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学术的另一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iancaijacky 发表于 2011-7-19 13:0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iancaijacky 于 2011-7-19 13:08 编辑

去一个风景名胜开了个会,开会后登山与旁边一位老爷爷聊天。回住处,老爷爷给我一张名片——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巨牛XXX教授!与会的都是大中小牛,他们讨论起问题来谈笑风生,才华横竖都溢,令我这种小小鸟自卑不已。

会后搭两个女老师的顺风车回家,听她们八卦起来,却又是另一番图景。与会的除了几对夫妻之外,剩下的很多不是离了婚,就是在离婚。那个巨牛过去一年都在离婚的阴影中,而他也根本不是什么老爷爷,虽两鬓斑白,却只有48岁!

在北美,学术对个人生活是个巨大的牺牲。有个老师说她在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名校,北美排名前五十)的时候,如果是女生,进来时结了婚的读着读着就离婚了,有男朋友的读着读着就分了,没有男朋友的读完了还没男朋友。有些要求严格的学校会踢走40%的人,能存活下来是很难的事,有些名校的学生读着读着就消失了。我知道一个30岁未嫁的女生,有一次发现坏的饭菜,原来她做过饭之后竟然忘记吃了。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芝加哥大学出来的人都功利心非常强的不行。

与assistant professor(相当与国内的讲师)相比,phd的生活简直太幸福了。毕业的压力和拿到终生教职的压力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很多人觉得教学就是在大学里教书,其实教学是最不重要的事,我当年的美国小老板跟我说,在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北美前三十的名校),"教学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要是你跟教授说你热爱教学,他们会认为你不务正业。即使在以教学出色著称的威廉玛丽学院(北美前三十的名校),"对我来说搞研究的重要性绝对是99%",小老板如是说。给我们做教学培训的老师也强调,千万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教学上,"要保饭碗,靠的是科研,而非教学."

研究型大学通常发表的压力很大,6年时间发不出来就走人。其实除了纯文科,对比学术水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拿到终生教职的标准,一般学校是6年3篇A(top 5 journal),更好的学校像(UW-seattle(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北美前二十的名校))是六年4-5篇A,顶级学校,发顶级期刊很多还不行,还必须发出经典论文来。所以这种学校往往10年都没有人拿到终生教职,而生存下来的都是学术明星。现在国内的商学院也招海龟博士给很高薪水搞终生教职制。看看终生教职的标准就知道水平的差距,上财的标准最高,6年1A+2B,光华是10年1A+2B+中文,清华是6年几篇B。有时候看国内顶着各种头衔的教授简历,真有“人傻,钱多,速来”之感。怪不得像郎咸平这种在纽约大学拿终生教职的人,常嘲笑他们是五流学者。这里说的是商学院的情况,经济系回国的人多,水平要高一些。

北美的讲师可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一群人。我当年的小老板,老婆生孩子在家呆了一个月,然后又每天在办公室呆到深夜,寒假就圣诞节休息了5天。也有更拼命的,比如当年沃顿的夏一红就是活活累死。学术圈的菜鸟们就像是沙滩上刚孵出的小龟,要拼命爬到终点不然就被吃掉。

这么辛苦的工作,自然配偶就要牺牲很多。很多AP都离过婚,然后终生教职之后再婚。师生恋虽说后果严重,但老师和学生的绯闻也时有耳闻,在国内就更普遍了。有个复旦的老师打趣说:“不想当师母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想想看就知道这诱惑有多大:教授早出晚归的研究,一回家厨房里出来一个抱怨的黄脸婆。而外面却是年轻时尚,能欣赏他成果带有崇拜眼神的学生。

如果夫妻都是phd又都在高校,那异地的可能性就很大。因为国外不像国内资源都集中在那几个城市,通常大学都散落在各个小镇。同一个学校招两口子的概率很小,而且即使都进来,能不能一起拿到终生教职也是个大问题。我一个师兄,老婆在同一学校做sessional instructor,合同到期,满世界投简历,终于在荷兰找到了一份教学职位,于是一家三口人老公在北美,老婆在欧洲,2岁的小孩回国给父母带。他发自肺腑的和我说:“千万不要找一个女phd.” 即使在一起,两人都忙,你想度假的时候我要赶科研,我轻松了你又要改论文,谁都希望对方顾家庭一些。不过两人都忙也好过一忙一闲,要是老婆主内,每日“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岂不怨妇。所以一个成功的教授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配偶。在学术圈,不结婚和不要孩子的多了去了。

所以没有一种生活是简简单单的,用嘉映的话说:“谁也别嫉妒谁。有人成功,有人得到敬,得到爱,得到钱,得到赏识;这些都是牺牲了另一些得到的。”

写完了又觉得太消极,于是再加上两句。其实学术虽辛苦却并不凄惨,一群聪明的工作狂,在一起想主意,争来争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且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就会很有成就感,那些大牛70岁仍不退休,就像一个孩子玩玩具一样不知疲倦。当然体制的束缚也会让人厌恶,所以学术适合那些厌倦工作,有点理想,但又不能太有理想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麦客 发表于 2011-7-19 14:04:51 | 只看该作者
——————————————
3#
小海 发表于 2011-7-19 14:10:21 | 只看该作者
沙法。坐着慢慢看。是我关心的话题。。。。。。
4#
秋枫 发表于 2011-7-19 15:54:00 | 只看该作者
做什么都是不容易的。
5#
hrf1 发表于 2011-7-19 17:37:53 | 只看该作者
6#
pdy 发表于 2011-7-19 20:3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dy 于 2011-7-19 20:45 编辑

深刻,在相对公平的社会里就是这样的,“谁也别嫉妒谁。有人成功,有人得到敬,得到爱,得到钱,得到赏识;这些都是牺牲了另一些得到的。”
该文并不消极,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而出国深造工作是否有点主观盲目性呢?我看多少是有一点.
tiancaijacky 看来你是个学生,但却挺成熟的,曾看过你几篇帖子.
7#
 楼主| tiancaijacky 发表于 2011-7-19 22:2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pdy
叔叔(阿姨),蒙您错爱了,呵呵,这个是我转的一个其他人写的帖子,我觉得还是很能反映一些现实的,就转了。。。
8#
pdy 发表于 2011-7-20 00:1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dy 于 2011-7-20 00:26 编辑

回复 7# tiancaijacky

我知道是转的,但你清醒啊,这也代表你的想法的.
我想这篇帖子会引起一些人的思考的,这就是价值所在,而对错另当别论.
9#
笑笑 发表于 2011-7-20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孩在人人网上分享了这篇文章,看后感慨良多。做什么事都不容易,有泪水也有快乐!
所以没有一种生活是简简单单的,用嘉映的话说:“谁也别嫉妒谁。有人成功,有人得到敬,得到爱,得到钱,得到赏识;这些都是牺牲了另一些得到的。”
tiancaijacky 刚刚毕业,比一般的大学生成熟懂事的多。发的帖子总能引人思考,然后被他说服。不简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7 02:10 , Processed in 1.9815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