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40|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方无隅(五)谋取功名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客观境”中最高等级的就是“谋取功名境”,如果说“放任自足境”是在“随”,“强迫施与境”是在“控”,“成长比较境”是在“衡”的话,那么,“谋取功名境”就是在“逐”。
       “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是追名利乃人之本性使然,是人的原动力之一。
      “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的是自古以来,学习的内在动因之一就是做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来“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是奔着“钱”和“色”去的。
       教育本来就是人的天然需要,如果把这种自然的东西加上非自然的企图,教育的本来面目就会被游离、肢解和扭曲,解析这种教育异化现象,有助于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将来能够建功立业,本无可厚非。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改变自身的生活处境,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在情理之中。由此看来,教育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就是为我所用,成为改变现实生活的力量,成为实现自我成功梦想的物质手段。
       在这种“合理”状态下,教育本身就开始萌生出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否定自己,人们关注的是在教育中得到了什么?得到了现实中的哪些利益?得到了多少成功后的心理满足?至于教育本身的原发需求,人类天生的对于大自然、人类社会及思维发展的探索渴求,被异化为一种手段,异化为一种实现后天现实欲望的手段。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异化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的关注点已不再是孩子获得了多少知识的内在滋养,而是外化的学习成绩和班级名次;我们的着眼点已不再是孩子从学习本身得到多少快乐,而是孩子在学校得到多少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我们的归宿点已不再是孩子自身潜能最大化的开掘、激发和满足,而是将来能否站在现实的某种制高点上名利双收。
       必须承认,异化的动因也是现实动因之一,可是这种动因极大地抑制了原发的动力来源,极大地动摇了现实教育的存在基石。如果只关心果实而无视种子,那果实早晚会凋零。
       事实上,如果把教育本身作为目的,教育功利只看作随之即来的副产品,那么,这种副产品大多也会得到现实满足。因为在原发的不断探索中,总会有现实价值的颗粒结晶出来,并在现实中得到相应的价值体现和认可。然而,如果把教育作为手段,孜孜以求地追逐外在的名利,原发的教育欲念一定会设置重重的内在执障,或迟早扑灭这种欲火,或使其在迅速燃烧后化为灰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功名主义的家庭教育观,成就的是孩子对外在物欲的“客观”的、易逝的、痛苦的追逐,损耗的是孩子对知识原发需求的“主观”的、永久的、快乐的动力源泉。

相关阅读:

大方无隅(一)家庭教育九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21

大方无隅(二)放任自足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40

大方无隅(三)强迫施与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63

大方无隅(四)成长比较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92

大方无隅(五)谋取功名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43

大方无隅(六)自我价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69

大方无隅(七)道德人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981

大方无隅(八)形而上学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37

大方无隅(九)执障破除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38

大方无隅(十)天人合一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502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3 14: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1-13 13:03
很深刻。。。。。赞

谢坛主关注肯定。
3#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3 16: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鸳鸯 发表于 2012-1-13 15:57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斗争对立统一体,晚秋关于教育及其异化的见解和分析很到位,很值得深思。

教育如果不去除功利色彩,就永远到不了至高境界。
4#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3 16: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16 13:31 编辑
九天揽明月 发表于 2012-1-13 15:58
诚赞晚秋归来如此深入地剖析!
究竟是把教育本身作为目的,把因受教育而取得的个人功利看作教育副产品;还 ...


感谢老九的长期关注支持!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中,我一直恪守为满足自己的内在渴求而学习这一原则,至于功名利禄,学到自然有。
5#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3 16: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天揽明月 发表于 2012-1-13 16:35
晚秋说:教育如果不去除功利色彩,就永远到不了至高境界!

“学而优则仕 ...

老九解读深刻!赞!
6#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6 1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风和日丽 发表于 2012-1-13 17:14
晚秋归来已发的5篇关于教育的深刻思考,看了很受启发,也对晚秋理性的分析和阐述表示赞赏和钦佩。“ 教 ...

     如果把教育本身作为目的,教育功利只看作随之即来的副产品,那么,这种副产品大多也会得到现实满足。因为在原发的不断探索中,总会有现实价值的颗粒结晶出来,并在现实中得到相应的价值体现和认可。然而,如果把教育作为手段,孜孜以求地追逐外在的名利,原发的教育欲念一定会设置重重的内在执障,或迟早扑灭这种欲火,或使其在迅速燃烧后化为灰烬。
7#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6 10: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1-13 17:50
晚秋版主的系列帖子,开始了新一轮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科学家”们,无论是否从事教育工作,就自身经历 ...

坛主说的太好了!鼓励原创,鼓励真实感受,鼓励坦诚交流,鼓励谈自己的不同观点。
8#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6 1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功利性到底如何界定?它是教育的原始动因还是过程动因,抑或只是一种结果伴生物?纯粹的无功利教育原发需求是否存在?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这种动力来源是否功利?是孩子内在自我发展的自然属性,还是外在的结果范畴?
这些问题应该如何思考?
9#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6 11: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风和日丽 发表于 2012-1-16 10:12
呵呵,有些深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手段和目的可以割裂开来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觉得在主观动因上,教育的手段和目的完全可以吻合,不应存在割裂现象,因为教育源于人的内在原发需求,原本是不该带有客观企图的。但客观现实中,人们对这种自然教育欲求太多,索取太高,已远远超出教育的原发初衷。虽然教育本身完全可以后天伴生出功用效应,但如果把这种后天伴生的功用效应视为原发动因和目的本身,那么,就可以说,教育被异化了,被功利化了。
10#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6 11: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如果为了人类的最高福利,从动因上看,不得不说,这是教育的最高功利,正因为它的至高,它便走向了功利的反面,走向了教育的源头,异化了教育异化,成为推动教育的最大现实动力。这种最大现实动力的存在,根本无视手段和目的,最终统归为教育的否定之否定的最本源的现实动力来源。推而广之,凡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益的一切现实动因和目的,都是教育的现实本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6 16:31 , Processed in 1.8582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