁(南京)高铁、合(肥)武(汉)高铁、合(肥)福(州)客运专线、合肥蚌埠客运专线等多条高速铁路,成为安徽高速铁路汇集中心。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2-24 08:52
合芜蚌跻身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  


www.hfnews.gov.cn   2011-02-24 来源:安徽日报

    据最新科技统计快报显示:2010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引进高端人才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总量的55%以上,并以其突出成绩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示范区同时写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

    2008年10月,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安徽“应该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的指示精神,立足实际,果断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两年多来,我省注重突出“高端引领、产业提升、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努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创新环境优化等6个方面实现突破,初步呈现出各类自主创新要素加速向试验区聚集,产业、科技、人才、改革“四大成果”加速涌流的良好发展态势。      

    合芜蚌试验区的建设推动了高端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中航、中建材、中电科技集团等一批央企及驻皖高校院所纷纷与安徽开展战略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38个“海归”项目和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等一批海内外知名中介、咨询服务机构落户试验区。京东方、东芯通信、三安光电、中航三鑫等一批高端企业相继入驻试验区; 41个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和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由试验区承担,获得国家科技拨款13亿元。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两年多来,试验区引进高端人才近万名,培训专业人才5万多人次;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政策,优惠税收20余亿元;落实积极的科技投融资政策,省市财政投入科技经费近12亿元,引导社会科技投入近50亿元,放大产业投入463亿元。省5亿元创投引导基金起到乘数效应,共引导设立创投基金13支,总规模达40.2亿元,已累计对企业投资7.9亿元。

    通过两年多的建设,试验区产业、科技、人才、改革四大成果加速涌现,区域竞争能力显著提升。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分别是2008年的2.1倍、2倍和1.3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是2008年的3.7倍、3.5倍和2.4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7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7件;引进高端人才数和入选“千人计划”数分别占全省的60%和95.7%;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4.2%,接近长三角两省一市的水平,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和引进科技成果数分别占全省的65%和70%。合肥被列为我国未来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芜湖被列为全国25个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蚌埠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前移了41位。

    辐射带动加速显现。在试验区示范带动下,全省自主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进入全国10名左右,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加速崛起、全面转型的强大引擎。 (通讯员 方太升 记者 汪永安)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2-28 11:53

作者: 河川清野    时间: 2011-2-28 12:20
本帖最后由 河川清野 于 2011-2-28 12:31 编辑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语音产业领导者
链接:http://www.iflytek.com/Html/ywkd/xfdt/140207985.html

科大讯飞是我国唯一以语音技术为产业化方向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技术标准。

2003年,科大讯飞获迄今中国语音产业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最高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届英文语音合成国际大赛(Blizzard Challenge )荣获第一名。

2008年获国际说话人识别评测大赛(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 2008)桂冠,2009年获得国际语种识别评测大赛(NIST 2009)高难度混淆方言测试指标冠军、通用测试指标亚军。

  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智能语音技术,科大讯飞已推出从大型电信级应用到小型嵌入式应用,从电信、金融等行业到企业和家庭用户,从PC到手机到MP3/MP4/PMP和玩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产品。

科大讯飞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达80%以上,开发伙伴超过1000家,以讯飞为核心的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
2010年,科大讯飞在公司新十年发展开篇之年,成绩斐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公司作为产业国家队地位进一步凸现:
国家智能语音高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合肥,科大讯飞语音产业基地正式启用;

在计算机发展第五次浪潮——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抢抓战略性机遇,发布全球首个同时提供语音合成、语音搜索、语音听写等,智能语音交互能力的移动互联网智能交互平台——“讯飞语音云”,及“讯飞语音输入法”等,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引领性、标杆性应用;

核心技术持续领先,国际大赛再获殊荣,国际英文合成大赛已获五连冠;讯飞语音通过上海世博会的舞台飞向全球;源头技术资源不断整合,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
----------------------------------

惊艳中国!惊艳世界!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3-29 21:13
皖车出海抢“蛋糕” 出口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www.hfnews.gov.cn   2011-03-29 来源:新安晚报

    “想不到销量这么好,根据目前的形势,第一个月我们在巴西的销量就要突破3000辆。”昨天江淮汽车市场发展部部长张义魁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说。而此时,距离3月18日江淮汽车登陆巴西市场仅过去一个多星期。

    这一销售业绩也许仅仅只是皖车出口的一个缩影。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2月国内汽车出口9.52万辆,同比增长48.17%。出口前五名的整车制造企业分别为奇瑞、长安、长城、江淮和东风。安徽汽车品牌奇瑞和江淮都在其中。

    皖车出口占半壁江山

    江汽这次出口巴西的车型为同悦,首批出口200辆。这并不是皖车第一次进入巴西市场。

    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巴西早已经吸引了皖车的目光,前几年,安徽的奇瑞汽车已经开启了皖车整车出口巴西的先河。而就在江淮汽车出口巴西之前,国家发改委核准了奇瑞公司在巴西圣保罗州投资建设整车组装厂项目,该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形成年产整车5万辆的生产能力。

    不仅仅是巴西,在全球多个国家都已经能看到皖车的身影。根据奇瑞汽车的官方网站,奇瑞汽车已经出口到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或正在建的海外16个CKD工厂。而江淮汽车也已经出口到亚洲、非洲、南美以及欧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销区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销售业绩也已经在中汽协的统计数据中显现出来。今年前两个月,汽车出口量前五大品牌一共出口5.46万辆。而安徽的江淮奇瑞就达到了2.56万辆,占据了全国整车出口的半壁江山。

    自主品牌是皖车优势

    在安徽省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梁华平看来,皖车的出口数据并不意外。

    “在中国,只有自主品牌汽车才拥有出口自主权。”梁华平说,安徽的两大品牌汽车都是自主品牌,有自己的车型和自己的技术,所以在出口方面没有任何限制,安徽汽车自主品牌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中国汽车出口中的地位。

    目前,安徽汽车在海外的销售情况很不错。据张义魁介绍,此次江淮在巴西上市,在一周试销期间,仅一家4S店就卖出200辆车。预计在未来一个月内,每天将平均销售150辆,月销量将有望突破3000辆。而今年前两个月,奇瑞出口的数量也增长到1.68万辆。

