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大团圆之四--------- 科大学子随笔汇编》 [打印本页]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32
标题: 《大团圆之四--------- 科大学子随笔汇编》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2 编辑

留给科大学子的一片天地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32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3 编辑

4#《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一)》                作者tiancaijacky
5#《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二)》                作者tiancaijacky
6#《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三)》                作者tiancaijacky
7#《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四)》                作者tiancaijacky
8#《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五)》                作者tiancaijacky
9#《科大学生四年点滴  原创小说连载 -- 大学时代》                       作者LXG(含墨之子)
11#《中国人 科大魂------ 2010级演讲比赛二等奖》                        作者  刘彤
12#《科学与梦想------2010级演讲比赛一等奖》                             作者王博
13#《我喜欢-------2010级演讲比赛一等奖》                                   作者邓淇元
14#《梦圆科大------2010级演讲比赛二等奖》                                 作者赵敏达
15#《我耳中眼中的科大-----2010级演讲比赛二等奖》                    作者 胡梦雅
16#《迎接着永恒的东风--------2010级演讲比赛奖》                       作者珠珠
17#《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六)》              作者tiancaijacky
18#《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七)》              作者tiancaijacky
19#《回国杂想》                                                                            作者 戴磊
23#《三叠泉儿子日志》                                                                  作者cuiyang(三叠泉之子)
24#《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八)》              作者tiancaijacky
25#《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九)》              作者tiancaijacky
26#《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              作者tiancaijacky
27#《科大的路-------2010级演讲比赛二等奖》                               作者鸳鸯之子
31#《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一)》          作者tiancaijacky
32#《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一)》          作者tiancaijacky
33#       你不懂的情怀                                                               作者chok (小空不空)
34#      追逐太阳的孩子                                                             作者大宋水师之女
38#     孩子的“三下乡”随笔                                                        作者期盼之子
39#《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迟到版)(十三)》 作者tiancaijacky
40#《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四)》          作者tiancaijacky
41#《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帝都实习(上)》作者tiancaijacky
42#《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帝都实习(下)》作者tiancaijacky
46#《一个科大孩子的申请体会》                                                作者李寒川
47#《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保研历程 》      作者tiancaijacky
48#《追忆似水流年— 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卖身博弈》         作者tiancaijacky
49#《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落幕》                作者tiancaijacky
50#一个科大学生对素质的认识                                                    作者 秦川牛之子
51#归国人员对于公派留学的一些看法                                           作者: andre.brown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32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4 编辑


52#   科大学子读加西亚?马尔克斯                                                                      作者    楚天之子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34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5 编辑

tiancaijacky发表于 2011-11-25 13:06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一)
大学四年,就在不经意间过去了。仿佛昨天才走出合肥火车站,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好奇的打量这个城市,今天就已经在大洋彼岸,异国他乡。一直想想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记录一下自己的四年,四年中的思考,收获,遗憾,成功,失败,奋斗,迷茫。发在人人网上熟人太多,总怕自己不经意间的评论伤害到别人,也怕一些对科大的负面的消息流传出去。上半年知道了这个地方,觉得如果把自己的经历发在这,当做一点参考,给家长了解科大,了解科大同学的真实心态,还是很有帮助的。也算我这个非牛人给科大做的一点贡献?哈哈。同时自己一边发帖也能更好地总结自己四年的得失,对以后也是一个借鉴与参考吧。四年了,总得好好自省一次总结一次,恩。
本文应该一次写不完,估计会是连载吧。会以时间为主线记录我自己的科大生活,内容应该会包括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同学的经历,自己的思考,同学间交流得出的结论,科大部分老师的观点,听来的八卦小道消息等等,我会尽量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不过既然是真实的,正负面的消息,评价都不可避免。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想发到人人网上,所以这里拜托各位长辈,可以给你们孩子看,但不要外传,我怕有些东西对其他人或者对学校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如果哪位觉得我写的东西里头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就给我发短消息,我会尽快删除。
好吧,就从初识科大讲起吧。
我很早就知道中国科技大学这个学校,脑袋里不时会回忆起这样一个场景,初三的时候,下了晚自习的路上,和同学边走边聊将来想上的大学,我对另外一个同学说道“中国科技大学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大学,就是地方差了点,在合肥”我也忘了我什么时候知道科大在合肥的,但初三的时候,已经是知道了。那时不经意的一个提起,也许就是缘分的开始。
三年之后,我高三,有一天早自习,教导主任突然进来:“同学们,合肥科技大学的老师来给大家做一下招生宣传,等下八点半在阶梯教室集合”在同学们一脸迷茫的时候,我突然反应过来,说”应该是中国科技大学吧“教导主任一脸尴尬。。。
在大教室里,科大的几个老师开始介绍学校,由于我们学校当时已经连续四年包揽我们市文理科状元了,科大这个理科学校也开始注意我们这个文科高中,于是派出了以一个副校长带队的强大阵容过来宣讲,可惜的是我已经不记得当时讲的老师是哪几位了。当时自己还提了全场唯一的一个问题给他们。结果就是我是我们级唯一一个来这的人,呵呵,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07年的时候自主招生刚刚开始迅速发展,各校还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联盟。科大那一次给了我们学校19个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名额,我幸运的成为了其中的一个,2007年1月3号,在我们市二中,参加了科大自主招生考试,记得当时湖北湖南两省200多人参加了这次考试。考试题目符合科大一贯的风格,数学物理英语,这三门恐怕也是科大在校学生学的花时间最多的三门了。不久,结果出来了,我幸运的成了科大自主招生资格生,享受高考加二十分录取的优惠。犹记得成绩出来的那天自己的兴奋劲。到现在还很感谢科大,在我月考成绩低迷的时候给了我一剂强心针。
从那时开始,我开始疯狂的在网上搜寻着科大的资料,由于我们高中还是比较松的,加上我爸妈不怎么管我学习,每周回家我都有大把时间泡在网上上科大招生论坛,看科大相关的文章。有喝茶师兄的”科大从来都不是好学校“”科大精神:遍历“老猫师兄的”西区十年“”科大的那些杀手“等等文章,看那些”中国之大,只有中国科大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评论。可以说,没进科大的时候,我都已经成了半个科大校史专家了,从北京建校,到南迁合肥,从八十年代的复兴,到敏感词运动的打击,从大师治校时的刻苦,到敏感词副校长主政时的自由,再到后来朱校长当政时对科大发展路线的争议。当时看的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啊,就一心想来科大,心里就想着,要是考上北大清华也不会去,明明科大才是中国最好的学校。
期待了近一个学期后,2007年6月25日,我颤抖的手打开查分网页,一看到分数,没有喜,也没有忧,一个在自己意料之中的分数,一个足够保证自己来科大,但是也不那么理想的分数。先前或热切,或惶恐的等待与期盼,就这么轻轻的点了一个句点,算作结束。这也应了那句话”命运既不会像你期盼的那么好,也不会如你担忧的那么糟“
自己报的是化学院材料专业,后来被调剂到安全工程专业。不过这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先前知道科大转专业容易,所以在专业上没有过多纠结。
终于,科大,我来了!
相关阅读: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二)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三)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一)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41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6 编辑

tiancaijacky发表于 2011-11-25 14:25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二)
追忆似水流年
2007年8月15日,我和父母踏上了去合肥的1618次列车。
现在的孩子是很幸福的,动车很快就到。当年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的学生要坐这趟隔夜的绿皮车1618次到合肥。晚上九点半从汉口发车,早晨五点半到合肥。那一晚上,我一夜未睡,脑袋里满是对未来的想象,或憧憬或忧虑。我已经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但也不知道命运这列火车会把我带向何方。在这甜蜜的忧愁中,曙光渐露。火车已经进入了一个我从来没有到过的省份,安徽,已经接近了我将要呆四年的地方,合肥。
火车终于到站了,其实整个车厢有不少科大新生,大家都提着大包小包向出站口用去。那天合肥的天阴沉沉的,下着小雨,出站口处,一群科大的学生老师在热切的等着我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新生,请到这边报到”我才发现,原来乘同一趟列车来报道的,有几百科大新生。不久,校车来了,把大家接到学校。在路上,我不断地打量合肥这个城市,然后和父母面面相觑“车进城了么,还是绕城在走?”论坛上大部分家长可能不知道07年的时候合肥是什么样子,07年,合肥大建设刚起步不久,政务区刚刚建成,滨湖新区还没影子。市中心的长江路还是条水泥马路,黄山路上,花坛比路要宽。金寨路在全封闭的修高架。东西区间的槽郢路口还都是违章建筑。整个城市要么是没建好的,要么是正在拆的。很少有像样的建筑与道路。这时,我心里不禁一沉:难道我就要在这样的地方呆四年么。。。
办好手续之后,科大惯例,几个师兄把我们送到寝室安顿,后来,几个师兄都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到现在还时常联系,此为后话。
宿舍我是第一个到的,于是挑了靠窗右手边的床,毕业的时候大家总结了一下各个寝室人的到校顺序和床位的关系,发现挑床的顺序通常是:靠窗右手边,靠窗左手边,靠门右手边,靠门左手边。不知道各位家长是不是这么挑的,哈哈。顺便说一句,那时的宿舍还没有空调,所以夏天还是挺热的。
现在该几个室友出场了:
室友S,后来转系,学习特别刻苦,后来如愿去了美国读到了喜欢的专业,虽然天天抱怨老板压榨
室友F,经历非常传奇,由于连续两年志愿不当,高分复读两年来了科大。我挺佩服他的,三年高考分数都很高,第一年,除了清北科都能去,报了科大,掉档。第二年除了清北都能去,报了北大,差两分,掉档。第三年,除了清北都能去,报了科大,压线进校。F可以说是我在科大最好的朋友之一吧。F大四的经历也相当传奇,以后介绍。最后去了港科读博士,天天抱怨香港物价贵
室友H,为人低调,老实,有王者霸气,遂冠以老大之名。老大经历就没我们这么多曲折,一直比较稳当,最后留在科大读研。
我是我们几个人当中年龄最小的,而且也没有经历过他们的挫折,没有经历过他们中学的魔鬼式的刻苦时期。所以,有些想法,自然会不一样,以后再提。
然后就是系里面的家长会,介绍会。我们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留校的博士生。少年老成,很有些领导的派头。对我们也是关怀入微,虽然四年来有些时候我嫌他管的太多,但是他的付出和心血,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以后会详细提,他带领我们创造了我们系历史上“出国率最高,挂科率最低,无人留级退学,大家都有去向”的一级。他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也见证了他成为一个丈夫,成为一个父亲。彼此都见证了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段时光。不知再见他会是什么时候。
军训我是没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暑假大病一场,所以只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参加了军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件事,第一是参加了军训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意外闯入决赛。还记得决赛那天,在东区大礼堂,全体新生,班主任,教官参加。2000多人,黑压压的一片,我从来没有当着这么多人讲过话,更别谈背稿的演讲了。我是最后一个,我还记得当时我一个转身,对下面敬一个军礼,开始我的演讲后,之前的担心全部没有了,因为聚光灯照的我看不见下面。只沉醉与自己的脑海里的讲稿,那篇稿子我到现在还觉得写的非常有感染性,写出了当时我对科大真真实实的感情,以至于最后我都不能自已。那次演讲比赛,最后自己拿了个第三名,遗憾的是,一等奖两个人,哈哈。不过收到一个珍贵的礼物,就是这次演讲比赛的刻录光盘,我没看过,被我父母收藏了。
第二件事就是军训期间校团委书记朱东杰老师给我们在班上讲的那番话,我之前发过,大意是“同学们,如果你们能考95分,请你们把多考那10分的时间拿出来,85分就够了,其余时间多参加参加活动,全面发展一下自己。能力的锻炼是很重要的”当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一个很深刻地认识,习惯性的觉得,大学不本应该是这样么?我想像的大学就是这样啊,哪怕科大,也应该只是学习的时间多一些。日后,当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这句话的时候,我才能体会朱老师当时忠告的良苦用心,这句话也成为对我大学阶段有着指导意义的一句话。朱老师今年兼任了科大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相信在他的带领下,科大校友活动会更上一个台阶吧!
这算是我和科大的蜜月期。随着军训的结束,学习生活的走入正轨,我慢慢发现,科大,似乎不完全是我想像的那个样子的。心态,开始起了变化。。。。下次再写吧。
相关阅读: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一)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三)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二)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43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7 编辑

