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6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初中漏网了,成才了!又被大学套牢之后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xbjlwl 发表于 2010-5-15 23:0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xbjlwl 于 2010-5-15 23:05 编辑

2010/5/14 8:22:00 | By: 麦田守望者 ]
小清(化名)是一个超级喜欢数学和钢琴的孩子,在度过了“充斥着冷言冷语和歧视”的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校生活之后,应试教育的魔咒逼迫其“初三就离开了学校,在父母的指导下,走上了完全自主学习之路。”最近,被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正如孩子的妈妈所反复告诫读者的那样:这是一个“不可轻易复制的成功。”(2010-5-13 中国青年报》)
毫无疑问,这是从中国基础教育的大网中有幸漏网的一个奇才。
言其“漏网”,请允许笔者从媒体的报道中摘录一些内容,看看这样的一个奇才,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校生活中,究竟遭遇过一些什么。
——小学三年级时,数学老师规定:一道题目中如果既有“{”又有“[”还有“(”时,一定要按从里到外的顺序一步步地解,在本子上抄时也要每种括号一行,不能两行并一行,也不能省略。 小清觉得这样太繁琐,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便被留了下来,一遍遍地重抄。倔强的小清在课桌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你不是好老师。” 小清跟数学老师从此产生了矛盾。
——另一次,小清因为没完成前一天的口算题又被留在学校了。 为了提高口算能力,老师每天都会留16道口算题。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一旦学生没有完成,无论什么原因第二天都会受到惩罚,惩罚的方式就是加倍地重抄,再完不成就继续加倍。这种惩罚激起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 “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老师的教育方法,但还是希望女儿能理解老师,让她主动跟老师沟通。”但是,小青的妈妈第二天亲自送女儿到学校并找到数学老师,希望老师别不搭理女儿。没想到,数学老师不仅真的没搭理女儿,还把她的座位挪到了教室的最后。
——考试的时候,老师根本不让小清进教室,怕她影响了班级的成绩;小学毕业考试时,英语老师竟然要让小清在楼道里完成听力考试;初中毕业时,小清要参加四中的提前考试,到自己的初中校准备材料,校长却抛下了一句,“她还想考四中,门儿都没有”。
在接受了近十年的优质教育后的收获是:“小清实在支撑不住了,出现了严重的内分泌失调:身体出现了一些异常,体重也在非正常增长,同时情绪变得十分低落。”
可以想象,小清没有继续接受这样的优质教育,才最终有了今天的小清。这是小清的有幸,而恰恰是我们所标榜的优质教育的不幸,是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不幸!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一个假设:如果小清在应试教育的魔咒下,没有能够有幸逃脱,而是被应试教育的魔咒套牢的话,结果肯定是如那位校长所说的那样“门儿都没有”。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笔者来说,我清楚地知道,如果让几乎任何的一所学校、任何的一位老师总结自己“因材施教”的经典案例的话,都会说出个一二三四来;如果让几乎任何一所学校、任何的一位老师总结自己关爱学生的典型做法的话,也都会总结出个甲乙丙丁来;如果让几乎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老师总结自己实施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的话,也都能够总结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是,实际的情况却经常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用山响的耳光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优秀经验”“经典案例”和“成功做法”打得面红耳赤。
小清的遭遇虽是个案,但是,特殊中难道真的就没有普遍的警醒意义吗?
最近,有关中小学生作文中“说谎”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士的关注并大打口水之仗。其实,只要看看我们的孩子们所生存的环境特别是接受教育的现实环境,就会明白,在作文中“说谎”,那才是正常的状态,而那些没有说谎的学生倒绝对应该是刮目相看的另类。
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师和校长都在程度不同——必须注意的是程度不同——地表演着什么叫做表里不一、什么叫做口是心非、什么叫做言不由衷。或者退一万步说,是教师和校长中的相当一部分,在程度不同地用谎话实施着自己的教育过程。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一味的要求我们的魔力笼罩下的孩子们不说谎话,那不也是很糊涂的一件事吗?
所以,小清的遭遇,又一次印证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这样的一个事实。所谓的“因材施教”是有前提的;所谓的“关爱学生”是有条件的;所谓的“赏识教育”是有局限的。
