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透望远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编] 品味-------三吉[也西湖品茗]汇编

  [复制链接]
291#
三吉 发表于 2014-4-5 18: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吉 于 2014-4-5 18:37 编辑

阿宝传记——也西湖品茗(240
       这是真实的故事,为了真实性,不加任何修饰,平铺直叙。故事发生在大概五年前吧。
       那是一个深秋,秋叶随风飘落的季节,,,
       朋友开了个小工厂,雇佣着五六个人。在快到中午的时候,在一个修车店修车。修车店的一个小伙计——半大孩子,穿的是沾满油泥的单衣,很瘦,但头很大,手也很大,跑前跑后,看着就产生了几分可怜。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那孩子盛了一碗大锅菜,拿了两个馒头,到一边去吃了。其余的人则是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着。朋友——还是称呼老板吧,走到那孩子身边,因为可怜也因为好奇,问了起来。那孩子说,他老家是贵州的,他爸爸老打他,于是他跑了出来,两年啦,到处流浪。这个老板可怜他,留他打工,不给工钱,只管吃饭。因为他饭量大,只允许他吃两个馒头。
      朋友因为工厂还缺个看门的,于是说“你到我那里去吧,我给你每月三百块钱工钱,还让你吃饱”。孩子同意了。于是,给了他零钱,告诉他坐公共汽车,明天悄悄地走。
      第二天上午,一直不见那孩子到来,以为不来了呢。到了下午孩子来了,孩子说公共汽车不让上车,只好走过来了——走了十多公里!说的大家都要流泪。老板娘赶紧煮了两包方便面一个火腿肠,三下五除二都吃了。这时似乎孩子才暖和过来,有了一些精神,也很高兴。
      我忘记了他叫什么名字,反正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就称呼他阿宝吧。
      因为好奇,没过几天都知道他的经历了:他老家是贵州山里的,具体的他也忘了。在他刚记事的时候,他妈妈因病去世,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个后妈,后来有了个小妹妹。他爸爸经常在外打工,每次回家,常因为一些事打他,于是一天在上学的路上就出走了。到现在还带着两本小学的书。到处流浪,两年多就是这样过来的。具体怎样他也说不清楚,反正经常挨饿,能吃一点算一点,一直到不久前修车店老板收留他。再后来,知道了他和我们孩子岁数相仿,,,,
       也是因为可怜孩子的身世吧,大家都把家里的旧衣服,不用的被褥拿到厂子里。阿宝很高兴,不停的谢谢!
      孩子很勤快,不论谁安排什么,都高高兴兴的干。就这样晚上睡在工厂,每天早晨都把卫生打扫了一遍。老板也很满意。虽然开始什么也不会,都还热心的教他,很快就能够跟着别人打下手了。
      老板娘也很操心,告诉阿宝,每月的工资都给他存着,每月给他五十块钱零花,其余的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取。阿宝也很节俭,平常也舍不得花,每到周日,自己在外面吃点面条或者焖饼改善生活,到星期一还和工友们说说。
      阿宝也很懂礼貌。每逢有什么高兴事,老板请客下饭店,开始阿宝不愿去,经不住劝说,去了也不敢坐下,只有让坐下才坐下。上菜后他也不敢吃,别人让他吃,他才拘谨的吃一口。喝酒不喝酒朋友也没说,这个我也不知道了!只有等其他的人都吃好了,他才把所有的菜几乎都吃了,就是有剩下的,也都打包拿回去!
     渐渐地大家都喜欢上阿宝了。于是有个老工人教他修理自行车——补胎,阿宝很聪明一学就会。那位老师傅还告诉他,给任何人不能白修,一次三元。于是无论谁的自行车补胎,都找阿宝,阿宝干的不亦乐乎!
      老板娘也很喜欢这个可怜的孩子,一次看到阿宝还带着上学的书,告诉他还要学习,不学习长大了什么也不能干。阿宝董事的点着头。至于认真学了没有我是无从知晓,似乎以后还翻着书看看,于是工友们把家里的一些书——什么故事会呀等他能看懂的,带给他。
     时光过得很快半年多,好像第二年阴历二月份吧,阿宝忽然看到他那课本上的一个电话号码,想起了那是他爸爸的,于是用老板的手机给他爸爸打电话,接电话的不是他爸爸,是他爸爸的一个工友——我想应该也是老乡,告诉他,他爸爸在煤矿和他一起打工,患病去世了,又告诉了他老家的一个电话,说他老家正在找他呢。阿宝于是又给老家打电话,原来那是他邻居的电话:他妈妈带着她妹妹又改嫁了,村委会正到处找他呢,说有什么扶贫项目,每月给他生活费,还让他上学,并嘱咐他赶紧回来。
       老板和老板娘都很高兴,把钱都取出来,放在内衣兜里,买好了车票,还在饭店请了他一次为他送行, 嘱咐了好多话,送到火车上的时候,还在嘱咐到了家回个电话,如果在家住不下去,还回来,,,,
       后来就没有消息了,,,,想必一切都安好吧,,,,
      朋友告诉我这事,是在那事发生后不久,今天记下来,一则,现在忘性越来越大了,怕忘了。二则,看动物世界的时候,感觉到母爱是温馨的,动物没有多少父爱,长大了只有在生存竞争中,学会并适应自然规则。人类发展到现在,从出生就在关爱中长大,随着成长,父亲担任了教育生存规则的问题。这种教育更多的时候是有种野蛮的、暴力的成分。有时这种成分对于孩子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于是选择逃避。这种逃避,他不知道面临的是生存规则的无情!他也不知道对未来的责任。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父爱,虽野蛮和暴力,但是在羽翼的保护下没有危险!
      这种矛盾怎样化解?是值得好好的研究的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92#
三吉 发表于 2014-4-6 08: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吉 于 2014-4-10 09:10 编辑

