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2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望子成龙的家长看过来:科大"犇"之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秋枫 发表于 2010-10-9 17:3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5-4-25 01:44 编辑

望子成龙的家长看过来:科大"犇"之父
他育有五子一女,个个被"教子成龙",其中三个牛人出自科大(故我称其为科大"犇"之父),他的职业是"父亲".请看mimi转自<浙江日报>人物专访文章:
我的事业是“父亲”
——一个博士之父的自述本报记者沈宇翔
 2005-9-24 06:26
  他在父亲坟头立誓,“我身上要有一滴血冷下来,我就不是人”;他改名为“笑晚”,“不能在年轻时开怀畅笑,那就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要让自己笑在最晚,笑得最好”;他在家中行医看病,为的是随时关注儿女的成长,实施“早期教育”蓝图;他举家搬迁多次,只为子女能提早入学,顺利跳级,尽早成才……
  如今,6个出类拔萃的儿女就是他作为父亲的完美答卷—
  
  在介绍我自己之前,我要先介绍我的6个子女,因为对于一个未能亲自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父亲就是我的终身事业和人生理想,子女就是我的最大荣耀。
  如果有一张名片,我一定会在正面印上:“蔡笑晚,头衔:父亲”,背面印上:
  长子蔡天文,1967年生,199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州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970年生,由中科大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李政道主办的CUSPEA博士研究生,获激光物理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某金融公司出任副主席;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现在国内发展;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筹备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浙江省建设银行工作;
  小女蔡天西,1977年生,14岁入中科大少年班,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父亲,不得不做的事业
  有人会奇怪,我的职业分明是医生,在瑞安当地也有些名气,为什么还强调自己的事业是“父亲”?个中缘由,说来话长。
  1941年,我出生在一个殷实的知识分子家庭。1962年,父亲病世。我从杭大物理系退学回家。那时家中连一日三餐也成了问题。兄弟姐妹十人,留在家中的属我年龄最长,不能不分担家庭的重担。
  那时我22岁,正是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年龄,但现实让我一次又一次陷入绝境。我一个人跑到父亲坟头,跪在父亲坟前暗暗发誓,身上要有一滴血冷下来,我就不是人!我一定要让自己振作起来,让整个家振作起来!
  1967年,妻子小湘怀孕了。这是我生命中第一个孩子。从那时起,我决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让一个26岁的热血男儿抛弃自己的人生理想,将希望寄托在还未出生的孩子身上,听上去多么荒唐可笑,但在当时,这却是我不得不做的选择。我深知自己必须韬光养晦,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追求延续到下一代身上,转化为下一代的发展优势。
  于是,我改名为“蔡笑晚”,不能在青春年少时开怀畅笑,就要让自己笑在最晚,笑得最好!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从1967年到1977年的10年时间里,我一共生了五儿一女。对我来说,生儿育女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宗接代,更不是养儿防老,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是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从杭大退学之后,有人建议我到生产队做会计,到车木厂当车木工,到二姐夫家里做篾工,到学校任代课老师,思前想后,我重拾了父亲的职业———“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从医有我自己的考虑。作为个体医生,我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实施早教、早读、跳级的家庭教育方案。
  对于早期教育的理念,不少人持反对态度。但是,我从第一个孩子开始就坚信并奉行这个理念。为了使农作物有好的收成,农民必须要抓住农时,该耕地播种的时候就耕地播种,该施肥除草的时候就施肥除草,教育孩子也是同样,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至关重要。我早早就为孩子们的成长规划了一张清晰的蓝图。
  刚行医那几年,我们一家人住在九里村一间租来的百年老屋里。16平方米的两层楼,坐南朝北,夏热冬冷,楼下是店堂,楼上是一家八口的卧室兼书房。房间龟裂老化的木板壁上拉开一条两厘米宽的缝隙,完好的墙壁上贴着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等科学家的画像。我只要有空,就辅导孩子们学习读书。晚上更是雷打不动的自习时间,我和小湘几乎牺牲了一切娱乐活动,连亲戚朋友的婚宴喜酒也很少参加。一到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在灯下,我看我的专业书,他们看他们的课本,有不懂就向我提问,每天自习到深夜。
  孟母三迁为择邻,而我们多次举家搬迁,从莘塍搬到南陈桥头,又搬到九里村,再搬到瑞安,为的是让孩子尽早入学,顺利跳级。孩子入学时年龄小,正规小学不让进,我就找简陋的村小,让儿女入了学再转学。
  大儿子天文6岁进了瑞安莘塍当时最简陋、甚至连围墙也残缺不全的九里村小学,随后转入莘塍五七小学就读。天文成绩好,我打算不让他读“过渡班”就直接跳级上初中,但莘塍中学对年龄有限制,我只好先“曲线”将他转到另一所中学读初一,然后才转回莘塍中学继续学业。初三分快慢班时,成绩优异的天文被分到了慢班,我心生疑惑,分到慢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于是我又一次为天文办了转学手续。
  在老大的影响下,老二天武只有4岁就吵着要跟哥哥去上学,哥哥在教室听课,他就站在教室窗外旁听,放学后跟哥哥一起回家。5岁我设法送他正式上学,10岁考入瑞安中学初中部。
  对许多家长来说,让孩子上中科大少年班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而我,从老大开始就为孩子设计好了这条求学路。老大没有如愿,等到老二念高一时,我自己就壮着胆子,写信与中科大少年班联系。7月7日考试,我们3月5日终于得到参加少年班考试的通知。在4个月多2天的时间内,我陪天武啃完了一年半的书,天武顺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两个哥哥给弟弟妹妹树立了榜样,我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入学早,到小女儿天西,14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22岁拿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常有家长问我,你的孩子个个成才,有什么秘诀吗?我想,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准备更早更长远,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的确如此。