    梁华平认为,这一成绩依然与自主品牌有关。“咱们的奇瑞和江淮,性价比都非常高。”他说,性价比的优势让皖车在东南亚、南美、中东都很有市场。他认为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出口是一个必然选择。“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都在扩大产能,一旦产能过剩,海外市场就更加重要。”

    出口方式还要上档次

    也许大家都想不到,在国内单价不到10万元的江淮同悦汽车,出口巴西后,每辆售价约合人民币12万元到15万元。“虽然因为长途运输有成本的因素,但是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巴西拥有比较成熟的汽车市场,对于品牌迷信较少,而更认准性价比。”张义魁说。

    即使这样,对于中国汽车出口,网上评论很多。有网友表示,无论是整车出口还是KD组装,其实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贸易型的特点。与国外品牌在中国采取的合资,输入品牌。技术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从而在海外基本难以掌控一线的销售和服务,这些当前依然被国外多种形式的经销商所掌控。

    “这种说法当然有道理。不过这也是国产车出口的一个过程。”梁华平说,皖车要想在海外市场上有更大的发展,就需要在服务和质量上下功夫。走过这个赢取信任的阶段,然后才能走上合资合作的道路。而张义魁表示,他们对江淮出口的计划,也将逐步自主化。到2015年,他们将在全球建立7个营销服务中心。“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朝着技术输出、品牌输出的方向发展。”(唐小虎)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4-13 15:39
习近平同志视察合肥纪实  


www.hfnews.gov.cn   2011-04-13 来源:合肥日报



□ 习近平在听取孙金龙汇报滨湖新区规划建设与巢湖治理情况

    春到庐州,巢湖之滨生机勃发,蜀山之麓热潮涌动。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两*”精神、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奋发有为迎接建党90周年的重要时刻,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合肥视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徐立全,省委常委、秘书长詹夏来等陪同。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何毅亭、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国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等随行。

    在大气现代的滨湖新区,在意气风发的楼宇党组织,在勇立潮头的科技企业,在潜心研学的高校院所……习近平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共话建设与发展大计,浓浓深情,殷殷厚望,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带到庐州大地,给致力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合肥人民增添了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这是后来居上”

    春耀滨湖,更彰显合肥这座城市加速崛起的生机与活力。一到合肥,习近平就深入滨湖新区视察。

    城乡大建设、工业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生态大提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经“十一五”科学发展的难忘征程,古老的合肥抖落历史的尘埃,正在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

    走进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展厅,习近平饶有兴致地观看着一件件反映合肥自主创新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果的产品:合肥京东方六代线的投产,实现了中国大陆首块32英寸液晶屏“合肥造”;赛维LDK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的落户,在合肥形成了集聚和带动效应;江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于今年初批量投放市场,实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批量的商业化运营……

    展厅内,一组组图文并茂的展板,诉说着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勾勒出合肥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辉煌轨迹:从1803年合肥县城图,演进到现在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从解放初期5平方公里、5万人的“小县城”格局,到如今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英姿勃发……合肥的历史变迁让人思接千载,合肥的美好未来令人无限向往。驻足在展板前,习近平一边认真观看,一边听取着孙金龙的汇报。

    “十一五”时期,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48.2%。其中2010年投入287.3亿元,较2006年增加184.86亿元;累计实施民生工程45项,财力投入超过90亿元,政策覆盖面近500万人,人均受惠472元……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充分反映出合肥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执政为民着力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看到这里,习近平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关切地问道:“合肥有房居民有多少?”孙金龙回答,“‘十一五’时期,我们累计投入住房保障资金33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491.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据市房地产管理局统计,市区户籍人口95%拥有产权住房,常住人口86%拥有住房。”

    树好用人方向标、实践历练长才干、深化交流激活力、政府机构改革开门“三定”创先河……一系列创新之举,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快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保障了合肥建设与发展又好又快推进。在反映“干部队伍大建设、保障合肥大发展”的展板前,习近平仔细观看。孙金龙汇报说,合肥是欠发达地区,用干部就必须用善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敢于发展的干部。我们树立一个导向,就是以发展论英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基层一线选干部,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敢破难题的干部。习近平边听边颔首称许。

    当孙金龙汇报合肥以公推竞职的方式从数百名报名人选中,选拔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时,习近平微笑着说:“过五关斩六将啊!”孙金龙进一步汇报,“这些同志都是过五关斩六将选出来的,没有一封举报信,大家都心服口服。这既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又体现了公开择优的原则。”

    从2006年3月起,合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到目前累计投入1122亿元,集中完成990项城建工程。“大建设”又好又快推进的背后,是一系列制度创新。孙金龙汇报说,合肥干部不光要干事,还要不出事。除了教育外,最根本的是要抓制度建设,让所有人没有权力寻租空间。通过实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六分开”,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实现“让专业化的人干专业化的事”;通过建立城市建设工作“六制度”,在城市建设工程具体操作上,规范明确、原则清楚;通过开展城市建设管理“三整合”,大大提升了融资能力,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建设进度。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习近平点头表示肯定。

    “十一五”以来,合肥城市化快速推进、工业化迅猛发展,迈进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一组组昂扬向上的数据柱状图划出了一道合肥跨越赶超、造福于民的亮丽轨迹。看到这些,习近平高兴地说:“这是后来居上。”

    规划建设滨湖新区,是落实“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合肥城市特色、塑造滨湖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实现城市扩容、提升城市承载力的内在要求。观看了滨湖新区概念规划片之后,习近平又一路车览滨湖新区。车窗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向前延伸,一排排绿树茁壮成长,一条条河流静静流淌……短短四年多时间,一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社会事业初具规模、拆迁群众安居乐业、城湖和谐共生、人气逐渐汇集的湖岸新城已经形成,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滨湖新区常住人口已达36万人。

    在滨湖新区开发建设中,合肥突出生态环保,积极探索新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新路,成为全国“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厉行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科学布局、创新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集聚人气优先”原则贯穿始终,对拆迁安置涉及的有关情况实行“三榜公示”制度,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新区建设管理模式——建管分离、合力推动;新区开发模式——紧凑开发、扎堆建设;土地供应模式——阳光出让、双向约束……一系列模式创新,引起习近平高度关注。

    春天的巢湖,气象万千。驻足岸边,不远处正在建设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巍然屹立;波光粼粼的湖面,直达天际、蔚为壮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大气、生气、灵气由此而生。步行在巢湖岸线,习近平兴致盎然:“烟波浩渺啊!”

