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从来不崇拜所谓的高考状元”)
近日,一篇题为《人生很贵,请别浪费》(原文见本文后附录)的文章引起热议,作者武汉六中教师杨幼萍成为网红。这名拥有超过20年教龄的高中教师,以一篇3000字的“鸡汤文”,将人生道理与高考进行结合。杨幼萍也因此被人民日报官微等称为“最燃高中老师”。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杨幼萍表示,社会对于高考和状元的崇拜,已经超过了教育本身。作为从业者,要保证学生不失去学习和探索欲望,必要时“鸡汤和白开水都要喝”。
教育学生要使用“糖衣炮弹”
新京报:为什么会写一篇风格另类的演讲稿?
杨幼萍: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主要是给学生“打打鸡血”。每年8月份,新一届高三开学的时候,要举行一场誓师大会。在这场大会上,高三年级的教师要发表讲话,今年是我承担这一工作。
从我的角度来说,可能会愿意一本正经地说教,但是学生不会愿意听,或者听不进去。我想要讲的道理都是很清晰的,只是需要换一种表达方式。就好比都是吃药,为了尝起来味道更好,需要在外面包裹一层糖衣。
新京报:所以教育现在的学生,需要使用“糖衣炮弹”?
杨幼萍:当了二十多年教师,几届学生带下来,看着一届一届学生的变化,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学生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一样。
现在的高中生,已经是以00后为主了,相比较而言,他们接受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观点越来越新,获得知识的手段也越来越发达,他们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更需要有人去引导他们对信息进行选择。
新京报:演讲文章是如何在网上传播的?
杨幼萍:初稿其实在7月初就写好了,8月12日开大会,读了这篇演讲稿。结束之后,一些家长觉得很受鼓舞,希望得到稿件的原文,回去跟孩子再多读几遍,后来我就让儿子发布在微信公号上。
可能是一些家长在转发过程中,引起了关注,随后就有武汉本地的媒体来采访,到后来引发的那种大范围的关注,是我自己没有想到的。说明高考本身是个大事件,大家都在关注。
新京报:演讲内容有特定指向性吗?
杨幼萍:我平时也会给一些媒体投稿,写一些文章。这几年,网上开始掀起一股“温情风”,比如一些文章在谈到高考时,以家长的口气说,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管考成什么样,爸妈等你回家。”作为一线教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此在演讲时,也会根据这些刷屏文章,针对其中一些观点,进行一些反驳。
“明明有船,为什么要泅渡?”
新京报:你在演讲中,花了很大篇幅去强调高考的重要性?
杨幼萍:武汉六中是一所重点中学,我所带的班级,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班级。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有能力应对高考,在智力上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他们需要的,就是精神上的鼓励。
刚才说了,一些刷屏的文章在消弭孩子的斗志,比如列举一些名人的例子,试图去说明,不去参加高考,不去努力钻研学业,也可以取得成就。在我看来,这些文章没有把社会激烈竞争的一面体现出来,用个例去教育孩子,用名人人生的某一个阶段的低谷,去代替整个生命的辉煌,会产生误导。
新京报:所以在你看来,高考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
杨幼萍:高考不是唯一出路,作为一线教师,我明白这一点。但是问题在于,不是唯一出路,不能就因此去否定高考是一条出路。高考从来都是一座独木桥,但是以其他的方式去追求人生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独木桥?北大确实出了一个杀猪的学生,但这是极端个例。
对于很多有能力通过高考继续学业的学生而言,就好比明明拥有船能够过河,为什么还要去泅渡呢?
新京报:有些人说,类似“人生很贵,请别浪费”这样的表述,其实是另一种鸡汤文?
杨幼萍:文章里面有的话确实比较绝对,这是某种程度上为了煽动情绪。人是有惰性的,很容易找到不努力的借口,然后就因此不努力。
我希望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仅仅是高考这一关,以后的很多挑战面前要尽力。学生在特定的时期需要一个激励,比如高三的开始阶段。白开水是好,但是有的时候,鸡汤和白开水都要喝。
新京报:怎么看待因这篇演讲而起的质疑?
杨幼萍:可能会有一些质疑,但是无所谓。观点本身可以去探讨,但是在特定的时间点,一些观点或者说话术,能够发挥效果。
学生未来就会发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很多矛盾的观点,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就好。
“可以慢但是不要停”
新京报:演讲体现出来的观点,好像有唯考试论的意思?