tiancaijacky发表于 2011-11-27 14:52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三)
   谢谢各位家长的支持,我一定会写下去的。虽然出国之后很忙事情很多,但是休息的时候总结总结自己以前走过的路和一些想法,对自己和后来人都还是很有意义的。先祝贺一下家长年会圆满成功,呵呵!
今天开始讲讲大一,我认为很多科大人会碰见的第一个痛苦期和迷茫期出现在大一,或者准确的说,大一上。
大一一开始还是很新鲜很有激情的,学生会,各种社团,各种晚会,各种面对新生的比赛什么的,让人目不暇接。社团招新的时候,大家都是很有激情的加入的。恐怕这个时候他们还不会想到,几个月后,他们就会陆陆续续的退掉加入的大多数社团。有的人,甚至一退干净,再也不和社团活动有任何瓜葛。
这是几乎所有科大大一的学生都会有的一段经历,满怀激情的加入了社团,还没多久,就草草收场退出了社团。所以我就讲讲自己的所见所想吧,形成这个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没有搞清楚社团具体是干什么的就加入,加入之后发现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产生落差。
2. 对于社团牵扯的精力估计不足,有的人觉得喜欢就加了,却没有考虑自己的时间安排,一下加四五个社团,周一到周日全是活动和大会小会,这样日程谁都受不了
3. 对于自己在社团中的角色预期不合理,社团和小社会一样,都要从基层干起,有些同学上来就想组织活动,表现自己,却对一些打杂的小事不屑一顾,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4. 科大有些社团活动质量确实低劣,每年的最大的活动就是招新,再就没了。不过这也不妨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施展拳脚。我在校的几年就看到科大有几个社团由于负责人能力出众使社团发展起来的。同样的环境,有的人看到了弊端,有的人看到了机会。这样眼界的不同,天赋固然是一方面,大学期间锻炼也很重要。
当然啦,大一的孩子们由于对大学不了解,出现各种判断失误也很正常,错了,改了,就对了嘛。我由于个人性格不是太爱凑热闹,所以社团就加了一个辩论队,然后在班上担任文体委员。任何事情要想干好都特别花时间,比如当时由于大一晚会多(准确的说是晚会每年都那么多,但是每年都轮到大一的出节目),文艺委员就要组织排练出节目。迎新晚会排练,12.9晚会排练,元旦晚会排练。经常是上一个晚会刚弄完,下一个晚会征集节目的通知又到了。当时还没有太想到影响学习,锻炼能力之类的事,只是单纯的觉得,老师交给任务我了,我被信任了,就不能辜负这个信任。后来老油条了,就学会分轻重缓急和“分配任务”了这是后话。不过当时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拿了奖,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承认。还是很满足了一下虚荣心的。
渐渐地,我觉得势头不对了。到这里为止,我还一直没提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学习。因为大一刚开始的时候,真没觉得有什么,就是按部就班,听听课,或者不听课自己看看书,把作业完成,我就觉得我学习任务完成了,然后可以干其他的了,并且,我觉得我已经很进步了,高中的时候作业都很少自己写,就是看看书,把一些难点弄懂,其他作业什么的从来不急,反正自然有人会做。。。事实证明,如果科大就这么好混的话,那就不是科大了。科大学习压力大,课程难是其次的,有不少人超级刻苦那是主要的原因。
那时候,我们班安排每天七点到九点到固定教室上自习,其实心里就有些排斥的,觉得管的太多不像个大学应该做的事。不过还是去了,正好有个机会把不会做的题拿来请教请教人。有段时间由于要组织活动,所以每天八点半就撤了,带着人排练去了。但让我震惊的是,每天十点多排连结束一回到寝室,其他三个人齐刷刷的在自习。。。这种环境下没有压力,那是假的。但是这种压力并没有转化为我学习的动力,只是转化为了一种郁闷,甚至觉得,怎么三个人都这么书呆子,白天没学够么?真是没共同语言,算了,给同学打电话去。于是,给高中的同学们打电话发短信派遣成了大一上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打完电话回来,十一点多,三人依旧埋头学习。然后,熄灯,我上床发短信,三人开应急灯学习。。。十二点半,一人睡觉,一点,又一人睡觉,一点半,最后一人睡觉。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长时间里,在熄灯之后就看到寝室里四处亮光:三处应急台灯+一处手机。在这种情况下,我是睡不着的,那种压力就像空气包围着我,可是,我又偏偏很固执,我就不想把我的大学过程这样,于是对着手机发呆,或者有一条没一条的给以前同学发短信。在其他人学习的时候,你坚持不学习,也是要心理斗争的。
如果问其他人怎么看这件事:其他三个人刻苦,我比较懒
如果问当时的我怎么看这件事:其他三个人书呆子,我比较正常
如果现在问我怎么看这件事:我不会轻易地下结论,只是列列我们四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经历和性格,决定了人面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所以单纯讨论不一样没有意义。从经历和性格中中,可以看出,有些事情发生的必然性:
最晚睡觉的那个同学S,高中时竞赛和高考都是一把好手,被学校寄予厚望,结果第一年竞赛失败高考也失败,不得不复读一年,第二年高考差点失败,压线进科大,加上他想转系。。。憋着这样的劲头,当然刻苦
次晚睡觉的那个同学H,高中没有S那么辉煌,但是也可以一比,结果同样是第一年高考失败,并且H性格低调踏实,这样的人嘛,自然刻苦
比我晚一点睡觉的同学F,就是复读过两年的那个,我只用说一句他是从河南考上科大的,大家就应该都能想象了吧。
至于我,第一,相比他们起来,我是没有受过挫折的,顺顺利利拿到科大加分,高考成绩不算好但也不算坏,能来科大,都没有在报志愿上过多纠结。
第二,我所在的六年的那个中学,湖北省有名的“玩”的学校,高一高二暑假寒假全放假,准高三暑假补课一个月。五一十一七天休,周末补半天课,放假一天半,平时很多课都没有作业。。。可以说,我能想象的最刻苦的场景,无非就是,下晚自习后回宿舍趁着熄灯前半个小时继续学习一下。那还是在高三的时候。
第三,我性格本身就嘻嘻哈哈,不把学习,成绩之类的当做自己唯一的目标追求。
所以这样一看,四个人的不同的表现,简直会是必然的
不知不觉中,期末考试临近了。。。
下周争取写两回,下回应该写第一次期末的考试的心态和经历,以及大一下转专业风波。。。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一)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二)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三)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44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7 编辑

tiancaijacky发表于 5 天前 13:50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四)
   每周三例行给老板汇报完毕。有时间写写了。
上次说到郁闷压抑适应等问题,有些家长感兴趣,我就继续说说。
压抑这个问题各个大学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有的大学以玩填补空虚,有的大学以学摆平寂寞,后者虽然更好点,但是实质其实没有看上去差的那么大。这和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学校和家长,给我们这样一个教育:现在吃点苦没什么,到大学你就解放了。。。这个美丽的谎言直接导致了刚入大学的时候很多人的无所适从。因为经过12年的长跑,高考之后身心一下放松下来了,进校后突然发现竞争比高中还激烈,这种转化,一下很难接受也正常。即使好好学习的,也少有高中时的目标与动力(有些高考考砸的人动力反而更强)于是暂时就沿着一条政治正确的路,去追求一个政治正确的目标。在科大表现为好好学习和继续深造。
但我仔细想了想,其实不同阶段的科大人感受到的压抑是不一样的,刚来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美好梦想“破灭”的压抑,学霸大牛处处皆是,社团活动草草收场,合肥城市乏善可陈,学校环境马马虎虎。一天也不想在这里呆。
渐渐的,习惯这里的学习生活之后,我们被同化了一些,自然地,类似一开始的那种抱怨少了点,GPA,GRE,TOEFL,成了我们的主旋律。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会想,这是为什么?我为什么花尽一切时间要把成绩弄那么高?就是为了所谓的数理基础?就是为了那个小数点后的浮动?还是我要在他人看来很牛,在家长看来很乖很懂事,在老师看来是个好学生?是一个我做了12年的那个好学生?到底是我想追求的,渴望追求的,还是我觉得我应该追求的。如果应该,为什么应该?当人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向前想一步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应该不那么显然,这种时候如果有人哪怕能举出十个理由,一百个理由,我也可以举出十个反驳,一百个反驳。
这种时候,只有自己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慢慢悟。
有一部分喜欢科研,喜欢学习的同学,很好,他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还有一些人,比如像我这样的,就会很困惑。
为什么路就一定是,好好学习,拿高GPA,然后深造,搞科研呢?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当写到大三的时候会详细写。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四)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45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8 编辑

tiancaijacky发表于 5 天前 14:28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五)
接着上次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讲。
其实因为参加各种活动,我期中考试时就考得很不好,一门60多,一门70多,不过当时自己并不太在意,因为一门还没开始好好学,一门是因为考试中的粗心太多。然后调整调整了学习节奏,发现也能跟上,微积分,线性代数什么的,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于是就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过着每一天。不知不觉中,元旦到了,2007年12月30号,那天晚上考了在科大第一次非常正规的考试(期中考试比较像随堂测验)C语言,这门课我学的不错,考完也没什么难的。考完大家都很兴奋,一是因为考试不难,二是因为第二天要开始放元旦假期了 。大家就一帮人一起出去东门外吃烧烤。路过生院楼群的时候,我向着生院旁的大片黑乎乎的草地一撇,觉得夜格外黑,但是我断然不会想到,也许就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地方,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和自己做着最后的斗争。
第二天早晨,我们从大蜀山踩点回来,准备继续筹划元旦当天的活动。发现校门口听着一辆救护车和警车,没有在意。到了宿舍里,听宿管大爷说,住我们这栋楼的一个05级X院师兄,昨天晚上在生院旁边喝药自杀,听说的原因是自己新买的笔记本被偷了。。。当时自己一愣,虽然之前听说过很多大学生自杀事件,但这一次,离我如此之近,就在我昨天吃烧烤路过的那片黑暗中,一朵鲜活的生命之花,就凋谢了。2007年科大学生可谓流年不利,很多事情后来的师弟师妹们都不知道了,我也只是听说。那一年科大出了两起自杀事件,一起偷窃事件。刚才说的是第二起,第一起是在2007年的6月末,考试周的时候,一位05级X系的同学由于考试作弊被抓,一时想不开,投湖自杀,地点,就在水上报告厅旁边。还有一起偷盗事件,也是住在我们一号楼的一个同学,成绩很好,排名班上前几。但是一时糊涂,偷了自己以前寝室同学的几台笔记本电脑(他有钥匙),当时据说的情况是,公安封锁了一号楼,经过搜查,把他列为了嫌疑人,但是毕竟是学生,校方警方也都不想闹大,班主任找到他进行劝说,说你一时糊涂,如果你能主动承认,我们可以想办法不追究你刑事责任。但是那个学生还是沉默到了最后。最后被警方带走。结果是,判刑几年不记得了,开除学籍。记得当时那个通报贴到了一号楼的黑板上。
以前的类似事件还有科大少年班马XX事件,湖北省文科状元偷窃事件。等等,不过那都是很久的传说了。
万幸的是从那以后到现在,科大再没有出过本科生自杀或者犯罪状况。最近看到华科,北大接连有人自杀不甚唏嘘。我是很难理解什么东西可以让一个人义无反顾的放弃生命,放弃父母,放弃朋友,放弃还没开始的,未来。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2008年的年初,下了很大的雪。对那年的考试周的印象就是纯白的,每天醒来看见窗外的白雪,映在寝室里,把寝室照的格外亮,我就在那雪光中,自习,备考。偶尔期盼一下即将到来的寒假。考试和复习的过程都是按部就班的。考完微积分之后感觉格外好,觉得自己题目都会做。而考完线性代数后却发现了自己的几个低级失误,觉得不应该,但是没什么了。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回家的脚步和期盼!
2008年1月21日晚,坐上了回家的1618次列车。期盼这一天好久了,从十一月开始,我们寝室的日历上,这一天就被室友画了个圈。而这个日历一直在我们寝室呆了四年,每每看到,就会想起寝室几个人刚到科大时,虽然有不同的表现,但却是一样的挣扎。和来的时候一样,我又失眠了,偶尔抬起头看看窗外,能看见雪映着的一点点微光,能感觉到漫山遍野的雪。听着火车与铁轨有节奏的敲击声。想想自己,这一个学期的彷徨,郁闷,压抑,以及开心,激情,新鲜。放佛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自己整个大一上。现在让我回想的时候,我也不能分出来什么时候是开心的,什么时候是压抑的。只觉得,每天,都在这几种情绪中循环往复。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五)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1-12-6 23:48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8 编辑

LXG  (含墨发表于 2011-3-14 21:21 | )
转载,科大学生四年点滴 原创小说连载 -- 大学时代
大学时代--小说 2011-03-13 18:13 | (分类:默认分类)
我一直很想写一下我的大学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宿舍4个人,但是要融入很多其他人的性格,记录一些事情作为素材,先贴个人设。大家有好的小说名字帮我起一个吧
人物:
郭嘉:江苏徐州人,典型的“猥琐”宅男,酷爱动漫,性别男,爱好女。皮肤白皙,双眼有着非一般的迷离,总是在第一印象中迷惑别人误以为他有着纯情可爱的本质。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孩子没脸没皮,没心没肺,简单的说,就是他的羞耻心早已在“各种磨练”中消耗殆尽。
张飞:安徽安庆人,高大威猛,清眉秀目,一副出色的歌喉,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直来直去。他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学习。每天7点比闹钟还准,每晚都成为一教1101最顽强的残余党羽。除了大一时在迎新晚上以陶喆《loving you》一炮走红后,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最终成为科大4.0师兄的又一个传说。
甘宁:湖北荆州人,机灵好动,钻研各种二手市场,校自行车会长,有着很强的气场,简单的概括就两个字“女王”,如果一定要详细点解释的话,就是“超霸气爷们”,哪怕去食堂打个早饭,他都能用眼神告诉你:“这筐包子全是我的”如果你敢惹他,他就会优雅的从后裤兜里掏出面巾纸,先转过身解决一下自己的鼻涕问题,然后拿着新鲜的鼻涕纸追着你跑完整个学校。口头语:“毛儿啊!”
吕蒙:河北兖州人,无口大叔,不苟言笑,但是对甘宁很没辙,关系比较好,身高体重都十分标准,把眼镜摘了其实就可以拉去当雕像了(虽然跟大卫像还有一定距离),一直在话剧社担任上帝一类角色。
甄姬:如果你看到某个女生每天跟着不同的男生出去自习,你可能会觉得她暧昧,如果你看到某个女生跟着男生出去打篮球,你可能觉得她豪爽,如果你看到某个女生不停再你面前絮叨和她男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可能觉得她很专情。好吧,甄姬就是这个女生。甄姬来自河北,化学系,短发即耳,她来到化学系的那天就告诉室友:“学高分子多好啊,出不了国也可以去杜蕾丝谋职~”秒杀了诸多装bility。郭嘉有一次跟甄姬说:对这个没有妹子的世界绝望啦。甄姬:对这个没有男人的世界绝望了。郭嘉:你多幸福啊身边全是妹子,我身边只有男人!甄姬:其实你只要改变一下性取向也可以非常非常幸福……
关凤:关羽的小女儿,为人真挚善良,但是非常害羞,不太和男生说话,唯独见到吕蒙的时候总是脸红。
姜维:自由聪明好学,习得观天象的真谛,稳坐天文系第一把交椅,但是学习能力从来不和人格一致,此人可以说是猥琐宅男的代表作,是贱人界的一朵奇葩,简单的说,但就是一个团队的MT,嘲讽能力让所有人都惧怕三分,有一回在网吧带队魔兽世界,因为队友偷懒太多,姜维怒不可遏,大叫一声:“都TMD的把手给我从裤子里掏出来放键盘上!看到怪不会拉,看到AOE不知道躲,你们TMD看到女人会不会上啊!”当时整个网吧都肃静了。
司马懿:上海人,真正的动漫迷,郭嘉第一天听说这个人的时候觉得找到臭味相投的人了,特意登门拜访,看到此位白胖小子正在看动漫,郭嘉好奇问了是什么,答曰:“87年的作品了,之后的全看过了,现在正在补80年代以前的”借着就是key社,东都等等再也不属于三维世界的东西了。可以说是整个的班级的动漫片源,他专门买了500G的硬盘用来保存各种蓝光动漫,而且存三份,一份自己看,一份备份,一份专门用来布道(此为司马懿原话,意思就是专门给别人拷)
诸葛亮:广东广州人,广东口音很重,可外语奇好,不仅熟悉英文,德文日语也略有通晓,简单的是就是一个外语比普通话还流利的中国人,腹黑,电脑高手,宅男。
曹操:山东蓬莱人,爱吃辣椒,身材火爆,脾气却异常温顺,体育委员。热衷三国杀,但是因为打法非常奔放,经常容易面对南蛮大象,无奈喊出:“大爷胃疼,胃疼啊!”
刘备:四川成都人,身材瘦弱,体重80斤,跟张飞出去逛街,整个一爸爸带孩子逛街,一口标准四川话十分可爱,热衷电视剧,电影,游戏,和床。
周瑜:北京人,天子血统,面如冠玉,风流倜傥,精通Dota,魔兽,CS等等,典型一枚高玩,游山玩水,戏谑人生,姬妾成群。如果不是最后毕业时勉强混出国了,相信会被无数宅男追杀到死。
较新一篇:科大时代(1)--英雄初遇 较旧一篇:没事小感概一下 阅读(139)| 评论(23)| 分享(0) 评论 | 分享| 喜欢
科大时代(1)--英雄初遇 2011-03-13 20:37 | (分类:默认分类)
英雄初遇
郭嘉风尘仆仆的落脚合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这年他高考分数正常发挥,按说是不够上三国科大的,但是好在高中的物理竞赛一等奖拉了他一把,才有幸来到这个号称“不要命的来科大”的地方。拖着各种袋子办了手续安顿的宿舍,甘宁早已经到了,此刻他正斜倚着凳子玩手机,见到郭嘉来了忙收起手机善意的问好,一阵搭手帮忙,当然这时的郭嘉还不知道,在将来的四年里,这位“手机小王子”无数次的因为玩手机把他晾在一边。紧接着两人就此小城名校发表一番大论,按说郭嘉来自于江苏徐州的一个小县城,对于合肥这样的二线城市不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惜这小子从小就看不住,好奇心特别强,只要是没去过的地方都极有兴趣,所以当年不远千里从徐州考到南京上学,科大的宿舍只有一个勉强放下四张床的地方,此外只有窗户和门了,而他当年的宿舍至少有两个大,兼有卫、浴、阳台、空调,甚至每楼层配备澡堂、热水器。加上郭嘉的多数好友都去了南大,不勉有种英雄末路之感,大叹一口气,安慰自己:“算了,来这里也不是享福来的,至少分数线比南大高的多!”甘宁也不是话少的主,他家就住在湖北宜昌,三峡边上,简单的说就是当年甘宁上初中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骑着自行车从三峡大坝上面压过去~好生了得。
一夜二人闲话不断,中途还被上届的学长学姐进来照顾了一番,基本上都是推销英语报,移动手机卡的。当时郭嘉还一时兴奋定了一年的,结果事实证明这些“四级出卷人主笔”的英语小报,果然乐趣多多,期期给你一半的篇幅讨论一下外文诗歌,再讲几个号称文学名著的东西。郭嘉发现它最好的用处就是:催眠!后来可能主编大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改头换面,每期加入最新的科技进展,甚至还有一期讨论如何制备暗物质,郭嘉才发现它用了额外的公用:催命!
到了第二天,天还没亮,宿舍走进来一个新人,他一抬头就跟睡在床上的郭嘉打了个照面,吓得郭嘉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来。来人叫张飞,身高190cm(PS:虽然他本人一直坚持说自己是188cm,但谁都知道那不过是因为樱木花道也这个身高),眉清目秀,大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感。其实张飞也为自己的身高很苦恼,经常撞头不说,罗锅背也是个问题,记得每次小时候干坏事偷人家枣子,第一个被发现的都是他,别的小孩一溜烟跑了,那家主人能跟着他一直追到他家去,后来他学乖了不往家跑了,改天人家从他家门口过,扯着嗓子就喊:“唉,就是那孩子,就是个子最高的那个调皮捣蛋孩子!”然后又是老爸的一阵‘红烧肉’。所以这孩子从小就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好好读书。郭嘉后来总结,事实证明张飞是被整个社会培养起来的。长相问题其实也闹过笑话,当年张爸张妈不知道为啥想要个女孩子,可惜天不遂人愿,生了个带把儿的,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打小一直把小飞仔当女孩养,大概幼儿园的时候张爸张妈带着飞仔去朋友家玩,张飞和另一个小mm玩的不亦乐乎,直到走的时候,人家小萝莉抓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妈妈,那个姐姐长的好高啊!”张飞内流满面啊!这天的张飞为了省钱做的夜班火车来的,他的火车票只要15元!在火车上咣当一夜后凌晨就到合肥了,在广场上挨到学校的接送车来他才到的学校。和郭嘉他们一番嘘寒问暖之后,还没坐稳,郭嘉赫然发现身边又多了一个人,着实吓了一跳.
来着姓吕名蒙,字子明,他来了半天只是安静的在听郭嘉他们胡侃神聊,仿佛是一尊雕像一样,仔细打量下,这位仁兄不管身高体重都极其标准,身高178,体重68,连长相都是素描课上的那种石膏头,发行都是‘如来式’,当然这个长相可以说是标准也可以说平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吕蒙经常混溺在人群中,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开启洪钟之音,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活生生像是青铜五小强背后的雅典娜!结果吕蒙的这个特点后来被校话剧社发掘出来,成为话剧社的“御用上帝”~郭嘉当时心里在想:这位是典型的一位无口大叔么?此刻的他还全然不知道,这位不鸣则已的内奸,每次跳出来都会大收一批人头!
三国大的风流大幕也就从这里缓缓拉开了!此后一切的嬉笑怒骂,荒诞不羁,怆然闷伤都从这个平凡的散满阳光的日子开启。
到最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当时年少
转载,科大学生四年点滴 原创小说连载 -- 大学时代