    “巢湖水面有多大?” “现在生态怎么样?”……对巢湖生态状况,习近平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孙金龙一一作了汇报。他说,在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治污同步启动、同步推进,花了100多亿元,进行全截污、全收集、全处理,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去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在合肥召开现场会……

    当孙金龙表示通过水环境治理,巢湖水生态会不断提升时,习近平高兴地说,“我相信!”

“继续创造新的经验”

    合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工业立市是引擎,自主创新是动力。近年来,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合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承接产业、资本转移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在“无中生有”打造产业上屡获突破。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精彩之笔。在该公司,习近平深入一线察看项目建设过程,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步入公司展厅,在详细询问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经营等情况后,习近平问道:“现在你们价格竞争优势强吗?”京东方集团负责人汇报说,“在同等的产品里面,我们的毛利率在全球处于第一集团,到8代线投产之后,将会进一步形成成本的竞争优势。”在一组液晶彩电成品前,习近平驻足细看,详细了解相关产品的市场表现情况。在展厅内,习近平还一一了解了京东方的技术研发等情况,感受了3D产品的效果,同京东方集团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建设快、推进快、投产快……这个投资175亿元、我国大陆首条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生产线项目,因一个“快”字而抢占市场先机。2008年9月项目签约,10月项目公司成立,2009年4月开工,11月厂房封顶,2010年5月设备搬入,9月3日点亮第一块屏,10月18日实现量产……展厅内,幻灯片生动展示着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历程。该负责人汇报说,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是全球六代线项目中建设进度最快的。看着幻灯片演示,听着企业负责人汇报,习近平高兴地说,“‘合肥速度’啊!”

    京东方负责人继续汇报说,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心很大,对我们支持非常到位,项目从开工到量产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创造了“合肥速度”;市里运用政府引导资金带动社会投资,在融资上创造了“合肥模式”。听到这里,习近平说,“有独到之处!”

    离开展厅,习近平走进车间视察京东方六代线成盒工艺生产线。这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在这里,习近平详细了解了阵列工艺、彩膜工艺和TFT-LCD生产工艺流程。他问道:“现在技术更新很快,更新以后,以前这些设备会不会被淘汰?”

    该负责人回答,“不会淘汰,现在技术好,未来85%的设备都可以用,至少2012年至2030年之间主流技术方向不会变。”

    产品配套情况如何?习近平对此十分关心。有关人员汇报说,现在国内不少企业都来合肥发展了,而且我们也鼓励他们来这里;我们每一个材料,先寻找一个国际上最顶尖的企业,再找一个国内有潜力的企业。这样既能跟上国际先进技术,又能提升国内技术水平,从而使整个产业链生根开花,提升我们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习近平亲切勉励企业负责人,“看到你们的发展,非常高兴。希望你们为我们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增强作出重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都很支持你们进行科技攻关,支持你们在这方面做大、做优、做强。你们的建设是‘合肥速度’,融资是‘合肥模式’,要继续创造新的经验。”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涌入在场每位企业员工心中……

    视察中,习近平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一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与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你们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

    丽日和风中,董铺湖清波荡漾,科学岛绿树婆娑。

    合肥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国家大科学工程布局仅次于北京的城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着核聚变研究的重任,以开发安全、清洁而又无限的核能为最终目标。

    习近平专程来到这里,听取被誉为“人造小太阳”的EAST装置研发和建设成果汇报。有关负责人汇报,EAST是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拥有100%知识产权、68项专利技术,95%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听取汇报时,习近平关心地询问有关情况,同有关负责人进行交流。

    在EAST模型前,习近平一边仔细察看模拟运行过程,一边听着有关负责人汇报情况。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能源的理想方式。如果建成一个核聚变反应堆,以氘和氚为燃料,就相当于人类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小太阳”,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而且是安全可靠的。生在好时代,有国家对聚变研究的支持,有公众的支持,一定能够在中国建成第一个发电“小太阳”。看到大家信心十足,习近平颔首赞许。

    接着,习近平走进“东方超环”控制室,观看稳定的100秒放电过程演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目前时间最长的托卡马克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演示,完美展示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习近平神情专注地观看演示,并不时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离开控制室前,习近平还与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向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慰问。

    来到EAST装置前,习近平饶有兴致地了解了装置设置及工作原理等情况。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看了、听了以后,很有感触。希望在国际合作中取得的成果,尽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人类的生存永远离不开能源,而能源的永续利用也离不开科技进步。这项研究,为人类在选择未来能源方面又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这项工程,由我们中国人起主要作用、起前驱作用,正应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你们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祝愿的话语,鼓舞人心;热情的勉励,催人奋进。

    离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大学视察。合肥科教资源雄厚,名校众多,中科大就是其中代表。在中科大,习近平认真听取了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建校50多年来,中科大秉持“创新报国、卓越至上”核心价值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中科大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和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中科大的创新跨越历程,成为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范例。

    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原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于1984年开始建设。全体科技工作者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为国家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被称为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习近平亲切接见了师生员工代表,慰问了部分老专家和一线科研人员,对他们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接着,习近平走进学校图书馆自习室,与围拢过来的同学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情况和今后打算,勉励大家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刻苦学习,掌握真才实学,陶冶道德情操,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打好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在与大家的交流中,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中科大是我国重要学府,有很强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也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好的学校里就学,很值得自豪。你们现在正是积累知识的最重要阶段,是提升能力的最重要时期,要打好将来报效祖国的基础,很好地去积累人生的能量。希望你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也相信中华民族新一代的年轻人,一定会薪火相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历史性的贡献。

