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神圣的高考艰难的择校

[复制链接]
6#
来看看 发表于 2012-3-7 10:13:02 | 只看该作者
浙大校友武书连连续10多年把科大排15名左右,死命数据造假踩科大,吹捧浙大,使科大民间声誉和生源严重受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来看看 发表于 2012-3-7 10:10:0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以后,觉得好悲哀!
科大这么优秀,却又被误解得这么深。
万恶的巨无霸排行榜!
幸好这位学生家长对大学研究得比较透彻,否则孩子肯定错过科大。
4#
easyhouse999 发表于 2012-3-7 10:05:0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读过好几遍.写出了父母对子女读书求学的真情,真心,真爱.每个父母都能象作者那样冷静分析中科大,清华等名校的优势劣势.那将是子女的幸运,家长的福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梦吴越 发表于 2012-3-7 09:18:55 | 只看该作者
      乡党写的太精彩了,真为乡党的才华而折服。
    看了乡党的华章,感觉像写我的经历一样,只是我的孩子没有乡党的孩子那样优秀。
    常言道:寒门出贵子。乡党能培养出这样出色的孩子,与乡党的人品、才华、为人处事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了辛劳的教育,获得欣喜的收获,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在我上中学期间,宝鸡中学就相当有名,那时好像叫“长寿中学”,我也有同学考入其中的重点班,80年代的重点班,听说基本上都可以上大学(那时还没有一本、二本之分),太牛了。
    不知乡党的孩子现在在哪高就?衷心祝愿乡党的孩子学业有成、幸福健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2-3-6 22:52:2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节 圣神的高考艰难的择校 下

  宝鸡中学教学大楼的二层和三层是高三毕业班的教室,学生要填自愿了,家长,学生挤满了整个楼层,二楼三楼的走道里也挤满了学生家长,在U字形的教学大楼一层中间空地上,贴满了各个大学的招生海报,家长们再挑选合适自己儿女的学校。各个大学的咨询台前挤满了期盼的家长,询问声不决于耳,有叹气的,也有埋怨的,好像都不合家长的意,十二年的辛苦,十二年的寒窗,决定着儿女的未来命运。选一所好学校,上一所名牌重点大学是每一个做家长的期盼,也是每一个学子的理想,现实比竟是现实它离期盼和理想是有一段距离的,因人不同,因努力的不同,每个人离这段距离的差距也不同。儿子所在的重点班在三楼的尽头,12班这个名字特别响亮,那是通往清华北大的阶梯,是通往名牌重点大学的希望,是每个高三学生家长引以自豪的名字。12班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老师在讲话,同学们在窃窃私语,后墙的黑板上几个用红笔写的大字格外醒目:“饮马未名湖,放歌清华园。”每个人的课桌上放着学生填写的志愿,大部分是反着放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看见。在楼梯口杨帆的父亲坐在楼梯的台阶上不停的抽烟,庄重而严肃的脸上挂着疲倦的愁云,一看便知这几天没有休息好,想去打个招呼,思量再三还是不去为好,等会儿子出来再说。楼道里不时传来人们的议论声,一个中年男子急冲冲的走了进来,不知说了什么,呼啦一下子在他身旁围了一圈家长。杨帆的父亲也来了精神,好像有了新发现,起身也围了过去,好奇心促使我快步参与了进去,只听中年男子说:“没问题我在清华有朋友,他们说陕西今年680分没问题,大胆报,我前天到的北京,晚上见的清华朋友,现在是敏感时期白天不能见,他是管招生的手机都不开,要不打个电话就行了。”说得是头头是道。苍白无力的脸,眼角上的眼屎告诉你他真的好几天没有休息好,在列车上奔波,他的话你不能不信:“昨下午我到的西安,找了西工大和西郊大附中的朋友他们告诉我也是680分,我还咨询了清华,北大在西安的咨询点,人家说680分没有问题。”有几个家长围过来一听就走了,脸上有一股酸溜溜的表情。我才明白这十几个家长都是12班学生的家长,他们围着中年男子问东问西,看来杨帆的父亲也认识他,杨帆的父亲能认识他,这位中年男子一定是12班前十五名学生的家长,我不认识,儿子出来一定认识,这样的家长让人佩服,为了儿女几天不休息,奔波在北京和西安宝鸡之间,为了选一个好学校,为了不踏空,为了不浪费每一分高考分真是挖空心思不辞劳苦。680分能上清华,北大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是不是我的思路有问题,真的是680分儿子不是吃亏啦,不行看来还的谨慎点,多听多看。

