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分
-
- 科币
-
- 工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8-7-26
|
本帖最后由 蒲松龄 于 2019-2-2 14:29 编辑
作为一名70后,对童年春节的记忆是非常强烈的,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春节就意味着吃好东西,放鞭炮,穿新衣服。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们对春节也失去了和我们一样的兴趣。
那个时候,特别是男孩子,放鞭炮是过年最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买回来的鞭炮要和哥哥平分。鞭炮一般是一块钱几包,如果买的鞭炮的包数是单数,剩下的一包鞭炮还要拆开一个一个的分,唯恐自已吃了亏。在农村,我们放的鞭炮是农村农民自已做的白皮鞭炮,如果谁能有浏阳河牌带花皮的电光炮,在小伙伴面前肯定在显摆几天,也舍不得放。为了多尽兴,我们从来不舍得整包放鞭炮,鞭炮都是放在口袋里,一个一个的放。伙伴们也经常凑在一起,比一比谁的鞭炮响,谁的威力大。
所谓吃的好东西,现在想起来都是笑话,那时候人们吃的油水少,买肉都要抢肥的。主要是炼油炒菜,剩下的油渣包蒸包,因为去集上买的肉全是瘦的,让家人数落我不长眼好几天。家庭条件好点的,走亲戚还可以带点那种玻璃瓶的罐头和纸包的点心,还有现在市场上没有了的麦乳精;家庭条件差的,就只能拿几个自家蒸的馍(馒头)走亲戚,走到正月十五,馒头全部裂开了嘴。
穿的新衣服,男孩子只有黄和蓝两种颜色,女孩子能有一件红色的新衣裳,也要美上半天。
还有一件好事,就是男孩子在春节期间,可以肆意地玩耍。我的家教很严,也就在这几天,家里父母可以容忍我做平时不让做的事。
唠叨了不少,您对过年有什么记忆呢?欢迎科学家们不吝分享。
|
评分
-
16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