    得知计算机学院科学与技术系的本科毕业生吴茂乾即将赴宁夏西海固支教,习近平鼓励他说:“西海固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那里有一年的锻炼,你会终身受益无穷。”

    从烟波浩渺的巢湖岸边到满目春光的蜀山之麓,从宜居宜业的滨湖新区到人气鼎盛的老城区……一路上,习近平不时凝神注目车窗外:徽州大道宽阔平坦,高架桥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向前,畅通一环让人们享受着快速交通带来的便捷,商铺林立的长江中路尽显城市的繁华……这一切,都在展示着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的蓬勃朝气,昭示着合肥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的更加辉煌的明天。途中,习近平深情地说:“2005年我来过这里。数年过去了,合肥发生了巨变,整个城市的形象改善、产业推进还有经济发展都后来居上,令人印象深刻、倍受鼓舞。”“合肥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改革创新的举措,非常清楚,关键是很有效。”

    4月10日上午9:00,习近平在稻香楼亲切接见了市四大班子成员。

    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闵光辉,省委副秘书长、省管局局长、省接待办主任王学银,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任泽峰,省公安厅副厅长郑建新,省公安厅副厅长、警卫局局长陶海,省管局副局长、省接待办副主任陶钧,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市委常委、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指挥杜平太,市委常委、秘书长安列等陪同。 (宗合 宗媛 吴军)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4-23 07:23
2011中国(合肥)未来显示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未来的显示器,可以弯曲甚至卷曲,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体验3D技术,甚至可以正反两面使用……从4月22日举行的2011中国(合肥)未来显示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将来的显示技术,将超越我们的想象。

    未来显示技术正在向我们走来

    谈到未来显示技术,很多人觉得,那是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事情。未来显示技术究竟是科学家们的事,还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呢?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未来显示技术。这一概念包括OLED技术、激光显示技术、3D技术、电子纸技术以及FED技术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研究”课题组建议,技术发展应该首先从家庭影院突破发展市场,立体显示和电子书应该立足裸眼真三维显示技术和全色彩、柔性显示方向。由此可见,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立体效果和高清晰度能否“鱼与熊掌兼得”?

    随着越来越多的3D电影上映,戴上一副眼睛就可以体验到“触手可及”的观影乐趣。巨大的商机让不少电视机生产厂商也开始着手挖掘3D商机。未来我们能否在家里,不借助任何设备就体验到3D技术带来的乐趣呢?

    东南大学副校长王保平表示,未来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裸眼、无视觉疲劳的大视觉范围,大尺寸、高分辨率以及高亮度将让人们更加享受立体显示的无穷乐趣。但这也面临不少技术瓶颈,如果采用3D技术,也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清晰度。如何让震撼的立体效果和高清晰度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请再给科研人员一些时间。

    合肥力争成为中部未来显示产业发展重镇

    新一代显示技术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合肥依托京东方第六代TFT-LCD、鑫昊PDP生产线以及配套优势,积极布局第八代TFT-LCD生产线和发展3D、激光显示等下一代显示技术,力争把合肥打造为中部地区未来显示产业发展的重镇。(房子妤 文/摄)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4-23 07:23
一季度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居全国第一  


www.hfnews.gov.cn   2011-04-22 来源:安徽日报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城镇住户抽样调查,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55.54元,同比增长17.2%,增幅居全国第一。

    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上涨,得益于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以及不断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性利好等因素的共同带动。与此同时,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达到2026.3元,同比增长19.7%,增幅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一季度,全省各地级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全部保持10%以上增长,其中,铜陵市和阜阳市增长最快,达到17.8%。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占收入比重较大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稳步提升直接相关。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355.93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受全省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及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等政策性因素的拉动,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362.7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全省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创业及经营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快速增加,人均经营性收入达到486.42元,同比增长63%。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在城镇居民收入的四大来源中,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贡献度显著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正在不断夯实。

    今年以来,各地用工需求激增,农民务工收入随之不断上涨,成为推高农民收入水平的主动力。一季度,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99.8元,增长21.4%,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超过50%,而受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扬等因素带动,一季度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1.4%,达到773.1元。这一趋势表明,在劳动力资源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工资性收入正在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胡旭)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4-23 11:48
回复 45# 田里草


    哈哈哈,市长是合肥助跑器啊!
作者: 淡雅    时间: 2011-4-23 14:08
关注合肥~~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4-29 09:37
自主创新涌春潮 “安徽智造”助力加速崛起  


www.hfnews.gov.cn   2011-04-29 来源:安徽日报

    首个国产高性能芯片“安徽造”,性能可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媲美。超导磁体新技术在皖研发成功,“铌锡热处理”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全球最大太阳能一体化生产基地晶澳(合肥)新能源项目开工……江淮大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催生着“安徽智造”!

    新能源汽车初展风采

    早在2001年,奇瑞就成立了“清洁能源汽车专项组”。 “十一五”以来,安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奇瑞、安凯、江淮三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分别在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和商用车上进入国内前沿。去年1月,我国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在合肥诞生;3月,芜湖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得科技部正式认定。

    2010年11月,全国第一个区域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完成。预计到2015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初步实现产业化,整车产能达20万辆以上。

    智能语音能听会说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制高点”——智能语音技术领域,皖人正在不断自我超越。不仅在中文语音技术上,安徽科大讯飞公司在英文语音技术上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6-2010年,科大讯飞连续五年夺得了国际英文语音合成大赛的冠军。

    去年10月,全球首个移动互联网智能交互平台——“讯飞语音云”正式上线,有望使全球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率先进入语音时代。今年1月,由国家科技部认定全国唯一的以智能语音为主题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合肥高新区科大讯飞语音产业基地揭牌,这意味着将合肥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的语音产业高地,已成为“国家共识”。

    公共安全产业前景广阔

    科大立安的消防自动监控和灭火系统为奥运场馆和世博会场馆作“消防员”;四创电子的天气雷达让奥运帆船赛更安全;合肥阳光电源公司承建了世博园区11个场馆光伏发电系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四十三所,用“芯片”掌控宇航服“体温”。安徽已拥有一批国内外领先、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公共安全技术及产品。

