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xbjlwl 于 2011-11-18 21:17 编辑
来源:科学网 作者:刘庆丰 我读完YC博主的《算计人生》文,有些感触,亦想随便闲聊几句。
当我刚看到文章开头的前半句“昨天有几个大一新生来采访我”的这几个字时,我就立刻想到该采访的主要内容必然要涉及到“就业”的问题;再接着往后一看,果不其然。YC说:“他们的迷茫有意义吗?” 我深为赞同此问,即他们的迷茫基本上是没多大的实际意义,担忧得太早了。另外,YC也说:“我对大一学生的迷茫感到迷茫,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早迷茫”;我倒是对这些新生的迷茫而不感到迷茫。
众所周知,高校每年都要诞生数百万的就业大军,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工资极低,NB学校的毕业生都去卖猪肉、修鞋……,这一类的新闻处处皆是,大一新生们自然也会是多多耳闻了。另外,大二至大四的学兄姐们(尤其是当过学生干部的),在新生面前无不是一个比一个地更能扮老气横秋;他们要是“指导”新学弟妹们,那“忽悠”起来还不是易如反掌,例如,一般而言,高年级GG就能相对很轻松地牵上低年级MM的小手,这不就是高校中常见的一道亮丽风景嘛;故高年级学生们向其新学弟妹们灌输的就业压力,更能让freshman们(英语单词有时很有意思,大二学生则就成“sophomore”了)产生恐惧感,因为学兄姐们的说教往往更具有真实感,故也更具有说服力。在此,郑重建议新生们要牢记:将来既要“爱国爱家爱师妹”,但现在则必须“防火防盗防师兄”。 以上都是天朝特殊国情之二,所以,若缺乏过来人的正确引导,来自社会与校园的各种各样的消极信息,必然要让脸上稚气还未褪尽的新生们茫然失措而不知如何应付。由此可见,如果这些新生们要不这么早迷茫,我自己倒是真要迷茫起来了。
此外,YC又列举了自己所遇到的一位女新硕的事例,并自认为“我真的庆幸她的反悔”。对此事例,我倒是觉得:导师们更应该要淡定,不必为之而“庆幸”或大惊小怪。其实,与本科新生们相比较,新硕们的人生阅历,不见得就高明到哪里去;新硕们对将来就业的恐惧,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少走五十步而已。
我想起自己N年前初读硕的情景:在刚报到的前两天,大家都要选导师(尤其对于外校来的新生们而言,那还不是两眼抹黑,又能详细了解几个导师呢?);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们兴奋地聚在一起聊天,有人老气横秋地侃侃而谈,有人郑重其事地演沧桑,有人玩世不恭地装深沉,有人胆怯弱弱地提问题…,我则是恭敬崇拜地倾听着,尽管我们这批大致同龄人(一般相差不超过10岁)的生活经历其实都差不多。突然,T同学(他后来是我好友,在研一时,经常老气地教导我)从外面走进来,愤愤不平地说着他刚才与导师面谈被拒的情景;而他下一步又不知找谁做导师
,就显得很气急败坏(外地考来的新硕,认识的老师不多)。
原来T同学与那老师见面时,直接痛快地问那老师三个问题:1、做你的研究生,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吗?2、你的课题,做实验有没有毒、是否对身体有害?3、当你的学生,硕士毕业后能不能出国?于是,那老师立刻毫不客气的回答说:你老人家还是找其他老师做导师吧。于是,T同学悻悻而归。T同学与YC遇到的那名新女生相比,两人的行为应该是有得一拼。我个人揣度(当然,未必正确):根据YC的博文来判断,如果YC老师遇到这种提问题的新硕们,估计十有七八也会拒绝这类学生。
其实,这位T同学只不过是性格直爽而已,再加上新研共有的那种“懵懂”,故在冲动之下,才会如此提问。由于当时已经是傍晚了,明天就要截止联系导师的事情,而其他学生都差不多搞完这事了;于是,T同学很着急。当时,我的一位热心肠师兄恰在场,于是教导T同学说:你太不知轻重,如果你今后继续莽撞地问类似问题,肯定也找不到其他老师做导师。最后,还是我那热心师兄给T同学推荐了另外一博导,并在当天晚上亲自带T同学去此博导家当面洽谈,最终双方定下了一段师生缘(当然了,T同学没有再问这三个问题)。后来,硕研三年的事实证明:T同学是单位那届最优秀硕研之一,做得是军工方面的某应用课题,并侥幸解决掉一个小问题,除了搞出1篇发明专利之外,T还发表2篇影响因子4左右(是其研究领域内的很知名刊物啦)的英文文章和1篇中文小文章:T同学光荣地硕士毕业啦。
总而言之,对于freshman们的种种看似成熟、实为滑稽的行为而言,我个人认为:与其认为他们在“算计人生”,倒还不如说他们是“懵懂”新生。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当年,谁又不曾经“懵懂”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