  儿子下课了,告诉我老师说:高考估分成绩超过680分没有填清华,北大志愿的无效,让回去和家长好好考虑考虑,明天去教务处重新填写。
  人们还在议论者,说什么的都有,我告诉儿子刚才的事,并指给儿子看:“就是那个男的,杨帆他爸也在哪。”
  “中间说话的是我们班宋刚他爸,去北京打听清华北大在陕西的录取分数去了,刚才宋刚告诉我了。”
  “是宋刚他爸,难怪。”我若有所思:“奥,对啦,李斌,杨帆,宋刚估了多少分?”
  “李斌中间分估了685,杨帆中间分估了680,宋刚中间分估了675。”
  “他们报的什么学校?”
  “李斌报的清华,杨帆报的清华定向生,宋刚也是清华。”
  “宋刚他爸打听的清华北大录取分是多少?”
  “680分,我们是不是估计错了?”儿子有点挂不住了,人家都报清华,自己报的是中科大,好像有点不对。
  “和杨帆他们交流一下,看他们怎么说?”我也有点犹豫。
  说着话杨帆和他父亲向我们走了过来,看来也是想听听我们的打算,我和杨帆他父亲是在家长会上认识的,打过招呼后直接问起了填志愿的事:“听说张智报的中科大?”杨帆的父亲问我。
  “是中科大”我回答。
  “有点亏吧,张智的估分比我儿子高。”杨帆的父亲说话时有一点点醋意。
  “我认为张智的分去清华可能分不到好专业。”
  “清华没有差专业,要的是牌子,只要能进去就行。”杨帆的父亲对清华非常敬重,每次提到清华两个字时眼中都会有一股亮光。
  “我们也想去,总感把握不大。”我显得有点无奈的回答。
  “不然报国防生也行。”杨帆的父亲给我提议。
  “我也认为国防生挺好的,可儿子不同意。”
  “杨帆报清华什么专业?”
  “定向生。”
  “不错,定向生不错。”我心想报的是定向生,那一定是杨帆父亲的注意,怕录取不上,定向生差不多要降七八分到十分的。
  和杨帆父亲交谈后我和儿子感到有点迷失方向了,下楼时,听杨帆给他父亲说:“清华我不去,去上交大吧。”
  “不行,就去清华。”杨帆父亲刚才和我说话时的客气劲没有了。
  “录不上怎么办?”杨帆问他父亲。
  “录不上复读。”还是那么果断的回答儿子。

  “复读的话得给我重找学校,我不在宝中复读,这样太丢人。”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听着他们父子的对话,我深深的感到面对高考,面对择校,儿女难,父母更难。

  12班的高考估分成绩基本上都知道了,张智在第五名,680分以上没有填清华,北大志愿的家长和子女在宝鸡中学教务室外集合,教务处长给每个家长做思想工作,每次进去一家,一一劝说。我和儿子在家再一次统一了意见,又一次分析了儿子的情况,决定不变,就去中科大。由于我们不报清华和北大,两天和教务处长都没有达成一致,让我们再做考虑,不要耽误了张智的前程。高一时的班主任李峰李老师闻讯后也赶来给我们做工作,说我们不上清华大学是对张智的不负责,会毁了张智,一时间我是有口难辨。

  填志愿的最后一天了,儿子的志愿表还是拿不到,不填清华大学教务处长死活不给。下午又一次被请进了教务处,一开口王处长就单刀直入:“张智,你的事情你做主,为什么总听你爸的,去中科大你会后悔的。”

  “你怎么说话呢。”我面对这样的问话有点忍不住了,这不是挑拨儿子和我的关系吗,大热天我和儿子在学校等了三天,中午没有地方休息,坐在大树下就等志愿表,儿子是我的,上什么学校是我们自己的事,作为学校只能是参谋一下,提个参考意见,不能做得太过分。

  “不是我说话不好听,张智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对他负责。”王处长一听我说话有点冲话语软了一点。

  “难到我们做家长的对儿女就不负责?”

  “不是不负责,我们今天特意打点话问了西工大附中和西郊大附中,从内部得来的消息他们的最高估分是690,675分以上就可以报清华北大,你说你们张智的分,去清华有什么不保险?”