    量子通信技术,是处于世界科学前沿的新一代信息安全技术。去年7月,世界首个规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在合肥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量子通信领域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为合肥千亿元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建设“锦上添花”,为构建我国主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意义重大的信息安全堡垒作好了先期工作。

    创新战略连升三级

    谋求崛起,是安徽人的梦想。可是,“崛起方程式”该如何解?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是同期GDP增幅的2.5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6.3%提升到10.9%;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全省粮食增产贡献34%的份额……创新,正在成为我省全面转型的强大引擎。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核心竞争力,就谈不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发展。

    其实,安徽人对创新并不陌生。第一台VCD、第一台国产空调、第一台国产微型电脑、第一个雷达专用芯片、第一个国产基因α-2b干扰素……这N个“第一”都在安徽诞生。面对创新的时代潮流,安徽人血液中的创新因子再次被激活。安徽教育资源较丰富,科技实力较强,特别是某些领域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安徽应该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

    2008年,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将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动力和发展的战略核心强力推进,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创新动能还来自于部省会商机制。我省是在全国较早与科技部建立部省会商机制的省份之一。围绕共创奇瑞名牌,合肥市科技创新试点,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科技支撑调整产业结构等重大问题,我省与科技部近年来举行了6次会商。

    从打造奇瑞民族汽车自主品牌和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推进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再扩展至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批试点省,我省自主创新历经三次重大战略升级,从企业—城市—区域—全省进一步拓展,创新理念进一步升华,创新内涵进一步提升,创新行动进一步加速!

    创新因子急速汇聚

    创新发展,离不开战略平台。

    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是我省创新发展的战略平台。

    去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引进高端人才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总量的55%以上,并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示范区同时写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

    同样在去年,奇瑞、安凯、江淮三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11款新车型入选《新能源推荐目录》,几乎占据国家已公布的24款新能源推荐车型的“半壁江山”。还是在去年,我省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较上年增长20.4%,合肥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芜湖、蚌埠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我省已有25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居全国之首。全省75.4%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75.3%的省级攻关项目以企业为主体承担,85.7%的专利申请数和72%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

    两年来,试验区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政策,优惠税收20多亿元;落实积极的科技投融资政策,省市财政投入科技经费近12亿元,引导社会科技投入近50亿元,放大产业投入463亿元。省5亿元创投引导基金共引导设立创投基金13支,总规模达40.2亿元。此外,合芜蚌三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2.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1%。

    创新的风气和成果,吸引着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子安徽。合肥新增特种显示技术工程国家实验室、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的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在芜湖建立;亚洲规模最大、实验设备最先进的汽车试验技术中心在奇瑞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内唯一的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在奇瑞挂牌运营。

    扑面而来的创新激情,引领着大批高端人才汇聚安徽创新创业。 “十一五”期间,我省组建院士工作站11家,新聘科技外交官特聘员11名,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等,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其中,合芜蚌试验区新增高端人才2万多名,占全省70%以上。

    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吸引着中航、中建材、中电科技集团等一批央企及驻皖高校院所纷纷与我省展开战略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38个“海归”项目和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等一批海内外知名中介、咨询服务机构落户试验区。

    在试验区和示范区两大战略平台带动下,各种技术创新要素正在加速集聚,自主创新已化为生动实践,并逐步由试验区向全省各地推广。

    创新活力加速涌流

    我省创新试验试点的总体思路是,主抓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面,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着力核心项目、核心企业、核心区域“三个核心”,努力出更多的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四大成果”。

    如今,“四大成果”已呈现加速涌流的良好发展态势。与“十五”末相比,主要创新领域指标均呈现几何级增长。

    产业是终端显示。“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实现34%的增长,是同期GDP增幅的2.5倍;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从五年前的6.3%提升到现在的10.9%。

    科技是前沿引领。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近1500个,获资金支持为“十五”时期的5.6倍。

    人才是重要支撑。2007年,我省在全国首创促成科技人员与企业对接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目前已成功选派两批,共有来自省内外90多家科研院所的423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400多家企业。

    改革是有力保障。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问题上,我省“先行先试,勇于突破”,从一开始就提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科技教育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等六大改革,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在安徽转化。

    为支撑核心企业培育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我省引导组建了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20多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展览展示以及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百余次,促进技术转移项目成交240多项。

    人才、科技、机制、激情……这些创新种子,逐潮流而动,应时代而兴,在江淮大地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与5年前相比,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8倍,专利授权量增长7.3倍。

    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968.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95%,其中合芜蚌试验区实现产值3384.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51%,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6.71%。

    回眸过去几年的创新发展足迹,一条清晰的脉络跃然纸上,正如省委书记张宝顺所言: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的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汪永安、吴永红、吴量亮)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1-4-29 09:40
回眸过去几年的创新发展足迹,一条清晰的脉络跃然纸上,正如省委书记张宝顺所言: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的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5-3 10:21
与会代表专访:合肥文化发展亮点纷呈后劲十足  


www.hfnews.gov.cn   2011-05-03 来源:合肥日报

    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肥隆重举行,本报记者在会场采访了部分与会代表,他们对合肥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就给予了积极评价。“合肥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安徽省前列”成为大家的共识。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司长余昌祥—— 文化体制改革亮点频出

    谈起对合肥的印象,余昌祥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合肥了,之前来过好几次。“这几年来合肥的变化非常大,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步伐非常快,来到这里,第一眼感觉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非常好。”余昌祥兴奋地说道,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在促进“文化强市”建设方面显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亮点频出,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在全省都处于龙头位置,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改革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发展的速度。”余昌祥对下一步合肥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景给予了期待。

    当看到记者手中的《合肥日报》,余昌祥连说“我知道、我知道的”。他告诉记者,他还在综合业务司工作的时候,《合肥日报》的审批流程他就参与其中,“2009年,作为全中国最年轻的一份党报诞生,合肥报业市场又增添了一支新军。”

    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长允—— 环境优美 文化气氛浓

    “第一次来合肥,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合肥不光环境优美,文化气氛也很浓。”谈到初来合肥的第一印象,刘长允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他表示,近年来合肥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创造出很多文化精品,不少知名文化企业相继诞生,在全国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其改革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安思国—— 文化事业发展有目共睹