  做个成功的父亲,需要艺术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小女儿天西的一封家书,信里抄录了一句歌词: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当时有人问女儿,从小这么高强度的读书学习,会不会累,会不会后悔,女儿用这句诗作了回答。女儿的回答令我感动,更令我骄傲。
  现在的父母总抱怨孩子的逆反心理太强,不愿和父母沟通。在我看来,这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子女的自觉行为,需要技巧和艺术。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儿,一天之中的清晨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时候。6点多光景,我开始在楼下拉二胡,二胡的声音悠悠扬扬地飘进孩子们的耳朵里。不用多久,楼上开始窸窸窣窣,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起床。那时候清晨广播里播放英语、日语节目,我把广播声音放大,孩子们每天听,渐渐对外语产生了兴趣。后来我就干脆每天用广播节目来叫孩子们起床。
  我们家还有个传统,六个孩子每人都有一张我给他们制作的存折。这个存折存的不是钱,而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一点一滴的进步。逢年过节,孩子们就把存折上的数字兑换成零花钱,高高兴兴地挑选自己喜爱的东西。
  当然,在与子女的沟通上,我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就像现在流行“超级女声”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霍元甲》、《少林寺》等武侠片风靡大陆,“李连杰”成了老四天润崇拜的偶像,天天嚷嚷着要练功习武,除恶扬善,周围人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
  1986年9月的一个清晨,老四郑重其事地向我们道别,独自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正宗武术。对于儿子的决定,我心中也是七上八下,提心吊胆,但我没有阻拦他,而是告诉他,做自己想做的,做有个性的你,但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要留心体察社会。个性倔强的老四当场写下保证书:今生绝不后悔。
  老四走后,我们父子之间一直保持着通信,终于有一天,他在信中写道:“习武虽有用,但是未来社会,还是先掌握知识要紧。”离家一年以后,老四又回到了高三课堂,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
  出人才,不出书呆子
  “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里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如今,孙子、孙女,常围在膝前用童稚的声音朗诵这首儿歌,这是我当年教儿女的第一首儿歌。
  如今,6个孩子个个成才,成绩不俗,多少人投来艳羡的目光,多少人称我们孩子为天才。但是,我心里很清楚,人的智力相差无几,真正决定成才的,是经常为人们所忽略的非智力素质,诸如意志、道德、健康、社会交往能力等素质。我的6个孩子,之所以个个成才,而不是成为书呆子,关键在此。
  鼓励孩子们从小立志,是我教子的第一步。我的6个孩子个个都有小名,依次叫孟子、孙子、荀子、润子、曾子(后改为君子)、西子。有人说我给孩子取的名字狂妄,但是我就要用这些不平凡的名字来激励他们从小立大志。
  年轻时,我最崇拜爱因斯坦,因为崇拜,我如饥似渴地研习他的相对论,还曾经把写成的厚厚一叠论文投寄给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曾写回信鼓励我。所以,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家里到处贴有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头像,科学家的故事孩子们耳熟能详。小女儿天西5岁就口口声声对我说,要当“中国的居里夫人”。
  要做“居里夫人”,没有健康的体魄不行。孩子刚出生那几年,文革还没结束,我每天战战兢兢偷看几个病号,挣得一点钱,买回满满一篮子既便宜又新鲜的海鲜,让孩子们吃个够。家里没有运动设施,我就自己动手做了一张多功能乒乓球桌,撑起来是球桌,放下来就是张床。放学回来,兄妹6人常常围着这张桌子鏖战一番。
  一家3口外出旅行在当今司空见惯。但是,在1978年夏天,我和小湘就自己设计旅游线路,带着天文、天武、天师、天西4个孩子旅游了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渡过松花江登上太阳岛,接着又去了赤峰、锦州、北京、天津、秦皇岛、北戴河、青岛、上海。1990年的旅游更是与众不同,我们一家人带着干粮和饮用水,一路风餐露宿,浩浩荡荡向杭州进发,在岳王庙“精忠报国”的题词前,一家人庄重地留影纪念。
  像这样大规模的关内关外、大江南北的旅游,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虽然在班级里,他们年纪偏小,但是在见识阅历上,他们并不稚嫩。相反的,他们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显示出一般孩子所不具备的自强自立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经受得起漫长岁月的各种考验。
另文:
父亲岂能随便当
 2005-9-24 06:26
  蔡笑晚是个温州人。
  像这样的温州人仅是个案。在改革开放后的温州,脑子好使的温州人,10个有9个抓住机遇,下海经商,办企业,做老板,发了不小的财。而脑子同样好使,甚至可以说是绝顶聪明的蔡笑晚,却留守家中,行医治病,养儿育女,甘于清贫,一心一意扮演父亲的角色,像这样的温州人仅是个案。
  像这样的温州人又不是个案。蔡笑晚的为父之道,无老路可走,无经验可循,从头到尾全凭他一个人,目的明确,计划周全,敢想敢为,在儿女身上开辟试验田。这是典型的富于冒险精神和事功态度的温州人。
  或许有人会反对这位父亲的扮演方式,认为他急于事功,对子女的教育功利性太强;或许有人会驳斥这位父亲的育儿之道,认为他拔苗助长,扭曲了孩子天真浪漫的童心。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位父亲扮演得何其投入!何其尽心竭力!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在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父母,是绝大多数人将要或者正在扮演的重要人生角色。但是,放眼四周,有多少父母以养家糊口为由,以奋斗创业为由,以不得已为由,将子女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推给老人,推给社会?子女不能顺利升学,难以成才,他们就说,这是学校不够好,老师不够好,社会环境不够好!
  养不教,父之过。蔡笑晚的意义在于,在这个成功欲超强的时代,扮演好一个超级成功的父亲也是巨大的成功。
  
