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一生的追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902896 发表于 2010-4-27 23:5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5-4-25 01:41 编辑

  “明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就要被枪毙了。因此,如果我要履行把一切都告诉你的诺言,现在就得履行了。但毕竟,你我之间是不大需要解释的。我们一直都用不着多说话就能互相了解,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这样……”岁月虽云苍老,但这封牛虻临刑前写给琼玛的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扼腕叹息的信,至今我都记忆犹新。
  是的,“一个梦可以支撑一生”,但一个曾令人过目难忘、已融入你灵魂的艺术形象,又何尝不可以让人热爱一生、追随一生!而在我,那形象便是“牛虻”!
  1972年冬,红卫兵的余勇业已被北大荒的暴风雪所涤荡,而一句“勇敢地向生活挑战吧”的临别赠言,又让我初尝了分手的滋味。罗曼?罗兰说:“书籍是最好的精神避难所。”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荒友”——北京哥们文涛(可惜哥们已蒙难于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给孤寂与无助中的我送来一本书,那书便是《牛虻》!
  毋须细述我当年读它时是如何地屏息凝神、不能自已。那册珍藏至今、盖有“45团夏锄留念”印章的日记本可以佐证。那扉页上的题词便是牛虻的一句名言——“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牛虻,他曾是我生活的良伴,人生的向导。当年的我与无数共和国同龄人一样,曾从他那坚毅与无畏,对同志的挚爱与对敌人的蔑视,以及不为任何拷打凌辱所屈服的感人形象中,汲取过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和力量——“一个生命死了,另外一个已经诞生了”。
  林语堂博士说:“读书也和婚姻相同,是由姻缘或命运所决定的”。读书是“缘”,便是在茫茫书海中寻到了一位堪与你风雨同舟、悲喜同在的“精神恋人”,觅及了一位可以统摄你整个灵魂、心胸的“思想伴侣”。
  1979年回沪后,我在朋友的鼓动下,开始在杂文——这一“涉险的艺术”中爬格、耕耘。已故著名杂文家牧惠先生曾对我习作有过点评:“读你的作品,似觉有一股冷气、傲气”。我不知道这是否就叫做“灵魂的转世”,但我相信:字里行间大概多少还是灌注了那么一点“牛虻”的味道吧。
  岁月无情,我心依旧。30余年后的一天,当我将那荒友的遗赠重置案头,打算“心祭”时,却有“年轻的教友”随手翻翻,不屑一顾地哂笑说“这书亦值得重新一读,回味再三么?”我闻之黯然无言。抑或这便是所谓的“代沟”——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阅读经历与心中“偶像”!
  然而,我终于还是想说:一部浸透着革命英雄主义的作品,一个在看似丑陋、粗糙的外表下却充溢着民族的原气与生命力,有着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形象,在今下对我们某些只知“追星”,单好“搞笑”的年轻一代,或许倒仍有其永恒的价值与魅力。
是的,“书籍——是遗嘱的执行者”(尤里?邦达列夫语)。“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我心中永远的追随!
                                                方鸿儒

uuu∧uuu∧uuu∧乐∧uuu∧uuu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风铃草 发表于 2010-4-28 10:38:3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不知我们那时喜欢的牛虻,现在的孩子知不知道?
3#
zkg 发表于 2010-4-28 12:58:37 | 只看该作者
《牛虻》——曾经让人感动的小说,尽管是悲剧!
4#
05-云栖竹径 发表于 2010-5-2 12:37:16 | 只看该作者
《牛虻》——在当代人中大概引不起共鸣吧
5#
liw59 发表于 2010-5-2 18:30:14 | 只看该作者
时过境迁了,那个时代能让我们感动的未必能感动现代的年轻人。
6#
山高水长 发表于 2010-5-7 21:32:38 | 只看该作者
依稀听过《牛虻》,真没看过,无语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6 17:27 , Processed in 1.5696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