杨幼萍:作为一线教师,我从来不唯考试论。只是希望学生不要偷懒。即便是一些学生不参加高考,比如出国,要想走得更好,也是一样很辛苦的。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作为跑者,可以慢,但是你不要停。在赛道中,高考是一个弯道,要学会超车,这也是一种智慧。
新京报:类似的口号,会增加学生的紧迫感吗?
杨幼萍:我经常跟学生表示,我从来不骗你们说“高考完了就轻松了”这种话。这句话从来都是错的,人一辈子是生无所息。这个意思是不停止奋斗,人生往往是越努力运气越好。当然我也见过有学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或者发挥失常,但是大部分人是相对稳定的。实力在那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此不用纠结于一场考试,努力了,考好的概率会很大。
新京报:如何看待社会上愈演愈烈的“状元崇拜”?
杨幼萍:作为教师,我是从来不崇拜所谓的高考状元。实际上,一些地方对高考的衡量标准,我会有质疑。有的时候我们太唯指标论,这样硬性衡量的弊端在于,教师会放弃一部分学生,反而去关注可能或已经上标的学生,差一点的不太会去关注。我也是家长,不希望孩子被老师放弃,对家庭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唯一。
高考状元是个例,很难复制。不一定高考最优秀的人,以后的人生也是最优秀。但总的来说,这个群体优秀的概率相对高,学校教育本身是完成一个大概率事件,让学生努力自我实现,成就感来自于这种自信。
新京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高考报考人数逐年下降?
杨幼萍:高考的重要性会慢慢降低,比如每一年的报考比例都在逐渐降低,这也说明社会的评价越来越多元化。我常说“择一事终一生”,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做好。现在生活中很多人是“持续性吃喝等死,间歇性踌躇满志”,这是缺乏奋斗精神的体现。
国外的社会是纺锤形结构,中间部分的阶层,相对来说生活上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所以不会出现“一考定终身”的现象。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地方还达不到这个水准,高考仍然是寒门学子通过公平和透明方式改变自身的重要渠道。当然这一套评价体系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评价手段非常机械,但是教育体制在慢慢调整,一些地方也在试点改革,未来会变的,我相信。
新京报:被人民日报等媒体称为“最燃高中老师”后,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杨幼萍:演讲在网上火了之后,收到很多亲朋好友发来的消息,还有一些以前的熟人,都来跟我确认,网上说的那个教师是不是我。微信上也收到很多的好友申请,总之就是一下子受到关注了。
对我来说,生活上不会有什么变化。比如我最近还在给学生讲课,我会跟他们说,我红不红,都会好好把你们带到毕业。我常跟学生说,你若盛开鲜花自来。对于教师来说,我首先要让自己盛开,然后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附录:
各位家长、同学、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有幸,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里,在这儿跟大家聊一些我的想法。
同学们,两年前,当你们初进六中,你的一只脚就已经迈入了大学的门槛。的确,只有15%左右的初中生能像你们一样站在一所省重点高中的操场上。多少证明了你曾经的能力与运气都不赖。
但299天后,你的双脚将迈向哪里?
有人说,文凭只不过是一张纸,未来才是一幅画。但习近平、 李克强、钱钟书、朱自清,他们的人生蓝图可都绘在清华北大的纸上。
你又说,我做不了国家领导,也不想当大文豪,我这辈子的梦想就是多挣钱,活自在。我也不批评你庸俗了,还提供点数据。
2
2016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中,清华大学136名校友先后登上1999-2015年福布斯、胡润和新财富等中国三大富豪排行榜,2015年校友总财富高达4675亿,位居第一。北大第2;复旦第3;然后依次是浙大、深大,辽大,武大和人大学。统计发现,富豪数在20~100名的学校基本上是中国五星级以上大学。
百度CEO李彦宏,北大。搜狐公司CEO张朝阳,清华。 360董事长周鸿祎,西安交通大学。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人大。
可能有的女生开始打小算盘了:考得好不如嫁得好。这辈子我只负责貎美如花,找个对象,让他负责勇闯天涯、君临天下。
那我告诉你,李彦宏的妻子马东敏比李彦宏更学霸,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博士。扎克伯格的妻子是他哈佛的同学。克林顿在是在耶鲁爱上的学姐希拉里。
不管男生还是女生,无论你我他,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有底气和福气去般配其他的优秀。
当你一文不值,你的自尊可能毫无价值;当你身无长物,居无片瓦,你谈自由往往像说笑话。
但成功从不是妖艳贱货,该追求的时候你侧身而过,流连于闲花野草,失去的时候痛哭流涕求人家投怀送抱。你若不是长得很美,就是想得太美。
3
有人说学得好不如爸妈好,人家富二代的起点是我的上限。但牢骚何用,请在那么多还不是富二代的人中间争个先。
如果生下来不是只免子,至少别做缩头乌龟;爬,也要努力向前,富二代的爸妈也曾经是拼一代。记住:你可以白手起家,却不能手无寸铁。
你大概又想到了马云,长相和成绩都不咋地。高考数学第一次只考了1分。复读了两年,千辛万苦才终于以本科差5分的成绩考入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幸亏当年本科没招满人,马云才补上了。 但从这数学1分到蹭上本科的两年要多少不懈努力,恰好像极了12年之后,而立之年的马云拿着自己推销的黄页,敲开一扇扇门却被婉拒的时候:在夜色中的北京街头,马云看着满街的灯火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会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一纸高考检测的不仅是你的智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判断力、专注力、控制力与承受力。
面对今天高三读书的单调或辛苦,你选择了不作为,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还会有多少冷眼、孤独、拒绝、惨败甚至生离死别,我如何相信你就一定有作为?