我看名校就业质量报告——也西湖品茗(241)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在论坛上看到了几个名校的2013年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准确的说,只是列出了升学的比例),于是趁着休息,便搜索出来单独各校的,自己看看,还挺有滋味。
       因为咱是本科生,也就只是关注本科生的深造情况,主要说这点,海涵。
       清华大学,一目了然。出国的和国内的升学比例达到了81%强,再说其他的就没意思啦。
       北京大学很有意思,简单列出了出国人数,升学人数,加起来三分之二略强,具体比例自己算吧,本人估计百分之六十七八的样子。就业生的去向,列的十分详细,分门别类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一句话——吓死人。
       复旦大学也有一些意思, 重点突出了出国的情况,今年达到了29.45%,甚至还专门列表分析最近十几年的变化,至于国内升学只有总人数,去向都是985学校和中科院。升学比例也是概数,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上多少。猜去吧。
      浙江大学也有意思,先是各种表格数据说明毕业生去向(连各省都分得很细致),和来源,说明了浙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后,十分简约的说了国内外升学人数和比例,总的没有!分别是34.84%、22.42%。我加起来57.26%。看的时候需要仔细,否则还得看第二遍。
      上海交大,我还是挺服的。在本章节开篇就写出了本科生的升学情况:国内32.23%,出国26.64%,总的58.87%,按这个比例算,不遮丑,不掩盖,就值得服!

      其他因素:男女比例及升学情况,少数民族,各省等等,不尽不详实。
      说先说明的这是教育部统一发布的。估计各学校也不敢不详实!
      没有找到中科大的!
     我想起了关公写总结,过五关斩六将展开来写,不仅细腻,还要有分析,说明等等,走麦城要简略,但要写出用们无敌的气势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有对刘备的情谊!
     看了这些总结,不能不说,这些大学专家水平高。
     归纳起来几个特点:第一真实
     第二,扬长弃短,对于不得不写的,只是必不可少的数字,其余什么也不说。
     第三,次序很重要,把重点——自己的长处写在前面,短处放在最后。
     第四,对于长处,尽可能的详细分析,数据不怕烦琐就怕没有,不怕重复,就怕单调。
     第五,如果对自己什么都满意,就按标准格式一样一样的来,没必要的就不要写了。譬如清华。如果不是那样,又想宣传,那就必须要加入很多不必要的因素分析,这样既显得详尽,又显得真实,主要的目的把短处掩盖了。
      最后还得说明,清华和上海交大的最有科学精神,尤其是上海交大,可能与是主要工科的缘故吧。但得赞一个。
       会写总结了么?
                                                於四月六日上午