来源:<浙江日报>2005年9月24日

uuuκuuuκuuuκ乐κuuuκuuu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0-10-9 17:34:18 | 只看该作者
蔡氏教子秘诀
经常有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来电或来人,向蔡笑晚夫妇询问培养孩子成才的许多具体问题,而且无一例外地都问到教子成才的"秘诀"。
"我总是再三向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们解释,教子成才是一条苦不尽的河流,是耗费人的整个身心的巨大工程,这里没有秘诀可言,更无捷径可走。"蔡笑晚说,如果非要用"秘诀"二字,他们的秘诀便是:
当人们把3岁内的幼儿看成是无知的蒙昧阶段,让他们最宝贵的智力开发期白白流逝过去时,我们却认为孺子可教,尽早开始早期教育;
当孩子5岁左右,人们把他们托付给不懂教育的人或者进入不正规的幼儿班,以至于孩子染上许多不良习惯时,我们却尽力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积极策划如何让孩子早读;
当发现孩子智力不俗,人们满足于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取得优胜奖状时,我们在策划如何利用优势、争取时间进行适当的超前学习;
当人们发现孩子很优秀,到处宣扬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时,我们却尽量让孩子不露锋芒,保持平静正常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环境;
当人们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最后胜利可松一口气时,我们却告诉孩子,大学是求学的真正开始,以前的努力都是为现在的学习打基础。
蔡笑晚总结说,他们只是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中的一分子,如果说有什么独到之处,那就是他们把教子成才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去追求,做了一些人们没有想到或者不敢想的事,牺牲了一些人们不愿牺牲或不敢牺牲的东西。
来源:《浙江日报》2005、09、24
3#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0-10-9 17:34:58 | 只看该作者
又有有关蔡父的文章了,请看《沈阳晚报》的文章:

蔡笑晚:我的事业是父亲  

鲁豫采访蔡笑晚时说:“我要有孩子,也请老蔡帮我带!”
本周日是父亲节,教育周刊提前祝沈城的父亲节日快乐!
  2007年,蔡笑晚,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在全国悄然走红。他的六个孩子中五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的教育神话,让他声名远播,被媒体誉为“人才魔术师”。
  蔡笑晚说:“如果有一张名片,我一定会在正面印上:蔡笑晚——头衔——父亲;名片的背面印着: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六女蔡天西(科大少年班),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8岁担任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经营”是蔡笑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对于一个未能亲自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父亲’就是我的终身事业,子女就是我的最大荣耀。”

  他教孩子数数,数到千位

  蔡笑晚在孩子3岁以前实施的教育手段主要依靠数字,这与很多人主张的语言教育有所不同。儿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蔡笑晚就用手指在他的下巴上划一下,嘴里念“1”,或是拍着他的小手有节奏地数数。8个多月时,老大天文就能按顺序念出1至5,1岁多就能认识1至10的阿拉伯数字,然后是中文数字。
  “一般的家长只从1教到10,但我一直教他们念到千位数,让他们对大数字也很熟悉。等到他们会写的时候再教加减乘除法,因为有了大数字的基础,多位数的运算就便利一些了。一年级学生最多就是进行两位数的运算,但我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就会算四位数的加法了!”
  曾经有从事教育的朋友反对蔡笑晚的数学训练方法,并向他介绍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教育要与儿童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相一致,不能超前,也不要错过最佳教育时间。但蔡笑晚坚持自己对“最佳教育时间”的判断,孩子们两岁半后,他开始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训练,不久他就惊奇地发现,即使在幼儿阶段,孩子也具备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得越多学得越快,根本不存在卢梭认为的“理性睡眠问题”。也许正是幼年阶段开始的数学训练,给老大天文埋藏下了强大的数学因子,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旅行是很好的励志手段

  蔡笑晚相信旅游可以在孩子心灵的图纸上描绘出永远不褪色的美丽图腾。上个世纪70年代,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形成,但他已经带着孩子们展开了自己的旅行励志计划。
  蔡笑晚曾利用暑假的一个月时间带孩子们游览了东北三省、天津、北京等地。“我们用最节省的方法——大部分靠走。孩子们也就10岁左右,两个人抬一个包,大人一人背一个。每到一个景点,我就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
  令全家人都难忘的是山海关和北戴河之行。“孩子们早就背过毛泽东的诗词《北戴河》,只是一直没有身临其境。到北戴河时恰巧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亲身领略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景色,体会更深刻了。”
  “通过旅游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大这么美好,中国的历史这么悠久,在他们心里从小就有了对伟大和高尚的追求,这是当时一般的孩子无法领略的。”“我始终认为伟大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让美和伟大的外景、崇高的意境结合在一起才能感化出来。”蔡笑晚说。

  孩子通过自学获取能力

  在蔡笑晚看来,通过早期教育和励志教育奠定了人生的发展基础,之后就是采取什么方法让孩子们走上成材之路。“这个方法就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我觉得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的能力和才华决不仅仅是老师能够教给的,必须通过自学才能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蔡笑晚说。
  由于自己拥有丰富的自学经验,从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蔡笑晚便开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但这种培养并不是盲目的,“第一是看以前的基础是不是扎实;第二要看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第三要看他对目标有没有强烈的追求欲望。”如果符合以上条件,蔡笑晚就循序渐进地展开培养,在生活中让孩子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在读书方面让孩子自己钻研不懂的地方,而且养成预习功课的习惯。
  孩子们学的研究生课本,蔡笑晚都非常熟悉,教学的进度也清清楚楚。“我不会一课一课地教他们,而是告诉他们哪些部分重要,要先学,哪些部分次要,可以晚些学。”蔡笑晚认为既然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追求,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不能放松。直到现在,蔡笑晚还保持着天天读书的习惯。他一直钻研“相对论”,把“相对论”的重要经典一一读遍,还撰写了大量论文,与钱学森通过信。父亲的读书、自学习惯,为孩子们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他的指导下,6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老大天文为报考中科大少年班,曾用半年时间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老二天武花4个月学完高中3个学期的课程,一举考入少年班;老五和老六小学毕业后仅用一个暑假便自学完初一的内容,直接升入初二就读。