作者: 向往    时间: 2011-12-7 00:00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5-4-25 16:19 编辑

坐沙发,慢慢欣赏才女发的贴。。。。。。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7 18:54
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2-1-7 14:03 编辑

透望远尘发表于 2010-9-21 11:4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中国人 科大魂( 2010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二等奖)
(转自科大网)中国人 科大魂
2010-09-19
刘彤

8月,我从遥远的北国来到中国科大,站在科大朴实无华的门口,望着碧绿的梧桐,嗅着芬芳的广玉兰,曾研读过一遍又一遍的文字在脑海中展开了一幅画卷:从北京到合肥,从筚路蓝缕到美景如画,科大改变的是校址校园,科大不变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与学生共甘苦的郭沫若,是超然忘我的严济慈,是倒在讲台上的华罗庚,也是行走在校园中求知若渴的莘莘科大学子……
        或许,我们该把这种精神称为科大精神,正如校训所言: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科大的精神正是这种求真与务实。图书馆中,捧着厚厚《微积分》认真研读的学生时有稚嫩的面庞,那是少年班的一员,通宵自习室里,彻夜的灯火通明,才走了“夜猫子”又来了“百灵鸟”,科大的学生总是那样形色匆匆,忙忙碌碌,可眼中却总闪烁着灼灼的光芒。正如康德所言:我们越是忙碌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的,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似乎科大人总有一种使命感,少年自有少年狂,我们鄙夷过拜金,痛斥过腐败,扼腕过那些被践踏的尊严,面对这让我们又爱又恨的祖国,我们质疑过快餐式的文化,质疑过远不透明的制度,质疑过让人神伤的现实,可听到科大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口号时,我明白了,原来,改变这一切的机会正在科大手中,在我们手中。尼采曾说,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科大不正是这样吗?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坚持本我,小而精,小而美,不求扬名立万,只求真才实学,眼前的黑暗属于中国,但科大让我们撕破这黑暗的帷幕,看清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开创自己的天地,用双脚丈量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但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抹不掉中国科大人的宝贵印记。
科大是一面旗帜,飘扬的是科大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大的精神是一种魂,是困境中不失锐气的刚毅,是浪涛中不失勇猛的气魄,是繁华中不失自我的执着。科大魂让我们明白,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人民也不会服输。
        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  

  ( 2010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二等奖)

中国人 科大魂( 2010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二等奖)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37&fromuid=616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7 18:58
hglxs2发表于 2010-9-21 16:07 |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 ... hlight=%D1%DD%BD%B2
科学与梦想 2010级演讲比赛一等奖
王博

勃兰特•罗素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曾在20世纪初多次来到中国。他为中国的文化所吸引,更为中国的问题所担忧。他曾冷静分析过中西方的差异,他认为西方文化的支柱有三:一是柏拉图代表的希腊文化。二是圣经代表的宗教与伦理。三则是伽利略代表的现代科学。而这三点在他看来对中国均不曾有过任何作用,现代科学对中国不曾有过任何作用。
  现在,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他———这位真心喜爱中国,祝福中国的睿智哲人:科学之花已在古老的中国大陆上绽放,而我们科大的师生正是这科学之春里最绚烂的花朵。
   春景喜人,但这美景中隐含着不安。
        与政治经济的粗壮相比,科学的枝条尚显纤弱。丰硕的科技成果里,仍然缺少“诺贝尔”这最有分量的一颗。
        走在科大,环顾四周。处处是为积点而奋斗的学子,我们是不是忘了些什么?处处是为offer而忙碌的学哥学姐,我们是不是丢了些什么?我们为何步入科学的殿堂?我们又渴望从科学的殿堂里收获些什么?是寻求智力上的娱乐?是寻求功利上的收益?还是像罗素所说:为了探索知识,为了知晓群星为何闪烁!
        我不确定,我是为了什么。
        梦想的缺失,让人更易在无涯的学海中迷航。
        王小波先生曾经描述过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想要开创伟大事业的一族。
  他们是“伟大一族”,他们不是空想家,不是只会从众起哄的狂热分子,更不是连事情还没弄清就热血沸腾的青年。他们的眼里闪烁着梦想的光芒,他们相信美好的梦想,时刻准备为梦想而奋斗。
  多少研究成果始于小小的梦想,多少伟大事业始于小小的梦想。
  请允许我借用海子的诗句,发出对“伟大一族”的召唤———
        从明天起,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关注其中的点点滴滴
     关注其中与自然的每一点联系
     从明天起,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心怀梦想,春暖花开      ( 2010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一等奖)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7 19:01
本帖最后由 透望远尘 于 2011-12-7 19:03 编辑

山东风和日丽发表于 2011-9-26 16:01 |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 ... hlight=%D1%DD%BD%B2
[转帖] 2011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获奖作品
 我喜欢
   邓淇元
  我喜欢中国科大的科学崇高,真理至上,就像当初专为两弹一星研发而设,中国科大的科学理念可谓与生俱来。我的科大,是你承载了50年代青年学生的科技梦,国家领导人的复兴梦及中国人的强国梦。我的科大,你在科学的高峰上,以傲人的姿态昂首挺立!

  我喜欢科大的建筑,简约,朴实无华,不仅仅是西区小桥流水的花园湖景,风格别致的教学楼,更是30多年前科大南迁时那些师生们用双手一砖一瓦建起的楼宇……我的科大,从北京到安徽,从繁华到宁静,环境变了,时代变了,但一切都改变不了科大人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追求,自然灾害、人祸动乱都打不垮。因为梦想早已渗入每个人的血液,那就是我们科大人不屈的脊梁!

  我喜欢科大人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喜欢科大严冬下纷飞的瑞雪,喜欢雪后操场跳跃的身影;喜欢身影挺立在三尺讲台上的坚毅,以及离别时柔情的泪水……那只是科大的一个小小缩影,那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隐忍,那是希望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信念。

  我的科大,我喜欢你舍我其谁的霸气,我喜欢你宠辱不惊的恬静,我喜欢你安之若素的淡然,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你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

  这是我喜欢的科大,它不是任何人,却是我们全体。作为新一届的科大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完善自己,去诠释自己,去绽放青春,去燃烧生命!

  不要问祖国为我做了什么,问一问我对祖国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科大人爱国的热忱,是科大人坚守的信念。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勇敢面对,只要心中有梦,我们定能穿过荆棘,挣脱泥泞。

  沐浴着永恒的东风,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我们与祖国一起,用青春中每一个不能错过的今天,去编织最美的梦!  (2011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一等奖 )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7 19:03
梦圆科大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 ... hlight=%D1%DD%BD%B2
赵敏达

  如诗如画的环境,勤奋朴实的学风,平易近人的老师,堪作榜样的学长,能走进这样的校园一直是我的梦想。2011年8月14日,当我带着兴奋喜悦和一丝忐忑走进了中国科大校园时,我知道我已经实现了这一梦想。走进科大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挺拔的松柏,整齐如茵的草坪,硕果累累的石榴树,生长在湖中的水杉,还有那林荫小路上不知名的小鸟,我知道这一切已经属于我,这一切都将融入我未来的生活。

  走进科大十几天来,我看到的是图书馆自习室中夜读的灯火,穿梭于教室和实验室间忙碌的身影,还有穿着朴实、态度和蔼、乐于助人的师生,这一切构成了科大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从踏入中国科大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吗?科大朴实无华,真实自然,风格低调,不喜张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这是我对科大最深切的感受。

  在科大,我们将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多识,科大将为我们铺垫脚下的成功之路。科大,你是父辈的希望,莘莘学子在你的呵护下美好的理想得以实现,勇敢的梦想可以成真。科大,你有春的温暖,夏的灿烂,秋的成熟,却没有冬的严寒。是你在中华大地上点亮了无数璀璨的明星!此时,我愿用我的笔,描摹一幅缤纷的画卷,将它献给每一个深爱着科大的科大人

  金色的校园,我们喧闹而来;年轻的胸怀,溢满无限的期待;素裹的世界,我们尽情渲泄;火热的情怀,放射生活的多彩。

  绿色的校园,那些懵懂的少年,张扬生命的光鲜,领略知识的无限;炽热的校园,那些年轻容颜,满载收获的知识,期待新的学年。

  在这片纯洁的沃土上,孕育着我们对未来无限的希望。我们渴望未来变成雄鹰,翱翔于这片苍穹之上。中国科大,是你让我在人生中有好的起点,是你激起我对知识的渴望。今天,我要将最美的鲜花,最甜美的微笑赠予你,我最亲爱的科大。

  记得哈佛有句名言,“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学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那么,我们每个科大人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完善自己,去诠释自己,施展才华,绽放青春,燃烧生命!同学们,然我们行动起来吧,这是科大人的气魄,科大人的洒脱,科大人的执着,让我们用信念与汗水,实现人生的理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书写科大美好的未来。祝福我们的科大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2011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二等奖 )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7 19:06
我耳中眼中的科大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 ... hlight=%D1%DD%BD%B2
   胡梦雅

  若问大家为什么选择科大,我想一定有人和我一样,我们是被科大精神吸引来的,而科大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优良学风无疑是最重要的。

  暑假,我认识了一位科大师兄。他说这个假期他只在家待了两周,因为若有所失,就返校了。啊,谁会在自己家若有所失?大家一定会认为师兄是个怪人,和我当时想到一样。但真正来到科大后,才发现科大像他这样,假期留在学校的并不在少数。校园里随处可见留校学习、做研究的学长学姐,他们说与其无所事事地在家待着,更愿意待在学校做做实验,锻炼一下自己。其实,我是个比较喜欢学习的人,听了这里,我真心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

  科大精神中还有团队精神,民主精神,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等。这便是我耳中的科大。虽然目前这些尚属耳闻,但我相信自己即将亲身体验和感受。

  目前我已真切感受到的是科大人的特质。平时同学们散发的是朴实无华、诚恳踏实的低调学生气息,但军训间隙发现每个人都很活泼,就连沉静的同学也会和大家一起呼喊“教官来一个”和大家一起哄,催促教官表演节目。我是个不善交际的人,锻炼能力是我上大学的目标之一。幸运的是科大为我准备了一个很好的道具———校园一卡通,我戏称为名片。在楼道里,在军训中,我都会对旁边的女生主动说一声:“同学,你好,交换一下名片好吗?”不瞒大家说,这招屡试不爽。无论活泼型的还是腼腆型的女生听后都会咯咯地笑起来,然后便是一片欢声笑语。真的推荐大家尝试一下,你们一定会和我一样发现,科大人都是个性和谐的,我们不必孤单,只要伸出手,身边都是朋友。

