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分
-
- 科币
-
- 工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上周日在论坛上发了一遍短文,真实的书写了我和儿子交流相处的方式,有人羡慕,也有人怀疑。不论羡慕者还是怀疑者,相信作为父母好多人还没有享受到来自子女的关心和关爱,毕竟像我们这个年龄的父母都是一味的为孩子付出的多,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很少有人给孩子谈起自己的需求,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无奈,给孩子的感觉好像父母无所不能。
为了回想我和儿子从啥时候开始养成了日常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相处方式,特意回顾了以前的日记,在2012年5月一篇日记中记录了和儿子的谈话内容,那天儿子说:一个孩子的成长,有时候亲情需求要大于物质需求。很少有家庭能做到像我们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还有这么高质量的交流。其实就我所知,不和父母交流,多数并不是孩子的错,一部分家庭父母是迫于无奈,比如那些那外出打工养家的父母;还有一部分则是身不由己,如那些事业做到一定程度,无法停下来的父母。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和父母有隔阂,有距离。再有就是在2012年10月份一篇日记是儿子在“我给妈妈起个头”里写的:而我的妈妈,在我看来,永远坚强,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感受不到痛苦,不能算是坚强,只是麻木;掩藏内心的痛苦,也不是坚强,而是自欺。妈妈有时会告诉我她的压力,她的负担,她的痛苦.但这不是抱怨,不是责怪,而只是一种真诚自然的诉说.
从高中开始我和儿子就养成了以平等的方式相处,在生活上我照顾他,在学习上他帮助我,那两年“愤怒的小鸟”和 “植物大战僵死”很流行,都是儿子周末回来教我玩,遇到过不去的关卡还要等着周末儿子回来相助,我一直认为游戏谁都爱玩,作为一种放松方式周末玩玩也无妨,这种理解和被需求更增加了我两的亲密度。
儿子上大学后我们电话也不多,也没有固定时间,一般每周一次,有时他打给我,有时我打给他,每次电话也是相互汇报各自学了啥,玩了啥,是不是开心。正如工作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学习也不是儿子生活的全部,要有娱乐,要有朋友,要有更丰富的内容。我一贯奉行的原则是:一家人分居各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家人最好的爱护方式。
正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段文字---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幸福感,家贫,位卑,都无法阻挡亲人间相互关爱的幸福。还好,儿子认可了妈妈的普通,家境的普通,并且和父母一起满足并享受着这种普普通通的幸福。
|
评分
-
1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