  老四决心习武曾让他心烦

  蔡笑晚的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当然是来自他的子女。老四天润读中学时,社会上正流行《少林寺》、《霍元甲》和金庸小说,练就一身无敌武功成为很多少年的梦想。原本成绩优秀的老四对读书突然没了兴趣,一心想去练武术。“当时他给我写了两封决心书,说他今生决不读书了,决心成为一代武术大师,打败所有的武术高手,保卫家园,震动世界。就像现在的‘超女’一样,偶像效应让他偏离了我的轨道,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教育出问题了。”
  蔡笑晚觉得不管时代怎么发展,读书是每一个时代最要紧的事,教育也是每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业。可通过谈话,他发现老四的决心很大,哥哥们的劝说也一概不起作用,他还从街上拿回江西一所武术学校的招生简章给自己看。“我是医生,懂一些心理学,勉强让他读书对他的发展也不利,干脆让他去学武。如果我们蔡家真的出一个武术大师也是好事。”
  蔡笑晚和武校的老师通了信,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后,郑重其事地为四子摆酒送行。不料没过多久,老四就写信来说他感到那不是他该去的地方。原来那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读书读得不好,还经常打架、赌博,和他完全不是一类人。
  “老四说想马上回来,我没有同意。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将来还会遇到问题。既然去了就必须坚持,后来他坚持了一个学期。”返家后老四一心读书,最终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塞翁失马,一个学期的武校经历让老四获益不少,力气在班里是最大的。蔡笑晚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让孩子轻松学习

  六个孩子如此神奇,有人认为他们一定是在高度强制下度过童年的。蔡笑晚笑笑说:“孩子们从来都没有在高压下被动地学习。相反地,他们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愉悦的学习体验保障了他们持续旺盛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实现了一种自我激励式的自觉学习。相反地,由于学校给孩子们留的家庭作业过多,我当时的做法是给他们‘减负’,不让他们无为地做一些重复的数学题,让他们腾出时间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良好的学习环境,蔡笑晚也动了不少心思来营造,他说:“瑞安老家尽管居住条件有限,家里没有运动设施,我就自己动手做了一张多功能乒乓球桌,撑起来是球桌,放下来就是张床。放学回来,兄妹六人常常围着这张桌子鏖战一番。我还在一间斗室精心设计了灯光舞场,让全家人在每个傍晚都可以沉浸于欢乐的海洋。另外,我还专门从外地买来独轮自行车,六个孩子都同时站立于独轮自行车的杂耍表演至今还让我惊心动魄。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放松了孩子们的筋骨,使得他们玩时玩得通透,学时有了高效率。孩子们学习疲惫时,我还吹起笛子,悠扬的笛声让他们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都学会了一两种乐器来点缀生活。
  1970年末,就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更别说全家人外出旅行了。那时的旅游与现在更是天差地别,蔡笑晚一家人带着干粮和饮用水,一路风餐露宿,浩浩荡荡向旅游地进发。这样大规模的关内关外、大江南北的旅游,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虽然在班级里,他们年纪偏小,但是在见识阅历上,他们并不稚嫩。相反,他们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显示出一般孩子所不具备的自强自立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经受得起漫长岁月的各种考验,也在他们心中描绘了永不被磨灭的美丽图腾。
  从孩子一个个走出国门直到现在,蔡家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很多父母向蔡笑晚咨询、取经,还把孩子送来请他辅导。“我指导的孩子可能有上百个了,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在剑桥大学读了博士后。”蔡笑晚感觉自己的教育经验对社会也许有用,6年前直到小女儿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他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现在写书不会对子女们构成压力,他把自己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撰写成作品《我的事业是父亲》,希望能助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一臂之力,也以此为自己作父亲的事业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www.LN.XINHUANET.com   2007年06月14日 09:55:17  来源:沈阳晚报
4#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0-10-9 17:37:03 | 只看该作者
[安徽商报]少年班让我儿女轻松成才
本帖最后由 义务劳动 于 2009-5-20 19:34 编辑