看到了2012年的官方数据,贴于此:2012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人数占全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73.4%,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出国出境深造的共有497人,占全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9.6%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93#
三吉 发表于 2014-4-9 06: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聊聊绿樱花——也西湖品茗(242)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春天脚步太匆匆了,似乎还没有尽情的感受春天花的海洋,就早已落英缤纷了。紫叶李早已凋零,桃花也谢了,还有娇媚的海棠,纯静如玉的梨花,,,前天到公园,正对着南门的是一片樱花林,都是粉色的海洋,包括地上,不知道林黛玉知否?如果知道,应该不是默默地葬花了,该是流泪?痛哭?
   毕竟都是粉色,一周前也看过,在即将离开的那刹那,看到了这片林的北面一棵,孤零零的小树,长得有点寒酸,但颜色还是显得有些浅,走近一看,繁复的花瓣近乎白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北面还有片樱花林子,于是去那边找找,印证自己的判断。
   北面的那片树林,林子很大,有金色的国槐林、高干女真林等等,樱花林是其中一片,因为混杂其中,所以没有过多留意。这次还真是费了点劲来参详了。这片树林有一百多棵吧,远远地看粉色的绿色的混杂期间,在这春天,倒显得不起眼。走近了才看清楚粉色的一眼就可以确定是樱花,占了一半左右;还有淡绿色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经过辨认叶子,确定了是绿樱花,还不少呢,有二三十棵!
    看科大绿樱花的图片和报道多了,总以为说的是真的,绿樱花是非常稀罕的品种,都已经上人民网了,每到樱花开放的季节,樱花大道人流如熙,是合肥的一个景观!
    这里的樱花和科大的一样,不过现在过了盛期,花瓣已显得有些枯萎,颜色不再是刚开时的淡绿了,现在是淡绿和淡淡的粉色夹杂着。但我还是感确定这就是绿樱花。大概有十株吧!
  正在我惊喜的找绿樱花的时候,更惊喜的发现了刚刚盛开的白樱花——以前没有发现,是因为在粉樱花盛开的时候她还没有开放吧!,纯洁如玉的白色、纷繁簇拥的花瓣,中间淡淡的一点绿色——花瓣的根部、花蕊的尖端是一点点,如果不注意看不到的黄色花粉,真是好看!白樱花和粉樱花、绿樱花区别不小:花朵稀疏,连他们的一半都没有,叶子也是刚刚发芽。似乎在说着迟到的身份总是高贵的!白樱花树很少好像只有三株!(左图)慢慢地看了一会还有一些发现,这些白樱花和绿樱花一样,到了盛开的时候花瓣的边上,也是隐隐的泛着一些粉色,应该说他们是姑表亲吧!
   欣赏够了白樱花,于是站到边上,整体环顾这片树林。这中间夹杂着二三十棵树,这种树有几分像是樱花,但还是不敢确定。长的比其他樱花树茁壮,花朵多数已经凋落,凋落后的花,已经长出的果实,盈盈盈绿绿的煞是好看,果实也很多,大的有黄豆大小了。显然开花不像其他樱花一样开放时间整齐划一,他还有少量花朵正在盛开。这些花朵都是单瓣的,每个花朵上都是五个花瓣,花瓣的颜色是纯粹的如玉一样的白色,但花朵小很多。花蕊根部也有点淡淡的绿色,花蕊也是有点黄色,但花蕊因为更小所以也就没怎么注意了。叶子比其他的有些大,也茂盛!经过观察树干,叶子等,我确认这也是樱花!而且是原始的白樱花。以前我看到过一些说法,日本樱花来自中国,叫啥忘了。这应该就是那种吧?现在都是樱花,咱也那么叫吧!
    今天这样细看,才发现了以前熟视无睹的珍品。
  回过头来琢磨这事还真有点意思!科大的绿樱花应该准确的说是稀有品种,这没错,但有的报道是绝世珍品,显然是错了。我做个假设,如果真是那么稀有,用插枝繁殖也不用几年遍地都是了呀!所以,稀有也好珍品也罢,都是人们的溢美之词,其中也有人们的呵护之举。为了保证稀有,肯定不会大规模繁殖和种植!再者,科大的绿樱花之所以那么著名,也很大因素和科大联系到一起的吧。白樱花从数量来讲更稀少,但依以往观念看,不是稀有,而是人们不太愿意种植吧!很多事是什么结果,常常因为我们的喜好,呵呵呵!
   单瓣的樱花应该是原始品种,这是没问题的,因为原始,从花的颜色上可以看出,所以是纯种!现代的樱花虽然好看,更具观赏价值,但可以肯定那是杂交品种!
   罗嗦的太多了
                         於九日晨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94#
三吉 发表于 2014-4-10 12: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戚骥的一则新闻——也西湖品茗(243)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我校本科生在石墨烯光电调控方面做出突破性工作》,对于这里面的名词术语,基本不懂,但还是看了几遍,还是看不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来是错了,不懂,千遍也是不懂。
      主人公是09级本科生戚骥,物院的,具体内容可到科大新闻网页观看。看了几遍发现了点问题:09的应该毕业了吧?后仔细琢磨才猜想差不多,这篇文章现在发表,发表前审核的时候,应该是他还是本科生吧。这样就对上号了。
       以前对科大很是膜拜的,但对科大的宣传本科生进实验室,多少还是有一两分不在意,总以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看到了这篇新闻,才明白,世上的英雄出少年了,不得不服!
      看来对待科大,还是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亦步亦趋的跟着走是最好的!
                                                   於十日午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95#
三吉 发表于 2014-4-10 17: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4-10 16:59
科大不会埋没人才的,,看到咨询群有家长说,孩子去不了淸北,来科大也会竞争压力小些,大错了