  “这个我不信,他们的师资没有变,生源没有变,不可能估得这么底,如果真是这样只能是他们给宝鸡中学设了一个套,让宝鸡中学680分以上的报清华,北大。而他们690分以上的报清华,北大,690分以下的报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科大,上海交通大学。这样宝鸡中学675以上的大部分踏空清华,北大,又失去了浙大,中科大,上交大和他们竞争的机会。”我给他做了分析。

  “看你说的和打仗一样,没有这么严重。”

  “这比打仗更残酷,你不要忘了去年清华在陕西的录取分数线是695分。”

  “我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家长,这么固执。”

  “不是我固知,我也是为我儿子着想,我们也想去清华,但我们没有这个把握,这一步不能踏错。”

  “张智是省优秀班干部可加十分。”

  “加十分也没有用,进清华的分张智够了,但分不到我们想去的专业,加分进学校门有用,分专业没用,这我了解过了,所以我们决定去中科大。”

  “看来你是坚决不报清华?”

  “是的,不报。”

  “你出去,我和张智谈,他成人了有权力自己做主。”王处长要赶我出门了。

  “我的事我爸做主,和我谈也没用。”儿子一直没有说话,关键时候来了一句把王处长给顶了回去。

  “你们也要为学校想想,学校也有难处。”王处长终于说出了要害。

  “我知道,学校是为了我们好,也是为了学校的名声,每一个学校都把进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作为招生的亮点,但是多一个少一个影响不大。”

  “不一样的,你们不报别的家长的工作更不好做,要体谅我们的难处。”

  “现在都三点多了,没有报的就是张智,门外还有一个复读生,上午他告诉我,去年也就是在这个地方你劝他报北大,他踏空了,复读了一年,今年学校又要他报北大,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其他人了。”

  “你们是铁了心不报清华。” 王处长显的很无奈。

  “给你说了多少次了,没有必要再说了,四点就结束了,你再不给志愿表我们就不填了,我到教育局告你们去。”没有必要再纠缠下去,我火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以没有回旋的余地了,王处长很不情愿的拉开抽屉取出了一张志愿表,我刚要伸手去拿,被王处长挡了回去:“这不是给你的。”话语里充满了不满,对着我儿子说:“张智,给!”

  儿子接过志愿表也是一脸的不高兴,为了这张志愿表浪费了三天时间,现在拿到了好像没有了激情似的。儿子坐在椅子上一会填好了志愿表,让我校对了一遍,没有问题交给了王处长。我们出门了那个复读生进去了,没有走多远就听见里边的吵架声。不容易啊,谁不想上清华,北大?谁不想带上美丽的光环,学校有学校的难处,多一个清华北大生,多一份招生的筹码,那是学校的荣誉,那是学子们的最好报答。不论怎样我们必须踏在实处,一步一个脚印,不图虚名,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我们看好中科大,这样想着心情也好了许多,我和儿子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校门。

  查高考分的日子到了,是六月24日晚上九点四十分,儿子的同学打电话告诉他,高考分出来啦,在网上可以查询了。我们家没有上网,在邻居家查的,儿子的神情极为严肃,是啊,十二年的辛苦,十二年的寒窗,高考试卷虽然进行了多次反复细致的计算,但没有见到真实分数前心中总是不踏实,估计的分数和实际分数差多少,就在打开脑的瞬间。输入高考证号码后进入了查询栏,成绩跳入了眼帘,697分,儿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激动的我不由得吻了一下儿子的脸颊,这是预料中的事,面对预料中的成绩,儿子沉思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悦,嘴里不停的在说:“语文为什么这么低,是哪出了问题?”看来他对成绩不太满意。

  “不错,不错,这么高的成绩让你爸奖励。”邻居也被这样的成绩感染,不住的称赞。

  “一定奖励,而且要重奖。”高兴的我以为是在自己家中有点手舞足蹈。

  “爸,你估计一下陕西的最高分是多少?”儿子对我还是比较信任的。

  “我根据前两年的成绩推算过,如果你发挥正常,在宝鸡中学前十名的话,你的排名在全省100名以内,省第一名可能高出你20~30分,今年考题相对简单,可能还会再高一点。”

  儿子始终没有高兴起来,邻居再三的称赞让我有点不好意思,我和儿子再三谢谢邻居的好意。回到家里儿子不停的接到电话,他班上的同学在打听每个人的分数的同时,也报上自己的分数,一时间家里充满了儿子的回答声和询问声。

  妻子对儿子的分数很满意,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十二年的努力,十二年的付出,十二年的培养,等的就是今天的回报。预料中的事变为现实的时候一样让人激动,母以子为贵,千年的传统在妻子的脸上展现无余。妻子的手机不停的响,不停的有同事和家人打进电话问儿子的高考成绩,“697分”,妻子说话时激动无比,是啊,没有比这让我们更高兴的事了,高考的高分比我们摸一个几十万元的彩票更让人惊喜。

  家里终于恢复了平静,儿子发出了一声叹息:“李斌,杨帆多可惜!”