    “以前来过合肥,这次再来感觉大不一样,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安思国毫不讳言地表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就是对合肥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成就的一种有力肯定。合肥广电事业的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合肥日报》这几天我都在看,从报纸上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合肥文化事业发展的动态,让人耳目一新。”

    威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剑——发展后劲足 改革力度大

    合肥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以来,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和要求,不断解放思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发展后劲足,改革力度大,覆盖面广泛,是学习的榜样。”

    山西省委宣传部改革与产业处处长胡彦威—— 合肥文化发展步伐领先

    胡彦威坦言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合肥了,在他的眼中,今天的合肥变化发展很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境很优美。尤其是文化积淀很深,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大大加强、文化惠民工程成绩显著,“合肥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步伐在整个安徽省来说处于领先的位置,发展后劲足。”

    ·束芳 袁礼存·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5-20 09:57
成都市党政代表团来肥考察  


www.hfnews.gov.cn   2011-05-19 来源:合肥日报  

    5月17日至18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率成都市党政代表团,来肥考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情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市委常委、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指挥杜平太,市委常委、秘书长安列等陪同考察。成都市副市长白刚等参加考察。

    建设滨湖新区,是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濒临巢湖的独特优势,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规律,提升省会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的重大决策,也是570万合肥人民的期盼。昨天上午,代表团首先来到滨湖新区考察。

    在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孙金龙主持了座谈交流会。代表团成员观看了新区概念规划片和反映新区发展变化的专题片,听取了新区建设发展情况介绍,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滨湖新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集聚人气优先,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开发模式、土地供应模式等。特别是,通过实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六分开”,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实现“让专业化的人干专业化的事”。我市推进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系列创新之举,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车行滨湖新区,现代化大城市气息扑面而来: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向前伸展,一排排绿树茁壮成长……短短四年多时间,一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社会事业初具规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湖和谐共生、人气逐渐汇集的湖岸新城初展英姿。初夏的巢湖波光万顷,岸边绿树依依。滨湖新区手笔之大、理念之新、生态环保标准之高,让代表团成员深受震撼。

    在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主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汽集团”)和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维LDK合肥公司”)就是生动的缩影。

    江汽集团拥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两家上市公司和十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2010年集团销售额346亿元,汽车整车产量46.9万辆,增长43.4%,位居全国第10位;集团轻卡出口总量、MPV“瑞风”商务车产销量、专用底盘产销量、轿车产量增长速度等指标均位居全国第1位;新能源客车在全国第一家实现商品化。

    代表团来到江汽集团轿车生产基地,实地察看车辆总装线,具体了解产品开发、销售等情况。整洁明亮的总装车间内,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繁忙有序地运转,设计新颖的汽车正在组装之中……这一切,深深吸引着代表团每一位成员。车间外,宾悦、和悦、同悦、威铃、帅铃等一款款汽车一字排开,纯电动小轿车、公交车、商务车、轻卡、重卡等一类类汽车依序停放。代表团成员对江汽集团倾心打造的全系列产品欣赏不已。李春城还饶有兴致地试驾一辆纯电动汽车,并高兴地说:“感觉挺好!”

    赛维LDK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是安徽省第一个大型太阳能电池项目,也是全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项目,总规划为3100兆瓦,总投资55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年产值约100亿元。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产品性能指标和经济效益均处于国际前列,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厂。

    在赛维LDK合肥公司,代表团成员认真参观了产品生产流程,并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赛维选择合肥的原因是什么?” 企业负责人动情地说:“安徽省委省政府、合肥市委市政府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合肥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是我们来肥投资发展的重要动因。”考察中,李春城还就太阳能产品市场应用、发展前景等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考察期间,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大家所瞩目。“十一五”以来,合肥进入了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总量也实现了争先进位。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季度GDP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李春城表示,我们一定把合肥的好做法、好经验带回去,并运用到成都的建设与发展中去。

    在肥期间,成都市党政代表团还考察了城市夜景,参观了部分历史文化景点。(宗合 吴军)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5-20 09:58
湖北省党政代表团来肥考察  


www.hfnews.gov.cn   2011-05-20 来源:合肥日报

    昨天上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率湖北省党政代表团来肥考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秘书长詹夏来等陪同考察。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杨松,省委常委张昌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省政府秘书长傅德辉,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吕东升,省委副秘书长张汉涛,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严官金,以及湖北省辖各市、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参加考察。

    “十一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文章,推动产业基础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位于合肥新站区的合肥京东方六代线和彩虹液晶玻璃项目就是其中的生花妙笔。

    投资175亿元的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是目前合肥乃至安徽高科技领域有史以来的最大项目。代表团首先来到这里考察。走进展厅,一排排证书展示着企业的荣耀,一组组样品见证着行业的巅峰,幻灯片生动演示着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的快速推进历程。孙金龙介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合肥运用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入,创造了地方政府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的新模式。李鸿忠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合肥敢闯敢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玻璃基板是制造液晶面板不可或缺的上游原材料。去年10月,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项目CH01生产线池炉成功点火,标志着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今年1月,CH01线第六代液晶玻璃基板首块半成品顺利下线。参观了企业生产流程后,代表团对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手笔交口称赞。

    城市建设是代表团此行考察的又一重点。建设中的滨湖新区是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新区启动建设四年多来,通过市场化融资,累计投入447亿元,建成区面积17.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6万。

    在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展厅,代表团成员一边观看一组组反映合肥建设与发展轨迹的展板,一边听取孙金龙的介绍:在建设与发展中,我们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统揽,同步实施老城改造提升、新区开发建设、四大组团发展,推动合肥城市形态实现从“环城”向“滨湖”乃至“临江”的历史性转变;坚持把“生态环保优先”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精心做好“水文章”和“绿文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5%;实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六分开”、“六制度”、“三整合”,效果显著……