是,科大可能竞争更激烈
河北招生,交大比科大高,浙大相若,但本科毕业进修率,科大比交大浙大复旦等高十五个百分点,原因就在此吧。
296#
三吉 发表于 2014-4-12 05: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吉 于 2014-4-12 06:09 编辑

虞美人 有感——也西湖品茗(244)
昨夜春雨绵绵,细雨中漫步个把时辰,犹嫌少,早晨看到星爷诗情画意,回想近三年来,感触颇多,有意奉答,以作当初热络之时思忆。
红花绿叶春满了
情深犹嫌少
星爷有意刮诗风
故友齐思打铁应答中

闲聊无序有茶在
轻香慢品来
倚栏独观春雨久
静盼秋风秋月满春楼

后记:有感于星爷诗作,一时答谢,还觉得有些意思,是故留在这保存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97#
三吉 发表于 2014-4-12 10: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曼 发表于 2014-4-12 10:37
一口气爬了800多楼……累呀!
敬佩三吉兄的才情、思想与坚守,人类因为思想而伟大,生活因为梦想而精彩: ...

我这因为雷曼爬楼,才又长了两层
298#
三吉 发表于 2014-4-18 13: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052D到航母——也西湖品茗(245)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我充其量算是业余军迷,对于武器也就是浏览性的关注,但还毕竟是关注了。
   军事发展无非是烧钱,所以有钱才能烧。中国军事现代化从海湾战争老美给上的那堂课才能算开始。现代化的步伐先陆军,次空军,再海军。现在海军开始了这个步骤。近期军队上的最大动作,不是航母,而是052D导弹驱逐舰。
    052D导弹驱逐舰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先进的中型驱逐舰之一。至于辽宁舰,国外也没怎么当做航母,国内也没怎么太看重,只能算是起跑前的助跑器吧,名字就说明了一切,航母实验平台。今年的052D动作频频,先是第一艘在不久前的3月21日服役,再是第二艘开始海试,紧跟着是三月底(可能是28日?)第四艘下水,这还不算,在建的第五、六艘曝光。
   中国军事发展比较保密,这也是策略吧。我还是比较赞成的。从现有的可搜到的数据,仔细琢磨,倒有些意思。具体如下:
   第一艘,船舷号172   2012年8月28日下水   2014年3月21日服役
   第二艘            2012年12月28日下水
   第三艘            2013年7月1日下水
   第四艘            2014年3月底下水
   第五六在建
   军舰建造过程可分为建造、晒装、海试、装备等几个阶段。建造,小子猜度是指船体建造和内部大型装备安装阶段吧,到下水为止;晒装,是指安装动力,电力系统以及雷达等系统,包括生活设施;海试,是指军舰在海里实验,到初步认可为止。装备,应该是指服役后一些武器装备到初步具有战斗力为止吧。从现有数据看,第一艘晒装一年左右,海试半年(从服役时的状态看,海试阶段只完成了一半,其余应该是和装备阶段一起完成的)。再有曝光的照片看出,第五艘建造完成了大半,第六艘建造刚开始。
   分析整个过程就有些意思了,建造分两个阶段,前期和后期,这就形成了一条龙。从效率讲,干什么的只负责干什么,这是效率最高的。从下水时间看,这样的周期是半年左右!!,工作安排大概都是按照这个指标完成的!这不就是流水作业线么!核心是效率!节拍是半年!
   052D曝光数据:满载排水量7500吨,长155米,宽18米,吃水6.5米,最大航速30节。据传要建造12至15艘。那么将来可以看到每半年左右有一艘下水,海试。服役,,,
   以此类推航母。辽宁号只能算做实验平台,说白些就是孵化器,把各种军舰组合在一起,等到航母建成,一更换核心——航母,直接形成了具有战斗力的航母群。——这是它的作用!
   航母建造非战争时期,况且中国还要韬光隐晦,从现实讲,也不会一口吃个胖子,肯定从普通航母到核动力航母的过程。所以必将是建造一艘,下一艘将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过程。一般讲航母建造二年,晒装二年,海试一年。所以间隔最低四五年。第一艘国产航母辽宁官方年初说开始建造,后来就没有消息了,如果属实,应该在明年底左右下水(有了辽宁号的经验),第二艘应该在第一艘海试完成后在开始。2020年前不会见到国产的第二艘了!
   猜度的根据就是国策和建造节拍。
   音乐先有节拍,才有的抑扬顿挫。生活也是要有节拍,乱了节拍的生活,肯定是一团乱麻。学习也是如此,讲究效率的同时,也要讲究节拍。所谓节拍,就是学习前要概略浏览,然后仔细学习每一步骤,再后综合反思,归纳提高。有了这些步骤,这个阶段才能算是学习好了。少了其中一步,效果肯定受影响。效率是贯穿其中。
   这时我想起了五S管理,应用在学习上也是非常好的。
   把每一步都干好了,都是一种简单和效率1
                             於十六日晨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99#