  “红专并进,团结互助。”郭沫若校长如此概括科大学风;“朴实诚恳,个性和谐。”这是我眼中的科大人。

  昨天,因为这些我选择了科大;今天,我要努力融入她,做个合格的科大人;明天,希望我能为学弟学妹们创造更多选择科大的理由!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为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而努力!为振兴科大加油!为中华腾飞而奋斗!(2011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二等奖 )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7 19:07
zhuzhu发表于 2011-9-24 09:04 |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 ... hlight=%D1%DD%BD%B2
小丫头的志气(孩子入学时候的演讲稿)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
还在北京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去合肥,为什么要去科大?”是一个时常就会有人问起我的问题,只是于我,总是在心里骄傲地反问“我,怎么能不去科大?”
去年中秋,初到科大校园,我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郭永怀教授的塑像前拍摄的。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老乘坐的飞机坠毁。找到遗体时,衣服都烧焦了的他,和警卫员紧紧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俩的身体分开时,才发现郭老的那个装有两弹一星绝密数据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郭老盛年早逝,他的精神薪火相传。某个卫星发射中心发现故障,赶赴现场排除故障的所有技术骨干领导原来在科大时彼此都认识,事故排查现场俨然科大校友小聚会。那些肩负着科大建校伊始两弹一星使命的科大人,用足以折服所有人的坚韧、智慧和勇气,硬生生地奠定了属于科大的最初的,然而是永恒的荣光。
半个世纪前,科大建校首批招生1634人,半个世纪过去了,2011级本科生1788名。世易时移,“天下学子一石恨我不能独吞八斗”的扩招大潮中,能在如此的喧哗与骚动中不随波逐流,守住本真,言行都能称之“科学”的大学,仅此而已。华为集团的老总任正非曾经感慨说:“中国之大,只有这里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我,就冲着这“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精气神,冲着这血液里都流淌着光荣和梦想的科学圣殿,来了。
意料之中的,自是时常有人不客气地在我和父母面前提起宁铂,谢彦波,以此为据说明拔苗助长之危害,说明伤仲永是所谓中国第一班,神童摇篮的少年班不可避免的最后尴尬。我通常不正面反驳,而是借用少年班校友,紫光集团总裁郭元林先生的话反戈一击,你怎么知道谢彦波不能是陈景润?凭什么认定宁铂不能成为下一个李叔同?只要人生未到终局,成败就根本没有标准。刚过而立之年的少年班,光荣与梦想同行,未来之辉煌还需假以时日,还有待于现在的小小的我们去增光添彩。再则,泯然众人矣,并非失败的象征,而是人生的真谛。泯然众人矣恰恰是少年班的我们最需要的精神,经得起风吹雨打,经得起潮起潮落,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当然,我听到更多的是对科大的赞美和肯定。在我离京南下之前,一个声名显赫的成功企业家对我说,我支持你去科大,不夸张地说,科大少年班是我们六七十年代人的精神图腾!我公司里有不少科大毕业生,他们身上都有科大的味道,也是你一定要去揣摩和发扬的。这种味道就是智慧的气息,宽厚朴实的气息。
    也是在我南下离京之前,参加中科大新生嘉年华活动,一个即将远渡重洋深造的科大校友告诉我,每一个科大人,无论你现在哪里,也无论你现在如何,请记住你是一个科大人,请记住科大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请记住一个科大人是从哪里来,也请记住我们终将要到哪里去。任何时候我们都不需在乎任何人,我们只需专心走好自己的路。
我记住了这段朴实的话,记住了校友诚挚的期望和祝福。
科大的荣耀,不是林林总总的排名榜展现出来的,不是BBS上水军灌出来的,更不是多少金钱多少高官来衡量的,而是靠我们每一个科大人做最好的我们自己来证明的!科大精神这根接力棒现在传到我们,2011级科大新生的手中,这个接力不能跑慢,更不能让接力棒从手中落下。让我们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到无穷!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14 20:06
tiancaijacky发表于 昨天 12:33 |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6460&highlight=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六)
首先道个歉,最近期末考试来临,老板又催着干活,所以回家很多时候就复习了,复习完也就懒得写了。。。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作为一个非牛人,在这里不负责任的扯淡行不行?误导了家长倒是还好,误导了师弟师妹怎么办?后来想想,我是把大家想的太笨啦,他们当然有自己的辨别能力。。。有些地方要是觉得我胡说八道的,肯定也就一笑而过了。
今天考完一门,上来继续更新一下。
上一章写的可能有些沉重,不过这种悲剧嘛当然是极端事件,而且是哪里都有的极端事件。因为极端,因为发生在自己身边,所以给自己的带来的震撼也格外大些,好在科大从那之后还算平平安安,除了偶尔有些笔记本电脑失窃之类的事件,破财免灾,终究算不得什么大事。
2008年的寒假是我大学的第一个寒假,这么长时间的离开家乡,回家之后,高中好友相聚自然难免。这也是个机会了解到各个学校的风格。具体的当时谈的什么忘了,但是普遍有一点就是大家对大学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失望吧,可能是我们高中玩的太过,以至于到大学都觉得没什么好玩的。也可能是我们对大学本身就抱有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盼。还可能是与中学时同班同学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兄弟姐妹似的同学情不一样,大学同学之间,多少会类似于一些成年的交往了,客气有余,热情不足。兄弟姐妹似的关系也只有在宿舍同学间或者社团要好的同学间才有,想像高中那么毫无顾忌的交往那是不太可能了。总之听到这些,心里算平衡了些。不过我高中的各位同学对我们寝室的学习氛围的确是惊讶无比,从清北,到浙大上交,再到武大华科,各个学校的同学都纷纷表示科大学术氛围果然名不虚传。前段时间我一个在清华后来去斯坦福的同学还跟我打趣道:你们学校的人都长着一张搞科研的脸。
真是特色鲜明啊!
其实这个寒假过得是不太好的,为什么呢?因为考得不好。
郁闷的原因不完全是考的不好,要是真考得不好我也认了,主要是考完之后感觉还挺好,所有题都做了,并且以为会做。。。不过仔细想想,这个成绩没什么对不起我的,我又不努力,最后考出来的成绩排名是四十人里的二十名(刚好一半,太好记了,以至于一直都记得)。咱们不能只想学贼吃肉,而不想替贼挨揍是不是?
但是道理归懂,在那个时候,说真的能不重视成绩。。。绝对是大假话,无论努力没,结果不好,总是让人郁闷的一件事。更郁闷的还在后头,开学以后,大家总要互致一下问候,问候着问候着,就会很自然的问候道成绩上。 总有人会很真诚的在你说了你的成绩之后,感叹下考的不错,接着在你问他的时候报一个比你高的多的分数,还摇头感叹发挥失误。。。以前我觉得这类人虚伪,后来发现,确实几乎找不到更好的回应方式。。。不过摇头感叹发挥失误的情节确实可以省略掉。。。
我们寝室的成绩分布是:一个班上第一名,一个班上第十几名,一个班上第三十几名,我自己是二十名。大家要不有奖竞猜一下,S,F,H三个人的成绩分别怎样?这个学期也是我对成绩记得最清楚地一个学期了,以后到了大二大三,随着态度的端正,便很少打听其他人的确切成绩了。
大一下相比大一上就过得无聊单调多了,首先因为这学期活动较少一些,其次也是我觉定这个学期应该吧重心放在学习上。不从GPA的角度论,也应该学点东西。
但是这个学期有一个重点事件:转系。。。


相关阅读: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一)
http://bbs.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5893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二)
http://bbs.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5896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三)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5939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14 20:06
本帖最后由 透望远尘 于 2011-12-14 20:14 编辑

tiancaijacky发表于 昨天 13:28 |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七)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6465&highlight=
转系,我们安全工程系,工程学院,绝对是重灾区。类似的可能还有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等等。
其实,刚进校的同学,包括我,包括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不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科大的重心在东区。不是因为行政机构在东区,不是因为候校在东区,亦不是因为郭校长的像镇守在东区,而是科大整个学校的氛围和实力都侧重都在东区一点。
如果把众多院系必做科大的孩子,那么少年班,各种试点班,是最亲的,数院,物院,化院这三院也是比较亲的。地空,生院,信院,计院就要差点。最边缘的,属人文,管院,工院三院。(以上观点系个人见解,选专业有风险,做选择需谨慎!)记得大三有一次活动碰到一个管院的同学,他自我介绍妞妞捏捏说他是管院的,然后我说,管院怎么了?他说,每次他和别人介绍都特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管院的。。。大家都是学理工科的,就他们学经管。。。
比起管院的边缘化可能在科大还有些道理而言,工院的边缘化就真的是科大一个悲剧。
众所周知,科大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的技术,在当时建校的时候,就是指的以近代力学(工院的前身)和无线电(信院的前身)为代表的当时比较先进的工程技术学科。其实以前科大的工程一直算立校之本之一,绝不像现在这么偏重理科。科大偏重理科的局面,是从1998年朱老校长上任后慢慢开始形成的。我们不像清北复交四校,钱多烧得慌,想发展啥都行。我们钱就那么多,优先发展工科还是理科?朱校长的选择是,理科。 这个选择的对错,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我也没资格讨论,但是的确在校内引起了巨大争议。校内bbs,有人列举朱校长“八大罪状”,此为其一。后来科大副校长,火灾实验室主任范维澄院士与其闹翻,出走清华。其根本,也是发展理念不同。1998-2008,是科大失去的十年还是发展的十年?时间去检验吧。
扯远了,以上是科大现在理科压倒一切的格局形成的历史。
哪几个系是转入的热门系呢:第一当推物理,科大物理实力确实强,招的人也多,转系三分天下物理应该能占其一(可能有些夸张)。第二是信(计)院化院并列吧,信(计)院略占优势一点,一个好工作,一个好出国。不过转化院要补的课较多,但是都能够撑过来。第三应该是数学和地空,数学院人较少,转入要求严,并且一般想转数学的一般都会掂量下自己有没有那个天赋,呵呵。地空院其实是想出国而又不敢去物理化学数学的人的选择,因为地空太好出国了。。。我们班当时有两个人为了出国转地空,结果是:一个也没出。。。然后还有管院的统计专业转入的也比较多。以上是转系大致的趋势,不太精确,看个大概吧。
要转系,我们班这种转出大户肯定是蠢蠢欲动啊,那个学期大家好多时候都在讨论转系,想转系的,据我观察,有这么几种:第一,有着明确的目的和爱好的,这种,不算多。第二,觉得成绩够,不转白不转的,或者觉得呆在这种边缘院系心里憋屈,有这么一次机会偏要用一下的,但是却没有目标的。这种,不少。第三,本来不想转,后来跟风的,这种,也有一些。我当时也动摇过,当时我的成绩转信院有几个系也够,而且门槛,说实话是挡住那些跟风的的,你要确实想转,门槛其实就没啥用了。但是后来我坚定了,留下来,留在这个转出大系。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但是我特别讨厌东区的压抑氛围,我们系氛围不错,大家关系也都好。
2. 成绩好的都转走了,山中无老虎,大家懂得。
3. 系里头师兄师姐我都比较熟了,借书,办事,以及找他们交流什么的,方便,换个系又得去重新建立。
4. 我们系人均资源挺多的,各种活动,各种奖学金,并且火灾全国只此一家,别无二店,和国际的合作相当多,要是申请出国,有些时候,就是几个教授打个电话的事。(事实证明,也确实这样,我大四时候托我一个在马里兰的师兄联系他的导师,最后几乎拿到了offer,但是我不想读博,放弃了)并且,如果论出国,我们可以申的方向很多。最后我们班多元化的去向也是个证明。

我到目前为止,还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后来再看看那些转系的同学,里头有通过努力达到梦想的,也有相去甚远的。这个当时看似关键的选择,到底有什么影响,引用一首诗《未选择的路》中的一段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次转系,我们班有19人转出,3人转入,人数由40变为24。当然,转出的19个人中的相当一部分,还经常回来和我们玩。大一的同学格外亲!






相关阅读: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一)
http://bbs.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5893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二)
http://bbs.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5896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三)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5939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四)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6059&highlight=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五)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6061&highlight=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六)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6460&highlight=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七)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6465&highlight=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14 21:04
tiancaijacky发表于 2011-7-15 13:26 |
http://www.ustcjz.cn/bbs/viewthread.php?tid=12061&highlight=
[科大人] 转一个真正的大牛的文章《回国杂想----戴磊》
觉得把一种心境和思考写的挺好的
先介绍下作者:
戴磊,获美国“雄鹰奖”(“大本钟奖美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时仅23岁,祖籍浙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Technology)在读物理学博士,莱斯特*沃尔夫全额学术奖(Lester WolfeFellowship)获得者。戴磊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本科期间先后担任理学院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常委,篮球协会会长,并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学生干部。2006年他参加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得赛区一等奖。2009年,他代表中科大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这一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的赛事里,他的论文《正负电子对撞机上ttZ产生过程的单圈QCD和电弱修正》从一千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竞赛特等奖,中科大也获得全国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同年,他以全校毕业生代表的身份毕业,被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美国顶尖高校的研究生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在麻省理工学院,戴磊致力于系统生物学,进化动力学等生物物理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2010年,他参与创办了中国留学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本杂志《Chineseat Tech》,并担任学术栏目的主编。

正文:

浑噩间在美利坚已滞留了约两年的时间。期间经历了诸多人与事,品味着人生的荒诞和美丽。步入phd第二年后,闲暇之时光渐少,自觉心智变得浮躁,偶尔略作反思亦鲜有付诸行动。此番回国,原本还想抽空整理数据撰写论文,很快就作罢了。难得有此机会陪陪长辈,见见老友,于旅途奔波中放肆地读一把闲书,便用张弛有道为自己偷闲寻了一个借口。两周下来,辗转京沪杭,见人,吃饭,游戏,闲聊,买书,读书。方才开始在家乡的美食,美景和美女之间重拾生活,剩下的时日便已屈指可数。

昨日读墨鲁兄在法国的游记,感慨自己校内荒废已久,遂下决心在回美国前写点什么。在此记录下近日来零星的所闻所想,夹杂着读钱穆先生人生十论的感悟。

(一)
我时常为自己感到幸运,因为自己生活在波士顿这样的一座城市。我在夕阳下的Charles River漫步,粼粼的水面上跃动着一条条帆;我也曾静静地坐在Revere Beach上仰望秋夜的星空,听海浪拍打着心中的惆怅。也许是在西子湖边长大的原因吧,我一直觉得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对于个体的内心,理性和感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对于城市这一精致复杂的外在体现,亦如是。钱穆先生说:科学是硬心肠的,艺术是软心肠的;财富是硬心肠的,恋爱是软心肠的。城市的外表是钢筋水泥,硬邦邦的充斥着人类无限扩张的欲望;城市的灵魂则是一衣带水,承载着柔情万种的人文精神。

如此的比喻也许过于抽象,然而自然环境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是无可否认的。一缕清晨的阳光,一望无际的大海,可以让人莫名的满怀希冀,春暖花开。倘若非要寻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恐怕是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传承,甚至可能是地球生命数亿年来进化留下的印记。海洋孕育了生命,江河诞生了文明;太阳则是一切能量的来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人的性情,心智,乃至理想抱负绝非自然天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除却人文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着人的心灵。甚至可以说,人文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因此,当我徜徉在茅家埠的亭台水榭之中,看细雨下的湖面绽放着白色的睡莲,这种熟悉的感觉让我想起两个字:故乡。故乡是每个人的理想之城,是心灵的归宿。她不仅仅是纯洁的精神家园,更是美丽的自然家园。就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当我离开剑桥镇时,我会怀念这里的良师诤友和学术泰斗,更不会忘却泛舟哈佛桥下的那一汪绿水清波。

(二)
在当下的中国,财富的多少成为很多人衡量成功的标准。经管学院的高考状元热,对金融咨询等高收入行业的追捧,全民炒股,垄断性行业的超额收入,司空见惯的权力寻租等诸多现象折射出的是大众对财富的渴望和伴生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一股扑面而来的淘金热,我以为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我们要追求财富?第二,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追求财富?

