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5-4-25 00:50 编辑
不 寻 常 的 家 信
偶然的机遇触碰到了极其珍贵的二包信件,于是就迫不及待地重新打开了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封你来我往的书信,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那是20年前后的家信。纸的颜色略变微黄,纸上的油墨颜色也已暗淡许多,但那熟悉的笔迹依然清晰可见。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一件件细小的故事涌往心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么不能忘怀。
某人应邀不得不在孩子十个月多三天离开了家人去了异国他乡工作,按当年的话说扒洋分。于是,信就成了咱俩的交流方式和和工具,所有的期盼和寄托都倾注与“她”。再多的忙和累也改变不了彼此每周一封信的约定,甚至常常写完寄出了又好像还有好多的话要说,接着又写第二封,第三封。。。。
那时候穷呢,穷到写信也要算计。纸越薄越好,薄到不能再薄了还要算计着去掉信纸的头和尾。这样就可不超重又能满足彼此的更多交流。在家的我天天给孩子拍照片,每封信里总忘不了夹上一二张小棉袄的相片以点滴弥补某人的思女之苦。
那些年,尽管生活的单调物质匮乏,但马路交错口少不了绿色邮筒醒目的存在。现在也许很难找到了,这是社会的进步尚不加评论也扯远了。每每看见绿色邮筒都会触景生情,勾起无限的回忆和遐想。为了多写些孩子天天变化有趣的神态以及可爱逗人的故事,曾二次发生过由于信的超重给退了回来。懊丧也改变不了某人下班回宿舍收不到信的失望和痛苦,想象得出那几天是怎么过来的,一定焦急得无乱猜疑并度日如年呢。紧接着便收到自相矛盾提要求的来信,既体谅一人带孩子不容易可少写信,一面又希望能多看到信和相片。。。只有出过国有类似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出国的甘苦和其中的滋味。咱理解并吸取教训以后干脆骑车带着孩子直接上邮局,称好份量交给邮递员。超重了就去掉一张把去掉的内容重新抄在另外几张的纸上。路虽远了,舍近去远换来了能称好份量又算好时间赶上每周的二班飞机,值了!!!
当然某人也无数次地告诫咱不要吝啬,不要算这些小钱,“我一天能抵上海人一个月的工资”,并明确要求每月必须花***元,可咱怎么能舍得多花哪怕一分一里呢,这是骨肉分离的辛苦钱!(本人当时停薪留职)。为了某人在外的放心,咱尽可能的照顾好公婆,将节省下来的钱用在某人家中,心里踏实也特别舒坦。
说真的,没出国是没法真正体会出国人的心酸。只有出了国才会真实全面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希望自己国家强大的迫切愿望。不是有句话说:出了国的人都特别爱国吗?!是的,千真万确。当时某人的好多话连兄弟妹妹也似乎不理解甚至不信,唯一能理解并接受所有观点愿意当忠实听众的恐怕只有内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内的发展,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观。有了电话方便了交流,飞机由原来每周二班变成一天几班,钱也赚了些。。。探亲以及后来回国,家人亲戚朋友乃至邻居都分别送去了礼品及外币,而自己的小家几乎没带上什么,也用不着什么,而寄去的所有信件都保存完好,连有时间标志及印戳的信件都一一带回留作永久的纪念。毫不夸张地说,再多的东西,再贵的礼物也没这值钱,世上没有任何一件物品比这更珍贵更值得珍惜的了!!!
爱不释手的二包信件,一包是寄往国外回国时带回家的,一包是国外寄回家的,二包往来的家信都随我们的二次搬家而搬到新址并存放得好好的。现在小棉袄长大了,懂事了,也如我所愿。从发展势头看还不错,成长过程也可喜,看来我们的付出是蛮值得的。我想等到她找到如意郎君出嫁的那一天,我会为她提供一份非同一般的特殊嫁妆:精致的十岁生日影集(内有爸妈的一段话:带上绿领巾,红领巾,三条杠,第一个十年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爸妈希望她迈开更坚实的脚步走向更富挑战,更充满希望的新的十年。。。);二十岁生日英文版影集(我提议由她自己设计排版,总结前十年,展望第三个十年);还有就是心爱的二包珍贵的书信。相信某人也会赞同支持我的,而我们的女儿也必定喜欢并会懂我的。由衷地希望二包信件永久地珍藏着,美好的珍藏在记忆中直到永远永远。。。
uuuンuuuンuuuン乐ンuuuンu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