三吉 发表于 2014-4-18 13: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格尔访华看中美——也西湖品茗(246)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美国防长哈格尔访华,参访辽宁舰,争吵,军事合作,共识等等,什么都有了,见仁见智。
   春天是恋爱季节,从恋爱的角度看这事如何?
    中国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要想发展都离不开美国。要想好好的发展,必须依靠美国。最好的方式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这种关系——头痛,也只有头痛中才有自我,英国不头痛,是跟班的,小日本连这个也不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把中美困在了一起——如果制裁,那你也得死!但也可以看作中国就好比搞对象的,粘糊糊的追求,献媚着。美国不愿看到将来和他平起平坐的另一个老大,但也拒绝不了这么多礼物,头痛呀。
    参访辽宁舰,中国也很大方,看就看吧。看了以后的感受呢?一个评论说得好——太落后没意思!美国放心了,中国威胁论也就小了许多,咱们就可以压力小了。太落后,没必要斤斤计较,这也的确是事实。太落后,这不可耻,如果将来这种情况没有改变,那才是真的可耻,更何况咱们是和老大比较呢。
    以小事大,靠的是智慧。让老大放心。
   中国gdp成了老二以后,麻烦就不断,老大感到威胁了,原来的老二愤愤不平,麻烦不断。所以对策最好是,让老大放心,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能让老大感到威胁,还要为他出些力,但又不能丢失自我,乘机多弄点好处。
   这段时间钱贬值,就是告诉老大,把我弄得太难受了,你也好过不了,奥黑更麻烦!南海东海你还得适当让着我点。小乌那点事也没有撕破了你的脸面。金胖子我还替你管着呢!
   至于台湾香港,也是老大对咱的筹码。
   春天是恋爱的季节,当老美意乱情迷的时候,也就是咱们的发展机遇期!
   以小事大以智,这是很好的智谋呀!人生处事,争长短是免不了的,但真刀真枪的干起来,孙子说的,那是下策!
   夫妻?情人?朋友?对手?中美都是也都不是!
                       於十六日晨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300#
三吉 发表于 2014-4-18 13: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孤独》——也西湖品茗(247)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马尔克斯去世了,马尔克斯是谁?我不知道,陌生的名字。但对《百年孤独》却不陌生。应该是在八六年的时候吧,翻起了《百年孤独》,知道是世界名著,还得了诺奖,看了故事梗概,看了开头,再也没看下去。描写故事跨越了百年,几代人,不喜欢这么庞杂的,似乎这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应该是课本上学了一些沙老头的课文,对其中粗浅的文字不太喜欢,尤其是故事情节更像是通俗小说,也因此对国外的文学有了偏见。还记得当时看了《好兵帅克历险记》,幽默风趣粗俗的笑话还是很开心的。《战争与和平》也因此没看下去,后来过了很久,看完了《安娜卡列尼娜》,主要因为布雷翻译的文字水平很好。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现在是网络时代了,想看也很容易的,但也没有了少年时代的情趣,看不了了。遗憾么?倒没有什么感觉!
       现在回想,倒是主观偏见决定了我当时的行动。人,生活在环境中,不可左右的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够思考周全点,也许就看了。但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最大的因素可能就不会那么花大量时间看那么多小说了。
      有得有失,花了很大的时间看小说,至少对以后写总结还是有好处的。这也算作没有太虚度光阴吧。
      马克尔斯走了,他用一个家族的历史诠释着一个民族的孤独与彷徨——他这思想性才是他的书成名的内核吧。莫言道“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的”。怎样的格式?我没看,不知道,想看的念头早已顺水东逝了。但我感觉到一点,人不能让规矩规矩了自己。
                                               於十八日午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0 04:28 , Processed in 1.4989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