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8日
【文汇报】人造磁场为火星留住大气和水
火星能重回宜居环境吗?科学家透露一个“大计划”——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有大气、有水痕,火星是否如地球一般曾适合人类居住?随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飞赴火星,人们对于这颗红色星球的遐想再次升温。在最新一期墨子沙龙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汪毓明透露,已有科学家提出,可以为火星加一个人造磁场,帮助它留住大气中的氢氧元素,而这就相当于留住了水。经历相当的地质年代之后,火星上的环境或许又会变得与地球较为接近。
为何火星不能像地球一样留住大量的水?不像地球一样拥有自己的磁场,是火星的一大“硬伤”。“地球磁场为地球提供了一个‘保护罩’,使得太阳风很难将大气带走,这样水分也不会大量流失。”汪毓明解释说,缺乏内秉磁场保护的火星,每当太阳风来袭,其大气就会被“刮走”,“带走了大气,就等于带走了氢氧元素,而太阳风暴期间,大气被‘刮走”的速率可增加10至100倍”。历经数千万年“风吹日晒”,火星就变成现在这副赤野千里的荒凉尊容了。
“五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如果为火星人造一个磁场,或许能逆转历史。”汪毓明说,这个想法有些天马行空,具体方案是在拉格朗日点安置能产生1万-2万高斯强磁场的大型永磁体。如此强大的磁场目前只能在实验室里瞬时产生,要想让其持续成百上千万年,技术还无法达到。若是由相对小型的磁铁组成一个阵列呢?对于设想中其体积至少要与一颗卫星相当的永磁体装置,或许真能激发科学家的无穷创造力去挑战困难,并加以实现。
“人类走出非洲大草原,走向整个蓝色星球,花了200多万年;人类从发明望远镜到第一次进入太空,花了350年;而人类从深空进入到星际空间,只花了50年。”汪毓明说,或许实现这些看似科幻的“不可能”目标,会比我们预想的更快。
《文汇报》(2020年07月28日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