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明日报】疫情之下,新年俗新风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uixiuustcer 发表于 2021-2-18 22: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1年02月18日

【光明日报】疫情之下,新年俗新风尚

来自山东菏泽的李中英是联宝科技的工程师,在安徽合肥工作多年,却没在合肥好好玩过。大年初一,公司组织的“免费一日游”大巴一大早就停到了宿舍楼下,他要和同事一起去安徽创新馆参观。
黑龙江人高福祥在合肥市包河区做环卫工,每天工作中都能看到安徽创新馆,却也是第一次来参观。“来合肥三年了,还是第一次游合肥。”高福祥说,公司组织的免费游活动,从交通、门票再到饮食都是免费的。
春节是中国人最热闹、最隆重、活动最丰富的节日。拜年、吃团圆饭、走亲戚是中国人春节必不可少的仪式。
但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这些古老的年俗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催生出新的形态,呈现出新的气象。
就地过年,暖在他乡是故乡
在合肥市庐阳区城隍庙,记者见到环卫工林淑芳。林淑芳是四川内江人,早年嫁到了合肥,今年过年她没有回娘家而是就地过年。说到这次就地过年的体验,林大姐一个劲地说好:“昨天庐阳城管局带着米、面、肉来家里,送来了年货,今天又带我们免费游合肥,真是太开心了!”逛完城隍庙,林大姐还要和她的环卫工工友们一起吃年夜饭。
“六类人群,可以享受‘四免’:即门票免费、乘车免费、就餐免费和意外险免费。”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丁海鹰介绍,合肥从2月12日(正月初一)至2月16日(正月初五),推出16条“一日游”精品线路,开展为期5天的“过年留合肥·免费游合肥”活动,为全市公共服务行业人员提供专享服务。
“合肥拿出最好的景点,向群众免费开放,通过实地体验,让大家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让不回家的人感受家的温暖。同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力争年味不减、防控不松。”丁海鹰说。
在江苏省,扬州市出台政策,春节期间,企业安排外地员工留扬过节的,按照每人5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安排留扬外地员工在岗工作的,在给予企业专项补贴的基础上,按每人每天100元标准再给予加班补贴。很多企业也积极响应,通过留岗红包、过年礼包等,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此外,扬州市一些运动场馆也将在过年期间免费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还有,运营商赠送免费流量、景点免费玩一年等活动,让不返乡的人员感受到扬州的温暖。
有了温暖,有了家的感觉,他乡已是故乡。
从浙江省江山市来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务工人员周荣军今年决定和妻子、孩子都留在乌鲁木齐过大年。“乌鲁木齐的暖心政策一个接着一个:景点免费玩、公交车免费坐、医院门诊有绿色通道,还收到了新年大礼包。今年春节我打算带着孩子去乌市周边景点转转,领略一下大美新疆的冬季风情。”
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驻水磨沟区南湖南路片区管委会宁峰社区“访惠聚”工作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针对留在乌市过年的群众,通过入户走访、微信视频等方式宣传防疫知识、普及暖心政策、发放过年大礼包,让外来务工人员能留在乌鲁木齐市安心过年、感受家的温暖。
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山东省日照市援疆指挥部干部们带着相机走村串户,穿梭在大街小巷,走进村民家中,挨家挨户为他们拍全家福,用镜头记录村民们幸福生活的画面。
在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在新强村智慧兴农驿站举行,“微笑照相馆”、写春联、剪窗花、画年画、投壶、集福字……现场邀请村民、留奉过年的外来务工者及其家人共同感受春节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民俗文化,恭贺新春到来。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温暖的室内交流,不同的方言在笑声中碰撞。
见字如面,线上拜年也亲切
除夕守岁,初一拜年。
疫情之下,很多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岁怎么守,年怎么拜?如何“守”住乡愁,“拜”回亲情?
“爷爷奶奶,新年快乐!”大年初一早上,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卞庄村的夏玉民老两口正拿着手机和孙女视频。7岁孙女沫沫清脆的声音透过手机传出,遥遥地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祝福。夏玉民的儿子夏伟一家平时生活在广州,每年都回河南老家过年。今年,为响应国家关于就地过年的号召,他们一家选择在广州过年。
“我是一个党龄40多年的老党员了。疫情当前,儿子选择就地过年,也算是为国家的疫情防控作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我们理解,也支持!”夏玉民笑着说。
“正月拜岁吃瓜子”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古镇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中城小学的孩子们用纯净的歌声向留在宁波过年的人和远在家乡的亲人“云拜年”。
“温馨的家是我最爱的缠绵,一年的相思就要漫出心田……”《留在宁波过年》由陆川谱曲、冯冰峰作词,该版本由中城小学小雨点合唱团演唱。中城小学的孩子有一半都是跟随务工父母来到这里的新宁波人。“他们响应号召主动留在宁波过年,但家乡的老人却在盼望。创作这首歌就是想写出此时两难全的感受以及他们作出的努力。”身为该校音乐教师的冯冰峰说。
“牛年大吉!”“祝老爸老妈身体健康!”除夕夜,新年的钟声响起,吉林省长春市民李乔和远在云南的父母在手机视频中,表达着心中的新年祝福。