  “他们的分不好吗?”我关切的问。

  “和估的分差不多。”儿子回答。

  “哪有啥可惜的。”不是自己儿子的事好像说起来话来要轻松的多。

  “他两个从目前看进不了前十五了,他们两报的可都是清华啊!”儿子一脸的惊叹。

  “杨帆做好了复读的准备,李斌可能会踏空,宋钢呢,多少分?”因为那天在宝鸡中学高三教室的走廊里宋刚父亲说的话对我影响很深,我关切的问。

  “671分,也比估的分低。”这样的消息对于儿子来说不知是喜还是忧,高中三年他们是要好的朋友,李斌是儿子学习的楷模,杨帆是儿子学习的假想目标。高中三年六个学期,五个学期李斌拿了年级第一,这对张智来说是不可及的,杨帆每次大考从没有落后,一直稳坐在前七名以内,只有一次张智排名赶在了第三,杨帆第四,我和儿子开玩笑说:

  “你什么时候能折了帆?”这是一句挑衅的话,也是一句激励儿子的话。

  “有必要这样吗?排名谁前谁后又能说明什么,虚伪的表现。”儿子知道我的意思,是让他超过杨帆。其实家长就是这样,特别是在认识的家长之中有一种攀比心,说透了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

  学校的排名出来了,张智排名第八,属于发挥正常,和平时的排名基本吻合,第一名721分,也是陕西省的第二名,李斌,杨帆,宋刚,被挤出了前十五名,真的是有点惋惜,儿子也替他们愤愤不平,高考是过独木桥,不但要考你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考你的心理素质,一分定生死,第一名在往日的考试中很少进前30 名,但人家就是拿了第一,儿子百思不解:“怎么会这样?”

  “怎么不会是这样。”我耐心的给儿子解释:“高考和马拉松比赛一样,只要你在第一梯队都有可能拿第一,最后几圈是要命的,拼的是毅力,耐力,智慧,心理素质,稍有不慎就会被超越,超越也是很正常的事,体育界报冷门的也不少。”

  “高考和体育比赛是有区别的。”儿子有他自己的看法。

  “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有共性,高考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就是第一梯队的人考分不会差多少,只是发挥不好,进的学校有点差别,但基础好,学的扎实,在以后大学的学习中一样是佼佼者。偶然性是底子本来不差,高考时复习对路,抓住了重点得了一个高分而已,不论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能怨天忧人,差别只是进的大学不同,以后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进了好大学不努力一样不能成功,进了差一点的大学努力了学有所成,一样能成功。”说这话一是给儿子做解释,一是想通过谈话摸一下儿子对报中科大有没有后悔,他排名第八,如果二十名以后的同学被清华录取了他肯定会有触动的。

  “这个我想过,只是几个同学不要落榜就行。”看来儿子心理承受能力比我想的要好。

  高考的喜报出来了,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上班的路上人们议论着这是全社会的话题,本届的在打听报的什么学校,下届的关心如何选报学校,如何应对高考,一时间儿子成了议论的焦点。对于儿子的学习我们比较低调,也比较保守,没有张扬,没有浮夸,也没有必要张扬和浮夸,亲戚是了解的没有感到意外,考这个分是情理之中,但有一份不解,不理解张智这几年有这么大的变化。朋友,同事特别是过去的老邻居,我们张智给他们留下的是一张调皮的脸,好动,好玩不听话的身影。张智的考分他们不能相信,我们夫妻的同事更是不相信这是真的,有人去了宝鸡中学进行了查询会不会是重名。嫉妒,不平,时不时转进我们夫妻的耳中:

  “就他们两口子那点文化成度能教育出这样的孩子,不可能。”

  “他们两口子命好,让他们摊上了一个听话的孩子。”

  “是他们张智懂事,自觉,跟本不用他们两口子管。”