    代表团成员接着观看了反映新区规划建设的短片,并听取了新区建设发展情况介绍。孙金龙说,新区建设始终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集聚人气优先”,采取建管分离、合力推动的管理模式,紧凑开发、扎堆建设的开发模式,阳光出让、双向约束的土地供应模式等,不仅保证了新区自身滚动开发需要,而且有力地支持了老城区的改造升级……代表团成员一次又一次用热烈的掌声表示肯定和赞赏。

    “十一五”以来,合肥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实现了飞跃性发展,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综合产能进入全国前列。

    派河岸边,总投资45.97亿元的合肥熔安动力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年产船用低速柴油机500万匹马力,生产规模国内第一。滴水映太阳,该项目的发展历程正是合肥“工业立市”的精彩缩影。

    在合肥熔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向代表团成员介绍:低速柴油机小的重500吨、大的逾2000吨,而当初派河航道仅能通航300吨级左右;但合肥市通过航道改造建设,如今能够让这些柴油机通江达海,抵达世界各地。得知这个幕后故事,代表团成员对合肥市委市政府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气魄表示钦佩。

    孙金龙介绍道,“项目自2008年6月打下第一根桩,到2009年10月成功交付首台机,仅用16个月时间,不仅创造了新的‘合肥速度’,也创造了国内造机企业的第一。”张宝顺对企业发展表示肯定,“这不仅是‘合肥名片’,也是‘安徽名片’。”李鸿忠给予高度评价:“发展高效,市场竞争力强!”

    考察中,孙金龙代表市四大班子和全市570万人民,对湖北省党政代表团一行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致力于做好工业化、城市化两篇大文章,推动合肥进入了一个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我们深知,与兄弟城市相比,合肥发展还不够强,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总体要求,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衷心希望今后合肥与湖北各兄弟城市之间不同层面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诚恳邀请湖北省各级领导常来合肥,多给我们传经送宝,帮助我们把合肥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阮成发代表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对安徽省、合肥市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他说,时隔四年,再次来到安徽、合肥,看到安徽、合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安徽震撼”、“合肥震撼”。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合肥的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平板显示产业从无到有,步入全国第一方阵,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滨湖新区建设,高水平高起点规划,坚持扎堆式发展,快速崛起了一座滨湖新城。合肥市委市政府在重大项目推进上,敢闯敢干、敢于创新,为企业提供合法高效服务的精神和作为,给我们以启发,值得我们学习。也正是这种大气魄、大手笔,为合肥带来了大项目、快速度、高水平。希望进一步推进湖北与安徽、武汉与合肥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从老城到新区,从巢湖岸边到派河港口,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到装备制造业车间,代表团一路走来,认真地看、倾心地听、细致地问。只见高架蜿蜒、大厦林立、商贸繁荣,处处彰显着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风采;和风拂面、绿树婆娑、清流蜿蜒,到处洋溢着和谐奋进的气息。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合肥新貌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美好隽永的印象。
    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闵光辉,省委副秘书长、省管局局长、省接待办主任王学银,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任泽峰,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钟俊杰;市领导吴存荣、熊建辉、杜平太、安列、杨思松、雍成瀚、凌云、张进、丁明德、闫刚、杨增权、李红、程瀚、孙斌等陪同考察或参加交流活动。 (宗合 宗媛 刘标)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5-20 15:12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1-5-20 15:13 编辑

强烈震撼在心头--记者眼中的安徽“三看
  相关报道:李鸿忠王国生杨松率团在安徽学习考察 科学发展取真经共商合作促双赢  
荆楚网记者 程评

  5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杨松率领省党政代表团在安徽学习考察。
  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湖北各市州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受启发,以“震撼”来形容内心的感受。

                 一看安徽速度

  湖北与安徽山水相连、地缘相近,共拥大别山,同唱黄梅戏,常住人口均为5千多万。从绝对数上看,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总值均高于安徽,但从发展速度上看,“十一五”期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居全国第3位,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居全国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也进入高速增长期,“十一五”累计完成3.66万亿元,相当于“十五”的4.6倍,年均增长38.8%,均高于湖北。
  如果说,统计报表介绍的这些数据还不够具体,那么,接下来在安庆、铜陵、芜湖、合肥等地的考察见闻,则令代表团成员一次次深切感受到震撼。
  2009年,北京京东方科技集团落户合肥,成立全资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内地最大、全球排名第九位的TFT-LCD(即薄膜场效应液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制造商,“京东方”从当年4月在合肥开工,到次年11月投产,仅用19个月时间。
  同样创造“安徽速度”的还有合肥熔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这家以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及零部件加工装备为主的大型重工企业,总投资近46亿元。自2008年6月12日打下第一根桩,到2009年10月30日交付首台发动机,仅用了16个月的时间。江苏熔盛投资集团董事长张德璜大赞:“没想到大项目在合肥推进的这么快!”
  总投资100亿元的彩虹(合肥)液晶玻璃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10个月完成;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安光电项目,开建到投产10个月;合肥滨湖新区,4年半建成一座近18平方公里的新城……
  令人惊讶的速度,令人赞叹的魄力。曾被全国多个省市角逐的京东方、熔盛、三安光电等项目,为何落户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内陆地区安徽?合肥、芜湖等地到底有什么独特的吸引力?我们缺少的又是什么?

  从安庆到铜陵,从芜湖到合肥,代表团成员、鄂州市委书记范锐平一直在寻求答案。在每个考察点,他都仔细看、频繁问、认真听、用心记。联想到鄂州“中国药谷”项目建设,范锐平说,鄂州是抢占先机提出了建设“中国药谷”的规划,也得到了中央和省里的支持,但真正要像安徽这些项目一样,形成大规模、产出大效益,还必须扎扎实实地干,要敢干还要善干。“不进或者进慢了都是退啊!”他感叹。虽然曾荣获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称号,虽然有十大建设工程、近40个国家及省级试点项目、100多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在鄂州兴建,范锐平还是称,在安徽这一路走来,压力越来越大。
  实际上,有压力的不仅是范锐平。

