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盈袖暗香 于 2021-11-3 18:01 编辑
品读《源氏物语》系列1 ---作品背景及在日本文学的地位
墨兰书社的陈霞老师一直推荐,让我读完《红楼梦》后读一读《源氏物语》。花了近8个月读完这本书,很想把它介绍给大家。 作者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的女作家,除《源氏物语》之外,另著有《紫式部日记》、和歌集《紫式部集》。她被誉为“大和民族之魂”“文学祖母”。紫式部的名字,不仅永载于日本文学史册,而且享誉世界文坛,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她选定为"世界五大伟人"之一。 紫式部生活的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时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天皇的权力落在了大贵族藤原氏家族手中,出现了持续200多年的“摄政关白”时代。紫式部所在的年代与宋朝相当,比《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早了三百多年,比《红楼梦》时间早了700多年。 《源氏物语》总共有54回,前44回的主角是源氏,主要讲述了源氏的人生际遇,和众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生活,后面10回则以源氏的后人薰君和匂亲王为主,讲述了他们爱恨纠葛的感情生活,让人感慨一切仿佛是历史的轮回。 男主人公源氏是桐壶帝的第二皇子,源氏出生便失去了母亲桐壶更衣。源氏从小非同一般的聪明可爱,博得天皇的悉心宠爱,也让正宫娘娘嫉妒而恨之入骨。与生母极为相像的后母藤壶皇后,在源氏的成长中给了他莫大的照顾与关爱。12岁成人加冠礼仪之后,奉父旨娶葵姬为妻,对后母藤壶便演变成了思慕与爱恋。 后来源氏与后母藤壶乱伦,并生一子,这个孩子后来成为冷泉皇帝。由于对母亲的怀念、对藤壶的求而不得,源氏挖空心思抢到了藤壶的侄女,年仅10岁与藤壶长得酷似的紫姬。在葵姬去世后,紫姬以正夫人的身份陪伴在源氏左右。源氏虽然对紫姬宠爱有加,但仍然在外面眠花宿柳,随着明石姬、槿姬以及三公主等人的依次出现,紫姬真正意识到源氏的用情不专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不安和嫉妒,在抑郁中与世长辞。 源氏一直过着奢侈糜烂,酒醉金迷的生活。他曾遭流放须磨,后来冷泉天皇上台,又起死回生,飞黄腾达位及人臣。他的一生除了追寻一个个女子,似乎别无他求。直到受到三公主私通,紫姬之死等打击后,源氏才悟出自己一生罪过极大,尤其是和继母藤壶私通过,这个不能饶恕的现世报应。他深感人生无常,前途渺茫,在悔恨交加之后,终于遁于空门,出家当了和尚,暮年在寂寥凄凉中云隐而去。 初读《源氏物语》时,像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养父玷污养女,继子“私通”后妈的情节故事,并不少见。但都出在同一个人身上,就多少有些让人感到颠覆三观。我几乎不能相信日本这个国度的婚姻生活如此随意散漫,皇帝的女儿也有害怕嫁不出去,找不到好人家的强烈的不安全感。 觉得源氏公子表面看上去人畜无害,单纯美好,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善于心机,玩弄感情的男人。他见一个爱一个,处处留情,与十几个女人交叠,不知自律,是一位不但使情人痛苦,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得到什么的男子。 可了解了平安时期的历史背景才知道,其实古代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问妻制”。夫妻婚后不同住,男方只前往女家访问,每隔一段时间探望住在娘家的妻子,类似中国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走婚很不稳定,夫妻双方容易分手并另结新欢,甚至一面保持夫妻关系,一面另结新欢。 《源氏物语》里面的婚姻关系,在我们现代的观点看来有些乱伦的荒唐,但当时日本还远没有乱伦的意识。在了解日本平安时代背景后,再去读《源氏物语》,就不会认为源氏是一个“色魔”或者男版的“绿茶”,众多优秀的女子自甘堕落。 《源氏物语》的成就不是用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在此重点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思想性反映在物哀文化。众所周知,物哀是《源氏物语》的标签,什么是物哀?就是美的东西终归会消亡,彩云易散琉璃脆,绚烂到极致的樱花会在风中凋零。世间美好的事物都不长久,春天的樱花,夏天的流萤,秋天的枫叶,冬天的白雪,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会消失,既然如此,何不在他们极尽美丽的时候,怀着珍惜的心情欣赏领略呢? 这有点像我们古典诗词中的睹物伤怀,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物哀之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是物哀美学最直接的演绎;《源氏物语》最能体现物哀美的真髓,樱花是日本的象征,生得绚烂美丽,花期极短,零落时静默,有震慑人心的力量。文中紫姬比喻为樱花,兼具美丽和哀愁的特质,最能体现物哀之美,紫姬将“物哀之美”演绎到极致。 紫式部永远隔着雾霭站在前面的长桥上,文学和生活水乳交融的时光这般真实切近,博尔赫斯说紫式部的巨著比菲尔丁和塞万提斯的作品“更复杂,描写的文化更精致”,说塞万提斯局限于将白天和黑夜分开,紫式部可以站在窗前望见“‘雪花飞舞后面的繁星’。 这部作品的文学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将和歌与散文融为一体的优美文体,细腻的心理描写,超凡的虚构能力以及冷峻的洞察力,比如关于六条妃子生灵事件的描述;对人的灵魂和信仰的深刻思考,都构成作品不同的思想性。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随处可采撷一二:春花秋叶,风雨晦明,应有赏心悦目之景,春日林花烂漫,秋天郊野绮丽,孰优孰劣,在中国,诗人都说春花如锦,其美无比,而在日本的和歌中,则又谓春天只见群花放,不及清秋逸兴长,面对四时景色,但觉神怡目眩,至于花色鸟声,孰优孰劣,实难分辨。 文中优美的和歌共有800多首,比如:山樱无人梦魂倚,无限情怀倾于伊;朦胧残月归何处,无限惆怅心孤寂;夕照山巅薄云灰;乱云飞度狂风起;愿随落月共西沉;旧谊犹似寄生藤;结缘长如宇治桥;此生恍如梦浮桥。 一座潮湿的长桥,在雾霭中“显得那样深远”;一个妇人站在幕帘后面,看见一个男子走来,尽管她十分肯定地知道,他看不见她,但她还是下意识地梳理了一下头发。 以上这些节选可以看出,作品的描写无疑是细腻优美的,语言优美通俗,绵密细致,温柔典雅,情节曲折动人,真不愧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