  ……。

  我是车间的设计员,有一天写工艺时写错了一个字,工人加工是发现了,要在平时也无所谓,但现在不行,有人借题发挥:“他妈的还说他儿子考了697分,看他老子错别字一堆,还能培养出那样的儿子,不可能,一定是重名。”说的是振振有词。有人告诉了我,我也是愤愤不平,是啊,能理解,说我的人,儿子今年也高考听说成绩一般,上大专也有点困难,让他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怒,也是一种心理平衡。有说坏话的也有说好的,有上门拜访取经的,有羡慕不已的。有说我把儿子亏了,没有报清华是一种失误,有的说我给儿子选中科大是把儿子给毁了。清华大学的光环在此时被无限放大了,在中国人的眼中只有清华北大才是大学,一时间我又成了罪人,给儿子选错学校的罪人,在路上碰见了儿子小学同学的父母,因为是熟人,第一句话就单刀直入:

  “你家张智真的考了697分?”

  “你想那会有假吗?”这种不信任的问话听多了,但现在听起来一样不顺耳,好像我们小工人家的孩子就不应该考个好成绩似的。

  “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是说小学毕业时张智不如我们吴成,怎么这次考试比我们吴成多考了200多分,真让人想不通。”一听吴成母亲的说话没有什么恶意,可能是熟人他们也为儿子的考分着急,我也能理解。

  “你们儿子小学要比张智聪明的多,现在也比我们张智聪明,不论从反应能力还是社交能力都比张智强,不是谦虚是真的。”我很诚实的回答。

  “那为什么现在差这么远?”

  “这次差的只是考试成绩,别的方面你儿子还是比张智强的多。”人都说过于谦虚就是骄傲的表现,其实我一点也不是谦虚,我说的是实话,我也很羡慕吴成的聪明和处事的灵活。

  “吴成考的这个成绩让我们很为难,高不成低不就,我们是想听听我们到底错在了哪里?”话里有一份追悔,也有一份诚意。

  “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回答是真诚的。

  “其实你儿子比张智在各个方面都强许多,这不是在你们夫妻面前表扬你儿子,也不是说好听话,这是事实。你儿子在小学时期一直是张智的好朋友,经常来我家玩不论是打游戏,还是和别人交往都比张智强,在学习上张智每次考试成绩都比你儿子低,这你们都知道。初中以后你们俩口管教吴成的时间不多,经常看见你儿子放学后不回家在楼下玩,有时都很晚了还在楼下玩,你们夫妻没有尽到责任,不能怪你儿子,要怪就怪你们自己。”我说的话是实情,是我们夫妻亲眼所见,其实这些是我妻子看出来的,也是我妻子告诉我的,今天不过借我的口说出来而已。

  “没事,高考不是检验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你儿子聪明又有能力,选一个合适的学校加把劲以后不会差的。”为了不让他们夫妻为难,妻子打了个圆场。

  “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吴成的母亲这样回答。

  “还是张智他爸有本事。”吴成的父亲临别时笑嘻嘻的送了一句。

  “你这人怎么回事?”妻子对我的发言不满。

  “怎么回事,这不都是你分析出来的,有什么不对的。”

  “人家吴成他父母都是人上人,怎么能这样给人家说话,让人家在背后怎样看我们。”妻子原来是怕人家在背后议论。

  “真是奴才当久了,给你一个伸腰的机会你都不敢。”我没好气的回了妻子一句。

  “以后少说点儿子的事。”