兄妹博士的父亲作客中科大谈家庭教育,称从不给孩子施加压力
    3月21日,中科大邀请80余位国内从事超常教育的专家、学者、中学校长等召开 《创新人才培养和少年班教育实践研讨会》,高调拉开了少年班三十周年庆典的序幕。在一整天的研讨会中,既有少年班兄妹博士的父亲介绍自己的特殊家庭教育模式,也有著名的少年班反对者、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蔡自兴教授“温和地保留原有意见”。中科大党委副书记鹿明表示,为了让少年班的学生有一个更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前中科大在有关少年班的问题上一律保持沉默,而在少年班三十周年庆典之际,“真切地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从而弥补少年班存在的不足。”
    兄妹博士的父亲:五孩子都是15岁前上大学
    少年班难考,考过少年班的人都知道,在通过了高考初选合格后,所有考生将被集中到中科大进行统一复试,复试包括统一笔试、试上大学课程、智商测定、综合考查等。每年,数千名报考少年班的学生中仅仅有40余人能如愿走进少年班。就在这样百里挑一的选拔中,30年来,少年班还出现了好几对兄妹、姐弟、兄弟学生。85级蔡天武、91级蔡天西就是少年班走出的兄妹博士。昨天,这对兄妹的父亲蔡笑晚先生也来到中科大,讲述他们家庭五个孩子追梦少年班的故事。
    “我们家庭的五个孩子都曾把考上少年班当作自己的童年梦想,认真地去追求过。我觉得我不是在追潮流,而是采用一种励志策略。因为少年班是一个很具体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孩子们的自学和超前学习就有了动力,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才都很有利。”蔡笑晚表示。
    蔡笑晚介绍说,他以前是学物理的,年轻时候曾致力于相对论的研究,后来却当了医生。“我自己没有成为物理学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为物理学家、数学家!”1979年9月,他送大儿子蔡天文去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在校长室的报纸上获悉中科大有个少年班、面向全国招收15周岁以下的高中未毕业优秀学生。这个消息让家人很振奋,那时候高中是两年制,14岁的天文利用初三暑假自学了高中数理化的课程,高一报考少年班,却因为当地中学的阻挠,遗憾地与少年班失之交臂。“后来,他的成才道路也很顺利,三十多岁就成了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终身教授,但没进入少年班学习,始终是他求学生涯中的一大憾事。”
    紧接着,老二蔡天武也立志报考少年班,并顺利圆梦。当时,八岁的小女儿蔡天西陪二哥蔡天武到少年班复试,一下也对少年班着了迷。四岁就上小学的天西,小学毕业时又跳了一级,直接读初二,后来进入苏州中学的少年班预备班,考上少年班后,提前一年毕业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硕士,第二年考入哈佛大学,仅三年便取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如今,她留在哈佛大学任教。
    “我家老四和老五也都曾追梦少年班,但未能如愿。一个家庭有五个孩子追梦少年班,两个追成了,另三个也深受影响并最终成才。”这个家庭的家长蔡笑晚总结道:早教+早读+跳级+少年班=成才之路。“我家的孩子上学都很早,每个孩子都跳过级,都是15岁之前读的大学,就算没有少年班,也是少年大学生,少年班这个新生事物正好出现在孩子们快要读大学的时代,使孩子们的成才之路有了更完整的模式。”
    他认为,他的成功家庭教育主要有两点经验,首先,是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孩子们虽然年龄特别小,但都有很强的心理素质,自理能力强,这一点非常重要,让孩子们能适应各种竞争环境、在高层次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其次,从小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几个孩子考上少年班、大学、研究生、公派留学、读博士……在当时都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但家里从未宣扬过,尽量让孩子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轻松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发展,而不必不断地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优秀。
    少年班“反对派”蔡自兴:我温和地保留原有意见
    蔡自兴是少年班的著名“反对派”,这位中南大学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际导航与运动控制科学院院士,曾在1999年、2000年、2002年、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一口气提交了四篇关于超前教育的提案和大会发言,认为应该废止少年班,但不反对少年上大学。