青春不只路一条,是不急于见分晓,但是,走在前面的吃苦,走在后面的吃土。世间无论哪条路,大多还是这个谱。
4
有人说,高考看运气。可是,孩子,命由天定,运在手中。没有奋斗过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过是是懒惰者与怯懦者在赤裸裸的耍流氓。
托马斯.杰弗逊说:我很相信运气 ,事实上我发现我越努力,我的运气越好。撒冷之王说,只要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
也许你又说,人家天赋异秉,我少根弦差根筋。但可能我们都高估了纯天赋的作用。
有些孩子上课效率高,你说人家是天赋好。
真相也许是,同样是上课,习惯差的同学,平时适应于高刺激阈值的事物,在低刺激的信息流中更容易随时“滑落”,比如走神想到昨天的游戏;而习惯好更容易适应低刺激,从而进入状态。
结果前者上课的时间完全浪费,课后以加倍的时间、更低的效率消化,造成极其恐怖的时间亏损。
同样,学习中遇到难题,习惯差的前者轻易畏难而放弃,而后者就是要杠上,去干掉大BOSS,暴涨一波经验值,在滚雪球的挑战中达到越来越高的等级并且收获成功的愉悦。
还有些孩子在学习时显得一点就通,你也说人家是天生聪明。
但其实他可能只是比你更早与更多地拥有了经验积累,并且从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说,概率论讲到大数定律的章节,一个听说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人可能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些;学习地理水文,听说过“静水流深still water runs deep”这句西方谚语的人,可能更容易记住河流靠近水面以下的水流速最快。
这个过程好比核裂变里中子的释放一样——物质体积越大,发生中子撞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而我们也常常把这种隐性的积累导致的高概率事件也错误的当作了天赋偶然。
其实,学习不只积累学习的路程,更重要的是它还积累学习的速度,即学习是自带微小的加速度。越学习,越适应学习;越学习,越善于学习。而你常嗟叹的天赋不如人之中,还有一半可能是你努力不如人、习惯不如人。
5
当然我并不否认天赋与能力的差异。不是每次考试你都能一马当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最好的大学,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标注上辉煌。
但人生大有大的天地,小有小的方圆。至少别拿你500升的容器,愣整成250的模样。很多年之后也许你才明白,我们日后流过的泪,有一半是当初脑子里进的水。
如果你该做的都做了,就别纠结于一张试卷、一个分数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坚强,命运自会给你打赏。
孩子们,家长和老师们都无意于对你们苛刻。只是我们愿意此时帮你擦额头的汗,却唯恐日后你一个人去抹眼底的泪。今天你熬得住多少苦累,未来才担得起多少赞美。
当然,最后建议大家每天坚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水果。浪费十几二十分钟去发发呆、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八卦八卦。
压力分为威胁性压力和挑战性压力,当你相信所有的人生艰苦都是命运在挑逗你、试探你、打磨你的时候,我们不妨把每天过成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在未来的近300天甚至更多的日日夜夜里,你若想优秀,我们每一个老师还有你身边的父母都愿做你永远的同谋。
总结一下,
孩子们,我们并不要你鞠躬尽瘁,但要全力以赴,
不要你透支,但必须尽力。
尽力也许并不能让你的未来无忧无虑,
但是,至少会让我们的明天无怨无悔。
因为,真的,人生很贵,请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