曾经和一个美国朋友聊天,他说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富豪和普通人的区别,其实只在于一架私人飞机。诚然,对于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不愁吃穿,有车有房,巴菲特不能吃的比我多,也不能睡的比我少。也就是说,对于美国中产而言,财富所能提高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边际了。而产生下一个跃变的财富阈值太高,因此与其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积累更多的财富,倒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享受人生。

我相信对于中国人这样的论调有些脱离实际。为什么?一个浅显的事实是今日的普通中国人买不起房。买不起房就讨不到老婆,讨不到老婆就没法生孩子,生不了孩子就没法让自己的基因生存下去,生存不下去又谈何生活?所以,财富首先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也就是钱穆先生说的自然人生。只有满足了生存这一基本需要,才能谈生活,即文化人生。

生产力的发展释放了人类的双手,有了财富的积累,于是人类开始有闲暇去拓展自己的心灵。财富越多,文化人生拥有的选项就越多,也就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有了自由去思考人生,去看星星,写小诗,便自然地衍生出哲学,艺术,科学这些精神追求来。而一个人倘若实现了财务自由,就可以完全根据他的精神趣味来安排他的生活;反之他仍然不得不受到自然人生的束缚。所以,财富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

反观当下,国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应该是兼有生存和自由这两重原因。如果有一天,当越来越多的个体意识到文化人生中之自由对财富开始饱和,我相信对于财富的追求也会逐渐变得理性。

至于应该如何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至国家之兴衰,下至人性之善恶,是个错综复杂的敏感问题,这里不再多谈。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多少财,是什么道,就看个人的修行和造化了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1-12-14 21:05
编辑家在辛勤工作~~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2-14 21:38
编辑家在辛勤工作~~
lao90286 发表于 2011-12-14 21:05


主任在辛勤的检查工作。年底了。该发奖金了吧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1-12-14 21:41
主任在辛勤的检查工作。年底了。该发奖金了吧
透望远尘 发表于 2011-12-14 21:38
据说奖金很丰厚哦~~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7 13:53
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2-1-7 14:52 编辑

三叠泉儿子日志         作者  cuiyang


本帖最后由 ray913 于 2009-9-29 17:32 编辑


上网无意中看到三叠泉儿子在windows live spaces的日志,写得很好,记录在科大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有一个极好的习惯,就是随手拍各种事物,随时写写东西,那怕是只言片语。把它部分转过来,让大家欣赏。他空间的文字凡是可能都配了照片,图文并茂。由于他转换个人空间,资料和图片有些找不回来了。另外,删除了电脑技术性的话题。

从08年12月开始吧。


12月3日
人的效率其实还是可以很高的
一天时间,
上午确认Deadline,下载推荐表;
下午物化实验;
晚上填表。
现在已经搞出来36张推荐表等待签字了
我现在理解为什么老板会让推荐信精力交瘁了。我这边十几所学校都要崩溃了,他们要面对的可是三位数的推荐表要填写(少则几十封,多则近千封(班主任和某资格很老的老师))。


12月12日
回到合肥
累计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加上白天在北京的一整天。今天早上9点多回到合肥。
这一趟其实非常的顺利,无论是开始买火车票,还是坐火车,买返程票。甚至是在地铁站坐地铁都是直接上车,等都没等。只是回来之后的情绪莫名其妙的不好(也不是完全的莫名其妙,大概是怎么回事,或许自己还是知道的)。按理是应该在晚上和下午尽量的把ps改改,表填填的。结果没干什么事情。下午什么公派留学的东西也没去。
恶心的日子。快点过去吧。


12月15日

如果每天都要为了第二天的合寄准备两所学校的陈述的话,还真有点吃不消。还好,明天要寄的基本上可以寄了。后天的三所仅仅是刚刚开始看了看学校。
现在这生活,真怀念大二时候,摆弄电脑,胡写space的年代。现在不是没心情就是没时间。也没有什么想法去写点像样的东西出来。
好像大学三年半过下来开心的时候真不多,不像高中的时候。刚入学的时候,动力很足,住校带来的一些好处,起得早让我在早上有充足的精力,那时候在窗边,借着阳光看书的感觉很好。过得不怎么如意的是高一下学期刚刚分班的时候,竞赛压力大,课业压力大,当然那时候我也考出了高中最烂的成绩,如果不是非典的光顾,考试恐怕真的就要被撵出重点班了,不过好在后来的竞赛名次,我再也不用担心被撵出去了,不过那时候就算没有竞赛,我的成绩也不会被撵出去。早早地拿到保送资格后,我在竞赛上的投入越发的加大,当然那是我过的最舒服的日子。买了好多书,看了好多书。几乎把市面上所有买得到的化学科普书全都买回来看了,晚上用超星图书馆看书也很生猛,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翻了30多本书,平均每天一本的样子。更重要的,这不是在假期,是在上学的时候,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看的,看了多少,跳过去多少。
大学的事情不想太多,整体上没有多长时间自己感觉过得有意义。从第二个夏天开始,不快乐的情绪就一直弥散着,虽然有过刚进实验室的时候极大的做实验的动力和兴趣,那段时间也是整个大学期间过得最开心的,最充实的。但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是压力极大,状态十分不好的日子。也是活了这么多年最难过的半年。现在追求原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总之留下来两个恶心的TOEFL和GRE分数。虽说过去的一个学期中GPA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从期中时的2.0竟然可以长到3.4。这要得益于有些不该选的课没有选,还有参加实验竞赛的过程中重温了很多过去有机、无机的东西。竞赛回来后补考的仪器分析真的是吓了我一跳。参加实验竞赛其实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情,后来的GRE Subject也获益很多。
这几天又在买书上花了一笔钱。我的书在班上算是相当多的了。买书的时候我很少算计要花多少钱,尽管有时候还是会因为贵而不买(如果真的都买了的话,恐怕现在的书……)。有时候字典一样的书,买者竟然都不心疼,持卡消费也助长了我买书的势头,因为感觉不到钱被花出去了。前段时间把所有的书翻出来,竟然堆起来有5米高。不过这仍然还是没法和爸妈过去搞回家的书多(他们的书在经历了从×××搬家到大连,期间大部分被以废纸的形式卖掉后,仍然有十几米的长度。)最近买的很多书显得过于专业,带回家爸妈也看不了,于是觉得毕业的时候把一些有用的书留给关系好的朋友吧。等这一轮申请结束的时候,我想我会把所有的书都再次从柜子里面搬出来,拍拍照整理整理,然后觉得什么书留下,什么书搞回家。
想买相机了,目前还不需要很丰富的功能。样子好看一点就可以了。主要想用来拍拍书、拍拍微距、拍拍风景。


12月16日
申请进度:6/17 => 10/17
明天要寄掉4所学校,是密度最大的一天,后天一说,然后圣诞前就不寄了。圣诞之后再寄5所。基本上申请大部分的事情就都搞完了。
现在确定下来的学校是这些:
Texas, Austin
OSU
Colorado, Boulder
UMN, Twin Cities
UCI
Michigan State Univ.
Emory Univ.
......


12月17日
Google Reader让大家变得疏远
整理Gmail邮件,翻到了大一那个时候的email。那时候似乎总是有太多的东西要给好友发,但是渐渐的随着Google Reader越做越好,甚至后来有了Share的功能以后就很少发email了。大家似乎默认每天都会去看Google Reader,这样即便是看到了好东西只要在Goolge Reader里面按一下Shift+s,别人就能看得到,发email变得没有意义了。这样下来曾经每天好多email互相交流的东西就变得少之又少了。
虽然大一大二那个时代留下的email并不多,不过回忆起来那段时间或许是大学生活中相对比较无知,比较快乐的时光。因为对以后的事情充满的期待并不多,对出国的感觉并没有那么紧迫,所以有很多时间去琢磨自己的兴趣、爱好。尽管那时候还认为自己过得并不开心,其实那时候过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每天做的事情虽然都不是课业以内的“正事”,不过至少还显得有意义。
那时候对学校还颇有不满,对不同的学校还会经常的品头论足,但是今天看来过去的一些看法并不完全正确,是自己了解得不够。到了高年级之后,上了很多真正的专业课,参与了一些所谓的科研之后觉得,科大的老师、设备还是不错的,这里并不会埋没学生,本应该好好利用的。想想这学期过去后,能在科大的日子就只有半年了,图书馆的书看不了多久了。时间太少,我还没看够呢。

1月14日
关于今天上午翻拍照片的一些感受
起床不要太早,起来了也没阳光,光线不够,相机测光后有敬告,如果把ISO调到400,噪点就非常多了。
于是等到10点以后,重新再拍。不能找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要找没有阳光直射,同时散射光有足够亮的地方。搭翻拍的台子。我是用集邮册做下面垫着的东西,足够大,足够硬。下面垫几本书调整好角度,相机搞到三脚架上面去,保证机身与照片平行,以尽量消除畸变。因为相纸一般都是弯曲的,所以要把相片铺平了拍,但是这里不能使用玻璃板,玻璃板会造成额外的反光,同时起到不应有的滤光片的作用,拍出来的东西雾蒙蒙的,除非是光学玻璃,否则一般的玻璃会严重影响翻拍质量。
比较重要的一点。白平衡要调好,因为采用了白纸做背景,同时用那张白纸作为手动白平衡的标准。经过的反复的尝试,最后感觉EV设在1.0或1.3比较合适。拍出来的照片色彩、曝光感觉都很好。
今天随便上了十余幅照片,过两天有空再拍,再发出来。
以今天的眼光,看到过去拍过的照片,颜色上看得过去的照片10%都没有,绝大部分照片的中心亮,四角暗,这个是家用相机的镜头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在光线很充足的情况下,才不会特别明显。个人感觉这是由于,胶片时代,135的胶卷属于全画幅的大小,而民用相机的镜头就一丁点那么大,很难顾及到整个画面亮度的均匀性造成的,而当前的数码相机虽然镜头还是那么大,但是已经早已不是单镜片了,往往是6片左右的变焦镜头,同时CCD的大小一般都是1/2.5英寸,如此小的CCD,镜头设计就相对容易多了,拍出来的相片颜色的均匀程度自然就好很多,效果也好很多。不过如果真的要拍一些像样子的照片,还是要单反出手,怎么也要Micro 4/3吧。
简单说一下,自己最后总结出来的要点:
阳光明媚,没有阳光直射的区域;
ISO 50-200;
手动白平衡;
EV +1.3;
自拍定时2s
相机与照片保持平行
过两天继续尝试。还好,一上午的时间也算拍出来自己还看得过去的东西了。

1月22日
突发奇想——带隐形眼镜
看了一些关于一月份的Geek,里面有大篇的文章讲隐形眼睛,然后就突发奇想想尝试一下。正好现在的眼睛已经开始花了,也要买眼镜了。
戴隐形眼镜的好处是看望远镜、显微镜或者用相机的取景器拍照的时候会方便些。
坏处是每天都要保养,如果是一周一扔的抛弃型还好,那种几个月一换,每天晚上都要泡在护理液里面的隐形眼镜很不适合我这种在被窝里看电影到睡着的人。
不过Geek吗,没事儿也要找事儿折腾一下。看样子差不多回学校以后就会鼓捣这东西了。对那种一带带一周,睡觉不用取出来的品种,即好奇,又担心,这玩意儿真的能带一周还取出去来吗?

1月27日
今天的照片
原本没打算怎么拍的,既然拍了就发出来吧。
加上上午翻拍的老照片,今天按了将近500下快门。

本学期读书计划
普通生物学 陈阅增
生物化学 王静岩等
经济学原理 曼昆
Photoshop影像修饰艺术 Barry Haynes等
社会学 David Popenoe
生命分析技术 汪尔康等编
大部头的书先列在这里,还有太多页码不多就不列出来了。好像任务也不轻啊。趁着大四最后一学期多看点吧,以后找时间就难了。

2月14日
到校了
就不发到校内和瀚海星云BBS上面去了,那边人太多了。
中午到学校,五个人一起吃完午饭后,回宿舍收拾,把电脑接上,点开邮箱。看到一封UIC的信。
打开瞧瞧什么推荐你到研究生院之类的话,没当回事,前几天bbs有不少这类的推荐一类的帖子。但是再仔细看发现不对,怎么还有附件呢?打开附件发现是Offer。
回来以后收到了一大批的邮件,竟然绝大部分是ETS的,貌似是每次寄成绩ETS都会给申请人发一份成绩单,然后成绩寄到后再发一份通知成绩寄到的邮件,于是占了一信箱。附带Wayne State Univ.还发了封网上查询申请状态的确认函。看着美国那边经济危机的状况,在考虑Detroit已经是一个没落的城市的这个现实,Wayne St. U那边可以Withdraw了。
不管怎么说,我可以去美国了。

2月23日
一早晨起床就收到据信
Michigan State Univ.终于给我发据信了。比其他人来得晚一些罢了。原因很明确,"due to your low TOEFL and SPEAK scores"
然后是Carnegie Mellon Univ.那边的教授。在一星期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竟然主动发邮件告诉我“I wanted to let you know that your application is still being considered for graduate study within our department.”,唉。估计是英语问题让大家都很为难啊。
这学校要是很快就能发Offer的话,俺马上就从了它,尽管它的化学不像它的计算机和工程那样让人注目。
等待的过程总是很慢,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消息,不管是据信还是Offer,总要有消息是吧。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也要有个回复吧,面对有些人多少天都不查一下邮件,我也只能说无奈。