    “中科大能邀请我来参加少年班的庆典活动,体现了这所学校的大气、民主和科学。学校给我打了三次电话邀请我,第一次我拒绝了,第二次我说考虑一下,第三次我才答应了。我是以朋友的身份高兴地来了。我首先要对少年班说一声‘HappyBirthday’!”蔡自兴说。他还专门带来了“产于自己科教园地的土特产”——一套自己写的专业著作,作为送给少年班的生日礼物。少年班管委员会主任陈卿教授收下了这份贺礼。
    尽管如此,蔡自兴表示,在少年班该不该办这个问题上,“我温和地保留我的原有意见”,并且,“当一个君子,在会上当面说出自己的观点来”。
    蔡自兴以世界上最著名的神童美国的维纳举例:维纳1948年发表著名的 “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与通讯”论文,成为现代控制论的奠基者。他智力早熟,3岁就大量读写,6岁如小学,9岁进中学,12岁上大学,14岁大学毕业,他在哈佛读大学的时候,与另4名11~15岁的神童结伴学习,结果只有他最成功,另外4人一人比较成功,一人很一般,一人因精神障碍而早夭,一人因身体疾病而早夭。维纳晚年曾深有教训地说:“神童的道路是布满陷阱和圈套的。”
    “我们应当从维纳的故事和心声中吸取有益的教训。”蔡自兴说,“人的成长有其自然的发展过程,过分拔苗助长或者过分人为推动对他不一定起好处。从短期来讲,少年班可使大学生考研究生、博士生的过程缩短和加快,也就是所谓的早出人才,但这仍然仅仅是一部分学习过程。从长远看,这并不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最终还要看你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贡献不在于他早几年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也不完全由上大学来决定。孩子的身心长远健康、素质全面塑造以及对社会的终身贡献,才是最重要的。在目前情况下,应把现有的少年班生源分散到全国各重点高校普通班,让早慧少年受到更多、水平更高的大师、名师的指导与熏陶,更大地发挥他们的智慧。”
    曾经的“少年天才”:“逃也逃不掉”的宁铂
    在少年班三十周年庆典之际,宁铂这个三十年前如雷贯耳的“少年天才”的名字,被人们小心翼翼地一再提起。
    1978年,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聚焦这位少年天才。他1964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市一个普通家庭:两岁半能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能数数到100,4岁认得400多个汉字。1978年3月,不到14岁的宁铂走进中科大校门,成为中国第一批少年大学生中声名最响的一个。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03年,宁铂选择了出家。
    “也许,宁铂会成为第二个李叔同,成为一代高僧。这也不能说不是一种成功。”曾在少年班任教的我国首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李尚志教授说,“凡是当年被炒作厉害的,按现在的标准来看都不太成功,他们是时代的牺牲品。反而当时默默无闻的张亚勤、还有在那个著名班级里不受瞩目的秦禄昌,如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进了少年班不一定非要成为自然科学家,不管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功,都应该看成是少年班的成功。出家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宁铂在古体诗词上的造诣非常高,水平足以出一本古体诗词集了。”一位熟悉宁铂的少年班毕业生说。
    “凡是有人说你们是神童,你们就要小心了,所谓‘成也神童,败也神童’。”这一句话,曾是李尚志教授在少年班第一堂课上的开场白。李尚志说:“我经常跟少年班学生说两个词,飞龙在天和亢龙有悔。少年班学生不缺自信,飞龙在天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但我提醒他们,金庸小说中大凡想当天下第一的几乎都没好下场,飞的太高而看不清前方,就要当心掉下来。天才少年再‘天才’也是‘少年’,把神童培养成合格的大人,是少年班的目的。”
                    安徽商报 2008年3月22日 胡霈霖
5#
天高云淡 发表于 2010-10-9 17:53:15 | 只看该作者
牛,真牛!太牛了!
6#
pan 发表于 2010-10-9 20:11:57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能力差点,可也想多教出几个科大小孩呀,可是国家不让多要.
7#
坐看云起 发表于 2010-10-9 20:39:53 | 只看该作者
蔡笑晚无疑是值得学习的好父亲。但我等平凡人家是学不来的也不大想学……
8#
902896 发表于 2010-10-10 08:42:09 | 只看该作者
科大"犇"之父蔡笑晚 ,当之无愧!苗好水好土壤好
9#
风铃草 发表于 2010-10-10 10:51:0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科大论坛头条啊。
10#
lao90286 发表于 2010-10-11 10:38:44 | 只看该作者
科大论坛多年的头条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4 02:18 , Processed in 1.3788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