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晚秋归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怎样才算学得好?

[复制链接]
11#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7: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科学家 发表于 2012-10-29 16:48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在这教育理念误入歧途的时代,在这流水线般生产毕业学生的大环境中,教育家晚秋在探寻 ...


也妹说的极是,大学不是工厂,学院不是车间。
流水化的生产,只适合于产业,不适合与学业。
机械的知识,可以用分数计量出来,但思想本身是无法计量和统计的。
12#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7: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透望远尘 发表于 2012-10-29 17:13
晚秋分析的透彻,论坛需要这种理性的分析和讨论,赞


谢远尘版主支持和鼓励。
13#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8: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0:59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29 22:15
是啊,清华还特招个蒋方舟呢?结果成了一个笑话.科大即使设立了B类,但成绩己然是5%顶尖的,你找一找平均分 ...


         好像郭奖B类没有对成绩的硬性要求,5%只是对A类的要求。
        “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出高质量论文的。”这话说的不错,但须搞清楚什么是“坚实的基础”,如果把高分视作坚实的基础,就等于把基础等同于分数,分数高就是坚实,分数低就是不坚实。还是朱清时说得好:“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一味的去“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哪还有时间,最主要的是思维空间,去搞论文,甚至高质量的论文。请看郭奖A类得主为何鲜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他们不是有着异常“坚实的基础”吗?
       我坚信,凡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的,至少在他论文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没有融会贯通的相关知识储备,何谈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阐述?但是,这个“融会贯通的知识储备”,绝不是靠高分,就可以验证和体现出来的。近来,有关专家的研究数据表明,通过考试,仅能考察出相关能力的2%。可见,仅凭这2%的能力,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但是却完全可以成就高分。
       我绝不是完全否定分数的价值,想考高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我反对的是赋予分数,尤其是高分,太多的内涵和象征。以为高分就可以代表一切,囊括一切。我尤其反对的是:为求得高分,一味的进行反复的训练和机械的思维记忆,带来的结果是,分可能很高,甚至获郭奖,甚至全奖到了哈佛(仅凭高分可能性不大),真是一路凯歌,皆大欢喜,但是。。。。。。,思维的空间干瘪了,原发性的本源创造性思维,消失了。。。。。。,哈佛,只能证明你曾在哈弗念过书,除此之外,还能证明什么?
       出国不是目的!哈佛不是目的!郭奖不是目的!高分不是目的!只有内在的、本源的、原发的心灵求知欲和探索欲,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真正快乐和成功的动力来源和终极目标。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14#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1:56 编辑

        我曾经提出过成绩“自然生成”和“妥协”理论,这都是建立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理念和方式。“自然生成”理论,说到底,就是建立在原生态学习基础上的、对成绩的非刻意追求过程。注重的是——本源的求知欲和探求欲,原发性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妥协理论”,说的是注重在现实层面,寻求最佳和最大化的结合点和平衡点。比如:想全奖出国,又想坚持原生态学习的理念,怎么办?很显然,单纯依靠原生态自然生成的成绩,很可能不能满足国外大学对于gpa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适当的、适度的进行调整,可以适度适当的做一些练习和复习,并把这种状态的练习和复习,看做一个自然的过程,看作是用于创造性思考的自然储备和有机质料。
        我也曾经给家里小棉袄交流过此类的问题,结果是一碰即和,很是默契,我们达成的共识是:不去追求无机过程的机械分数,追求原生态学习并寻求自身和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
15#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3:07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30 11:51
楼主的总是认为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理和公式的原发性思考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生态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会没有融会贯通能力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没有创造力的学生.

这些都是全称判断,我从没有这样说过,我说的是:高分学生中,的确兼有以上各种能力的,但是,按照现有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又很难全面体现出这些能力,也就是说,这些远胜于知识本身的本源性能力,通过短短的一、两个小时的考试以及少量的考题,是不会全面考察出来的。所以说,高分和能力的对立,不是主观的,不是谁认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对立,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试想,同样考90分,一个是高考型的学习方式,一眼不眨地盯着老师的眼睛,一字不漏的记着老师上课讲的话,一句不漏的把课本反复的看,一题不拉的反复做习题;一个是原生态学习的方式,主要依靠自主学习,注重思维的特异性、差异性和发散性,并适当的进行练习和复习。结果都考了90分,这分数背后的内涵和意义能一样吗?以后要走的路能一样吗?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排除两类学生的一体化,但这一类学生,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如果高分就可以代表以上所有能力,哪怕是大部分能力,老美又何必费心劳力的,跨越太平洋,进行长达每人几小时的面试?学生又何必煞费苦心,精心去写PS,全力冲刺科研论文和科研经历?就连国内大学的自主招生,比例数不也是连年增加吗?要是分数可以代表能力,这些高校,又何必多此一举?

16#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2: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shally 发表于 2012-10-30 12:42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 ...

真实的写照!谢谢。
17#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3: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shally 发表于 2012-10-30 13:29
我父母都是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退休后,悉心培养我家小棉袄。他们重点培养孩子的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自 ...

祝贺孩子也祝福孩子,好样的!
18#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5: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10-30 14:32
这样总结有点过激了,呵呵。。。。

楼主显然并没有把高分学生与这些能力对立起来的,高分学生原本也应 ...

高分学生原本也应该是具备这些能力的,但在过分追求分数的情况下,长期的磨炼,会使一部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削弱。。。。大赞!
19#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6: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二说二 发表于 2012-10-30 14:33
中国式的好学生是听话,听家长话,听老师话;学习成绩好,考试排前列,GPA高......其实,这样的好学生的标准正是 ...

非常赞同!
好学生的标准问题,实质上就是不同的教育理念问题,虽然观念可以不同,但是总有一个最符合教育本质的理念。“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就看如何理解。如果把知识只看做神圣的、不可怀疑和否定的,那么,这种知识非但不是力量,而且只能是力量的反作用力。成绩,作为知识的外化检测指标之一,本身更是担当不起“力量”的使命。
20#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1 08: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2-10-30 18:35
事实上,美国大学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并不完全看你的GPA、G、T成绩,还会看你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
你 ...

事实上,美国大学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并不完全看你的GPA、G、T成绩,还会看你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
众多的经历过美国大学研究生申请过程的中国学生,对这句话是充分认可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不是虚的,也不是考查不出来的,象自己的科研经历(最好有通过SCI能检索到的论文发表)、面试、套磁、PS等,老美就是要通过这些东西,去判定和评价在GPA、G、T中难以发现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从而在最终录取的过程中,加上重重的一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3 22:00 , Processed in 1.7340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