月25日
重装系统绝对是一件心惊胆战的事情
丢文档不说,还有可能把备份也丢了。
幸亏准备了一份备份的备份不然就什么照片都留不下了。差一点备份的也丢了。
说起来这次重装系统正是因为备份软件出问题了,不能全盘备份才丢的东西。这到底是备份软件帮助保护了文件的安全还是备份软件导致了另一种丢失文件的可能?舍本逐末了?
2月28日
不爽
配了个眼镜,竟然花了那么多钱。在大连配好了,回合肥竟然这么贵。也许是走错地方了。
还有那个干了43年眼光的“师傅”,竟然给我双眼各加了50度的散光。不舒服。现在感觉带新配的眼镜眼睛疼。
陪鸟去百脑汇逛,没有任何东西想买,去科联礼品部也一样,没有任何一张DVD打起我购买的兴趣了。
中午去西区搞了一个二手的胶片相机。Nikon Zoom 70Ws QD。28-70mm, F/5.6-F/10。买胶卷倒是一个麻烦事。学校只有ISO200的胶卷,这相机需要ISO100/400的。然后,虽然相机是广角的,但是取景器不是广角的,这就是说拍的时候构图是要靠感觉的,不是在取景器里面能够看到的。
今日花费甚巨

3月17日
终于收到纸质Offer了
这信竟然被分拣到材料系去了。迟了一周才拿到。
里面有张确认签字的纸是带UIC的水印的。
我比较好奇右上角的邮戳那个二维条码是什么内容。这封信虽然不是挂号信,但是感觉上似乎可以跟踪去向似的,很好奇为什么美国那边能够告诉我应该在哪一周收到。还有信封的下部也有编码,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
3月18日
恭贺Armadillo终于上岸了
同时也庆祝Solarapex拿到CS@Stony Brook (似乎发晚了)
貌似大家都离得挺远的。
等得不耐烦了,真想Accept UIC的Offer。

3月25日
CMU的面试
等了两天晚上没等到面试。于是给CMU那边发信,说我已经等了两个晚上了,能不能约一个时间打个电话。
然后就上厕所去了。正上到一半,走廊上有人喊我名字,竟然有电话打过来。赶紧把撒了一半的屎尿憋回去,跑回寝室。对方已经挂了,不过很快又打回来。
先是对两天来没有给我打电话表示歉意,然后开始问正题,比UIC的面试省事很多,没有谈那些聊天式的为什么来这个学校啊,喜欢什么课程啊之类的问题。直接切入主题问research。同UIC一样,这次还是提到了Materials和Biological选哪一个方向的问题。可怜我竟然为了质谱成了做生物的人了,以后竟然名义上是Biological的人了。真有点天意似的,当初上大学的时候是想毕业出去做生物的,没想到最后竟然真的跟生物干上了,虽然做的东西是化学,但是名字上竟真的是生物。造化啊。(能不能去还不清楚呢,就开始琢磨以后搞生物了,唉)
周五或周一出结果,也就是说周二我可以接受Offer了。结果现在已经不用想了,如果CMU给offer肯定去Pittsburgh,如果不给就是去Chicago。

3月31日
说说申请吧
今天终于把Carnegie Mellon Univ. ICC的电话面试面完了。申请算是真的到了最后。
前段时间还琢磨着如果CMU不给offer就立马答应UIC,可是昨天晚上面试了Univ. of Delaware,然后发现,原来在这个学校申请的也是分析方向。然后这个学校离纽约很近,也就是说离solarapex和liberty都要近很多。而且很意外的是这里还认识两个人,一个是在网上互相看博客认识的,另一个是实验室的师姐(其实都不是特别的熟)。
现在的顺序应该是
CMU => UDEL => UIC
昨天晚上,实验室的人给我UCSC那边的人的聊天记录。尽然有人在打听我的消息,问他们,如果给了这个人offer会不会来之类的。然后咱就主动给对方去了一封邮件,中文的(既然主动找我,我就用中文伺候你们了)。对方回邮件讲了很多。然后觉得世界真小,两年还是一年前,有个Harvard的校友回来做报告,关于III-V族半导体的,当时记忆犹新,平时稀稀拉拉的报告厅,一下子全是人。现在这人是谁呢?是UCSC想招我的老板的老婆。世界真小啊。不过对方毕竟还是做nanomaterials,我的心早已经不在nano上了,都跑到分析那边去了。所以去UCSC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考虑到前几天bbs上说UCSC今年只招1-2个国际学生,还是把名额让出来吧。发信婉言拒绝了,中文的。
最快明天早上起床就会收到据信或者offer吧。但愿是CMU的offer。别再拖了。还有其他事情等着办呢。
申请到最后才发现,所谓的“match”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背景匹配或想做的东西匹配几乎可以完全左右申请的过程。所以GPA、英语不好的兄弟更应该注意申请的时候文书写作,体现出兴趣的匹配是至关重要的。
5月20日
签证上海行
  
上海已经注意到了公共场所的英文翻译规范问题。原来标注的南京路步行街为Walk street of …。
动车候车室的标志牌已经开始使用颜色标志检票状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推广到全国。
买返程票的时候,使用了火车站的自助购票机,感觉上这东西的效率远不如人工售票。主要的问题出现在付费的方式上,火车票的价格要远高于地铁票,购票机时能使用现钞,但是它对钞票的识别率显然是不好的,看上去还算很好的纸币试了很多次机器都不识别,于是严重的影响了购票的速度。这东西既然都做成机器了,就应该最好再跟银行系统结合一下,可以使用银行卡付费。这样钞票的识别问题就可以相应的避免。
签证很顺利,遇到了一个水车。排队的时候5个人,其中3个人被这个人签过了。速度不是一般的快啊。没有问太多的东西,就是机械性的问了问去那个学校,为什么去这个学校,申请过VISA吗,考过GRE?看了看成绩单,Offer,然后敲了一段时间键盘,“You are approved.”
签证完,就真的可以去美国了。八月初动身,在国内呆不了太久了。剩下的事情,只有毕业论文、答辩、租房子了。

5月28日
端午节
端午节基本上在睡觉中和吃饭中度过了。
中午十一点从床上爬起来,把Google Reader的RSS扫了一遍,翻两页色影无忌的帖子,然后吃过一盒方便面。在椅子上睡了一会,睡到2点钟,觉得睡得不舒服,又继续上床睡,睡到5点,宿舍出去吃饭。吃完回来写写日志,表达一下生活的无趣。


5月29日
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好
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好后,离开的日子就不远了。
2月份收到Offer,然后办护照,等415,等I-20,等研院Offer,签证,打针,买机票,写毕业论文。今天晚上定了机票之后,离开的日子也就确定了。
July 30th, PEK, United Airline Flight 888=>Flight 102
PEK => SFO => ORD
还剩下 托运行李回家、修改毕业论文,答辩,打第二针,领学位,回家。
在国内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过了6月份,大概有些人恐怕10年都见不到一次了,也许20年。
买机票了
$792,在旧金山中转,在StudentUniverse上买的,没有买直飞的。体验一下中转也蛮有意思的。同行3个人。
7月30号的飞机,8月不到就要走了。到那边8月7要考SPEAK,然后是Placement Test。
没多少清闲日子了。

7月30日
UA888 and UA102之流水帐
早上起来很早
到机场的时候UA的Check in还没有开放。吃了顿饭,等到9点多的时候终于开始Check In了,所有Check-in所需的材料都是UA的员工带过来的,说明柜台上没有前一天留下来的东西。经济舱有D01-D05 五个口check-in,头等舱,商务舱则分别有各自的登机口,UA算是很大的公司了,在Terminal 3几乎占据了D区一排所有的服务口(每区一共两排服务口)。排队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堆人。对于行李的限制似乎是比较松的,只要总量上不超过23kg,基本上没有特别的要求。
小火车是无人驾驶的,一共两节,去得早的话,可以站在最前面,看看开车时的风景,其实也没什么太好看的。小火车似乎是直线电机牵引的,地面上有不同于传统轨道车的轨道。车轮似乎是橡胶的,这样两边的轨道就是比较宽的水泥台,中间是感觉像是直线电机的牵引轨道。直线电机的牵引轨道在火车并轨的时候与普通铁路车别不小,整体都很大。
下火车,先是边防检疫,基本上什么都不查,直接走过去就完事。然后是海关出关的一个柜台,看护照和登机牌,紧接着是安检,与国内航班区别不大,电脑要拿出来单独检。然后就是候机大厅里面的最多免税商店了。都是些奢侈品之类的东西,也有书店卖些画册、摄影、风光、旅游、文化之类的东西,也有DVD一类的影像制品销售。
溜达溜达就到了E28登机口,飞机已经在旁边等候了,理论上应该是很大的飞机,但是看到之后一点都不觉得大。也许是北京机场太大了,衬托下来就很小。
每个座位都有液晶电视,当然很老旧,色域,可视角都不行。飞机没有从北极圈飞,先是从渤海湾,经过渤海海峡,而后又横穿了韩国和日本。大约是这个时候飞机上开始提供午餐,有chicken和beef提供。饭菜量不大,但是还算好吃,还有一块小面包和奶酪、蔬菜盒。虽然说这个航班是中美之间的航班,航班上的空姐应该是都懂中文和英文的,但是飞机上下达这种指令还是主要使用了英文。一遍遍的听着空姐说的“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飞机上的可乐竟然是美国罐装的,也许是灯光的问题,觉得美国出品的可乐颜色比大陆的颜色要浅一些。
飞机上有SkyMall的销售册子,上面有各类商品,价格比较贵。但是的确是不乏创意。先前觉得中国人的对市场的把握很好,做了很多实用的山寨货,美国人似乎也一样,并且做出来的不是山寨货。以后中国的产品在美国销售的话,利润率应该会不错。
飞机上的娱乐系统,也就是前面说的电视什么的,频道很多,座位左边的扶手上可以调节,大概有50个不到的视频节目(似乎很多是重复的),20套声音节目,其中有一个频道可以听到航空指令,这个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飞机上等待起飞的乘客可以快速地知道飞机什么时候起飞,前面还有多少架飞机等待起飞,同时也可以起到监督机长等人避免开小差等作用(实际作用可能有限,黑匣子本身就是在记录这些东西的)。
飞机的特征巡航高度大概是不到11000米的样子,速度在1000km/h左右。飞行航线是怎么确定的不甚清楚,反正不通过北极。
飞机上食物的量给的不多,都未必能够填饱肚子。所谓的breakfast给了一块小面包和一碗小的方便面。方便面似乎是日本生产的,或许是日资企业生产的,上面主要是日文。味道还不错,就是太少了,吃不饱。现在肚子已经开始饿了。
不同于国内航班,南航的国内航班一般都是把飞机窗户的隔板打开的,UA的这趟航班却主要都是关闭的,服务人员并没有要求平时开启还是关闭隔板,不过事实上是大部分的隔板是关闭的。
飞机上发耳机,但是质量很差,比国内的地摊货还要差。都分不清左右耳。
午餐是热的,这个可能在起飞的时候送上来的食物就是热的,而后期的方便面就只能靠飞机上自己烧水来泡了(猜是飞机上自己烧水)。
钢笔内的墨水在使用的时候漏出来了,猜测是飞机起飞后气压变化导致的,于是钢笔基本上不太能用了。
波音777上行李架的设计不平常,至少和Airbus的差别很大,没有仔细看清楚是怎么一个开关的机构,但是它的开合还是挺有意思的。
【上飞机是最好自己备一些东西吃的,要不还真是经常会饿】
Netbook在飞机上用很舒服。没有不适、挤之类的感觉。14寸的笔记本可能会有点不适。
登机的时候,左边是商务舱和头等舱的入口,右边是经济舱,经济舱又分2,3,4四个区,没有仔细研究,感觉上靠近过道的可能是4区吧,这样登机效率高。这又是一个运输管理中的优化问题了。飞机是提前10分钟准备起飞的,但是真正的起飞时间似乎还拖后了(也许是Palm上的表不准,谁知道了)。
飞机上是有点冷,不过绝对没有网上渲染的那样要自备毛毯之类的东西,穿一条长裤就什么事都没有了。飞机上发的薄毯子基本上也是够用的。
天亮了6:59(Pacific Time Zone, Daylight Saving Time),飞机上日出的霞光不错,不过没坐在窗边。
当飞机飞到10000m的巡航高度时,飞机外面的温度基本上在-50C左右,所以飞机上空调致冷不是主要的,需要暖气加热倒是真的。
也不清楚这个高度上,空气是怎么流动的,在太平洋上是,风速大概150km/h,等快到大陆的地方就只有2-20km/h的程度了。
登机前,在通道上会对行李进行第二次安全检查,要开包。没什么大问题。这趟航班登记的时候是分头等舱商务舱与经济舱的区别的。不同于A320那种支线客机,登记的时候先通过头等舱区域,777这种客机开两个登机口,经济舱的乘客是看不到头等舱的,虽然它们本身也是连通的。
飞机到San Francisco的时候因为地面交通拥堵,晚了几分钟落地。下飞机速度并不快,行李很多。从飞机上出来,要穿过一个很长的通道才能到入境的地方。入境的Counter很多,可能有40多个。所有的位置都有人。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有华裔的Officer可能上来直接就是中文,也有不清楚是什么裔的人,说的英语很不容易懂。入境的时候十指按指纹,不过顺序和上海签证的时候略有不同,设备还是那个设备。从第一个Counter出来大概就算是真正的步入美国的领土了吧。
入境后先提取行李,行李转盘有两个行李出口,同时很多班航班的行李在一个转盘上出来。旁边的手推车很多。取完行李会有人检查蓝色的报关单。很随意的检查。然后是通过海关的行李查验,分两个区,一个区直接开包,另一个去先过X-Ray,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时候开包。
从海关出来,直接左手边拐过来就是Connecting Flights,首先是行李的Re-Check,只是简单的扫一下北京那边贴上去的条码,然后就扔进行李传送系统了。接着走下去是安检,美国的安检,或者说SFO的安检是要脱鞋的哦,笔记本什么的单独拿出来检,并且不能有其他的东西,潜的笔记本和包放在一起,就重新过了一遍X-Ray。X-Ray机器出来有一个不短的金属罩,可能是防止有人在此时偷拿行李,当然另一种可能是避免乘客刚刚走过安检门就取东西,造成人员在门口拥堵(只是猜测)。随后顺着标识走就能找到Gate 80,也就是我们转机Chicago登记的地方。
第二趟航班是Boeing 757,中型客机,每排6座,看起来有40排的样子。机上提供免费的饮料,但是吃饭是付费的。同时机上也有东西卖,只要拿信用卡划一下就可以,不用签名,不用密码,服务员会将回单与东西一并交给买家。这趟国内航班上还有一个中年的黑人服务员。在国内男服务员如果出现在车上并不一定能够给乘客舒服的感觉,但是在United的航班上,不论是50岁的大妈空姐,还是身穿马甲的男服务员,让人看起来都很舒服。也许是穿着的制服给人职业的感觉所以才这样。
UA的飞机上有一本杂志Hemisphere,很多广告,同时后面也有I-94表格,入关申报表等表格的填写说明。飞过来的时候航班上的说明是十几种语言的,美国境内的航班只有英文和西班牙文两种。同时中国过来的航班上,也提供中文的入境申报表格,但是填写要用英文。
UA的航班上还有一本杂志SkyMall,就是前面说的DutyFree的介绍。
SFO机场的Boarding部分使用的是检测磁性登机牌的设备,登机牌扔进去,出来一个小条,就是登机牌上贴行李签的那个部分。这个比国内还是先进了一点点。但是磁性登机牌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真不敢苟同。
SFO候机的地方,会有很多旅客丢弃的杂志也有电视播放各类新闻,奥巴马、杰克逊之类的东西。机场里面有上网的设备,似乎上一次网要5USD。没有尝试。
今天晚上和明天的饭怎么解决还真是个问题。准备明天和曾、潜她们上街采购东西,但是都没有手机也不知道怎么联系好。尽快把手机、银行卡什么办好才是正道。开始的几天似乎要时常饿肚子了。
从北京登机开始,到转机,再到坐上去Chicago的这趟飞机,一路上没有说一句完整的英文,更神奇的是在SFO,中文基本上可以搞定一切,通关、安检、转机……。真的是华人到处都是啊。
试图在机场用WiFi打电话,但是没有成功。大部分的WiFi是加密的,加密的当中还有不少是商业运营商架设的无法使用。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7 15:03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八)   





  tiancaijacky 发表于 2011-12-28 14:11:23


     有半个月没来了,期间期末加上圣诞大家一起玩,耽误了不少,每每念及,总是心怀歉疚,今天又来填坑了。以后我决定每篇开头讲一讲该篇准备讲什么方便阅读吧。这篇以及下一篇主要讲讲自己大二的经历,争取写完。

