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歪道--一个物理学PHD对“道”的阐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秦川牛 发表于 2012-3-11 09:0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12-3-11 23:38 编辑

       科大的学生用“薛定谔的猫论”思想来阐述“道”,把老牛看晕了......
      算不算奇文,大家共赏吧。
                                                                         歪        道

    长久以来,一直自诩为道徒,甚至认为自己的专业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道,是一条名为科学的道路。但其实本心里,却一直对道无所知,只有一个简单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的印象。最近却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所以在这里予以记录。
    教科书上对道德经的评价是朴素的辩证法,属于唯心主义。正所谓谎言重复千遍即是真理,更何论在国家机器支持下的义务教育的威力。于是这一条,渐渐的成为了道家思想的标签,至少在我的大脑数据库中是这样。我也曾想过是否这样的评价有所偏颇,因为我对中国目前这种主流的唯心唯物二元分化所有哲学的观点是持质疑态度的,所以自然的曾对所有教科书上关于哲学的介绍有过怀疑。但遗憾的是,我国古人实在过于言简意赅,而且道德经的入门一篇又是如此“玄”(以我现在的理解来看,如果不能在第一篇有所得,那么你看道德经的其余部分只能得到与道渐行渐远的理解),所以回望我人生的过程,必须得承认自己是叶公好龙,其实不知道。
    道德经的入门其实可以归纳成两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以及“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前一句很玄,所以我们先来说后一句。后一句话在我们这些学物理的人看来,很容易联想到宇宙大爆炸,我也曾如此向人吹嘘过。现在想来,如果有哪位真正的道友听见了,也许会微微一笑吧。当然我下面要讲的我的理解也只是我的理解,只是管中窥豹的一管,所以若有得道之人看见,也请微微一笑吧。
    我现在的理解来看,道德经中没有一句话是在说自然的,没有一句话是在说宇宙的,它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说我们人自己,因而也可以说每一句话都在说自然,每一句都在说宇宙。为什么这么说呢?从量子力学的观点上来看,我们从没见过,或者认识到真正的自然和宇宙,我们所认知的都是我们观察到的自然和宇宙。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能观察,那么自然和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没有观察的能力,自然和宇宙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呢?道德经的回答是“无”。无的意思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它有点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纠缠态,但又大不相同。用一种不正确但某种意义上有点接近的说法就是,不知道,因为与我无关。由于从外界来看过于难懂(我到现在也无法很好的理解量子力学,更不要说道了),那我们从我们自身来看。当我们刚刚存在与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除了一些由基因遗传而来的东西,我们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我们勉强可以说是处在一个类似于无的状态。直到某一刻,我们突然感受到了一些东西,这个时候我们便处于“一”的状态,继而我们开始有了一些类似的或者相反(这里依旧是打个比方,因为此时根本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类似什么是相反)的感受,于是我们便进入了“三”,随后随着不断的演化和接触,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感受,于是对我们来说便有了万物。
    这样似乎依然很玄,那我们再换一种不太恰当的说法。比如,你现在被人骂了,你很生气,这个时候你就处于“万”,不过是“万中之一”。因为不通的情况下,被人骂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说,骂你的那人是一种恶意,所以你生气;骂你的人是想帮你纠正错误,所以你会惭愧;骂你的人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和你亲近,你甚至会高兴;骂你的人用了一种你听不懂的语言,你甚至不知道他在骂你,于是你会茫然。所以说,这只是万中之一。接下来,想一想,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当然这从心理学或者生理学上来讲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不懂,但就我而言,我有这种反应的前提是,我听懂了他的话,并且感受到了他要表达的意思,而从我以前的经验中我知道,此人对我是一种负面的态度,而我对这种态度的反应应该是生气,所以我便生气了。那为什么我应该生气呢?也许有人会说,“神经病,你被人打了,你还会觉得疼呢,那你为什么会疼呢?这根本就是常识好不好!”对,这个常识就是我们的“三”。比如说,我们知道手打在铁上会很疼,但是打在棉花上就没事。这种常识让我们面对我们硬的东西时不敢去硬碰,进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保护我们自己。但也有不灵的时候,因为任何常识就如同物理学中的任何定理一般都是有个适用范围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碰见了一种长得像棉花,但实际上硬的像铁的东西,依照常识,我们也许就会受伤了。所以说,我们的所有反应以及应对或者说行为模式,都是长久以来,我们通过观察,形成的一种趋利避害的手段,包括善恶对错的观点通通都是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想要趋利避害呢?因为我们想要生存,而这就是我们的“一”。那为什么我们想要生存呢?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我是谁又从哪里来呢?于是我们就又回到了哲学的三大命题上。在我看来,道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简单,无。没有什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不是什么都有必然的因果的。(这个说法和道与无想去甚远,但总算有些沾边,虽然有可能是背道而驰,但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释了)
    生活中,求道,绝对不是让你被人骂了不生气,让你被人打了不还手。更不是绝情去性,就我目前的感悟而言,道只是告诉你,你被人骂了,可以生气也可以不生气,被人打了可以还手也可以不还手。见山可以是山,也可以不是山。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行为模式是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我们绝对不应该放着现成的,并且有效的行为模式不用,也不应当将自己卡死在一套行为模式中,因为没有什么行为模式是万能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一个应该。我现在也许正处在一个认识到万中之一的地步,离认识到三还很远,更不要说一了。所以,当你看见我写的这些东西,你千万不要就认为这就是道,或者认为这不是道。这也许是道,但也只是我的道。我从道德经中看到的东西和老子想要传达的精深很可能完全不同,而你从我这里看到的东西也有很大的可能不是我想要说的道。哈,有一点“道可道,非常道”的味道。
    PS:对于“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解,我可能以后再写。上面那些我还可以胡扯一些,但这句话,我现在写出来的东西,让我自己也不禁发笑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2-3-11 09:26:27 | 只看该作者
小牛求道,非常之道。
“我们绝对不应该放着现成的,并且有效的行为模式不用,也不应当将自己卡死在一套行为模式中,因为没有什么行为模式是万能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此一道足矣!
3#
easyhouse999 发表于 2012-3-11 09:28:49 | 只看该作者
太深.看不懂.
4#
无名 发表于 2012-3-11 09:59:28 | 只看该作者
悟道之深~~~~
5#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3-12 08:3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3-12 09:21 编辑

此生悟道,有点像康德的“物自体”,康德认为,人类认识的事物只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至于事物本身,是完全超然不可知的。其实,“道”既不指现象,又不指物自身,它无形无状,不是实体,没有广延性,不占空间,是个纯形式的东西。
6#
犀利姐 发表于 2012-3-16 08:22:46 | 只看该作者
此道深奥!有“薛定谔的猫论”思想,“道可道,非常道”的味道十足,应属奇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3 13:51 , Processed in 1.4273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