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这些耳熟能详的《论语》名言 你可能都理解错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无止境 发表于 2019-6-24 17: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里面的名言警句为大家广泛引用,然而口口相传,难免有误,偏离了本意,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论语》名言,原来另有其意!

1、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知名度很高的孔子语录,出自《论语·里仁》。很多人会照字面意思理解成:父母在,不要出远门。

孔子可没这么迂腐,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就是“确定的去处”。

整句话孔子说的是:“父母在世,不离家远行,如果要外出,也必须有确定的去处。”

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孔子从来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所以,年轻人不要慌,世界那么大,想去看一看的,和父母沟通好,就大胆去吧。

2、以德报怨

这四个字出自 《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原文是这样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所以,“以德报怨”并不是孔子在提倡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孔子真正的价值观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的“直”,可以解释为“公正合理”。

3、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看电视剧时,特别是古装片,经常会听到一句这样的台词:“主公,你要三思而后行啊。”

首先要声明,古人说“三”,一般并不指数字“三”,而是次数很多的意思。但这句话后面还提到了“再”,所以仍可看做数字“三”。

这段《论语》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季文子凡事要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

季文子是鲁国的一名贵族。显然孔子并不赞成季文子做事想太多,想两次也就够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

4、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句《论语·阳货》中的语录,简直是千古疑案!因为到现在,学者们还在争论它的真正含义。

不管怎样,从字面意思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已经成了古往今来攻击女性的第一话术。

同样因为这句话,孔子一到现代社会就背上了“不尊重女性”的黑锅。

别忘了它还有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直译下来就是,孔子说:“只有女子与小人是最难养的,与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会不逊从;与他们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而且孔子所言的“小人”,多指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实际讲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仔细想想,也许孔子当时只想感叹:相爱容易相处难。

5、愚不可及

语出《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卫国大夫。孔子对他有个评价:“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表现得很有才能;国家政治混乱时,就表现得很愚笨。他在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这个别人也能做到;他在该愚笨的时候愚笨,却是别人很难做到的。”

“愚不可及”这个贬义词,最早其实是孔圣人用来赞美宁武子的!变化这么大,估计连孔子自己都想不到。

6、老而不死是为贼

语出《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翻译一下,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这里的原壤是孔子的老友,好友相见,小打小骂,其实是一种亲热表现。就像“老不死”这个称谓,也经常被一些老夫老妻用来秀恩爱。

不过,“老而不死是为贼”到了元明时期,已经普遍作为不敬语了。

7、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很多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挂在嘴上。但其实和孔子的想法相左。

原文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请教何谓君子。于是,孔子谈了君子的最高境界。子贡又问:其次呢?孔子又说了一番话。子贡再问:再次一等呢?孔子这才说:“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说话必定有信用,行为必定果决,这是不管是非曲直的固执小人!不过也可以算再次一等的君子吧。”

此处的“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的庸人。

8、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这个词,现在大概可以被列为逼婚常用语。

这句话原本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现在很多人会把“立”理解为成家立业。但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在《论语·尧曰》中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所以他说的“三十而立”,其实是指这个时候,他已经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可以立足社会。

孔子的“立”,立的是人格。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

9、学而优则仕

出自《论语·子张》,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作为家训啊!

然而这里的“仕”并不是指做官,而是说具体做一件事,也就是实践。“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

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读书好就能当官”。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出自《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有人会把智者和仁者对立起来,变成“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这样理解就错了。孔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小芳 发表于 2019-6-25 13:29:53 | 只看该作者
父母在不远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无止境 发表于 2019-6-26 11:07:14 | 只看该作者
小芳 发表于 2019-6-25 13:29
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完整理解古人意思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3 21:07 , Processed in 1.5950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