    上篇讲到转系以及大一结束。自己在家优哉游哉的过了一个暑假之后,正式进入了大二,当上了垂涎已久的“师兄”了。如果说大一是适应阶段的,大二就是奋斗的阶段了。当抱怨完毕,习惯了种种之前在自己看来不可接受的东西之后,心理上,进入了一个比较不那么纠结的阶段,或者说,这时候的纠结不再是为这个环境为什么这样单调,我为什么不适应这里这些高级的问题了,只是一些就事论事的纠结,比如作业多,事情烦,等等日常琐事。经过大一下的努力和班上大部分牛人的转走,我的成绩已经能排到一个相当之靠前的位置了。学习上似乎不那么担心了。于是这个学期计划给自己找点事做做。看到同年级有人已经开始背GRE了,于是顺手买了本红宝开始自己的GRE之路,其实当时自己并没有想好要不要出国,只是觉得先背着再说。
    另外,辩论一直是我的爱好,由于在的院系实力很弱,所以第一年留下了不少遗憾。第二年决心自己挑起这个担子,闯出一点好成绩。
    大二的生活,就在这种大概想了想方向的情况下,开始了。
    大二一开始我们就经历一件了大事:校庆。其实我们一入校的时候,50周年校庆的造势宣传已经完全展开了。看着08年新日历上满满的“重量级”校庆活动安排,作为科大学生的自豪感,可以说在那时达到了顶峰。开学不久,2008年9月21日,科大50周年校庆“隆重”举行。好吧,也许科大50周年校庆是科大历史上相当失败的一笔。首先,校庆活动没有任何重量级领导参加,其次,你如果在西区,除了路边的彩旗,其他一切照旧,根本看不出有校庆的痕迹,再次,绝大多数网站,有影响力的媒体,在醒目位置找不到任何报道。那一天,科大不少人的心理是相当沉重的。那一天,通过收看校庆大会,全校人都看到了朱校长铁青的脸。。。一周之后,胡总发了封贺信,在新闻联播报道了一下。这恐怕是校庆的最高潮吧。当时冷却的心确实又热了起来。。。知道若干月后发现,矿大100周年校庆,也有封差不多的贺信。现在想起来,我也觉得这个校庆相当失败,既没有抓住机会好好宣传自己,也没有让很多同学在校庆当天体会到校庆的氛围,以至于西区的不少同学那天一整天都在议论,今天校庆么?怎么没什么动静。。。今年暑假临走时,去清华看望一位科大保研过去的师兄,席间聊到校庆,师兄摇摇头,感叹道,虽然已是清华人,但是心里还是科大魂,所以上半年清华校庆自己心里心酸远大于自豪,想想科大50周年校庆,感觉科大的影响力的确已经不能和别人比了。。。科大要面对现实了。。。说罢两人皆叹息。

    盼望已久的校庆就这么在憋屈中过了,自己的一等奖学金也拿到了,那些不开心顿时一扫而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亮色。那段时间每天都是在上课,背单词,准备辩论赛的循环中渡过。为了不耽误正经课的学习,又保证任务完成,就逃掉了不少政治课,用来背单词,然后晚上早早去上自习,上到九点就和自己带的一帮师弟师妹们讨论辩题去了。挺充实。期间寝室成员也发生了变化,S转到了东区数学系去了,大一同系,大二转到23系的L忍受不了楼上的游戏氛围,搬到了我们寝室。L是个特别热爱钻研技术的男生,他四年的经历相当之跌宕起伏,后来也成了我在科大最好的兄弟之一,之后打算专门写写他。大二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课程真的变难了,回过头看大一的课程,还真觉得,如果自己稍微多花点时间,怎么可能考不好嘛。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真的长了很多,有些课作业独立完成是没啥戏了,只得求助那些学霸大牛,也就是从大二开始,作业从一人一个版本,到一个寝室一个版本,再到,一个班就那么几个版本。也就是从大二开始,可以慢慢看出一个人真正的选择了,大一的学习,那是高三的惯性使然,大二,才露出了真面目。有些人选择远离尘世,寄情于学术,遨游于教室图书馆,有的人选择社团学术两手抓,只是有的抓社团的手更硬些,有的抓学术的手更硬些。还有的,从此成了宅男,极少上课,纵情游戏人生。

    我是第二种人,努力在自己的辩论与学习中平衡着。但是对于我,真的很难。我并不是一个可以事事都做好的人,当我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脑袋里无法控制的去琢磨,去思考。其他的事情,确实有时难上心里去。不过自己的付出还是有了回报,2008年12月9日,东区水上报告厅。自己终于把一只以前没有进过第二轮的队伍,带进了决赛,在和对手比分相同的情况下,评委投票2:3饮恨水报,获得中国科大第十九届辩论赛亚军。自己也获得了当年的全程最佳辩手。我到现在还认为,那是我大学时候最光荣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若干年后,我当然不会记得自己的成绩,不会记得自己的排名,也许也不会记得微积分线性代数都学了些什么,但我一定会记得那段时光,那份只有自己才能懂的坚持,那份对自己内心的坚持。这,也许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模样。
PS(今年的辩论赛我在网上也看了好多场,李琛和陈可真的不错,实至名归,都是“少年老成”,一个人可以挑起一支队伍的人才啊,大一新生就这样实在难得。记得我看李琛半决赛陈词的时候,真是眼前一亮)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八)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852&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7 15:05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九)  





tiancaijacky 发表于 2011-12-28 14:30:29
       其实大二一年最大的大头是GRE,其实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日子,还是挺美好的。当时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自己写了一篇文章总结,我觉得能表达我当时很真切的心情和想法,就贴过来了。

    忙碌的一年结束了,期间穿插着自己各种的执拗倔强较劲,有的赢了有的输了,有的不赢不输。

     自去年暑假在家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买本红宝开始,我就注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可是即使走不归路倔强的性格还是让我变着花样换着路途走,结果让这条路似乎变得更不归了点。在科大一个准备出国的人通常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七点前起,到图书馆占个座,然后去教室看看书,上课,中午吃完饭,便去图书馆接着学,累了趴上二十分钟,然后接着学,下午上课,晚上自习,十一点回来,总之就洗了睡了。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最后终于泪流满面的拿到offer啦,最后平生第一次在瀚海上注册了号,在offerrain上发一下,大牛问哈佛和斯坦福选哪个好,最后结论是哪个都不是太好。小牛求前二十的比较,地方方向和米哪个更重要。牛犊把五十左右的拿出来晒晒。。。That‘s all。这样copy下来本人认为要求不是太高的话,对于所有人都是零风险的流水线作业。很不幸,本人copy不下来,或者说不愿意copy,或者说没能力copy。。。反正结果就是没有去copy。大二上去搞很喜欢的辩论赛了,只记得那段日子里什么成绩考试,似乎都与我无关了。我不是小牛牛,可以多线操作。上天对我总的来说比较公平,尽心做的事一般都能出成绩,即使不是马上,也会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但是一段时间内,却也只能尽心做一件事。所以最后辩论赛成功了,GPA失败了,失望是很失望,后悔到不后悔,Anyway,this is my choice。我终究不是安心坐图书馆的人,大一下体验了一学期什么都不管只管学习的日子,虽然不是很刻苦,但是那种寂寞空虚无聊不亚于一个人万念俱灰后每天堕落打游戏。所以,以后再也不过那种日子咯。

     提到这一年,不能不提到GRE了,师姐曾经说过,她考G是糊里糊涂的报名了,糊里糊涂的上新东方了,糊里糊涂的考完了。其实和我的感觉很像,糊里糊涂,倒并不是没有重视没有努力,恰恰相反,当你做完一件在做之前心里对它已经充满敬畏充满恐惧的事情,却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的时候,你会有点恍惚:就这么结束了?再回想起自己当时部分顾虑发现真是多余。回想起自己报新东方寒假班的名几乎是咬着牙下的决心,把自己的1400元交给ETS时更是有着慷慨就义的悲壮,记得当时的校内状态改成:开弓没有回头箭。不久,我就发现我错了,其实准备GRE对我来说真是一段很愉快的经历。首先感谢下新东方,在新东方的二十天收获了两年中早已丢失不见的希望和决心,还有六个相处相当愉快的室友以及在沈爷大帝光环照耀下的我们这两排的活宝。那真是令人回味的旅程,从没有哪个时候感觉自己可以那么有力量可以那么专心。万人迷琦琦,酷哥老翟,艺术家子江,老愤青老李。从他们戏谑的语句却读出很多他们人生的沧桑与积淀。从他们那里知道,人生可以这样过,可以不只有出国GPA保研等等...这2580元是我觉得花的最值的钱,它买来了二十天的开心,四个月的激情,以及一生的思考。当琦琦最后一天唱风雨无阻时,差点哭出来,当最后一天为了赶飞机提前一个人拖着箱离开农职时,也许真的有三步一回头。那时的感觉有有些像孩子要脱离父母独立了,从此考G的路上我也只有一人奋战了。

    不久开学了,自己竟然放弃午睡的习惯去自习,关键是自习了晚上也很少打瞌睡,让自己也诧异不已,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考完GRE,当我开始对着工热材力流力等等时,我发现,久违的瞌睡又来了,这是后话。每天就在单词和作文中转换着,GRE的作文确实应该也的确会令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同志们党员们汗颜一下,他们出的作文题让人更明智,你们出的作文题让人更弱智。虽然作文只有区区3.5,但是能在短时间内对那么多有意义的话题进行一个尽量深入的思考确实受益匪浅,我敢打赌,如果不是考GRE很多话题我一辈子也不会去想。中间最折磨人的就是发烧了,偏偏是在我状态最好的时候,一烧,状态全没了。四月初回家堕落几天考作文,然后就又进入笔考冲刺了,那个时候单词才背过三遍,时间却只有五十天了,五十天,有些牛人都开始模考了,我还没做单项练习。二话不说,把陈圣元的填空和宋昊类比反义买来,做啊做做啊做,然后就错啊错错啊错。不过倒是没觉得多沮丧,甚至有的题为他叫好,对的那么合适,那么工整。然后就是单词,一心想让那本红宝宝变旧变破,可是最后考完了也没实现。每天就靠打击某个人增加信心(嘿嘿,谢谢你,你还是蛮有用处的)。一切倒也顺利,最令我担心的倒是课,这学期的课都没什么心思学,所以一想到这个就感觉很煎熬,要是挂掉不就惨了,最后心一横:不管它了!老子都搞砸不如只砸一样。所以无论成绩多悲剧,我都接受,绝不后悔。这是我的选择。我的固执与执拗又一次把我带上一条路,也许他们改变了我前进的方向,也许没有,反正,命中注定。然后就考了。就结束了。查分时当我听到语文:580,数学800,作文3.5时,还是叹了口气:为什么语文没有600呢?但是转念一想,不错了,还有多少人付出比这多却没有拿到这个成绩呢?知足吧。于是一年就结束了。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九)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855&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7 15:10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  


  tiancaijacky 发表于 4 天前

先祝各位叔叔阿姨新年快乐!

    明天要开学了,怕更新不及时,于是今天就来继续写点。
额,首先澄清一点,看到有些叔叔阿姨把我比作“鹰”或者“狼”,这个太过奖了。我既不鹰,也不狼,更不牛,就是一个比较坚持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普通人。外加脸皮比较厚一点,敢把一些经历和想法拿来晒晒。为后来人做个参考。
这一篇继续讲讲GRE的经历吧,毕竟作为科大成功男生要搞定的3G之一,这个分量还是很重的。
首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个考试。
我个人觉得GRE考试不仅仅是应试,通过准备GRE考试的的确确能提高不少自己的英语水平,我看过一些论调的大概意思是说提高英语水平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非要是GRE,这个是对的,但是很多时候,没有一个考试拿成绩的压力在那逼着你学,完全靠自觉,这个也是对大多数人不太现实的。在科大有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考GRE的人多,真正从心里重视的不多,嘴上喊的响,实际做的一般。导致科大的GRE成绩比其他兄弟学校是有差距的,同样的情况还体现在考托福上。而且有个情况我也很困惑,就是还有一部分人,十分重视,可以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开口闭口GRE,结果考出来还是一般,我猜可能是背的压力过大了吧。所以听过一句话说,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态问题。倒是有几分道理。如何调整心态?我个人的经验是,做自己,走自己的路。我考GRE的时候也碰到过一些问题,就是在我进度还不快的时候,人人网上有些好友进度已经飞快,而且天天更新日志,说什么红宝背到第十遍了啊,模考“只”考了600啦,看得我是心急火燎。差点被打乱节奏。其实熟悉体育比赛的人都知道,一场比赛,一旦一方的节奏失控,打不出来自己的战术,那他几乎必败无疑。所以,当面对GRE这样的强敌的时候,第一要做的,就是稳住自己的阵脚,稳步推进。以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是以“应试”的方法速成,还是“学习”的方法准备。想通这个之后,我准备起来得心应手多了,每天对自己的进步都做出充分的肯定,始终处于一种比较积极的状态。其实,到考前,我就知道,我的成绩不会太低了。“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我从不少牛人身上学到的一点。

