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84|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蜀山夜话(07):张爱玲和沈从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张三 发表于 2019-12-19 19:51: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三 于 2019-12-19 19:49 编辑

       断断续续地看了几本关于合肥张家的书,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沈从文和张爱玲来。


       说起合肥,无人不知李鸿章。李鸿章,字中堂,合肥人,晚清名臣,淮军创始人。有一副关于李中堂的对联,很有意思: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芜。这里的宰相指的就是李鸿章,司农指的是翁同龢,常熟人,光绪皇帝的老师。据说两家有世仇,在朝做官互掐互黑,却成就了这副名联。
       李鸿章有个女儿,叫李经璹(shú),小名李菊耦。李鸿章因爱才,把爱女嫁给了张佩纶。这张佩纶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学问可与张之洞相提并论。袁世凯曾说: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全人,张季直算半个。幼樵是张佩纶的字。张佩纶也是晚清名臣,和李菊藕结婚已是第三婚了,且比她大了18岁,正值官场失意之时。
       张佩纶和李菊藕的孙女,就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也就是说,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李鸿章家里兄弟众多,其四弟叫李蕴章,极聪颖,可惜年轻时得了眼疾失明。由于身体残疾,李蕴章无法像其他弟兄一样在外打拼,只能一生乡居,照顾双亲,打理李家的家业。李鸿章对这个四弟倒也是极为信任和倚重。
       李蕴章子女众多,其四女叫李识修。因政治联姻的需要,李鸿章把侄女许配给了张树声的二儿子张华轸。张树声可是淮军的二号人物,曾官至两江两广总督。张家也是合肥大姓,和李家是世交。李识修不愧是大家闺秀,又继承了父亲的管家能力,把张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可叹早年守寡,没有子女。
       张树声的大儿子张华奎之子张武龄,一改张家几代从政的传统,立志做一名教育家,和蔡元培、马相伯、陶行知等都有交往。张武龄视名利如浮云,在苏州以一己之力创办乐益女中,倡导女子教育,柳亚子、匡亚明、叶圣陶都曾在此任教。侯绍裘、张闻天、叶天底就是在此成立了中国GC D在苏州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苏州独立支部。
       张武龄育有四女六子。四个女儿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及张充和,名字都带个“儿”字,寓意着女子要像男儿一样闯天下,走自己的路;六个儿子分别是张宗和、张寅和、张定和、张宇和、张寰和、张宁和,名字都带个宝盖头“宀”,意思是男孩要能够成家立业,做家里的顶梁柱。小女张充和从小就过继给叔祖母李识修,离开家庭到合肥生活,一直到16岁祖母去世时才回到苏州的九如巷。


       张家四姐妹,每个人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长女元和,精昆曲,其夫顾传玠是昆曲名角;次女允和,擅诗书,其夫周有光是语言学家;三女兆和,为编辑,其夫沈从文是一代文豪;四女充和,国学深厚,执教于耶鲁大学,其夫傅汉斯是德裔美籍汉学家。叶圣陶曾经感慨地说:“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可以说,合肥张家四姐妹就像宋氏三姐妹一样,构成了另一个民国传奇。


       这样看来,张爱玲和沈从文,虽然都不是安徽人,人生也无交集,却身不由己地因合肥的李家和张家扯上了关系。张爱玲道破人性的假恶丑,而沈从文写尽人性的真善美。一个擅长于解剖人性挖掘内心,一个则擅长于以纯真构建乡土家园。两人虽人生跌宕,命运多舛,最终却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我来说,沈的作品读过不少,而张的作品却一部也没看过。有时间,会找几本来看看!


推荐书籍:《张家旧事》、《合肥四姐妹》、《流动的斯文》

评分

1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张三 发表于 2019-12-27 16:01:18 | 只看该作者
19物+闽+云月 发表于 2019-12-26 16:28
自古以来,江淮大地人才济济!

我骄傲,我是和淮河水长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云开月明 发表于 2019-12-26 16:28:58 | 只看该作者
自古以来,江淮大地人才济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柏林桥 发表于 2019-12-26 10:03:16 | 只看该作者

时代的变迁不能同日异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张三 发表于 2019-12-25 17:25:51 | 只看该作者
笑春风 发表于 2019-12-23 15:09
感谢分享,今天最后一分了

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张三 发表于 2019-12-25 17:24:55 | 只看该作者
小芳 发表于 2019-12-22 09:30
随着楼主的娓娓道来,仿佛看到那个乱事出英雄的年代!
为什么常常有一家几个子女都才华横溢?因为他们来自 ...

家世的传承,的确是潜移默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张三 发表于 2019-12-25 17:23:06 | 只看该作者
柏林桥 发表于 2019-12-21 15:10
历史需要重温……

温故而知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张三 发表于 2019-12-25 17:22:18 | 只看该作者
一口一乐 发表于 2019-12-21 14:33
还有两本书,叫最后的闺秀,昆曲日记

这两本还没有看过,抽时间看看。昆曲日记还是中石题的字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张三 发表于 2019-12-25 17:20:33 | 只看该作者
一口一乐 发表于 2019-12-21 14:24
从合肥龙门港走出的张家四小姐。
可惜,龙门港在合肥的那个地方,现在都无从考证了

百年沧桑,世事变迁,唯有温情永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佛宝16 发表于 2019-12-23 17:51:03 | 只看该作者
一代风流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 08:40 , Processed in 1.7726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