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分
-
- 科币
-
- 工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4-13
|
孩子离开学校近十年了,因为离合肥近,我们偶尔也去学校转转,但总有些物是人非的空虚感,有时也打开论坛看看,感觉和校园差不多,陌生的多,熟悉的少…。现在孩子离我们远了,闲暇时就又想起科大和家长论坛了。
重游科大
周末去合肥办事,不自觉地又把车子开进了科大。进了科大校园,就像走进自家的后院,熟悉、亲切。在我潜意识里,科大校园是世界上最美的校园。我喜欢科大校园,并不仅仅是那里有大师们的足迹,有葱郁的树木和似锦的繁花,那里的一切都能牵动我的心绪,勾起我无尽的回想。
科大本与我们无缘,因为孩子,我们和科大就有了“血缘关系”。科大的一草一木陪伴过孩子一步步成长,一桌一椅见证了孩子一次次成功,那里有孩子敲击过的键盘,有孩子翻阅过的资料,有淳淳教诲孩子的良师益友。如今孩子离开了科大,远渡重洋,平时难得一见,科大便成了我们经常走动的亲戚。看着忙忙碌碌穿梭于校园的同学,听到的都是熟悉的话语,看到的都是熟悉的身影。在合肥办事,我们总是去科大旁边,以前和孩子一起吃饭的小饭馆,点孩子喜欢吃的红烧牛肉和肉沫茄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读书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十几年时间的坚持,不能有丝毫松懈。谈到对孩子的培养,人人都有“倒不尽的苦水”,请客送礼,择名校选名师,租房陪读,请家教上辅导,平时省吃俭用的父母都显得特别大方,甚至连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都要“发挥余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孩子的教育给无数家庭带来无尽的烦恼。
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我总是感觉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从三岁认字开始,孩子带给我们的总是惊喜和虚荣心的极大满足。中小学的十年,他经历的每一次考试都会给我们带来喜悦,以至于我们非常期待孩子的考试,他也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让我们有些担心的是,他走进科大以后,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科大少年班从来都是“神童”云集的地方,而且当时孩子也只有十六岁,我们也有经历失落的心里准备。令我们欣慰的是,在高手如云的科大,他也能和中学一样,“如履平地”,捷报频频。一切既在预料之中,又有意外惊喜,孩子人生的每一级台阶都跨得非常平稳。
孩子九年的大学生涯,实际在科大只呆了三年半的时光,其余时间是在清华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北京)度过的。我们和孩子都珍惜他在科大的时光,那几年,孩子陪我们走遍科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领略过校园四季的美景:春天的科大,花如海、柳如烟,生机无限,绚丽的的樱花大道更是引无数游人驻足观赏;蝉鸣枝头时,眼镜湖接天莲叶,亭亭玉立,绿如墨染;秋风之后,洒满金黄的也西湖畔,游人如织;冬日的清晨,朦胧的薄雾四处飘荡,校园披上一层轻纱,若隐若现,让地处闹市一角的校园平添一份幽静。
科大人处事,规规矩矩、严谨认真,态度极好,在当今社会尤为难得。送孩子参加少年班复试时,在校园里遇到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他主动和我们谈心,向我们介绍科大的情况,十分和蔼,和大街上普通老者并无两样,后来才知道他是科大著名教授黄吉虎;孩子在清华交流期间,学校错扣了他的住宿费,室管开车带着我们往来于东西校区,直到把问题解决,还满脸歉疚,声称那是他的失误所致;博士毕业时,孩子因错过毕业证的制作时间,没有及时拿到毕业证书,工作单位需要证明材料时,计算机学院的领导不仅提供最大的方便,还专门请专家译成英文,唯恐措辞不当影响孩子的就业……。科大人和科大一样,是“穿长衫站着喝酒唯一的人”,他们鲜有当下浮华拜金之气,总是那么特立独行,让人敬重。
时光飞逝,如今再游科大,觉得孩子就在我们附近,仿佛不经意间他就会从哪栋楼里出来,轻轻地向我们走来。
2019.3.15 |
评分
-
2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