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组织人事报】周荣斌:科研心 报国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uixiuustcer 发表于 2021-6-17 22: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1年06月17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周荣斌:科研心 报国情

本报记者 吴叶柳
7月1日,是周荣斌的阳历生日。尽管才跨入党的门槛,但周荣斌一直觉得,自己与党之间存在特殊的联系。成为预备党员后,他热切渴盼这一天的到来,渴盼以党员的身份来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把自己毕生追求的科研事业安放在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周荣斌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基础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十几年如一日,他不知疲倦地攀登免疫学科研高峰,在充满未知的微观世界里闯出一片天地。如今,在初心与使命的感召下,一颗科研赤子心化作拳拳报国情,继续为国家的大健康事业不懈奋斗着。
回想自己的求学、科研之路,周荣斌发现,党的影响其实一直伴随左右。
周荣斌出生于湖南衡阳,那里是革命烈士夏明翰的故乡。“夏明翰为了追求真理而献身革命,最终英勇就义,上小学时,我们就听老师讲过他的事迹。”周荣斌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精神感召下成长起来的。从那时起,爱国奋斗奉献的种子就悄悄埋在了心底。”
走上科研之路后,周荣斌奋发图强,以众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为榜样,立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年365天,除了出差、开会,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有时和学生们一起做实验,有时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时刻关注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他每周只抽出半天时间陪孩子,就连过年也只休息2天。在周荣斌眼里,日复一日的科研生活不仅不乏味,反而充满乐趣和挑战,他常说,“做科研就是要沉得下心,只有时刻在一线研究、思考,才能不断有所发现。”
一心扑在科研上,那时的周荣斌并没有入党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入不入党对国家、对民族好像没什么影响。“就算不是党员,我照样可以踏实工作、为国效力,干出一番事业来。”他坦率地说。
变化在这几年悄然发生。“虽然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总感觉缺少一种情怀。”周荣斌发现,身边一些优秀党员不仅自己的科研做得好,而且有担当、有激情,参加理论学习、过组织生活、承担行政任务,样样都能兼顾,而且样样出色,他渴望向这些优秀的人靠近,收获更大的进步。
更让他深受触动的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在这些重大任务面前,大量冲在一线甚至倒在一线的都是GC D员,自己身边就有不少党员教师在疫情发生后迅速调整研究方向,投入到感染领域,研究起了新冠病毒机理等。
他也时常想起“两弹一星”元勋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攻坚克难,甘愿为祖国的国防和科技事业奉献一生。“只有一个足够优秀的政党,才会吸引凝聚这么多优秀的人才为党为国奉献、牺牲。”
再回想这些年党组织的培养和帮助,周荣斌的入党决心更加坚定了。回国后,从实验室建设到各种配套条件,学校党组织一直在为他这样的科研人才营造良好环境。这几年,党组织又有意识地压担子,2018年,生医学部刚成立不久,周荣斌就被任命为基础医学院执行院长,后来又担任了生医学部副部长,开始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经受锻炼。
思想上的引领也没落下。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先后两次去北京参加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技领军人才专题研修班和国情研修班。宝贵的学习经历让他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国情、政策的把握更加准确。
他开始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这些年,自己之所以能心无旁骛地攀登科研高峰,正是因为国力的强盛。“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他也意识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只会更加严峻,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不能单纯追求个人的进步,更应该在党的领导下,直面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更好地承担起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事情。”这样的想法在他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心底的种子渐渐破土萌芽,周荣斌坐不住了。“我要入党!”去年5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理论学习、谈心谈话,在党组织的系统培养下,周荣斌的党员意识越来越强烈。他开始把目光从个人研究领域,转移到国家需要上来,希望在更大的舞台发挥更大的能量。
担任生医学部副部长后,周荣斌主要负责人才引进工作。“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他全力以赴。从学部发展方向、人才引进宣传及支持配套条件设置等前期工作,到人才引进之后的思想工作,周荣斌亲力亲为,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很细致。这几年,生医学部每年都能引进五六名海归人才。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去年起,周荣斌身上又多了一项任务,参与筹建安徽省大健康研究院,致力于搭建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卡脖子”领域,通过新药开发研制等,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对他来说,这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6月17日头版)



[img][/im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23 10:51 , Processed in 1.9426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