除夕当天,李乔给父母送上了一份云上过大年的文化菜单:在中国吉林网、吉林演出网直播平台,可以看京剧、吉剧、二人转;添加“吉林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到歌曲、快板、小品等抗疫主题和喜迎新春佳节的原创作品;通过长春市博物馆网站,能够了解长春的早期文明;吉林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还有关于灯谜的直播讲座……
自2018年起,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以村为单位建立微信群、QQ群等,打造村、乡(镇)、区级“三位一体”微圈网络群团组织。今年从2月8日开始,所有最终入选的节目都在“农民微圈”集中推送。
除留婺人员之外,婺城区18个乡镇街道近120个作品参与其中,节目内容包含原创歌曲、舞蹈、小品、婺剧、沙画等,充分展现婺城特色的民俗文化。
除夕,一场专门为就地过年的人们举办的“他乡过大年,新春大联欢”特别晚会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举行。
在晚会中,曾经支援武汉抗疫,老家在辽宁省的哈尔滨医大二院护士王一,春节期间留在哈尔滨市选择与患者一起“守岁”,她那盘在妈妈“云指导”下做出的锅包肉,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和年味;在哈尔滨深哈产业园的外地建设者、在北大荒广州分公司的龙江员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演唱歌曲,让祝福和思念跨越了时空;41位情系龙江的名人名家参与互动连麦,云拜中国年,那句“今年过年不回家,为了大家和小家”歌词,唱出了人们的心声;黑龙江走出的奥运冠军杨扬、王濛等人,感动中国人物马旭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知名企业家刘永好等通过视频连线方式送上温馨的祝福……
热气腾腾,云端年夜饭很温暖
春节期间,江苏省扬州市的城门上挂满了大红灯笼,富春茶社等扬州“老字号”加班加点供应美食。为了让留扬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扬州年味,相关部门不仅为他们准备了扬州美食,还专门设立了“乡愁发货点”,提供免费代寄服务,让他们的家人也能品尝扬州美食。
在扬州市新盛社区“乡愁发货点”,保安王树勇正在给家人邮递年货。王树勇来自安徽淮南,在扬州做保安已经有7年时间。去年因为参与疫情防控,他坚守岗位,没有回家过年。原本想着今年春节能回家,可为了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计划又被改变了。
新盛社区负责人介绍,跟王树勇一样,辖区内共有40多位外来务工人员留在扬州过年,他们特地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份扬州特产,并设置了“乡愁发货点”,让扬州美食及时送达他们的家人手中。
住在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闫家沟村的85岁老人李凤娥共育有6个子女。5个女儿相继出嫁后,分别在广州、深圳、郑州、西安、十堰等地务工,老人跟着儿子温政峰在老家生活。
由于疫情防控,去年和今年,5个女儿都没回到老人身边。“我们家建有一个微信群,叫‘老温大队’,初二这天中午,我们打开微信群内的多方视频聊天,和母亲团聚。”温政峰介绍,大家各炒几个菜,打开微信群内的视频聊天,和母亲边聊边吃,那感觉好像又团聚在一起了。
饭在云端,因为亲情,天涯可以变成咫尺,团圆照样温暖。
一个红色礼袋,里面满满当当都是好吃的——红烧狮子头、口水鸡、木耳炒莴笋、西红柿鸡蛋、西湖牛肉羹,还有米饭和水果……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寒假留校的学子们准备的“专属年夜饭”。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该校留校过年的学生比往年多得多,本科生150人左右,研究生2000人左右。“准备年夜饭,就是要让留校学子们吃上有温度的年夜饭,感受到家的温暖。”中科大饮食服务集团总经理顾韬说,除了套餐,学校在除夕还为留校学子们送上双色水饺,“我们有一个小惊喜,有些饺子里会包上去核的红枣,如果吃到了,一定要拍照留存,照片发朋友圈可以再领神秘礼物一份。”
即使是传统的年夜饭,安徽省来安县就餐的食客发现,每个饭店都张贴着一份温馨提示:既让顾客了解店内的优惠政策,又提醒顾客们“光盘行动”。
来安县文明实践中心发出倡议,利用春节期间这一特殊节点,在全社会倡导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和人情观,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开展“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来安县三城镇河口村党委书记杨德斌告诉记者:“现在不缺吃不缺穿,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简简单单地吃个年夜饭,不浪费不奢侈,年味儿照样浓。”
据悉,该县利用传统媒体,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宣传“文明用餐”“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等内容,曝光在春节期间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文明用餐行为。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家还是那个家,“家人”的内涵已然扩大;年夜饭的味道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吃年夜饭的形式;年依然要拜,但拜年的途径更加多元;“春晚”必定还要延续,但“春晚”中每个人不仅是观众,还可能是主角……
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无论社会怎么变迁,炎黄子孙都秉承同一个心愿:新春到来,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本报综合各地2月17日电 记者常河、王瑟、曹继军、王胜昔、丁艳、曾毅、苏雁、陆健、任爽、张士英、丁一鸣)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8日 01版)



[img][/img]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21-2-19 13:46:25 | 只看该作者
新年俗、新风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5 01:33 , Processed in 1.2351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