                 二看安徽胆量

  据说,中国汽车工业曾经有两个神话:不与跨国公司合作的中国汽车企业是没有前途的;生产规模不达到100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是不可能自主研发的。
  安徽人就是不信这个邪。1997年,由安徽省市5家国有投资公司共同创建的奇瑞股份,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成为一个奇迹,迅速打破了汽车工业的神话。
  落户皖南小城芜湖的奇瑞公司,在民族汽车的荒漠中诞生,通过自主创新,以“聚集优秀人力资本,追求世界领先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开拓全球汽车市场,跻身汽车列强之林”的高起点、大视野,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经过10余年努力,奇瑞已拥有四大品牌十四个系列整车发动机、变速箱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销售、出口企业,拥有年产整车90万辆、发动机90万台、变速箱40万套生产能力,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国自主品牌第一位。
  从1999年第一辆车下线,到2007年100万辆产销量,用了8年;从2007年百万辆到2010年200万辆产销量,仅用3年。
  为了让熔安动力落户合肥,解决其交通运输的不便,合肥市可以专门为企业开挖一条绿色通道;为了让黄石东贝安心落户,芜湖市不惜为其临时代垫开办手续费……从大局到细节,安徽党政部门思想解放程度、敢破敢立的勇气让考察团成员叹服。
  我们最需要学的其实就是他们干事业的精神和理念。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神龙架林区党委书记钱远坤均得出这样的结论。
  以海螺水泥闻名于世的安徽海螺集团公司,让黄石市委书记王建鸣特别关注。与海螺工作人员聊起水泥市场、品质、标准,他显得轻车熟路。因为黄石华新水泥在行业内也有着骄人成绩。不过,王建鸣说,海螺的规模更大,市场更宽。他们灵活的机制、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华新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踏进欧宝机电公司,王建鸣像见到自家人一般熟悉地与接待方打招呼。原来,欧宝是湖北黄石东贝集团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设立的子公司。2006年,黄石东贝压缩机产销量过千万台时,将市场拓展到安徽芜湖。如今,欧宝在安徽这片肥沃土地上在得以迅速壮大,2010年产销各类压缩机925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52%,今年1—4月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利润5700万元。
  王建鸣的结论是,没有大视野、大手笔,仅盯着本地,不扩大国内外市场,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
  奇瑞自主创新打破神话;海螺30年发展成行业“巨无霸”;合肥成为全国家电产业中心……这一切奇迹,来源于胆量、勇气,来源于有勇有谋的创新。奇瑞董事长一句“令世人惊叹的毅力和艰辛”道尽了奇瑞人顽强创业的勇气。

                 三看安徽理念

  “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误找理由”、“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芜湖信义玻璃芜湖光伏产业园,车间内,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由此营造的一种提高执行力和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让参观考察者记忆犹新,这些理念也已成为安徽党政干部的工作理念。
  在合肥滨湖新区,考察者们的思想再次受到冲击。为了寻求合肥未来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合肥规划将市区向南部扩展。2006年11月开始,历时4年半,通过市场化融资,累计投入447亿元,近18平方公里的巢湖新区落成。
  “看新区建设成效,不用看建筑,最好看夜间窗户上的灯光。有灯光说明有人住,新区才有人气。”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深有体会地说。4年来,合肥滨湖新区常驻人口已超过36万人。
  “规划要好,起步要小,行动要早”。这是滨湖新区建设最重要的经验。合肥市委常委、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指挥杜平太介绍:规划好,体现高起点、国际化原则,为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起步小,避免了资金链、管理链断缺,以小成本启动推进快速发展;行动早,包括基础设施先行到位,社会事业、群众利益优先考虑。合肥把全市最好的医疗、教育、文化设施整体迁移至新区,为新区居民提供优越的生活保障;把好项目、大企业引进新区,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接受现代工业熏陶、实现实质性城市化提供良好的生存、培训保障。
  在合肥市规划建设展板前,荆门市委书记王玲用手机拍下合肥城市建设工作“六制度”、合肥市城市建设管理“三整合”、合肥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六分开”等管理制度。这些卓有成效的制度也成为湖北各市州区领导们争相纪录的内容。
  在铜陵市超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得知,本地自产铜约占公司原料总量的10%,大量原料还不是来自本地。他分析:“也就是说,铜资源优势并非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企业发展经验对我们就更具借鉴意义。”
  在芜湖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不失时机地向这家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LED光电产业化基地企业抛出橄榄枝:
  咸宁有很多石英矿,是光电企业很好的资源地,欢迎三安到咸宁投资哦。
  是吗?你们的石英矿纯度多少?
  达到三个9。
  纯度很高啊。
  是啊,我们下次再专门过来商谈……
  代表团考察过程中,这种场面不止一次。每个人都在思考,相邻的省份、不同的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我们能学到什么?能收获什么?


  附:安徽理念摘要

  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误找理由。
  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源泉。
  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幸福家庭,请您善待自己的生命,更要善待别人。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自检:给质量再加一个保险,给客户更多一份满意。
  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
  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追求卓越的过程,享受完美的结果。
  节约的就是利润,消失的就是财富。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5-20 15:59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1-5-20 16:29 编辑

科大招生碰到的一个大问题是不少考生有地域偏见观念,不少人不了解合肥,我在网上就看见有人议论说,“合肥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除了气愤,还有什么,就是要宣传合肥,宣传科大,好学生在地处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潜心修炼,必有出息。
    上星期,我与一个阜阳朋友在一桌吃饭,他小孩很聪明,小姑娘,去年才16岁,成绩很好,科大的橄榄枝是“00”班,但是他听信别人的话,去大城市,呵呵,去了北大医学院,当时挺得意,但是现在挺后悔的,虽然成绩还不错系里第2,但是孩子对专业并不感兴趣,他说,孩子还小,想退学重考。我当着大家面说他,去年你就不应该这么做,如果退学就考科大吧,他沉思着喃喃说,如果我们去年这时候在一起交流一下就好了。补充一句,那天,我俩拉了三个“雷子”,一人喝了一瓶“口子窖”。
作者: 星空0414    时间: 2011-5-20 16:05
这才是市长的本行呀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5-20 16:20
这才是市长的本行呀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1-5-20 16:05


呵呵,请诗人贺诗一首啊。
作者: 星空0414    时间: 2011-5-20 16:47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1-5-20 16:49
回复 51# 星空0414

好诗一首!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