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晚秋归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方无隅(八)形而上学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2-29 13: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教育在历经了客观境和主观境后,开始进入超主客观境,也就是超越了现实对象的给予和依存,凭借着人的意志自由,达到自律而不依赖于他律的自在恒定状态。
       周易的“太极”,老子的“自然无为”,康德的“自在之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托尔斯泰的“天国”,指向的都是形而上的非现实实存的纯精神性的最高灵魂实体。
       一般而言,家庭教育在到达“自我价值境”“道德人格境”的主观境界后,已经依稀洞见了教育的本质实存,然而其内核仍然遥不可及,仍然需要接近并洞穿智慧的源头。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家庭教育的欲求点,仍然止步在易变易逝而非恒定不变的有条件的对象给予上,自我价值及道德人格的实现过程,容易受到外在和内在的条件制约和限制,并随外在和内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表现在:当外部主客观条件不适合或阻碍自我价值实现及道德人格形成的状态下,往往出现内心焦虑、不安、苦闷、忧愁、愤怒甚至仇视,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催生出消极情绪,逐渐内化为不平衡心理,或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或伺机报复。
       看来,形而上的家庭教育引导,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具体实施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最大限度地淡化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内心导向不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的永恒的无条件。至于无条件的路径和归宿,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康德认为“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是通过“意志自由”实现的。
      二是塑造对“无条件”灵魂的敬重和崇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三是引领纯粹的思想兴趣、学术兴趣和科学研究兴趣,意识到从事研究只以真知为目的而不问效用,这样才能从他们中产生出大思想家、大学者、大科学家。

相关阅读:

大方无隅(一)家庭教育九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21

大方无隅(二)放任自足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40

大方无隅(三)强迫施与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63

大方无隅(四)成长比较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92

大方无隅(五)谋取功名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43

大方无隅(六)自我价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69

大方无隅(七)道德人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981

大方无隅(八)形而上学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37

大方无隅(九)执障破除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38

大方无隅(十)天人合一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502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2-29 15: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裤子 发表于 2012-2-29 14:33
老主任的闪评,微显过犹不及有木有?
晚秋“境”系列再入佳境,正走向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胜境!

大裤子兄过奖了,非常感谢!
3#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2-29 15: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lao90286 发表于 2012-2-29 14:39
裤子大,晚秋的系列都是精品,惟主任我学养不给,点评不当,常套用一些陈词滥调,很对不起了。

感谢主任的高度关注。
其实,主任说的“太形而上了”,只是说俺太理性了,有点超脱于现实之上,并无贬义。
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7583.htm#2
4#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3-1 09: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3-1 10:30 编辑
lao90286 发表于 2012-3-1 09:05
我们这个时代之功利心和浮躁风过甚,形而上十分的缺乏,故版主这种精神殊为难得。


知我者,主任也。
中国土壤本来就缺乏形而上的根基,屈指可数的也就是庄子、名家、竹林七贤、宋明理学、王国维等,远没有形成氛围,重功名实利的道德体系,成了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再加上,目前社会物化的现象日趋严重,真是担忧啊!
是否可以大胆分析,钱学森之问的第一原因,就是中国缺乏形而上的东西。
5#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3-1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形而上的东西,是西方两千多年来主导的价值观,最根本的是回答和解决存在及存在形式问题,历经古希腊(形式的确立),亚里士多德(二者的结合),笛卡尔(二者的分离),黑格尔(二者再度结合)的漫长探究融合过程。虽然现代西方哲学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存在主义、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生命哲学等抨击形而上的哲学主流流派,然而,最终还需回归到形而上的终极探寻。也许,真正的大师,就会出现在这一回归的探寻之中。
中国,准备好了吗?历史的机遇,再度出现在眼前。
6#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3-1 10: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想写的通俗易读,然而,或许限于文章的特点,主要还是水平实在有限,望科学家们谅解。
7#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3-1 1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科学家 发表于 2012-3-1 10:45
需要自己真正消化吸收后,才能进一步的提炼,甚至化繁为简,甚至深入浅出。哈哈,说说而已。

也是科学家说的极是!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确需要很深的功底。
8#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3-5 08: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鸳鸯 发表于 2012-3-2 22:39
风格便是其人,晚秋“家庭教育九境”系列文章的"特点"就是剖析力和思辨性强,虽不易读,但值得读,让人回 ...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真的心静下来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有这种境界,才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鸳鸯是也!
9#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3-5 09: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Haiwan 发表于 2012-3-3 08:47
晚秋归来的形而上学境,仿若完美的欲无为而不为境界,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凡夫俗子又有几多能脱俗到如此境界 ...

感谢关注,深以为是!
的确,现实世界中,除了少数大师及宗教人士,无为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就在于凡人跳不出现实环境的全部依存和希冀。
但是,凡人是否也可以想象一下不依存于任何条件的无侍状态。
对于凡人来讲,可贵的不是人人皆可为圣人,而是渴望和向往达到神圣境界的意向。(坛主女儿高中时期的文章“追逐太阳”,即是这种意向的写照,难能可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6 14:16 , Processed in 1.4029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