一段时间以来,被称之为“钱学森之问”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引起了许许多多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和思考,一时间报刊网络到处是忧心如焚的赤子、激扬文字的骄子、口诛笔伐的汉子,可谓是见仁见智。到后来,也才知道,所有这些,也只不过是为了过过嘴瘾而已。之后,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用一句比较时髦的话说,叫做“真没咋地”!
其实,“钱学森之问”还真的不像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的高深莫测,只要看看我们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接受教育的全过程,就会知道那根本就不该是一个问题。如果真的要问,那也是明知故问、无疑而问!
因为,所谓的“杰出人才”,肯定应该是凤毛麟角,绝对不会是俯拾皆是的。而这凤毛麟角的准“杰出人才”们,在经过了幼儿园以“赢在起点”为目标的拔苗助长之后,在经过了小学阶段以“恨,铁不成钢”为主旨的的悉心摧残之后,在经历了中学阶段以“苦,海无边”为过程的身心炼狱之后,在经历了大学阶段以“输在终点”为标高的极度松弛之后,如果还有哪些有可能杰出的学生,能够继续杰出下去,那才真的是“见证奇迹”的时候。
一句话,本来就极为稀少的人才苗子,在幼儿园里“毁一批”、小学六年“灭”一批、中学阶段“废”一批、大学时期“杀一批”之后,你说,谁,还能够以自身成为杰出人才的铁一般的事实,让钱学森之问得到解答呢?
所以,钱老所问的“为什么呀?”还真的不为什么。就只为这毁人不倦的教育过程。
其实,此刻,我还真的为小清担心起来,这个中国基础教育中漏网的准杰出人才,不会在接受了四年的中国大学教育之后,也“泯然众人矣”吧。
但,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无论如何想,这个担心都不是多余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机器猫 发表于 2010-5-16 07:38:45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失败的概率大于成功(当然是社会认为)的概率,中科大有一个宁铂垫底了,有敢于失败的勇气,放眼国内大学,有这种气度的当不多见。
3#
江柳 发表于 2010-5-16 08:12:32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的“因材施教”是有前提的;所谓的“关爱学生”是有条件的;所谓的“赏识教育”是有局限的。
4#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0-5-16 08:19:4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5#
cn.anqing 发表于 2010-5-16 10:40:13 | 只看该作者
qianjunqing同学后来无校可入,只好进入私立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幸好历尽艰辛保送科大。也希望能进入校交响乐团洋洋洒洒。
6#
lao90286 发表于 2010-5-16 11:09:58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失败的概率大于成功(当然是社会认为)的概率,中科大有一个宁铂垫底了,有敢于失败的勇气,放眼国内大学,有这种气度的当不多见。
机器猫 发表于 2010-5-16 07:38
没有人们预期的那种成功,并不能等同于失败,宁铂也没有失败,他已经超越了时代加与他的外在的东西。不可能设定某人在某大学就一定成功。
7#
05-云栖竹径 发表于 2010-5-16 11:57:52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与否还是个未知数,现在说啥都为时过早
8#
风铃草 发表于 2010-5-16 12:55:38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与否还是个未知数,现在说啥都为时过早
05-云栖竹径 发表于 2010-5-16 11:57


说得很对,这孩子今后离开父母后的路可能会更艰难,希望能大家多给她关爱,让她能真正融入科大,融入社会!
9#
jia-zhang 发表于 2010-5-16 23:42:5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人们预期的那种成功,并不能等同于失败,宁铂也没有失败,他已经超越了时代加与他的外在的东西。不可能设定某人在某大学就一定成功。
lao90286 发表于 2010-5-16 11:09

我也不认为宁铂失败,他追求他想追求的东西.没错!玄奘当年去西域,当时的法令是不容许的.但他开辟了一道大门.希望宁铂在他喜欢的领域有所贡献.
10#
一路同行 发表于 2010-5-17 20:26:08 | 只看该作者
同意lao90286和jia-zhang的观点!宁铂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他就失败,也不说明中科大少年班就失败!应该说,宁铂本来就是对人文科学更加偏好,而对抽象的理科不感兴趣。如果说,他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有所回避、有所退缩,转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社会也应该给他一点宽容和理解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4 09:55 , Processed in 1.3458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