  “行,听你的,以后有人问儿子的事我不开口,你来回答。”我又回了一句。

  高考的失败,不等于人生的失败,面对高考的失败,家长过多的责备子女以无济于事,要面对现实,而且要敢于面对。高考是重要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上名牌大学是每位家长的期望,这无可厚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上学也是一样。但事实总归是事实,失利不是我们期望的,但他还是来了,来的那么让人痛心,来的那么让人悲愤。考生的失利也是家长的失利,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也不要推脱责任,自问一下,你为儿女做了什么?高考失利儿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呢?难道就没有责任?高中时期把责任分为三份,家长有其一。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你耕耘了吗?不耕耘能有收获吗?精耕细作科学种植才能有秋的收获不是吗?有人说:“人家的孩子自觉,知道学习。”是的,有这样的孩子,但没有父母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最多也就是中上,优秀的很少,有也是凤毛麟角。面对高考的失利指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埋怨是一种自我解脱。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和儿女沟通,沟通是一副良药,理解是一种动力,有能力没考好,可以复读,前提是子女必需快乐的接受,家长不能强求,知识是岁月的积累,不是临时磨刀。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可以选的出路有千条,只要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选一所合适的学校子女一样会有所作为,记得一个朋友的小孩走过这样一条路:小学,初中学习都不错,高二时期家长疏于管理,儿子交了女朋友,谈起了对象,家长不以为事,还夸口说自己儿子有本事,将来不愁没有对象。儿子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等女朋友的父母找上门了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经多方管教但学习成绩补不上去了,最后上了大专。进了校门才发现所学专业毕业后工作相当难找,痛定思痛为了自己的前程,花钱换了一个他喜爱的专业,是在别的学校代培的,三年下来学有所成,走向工作岗位后,发展的相当不错,当然这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的一种提高,是对自己以前错误的悔过。在求职的道路上也碰了不少壁,学历太低,有的公司不认可,因为自学能力强,很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工作能力上都不如他,工作上做出了成绩,公司给予了认可,让他管理着一个小小的团队。在和我交流时,他时时感到自己的渺小,我也提醒他:“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理论基础知识上要比你强,特别是在英语方面,你的优势是工作经验,经过几年的用心发展他们一定会比你强,要努力学习提高,学历是自己的软肋,要有进取精神,补上自己的不足,没有什么,学历低不是过错,只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充实自己,一样可以和他们在一起,一样感到自豪。(这也只能在私人企业才能办到。)”如同朋友的孩子一样及时发现自己的过错,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放下自己的高傲,去掉身上的虚伪,面对现实,给儿女重心定位,走好每一步,一定会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作者小记:高考了,所有的家长都知选校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选校的决定性,这几年我每年都帮助家长选校,我把我这几年选校的体会告诉各位家长。其实选校并不难,难的是你对自己的子女的判断和驾驭程度,再就是你对专业和学校的了解。当然不是每一个学校你都可以了解清楚的,很多学校远在千里之外,你无发了解,只是看一看有关报道,岂不知很多学校的专业只是徒有虚名,首先你不能被广告词所迷惑。再就是你一定要充分了解你的子女,学习成绩在什么段位,给自己定一个标准,一个踏踏实实的标准,定好了标准你就可以选校了。选校的标准是首先看专业有无发展前途,有前途,就有发展的机会,以后毕业后出路也大,好就业。再就是选学校,对于高分段的同学家长绝不可以有名校情结,一定要把自己的实力估计到,绝不可以有一种理念,名校无烂专业,只要是名校就行,这种想会法害了你一生的。当然这也是每一个高分家长的理念,贪图虚荣是每一个正常人的心理,也就是这种虚荣让无数高分学子落榜。在选这些名校时,其实个人的喜好并不重要,今天这个社会就业是务实的,所以你更要务实,这是你一生的起点。你要看这几年学校毕业生的去向,这可以问以前的家长,他们最清楚是如何走过来的,也深知选校的艰难和重要。选校就是选人生,选校就是选未来,不论你的子女考了多少分,这一步你都要走好,不能高攀,也不能被别人忽悠,其实很多家长都是被人最后忽悠去了,面对别人的夸奖不知所云,不想浪费一分,踏着往年某校的底线走,最后碰的是头破血流。到头来为了不复读四处奔波,花钱找人,上了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学校,当初要是低就一点点,也就不到二十分吧,可以走一个相当不错的学校。这就好比我们站在苹果树下,一树的苹果,谁都想吃最顶上的苹果,因为它的光合作用最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到的,我们能吃到自己能吃到得就可以了,不要跳起来去够,搞不好会摔一跤的,好的没有吃上,落果也不多了。再就是选地域,如果你毕业了就去就业,地域是你考虑的因素,如果将来要上研究生,那么地域可以不考虑,首先就是选校和专业,因为地域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旅游点而已。我是2005 届的学生家长,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当年为了选校和学校,子女,亲朋好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我们顶着强大的压力,面对别人的不解,我给儿子选了我认为心仪的学校。今年儿子毕业了,考上了美国名校的全额奖学金,八月底就要去美国读书了,硕博连读,不用我们花钱哦。现在人们很赞赏当年我的决定,也很佩服我的眼力。其实这些都很简单,只要你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其他人牵着走就可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2 03:09 , Processed in 1.6291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