其次,关于新东方的问题。
该不该去新东方,该去北京上还是留合肥上,这个自古以来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在第一个问题上没有犹豫过,就是去上,实话实说,可能对有些出身农村,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这个也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我觉得还是有些帮助的,至于值不值那个钱,每个人感受不会一样。第二个问题呢,其实我当时也不存在犹豫,因为当时合肥新东方的GRE班还没搞起来,合肥新东方的GRE班好像是在我考完GRE的那个暑假,大规模开班的。不过如果让我再选一遍,我大概还是会去北京吧。因为我觉得在合肥上没意思,合肥新东方GRE班那简直就是为科大开的,和在科大上课没啥区别。而在北京上,可以遇到很多不同学校的人,与他们有些交流,找个机会看看其他学校的人在干什么,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以及认识认识,以后出国路上相互帮助。后来,在我的出国路上,有两个在新东方认识的朋友对我帮助很大,一个是比我大一届的苏州大学的学长,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加油鼓劲,并且把他出国用到的所有资料,所有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我现在和他还有联系,是很好的朋友。还有一个是我当时的室友,他的经历对我的鼓励非常大。应该说,他的硬件条件相比众多科大同学来,是根本不能比的,他是个二本学校的,家里想让他出国,他就来上了个新东方,结果被我和另外一个浙大的同学说得一愣一愣的,说他从来不知道出国后面还要那样各种准备。他成绩也一般,在他们班都不拔尖。后来考出来的GRE,托福,都不好。最后家里花钱去了个一百多名的学校。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大概没什么。但是高潮在后面,他去了之后,在系里一个老师一个老师的谈,成功找到老师收他做PhD,给他全额奖学金。他跟我说:“真的没啥,实在不行,咱花钱先出来,就凭我都能找到机会,你还怕找不到?”给了我足够的信心。他的例子也说明,有的时候,如果家里有条件,但又没有拿到最想去的学校的offer,其实也可以先拿AD过去,在那边再努力找老师,当然,不是说一定能奏效,但机会会大很多。

这大概就是我对GRE一点补充的经历和看法吧。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065&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7 15:22
科大的路        鸳鸯之子





鸳鸯 科大学生家长  发表于 2011-11-15 16:14:47



(儿子在2011级本科生“我的祖国,我的科大”演讲比赛获二等奖的演讲稿)
     
      在科大校区的诸门中,我最钟爱的就是深沉古朴的老北门。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这沉默的北门代表着一个为国奉献的信念,传承着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凝聚着一股风雨同舟的力量。
      一踏入老北门,就是科大东区南北的中轴路玉泉路。北京玉泉路19号,53年前如日初升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是在那里迎来了第一批1643张年轻的面孔。为了“两弹一星”,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为了中国能有一天骄傲的以科技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群热血天才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一群无私的渊博的科学家聚到了一起。他们同舟共济,创造了这所年轻的大学,他们将科大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但是,正因为这种无私的担当,国之不幸的十年文革更成为了科大之大不幸。科大一下子从首都的大院流落到了合肥的小院,教师和设备流失过半,曾经的顶尖学府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正如学校主干道玉泉路不曾变更的名字一样,科大人的精神并没有动摇。从不言败,永不消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北起古朴的一教,南至现代的微尺度实验室大楼,走在如今科大的玉泉路上,仿佛走在科大从过去到今天并通向未来的历史道路上。
      与其他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不同,我的家就在合肥,距科大步行不过十分钟。过去闲暇时,我常和家人来这座绿树荫蔽的校园散步。少年班学院的天使路,第一教学楼边的瀚海路、勤奋路,孺子牛雕像侧的孺子牛路,学生生活区里的郭沫若路……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条红专路。“大学者非有大厦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在雅静的校园里,在绿荫下宁静的阴影处,矗立着许多位大师的雕像。当我漫步时,大师深邃的眼睛不时投来睿智的一瞥,也正是这些深沉的目光点燃了我对科学、对科大最初的梦想。但是当我真正来到了科大,对科大的历史,对那些大师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我发现那些大师的目光,其实更为深沉和复杂。
      钱临照老先生是每位科大人当永远缅怀的一位无私、正直、高尚的大师。他以科大为家,即使在迁校后那段极端困难的岁月里也没有离弃,直至生命的最后埋骨于此。钱老一向主张外语学习,主张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走上国际平台进行充分的学术交流。可钱老还始终珍藏着一枚印章,在与出国的师生通信时,总会盖上它。那块印章上刻着一句古诗“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那些大师的目光中闪烁的是希冀啊,他们期望我们能够真正为华夏的崛起而努力学习,而不仅仅只为了小我的追求。其实在校园小路旁,矗立的不仅是大师们的雕像,更是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丰碑;其实在红专路旁,沉淀的不仅是钱老的骨灰,更是大师心中对今天科大人,对今天中国青年的期待。科大过去的道路,在我们脚下,科大未来的道路,将由我们铺就。条条纵横的路,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期盼,不断提醒我们:迎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攀上科学的高峰。

科大的路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643&fromuid=616

作者: 婉风    时间: 2012-1-7 16:15
这里能一起欣赏太好了
作者: 婉风    时间: 2012-1-9 20:39
集中在一起好查找,谢谢版主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9 22:20
婉风 发表于 2012-1-9 20:39
集中在一起好查找,谢谢版主

婉风客气了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13 21:51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一)  





tiancaijacky 发表于 5 天前

这次该写写大三了。
其实,进入大三还是挺轻松的,GRE考完了,而且不用重考,课相比大二也少了些。应该享受享受两年没有享受到的惬意的生活了(我中学倒是过得挺惬意)。可是,人一闲下来就会开始思考。大三了,该规划规划自己的未来了,想想自己想要什么了。虽然我一直在准备出国,但是不夸张的说,我当时已经对国外读研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相当了解了(事实证明也是八九不离十)我觉得这种生活对我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不管去到多牛的学校,都是读一个PhD,发几篇文章,担忧一下毕业。然后去找一份大多是研究的生活,生活质量大概会不错,买房买车,一辈子能够看到头。越走,生命的可能性被自己限制的越小。年龄越大,也就越不敢折腾了。这是后话不提。而看看自己两年的大学生活,一无所成。。。再看看自己的那些高中同学,在各个大学里都是当仁不让的精英。各自折腾着自己在科大这个环境里不敢想的事情,有名企实习,有参加各种比赛,有参加各种知名论坛,去认识一些社会精英。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斗志。当年我在中学,也算是个活跃的角色啊,怎么现在这么没有激情没有干劲了?
而且,我真的对科研感兴趣么?好像不是的吧,我不是那种听见科研眼睛就放光的人。这种人在科大也是稀少,而且不能以成绩判断。真正的科研牛人是这样的:这种人通常成绩不怎么样,因为学东西不功利,觉得自己喜欢就学着玩玩,对自己不喜欢的课也就懒得花太多时间。你要是找他们解决相关的问题他们就特别高兴。就像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做实验一个人做不了,就联系了我们班一个科研男过来帮忙,说:“兄弟帮忙做做实验吧,一个人搞不定,做完请你吃饭”没想到我们班的科研男的回复竟然是“有实验做就很开心了,吃饭就免了”当时他在我心中猥琐的形象顿时伟岸了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所谓科研男。扯远了,说回自己。如果说大一的迷茫是适应期的迷茫,大三的迷茫那就真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就像自己很辛苦的走了很长一段路,一抬头,却不知道前面该继续往哪走,甚至不知道自己走的路是不是仅仅就在原地打转。那时候,课也不怎么上,上了也不怎么听,就觉得没意思,GPA4.0和3.0都那个样,能有多大区别?觉得前两年被自己虚度了,未来也不知道怎么办,一心想着自己完全没有竞争力了。每每听到各种所谓牛人的经验交流,心想“别忽悠人了,科大牛人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你们成了是在多少人失败的基础上的,而且将来能够怎么样呢?”怎么办呢?

那也是我第一次对科大的方向(大一是对环境的疑问)产生极大的不认同和怀疑,为什么价值观如此单一?为什么牛人就是GPA高,去牛校?为什么好好学习就是唯一正确的路,人生没有别的可能性么?可是那些成功人士的青春也都是丰富多彩的啊。。。想不通,当时。
当时正好有几个关系好的师兄定了去向,有保送清华的,有去找工作的,有申请出国的。大体当时他们比较闲,所以也经常跟着他们混。跟他们讨论起这个问题,有个师兄笑笑说:“别想了,哥四年还没想通呢”问题虽然解决不了不过还有些好处,就是可以听他们讲讲各种保研,找工作经验啥的,也蹭了不少实用的资料。提前体会一下。这些经验以后讲到大四我会讲讲。十一月的时候,有个找到工作了的师兄闲来无事去了北京一家公司实习。那家公司还不错。而且他做的事比较吸引我。于是自己就想到,为什么不找个实习呢?心里定下一件事:找实习。
同时,自己开学的时候就加了个实验室,给一个师兄打了打下手。月末的时候,接到这个师兄的电话,最近貌似在申请学期中大研,你要不要申请一个? 想想自己出国还得准备准备,在科大还得看看科研是啥样子,所以第二件事定下:做学期中大研。
然后还有件事,考托福。
想好了这三件事后,心里没有那么焦虑了,虽然没有想通自己要干什么,但是这些提高技能丰富经历的事还是得先做做,知行要合一嘛。所以,下面自己要分三路开始行动了!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一)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202&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13 21:54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二)
  




tiancaijacky 发表于 8 小时前

最近总是很懒,不好不好,感觉每天每餐都要做饭洗碗什么的还是个很累很烦的事情,额。今天要来填坑了。
如果说大一是迷茫的一年,大二是分化的一年,大三,就会是选择的一年了。无论你想出国,保研考研,找工作,那你相应的准备工作都需要开始了。这是在不耽误事的情况下最后的机会。当然啦, 有的人到大四才想清楚,毕业相当于留了一年再准备,这个就不讨论了。
大三在迷茫中,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收获,就是建立了自己的判断的价值观。以前,虽然不愿意,但其实我也或多或少收到些影响,认为出国就是高一等的选择,GPA高的人,哪怕身高1米7,看上去,也像1米8了,顿时高大许多。自己的行动或多或少收到些制约。到大三开始慢慢想通,其实无论走什么路,都是平等的,都是可以选择的,完全没有必要自己限制住自己。科大大家都出国,所以出国好。我们系没人找工作,所以我也不要去找工作了。其实反过来想想,没人去,为什么你不做第一个呢?你为什么不给师弟师妹们树一个榜样呢?你为什么不敢去当一个探路先锋呢?你为什么不努力成为科大招生宣传时,那被提到的骄傲的一个呢?所以我突然想明白,真正的牛人不是GPA多高,而是这种尽量少受到各种思维定势的限制,不跟风附和,而是独立思考,敢想敢干,永远先人一步。不过这种到底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就不知道了。不可否认,在科大这个环境里,更容易出国和读研一点,但是我依然不同意那种“几流学生干什么”的说法。虽然我出了国,但我绝不算一流学生,我还认识不少可能从GPA上来说不高,但是有能力,有干劲,有想法的学生,去工作了,他们是三流学生么?绝对不是!还是那句话,不论干什么,只要想了并付诸努力干了,都是优秀的。这是大三想通的一些事。
回到上次说的计划三件事:找实习,做大研,考托福。
其实大概想明白以后,就已经到了大三上的十一二月份了。
首先开始全身心投入的找实习。

不得不说,在合肥找实习,比在北京上海,难易程度的确天壤之别,难很多,这个是自己之后慢慢体会到的。一开始找实习时,自己真是一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在各种找工作实习的网站上,看到名头还不错的企业招人,就投简历。然后疯狂看各种经验贴,结果看了之后也是小马过河,还是不知道怎么办。那时真希望可以有一个比较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例子作为参考,或者一个人给我指点指点(如果有师弟妹想找实习碰到困难,可以联系我,我可以提供一些详细的经验和帮助)后来经过了发出几十封邮件都没人回的时候,开始反省自己的策略,开始推测那些公司到底怎么招人。其实,实习生项目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平时紧急招人帮忙的,一种是公司为了来年招人的需要,先选的一批预备的人选。第一种实习生, 如果你不在招实习公司所在地的话基本没戏,因为第一种一般在学期中,你过不去,就算你能过去,他们在筛选的时候很多时候也会把外地的基本就过滤掉不看。第二种嘛,这个就说来话长了,有需要的再细聊吧。自己找实习的过程相当之曲折,不过也激发了自己去想尽一切办法搞定。先是找到了我上次提到的那个师兄,让他帮我给他的老大推荐,师兄推荐了,但是那个老大表示到第二年三月四月才开始考虑再招人。这个就断了。然后是上bbs,看有没有各种信息自己投,还真搞到一个面试,但是无奈悲剧了。悲剧的原因感觉就是和所投的职位性格气场什么的不合吧。然后这个时候又看到了校友神州网,就密切关注上面有没有找实习的动向。慢慢的,过了寒假,又开学了。虽然时间距离暑期还早,但因为没有经验,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挺大的挫折一样,弄了那么长时间还是只有一个面试还失败了,挺急的(其实后来看,太正常了)怎么办呢?继续想办法咯,这时候打听到实验室一个博士师兄的本科同学回学校看老师同学,他正好在一个我比较想去的行业工作,我大一的时候他还没硕士毕业,和他交流过,于是鼓起勇气去找了他,不仅仅是为了找实习,也是想听一下他的一些建议。师兄还是很热情的,跟我讲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和该行业或明或潜的规则,并帮我分析了一下我的长处和短处在哪,如何提高,感觉受益匪浅。临走师兄还跟我说,如果你到时候实在找不到实习,联系我。当时觉得,哎呀,总算看到点阳光了。于此同时,学校里有些校友回来做报告,有的本身一半的目的也是为了招聘,自己也就经常去看看这些报告会,有一次碰到一个校友的公司的人力主管是个外国人,自己鼓了好久勇气,上去跟她用英语搭讪,了解到我想找实习后,她爽快的给了我她的名片,让我以后联系她。终于有一天我在BBS上看到了自己最想去的那家企业A的招聘信息,最难得的是,A会到学校来招人,相比在外地,几率会大很多。但是同时有两条规定:实习时间至少三个月,学历研究生及以上。看到的时候,自己是有些泄气的,不过摸爬滚打了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也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跟发帖招聘的人发了一封邮件,阐述自己的情况及去该公司实习的强烈愿望。终于,当天晚上,接到短信,让周末去面试。当自己周末西装笔挺的跑到东区去面试的时候,一进去,几位面试官(也是科大校友)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今天唯一的一个本科生。顿时觉得诚惶诚恐,有压力也有动力。面试的表现中规中矩,表现出了自己,但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当各位面试官问我,能不能马上入职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了一下,因为都是科大校友,所以他们也理解,但是他们表示公司这次确实很想招马上入职实习的人,以后有机会愿意考虑我。出来以后,自己有些失望,但也没办法,谁让咱时间就是不行了。回去之后给面试官发了一封邮件表示感谢。这家公司就暂时画上句号了。
努力了一段时间,终究没什么结果,自己也终于打出了求助电话,求助之前的那个师兄,不久之后师兄就帮我搞到了一个实习。自己的找实习过程就结束了。。。。其实还没有,五月份的一天,没带手机,回到寝室,发现手机上多了几个010的未接来电和一条短息:朱超你好,我是A公司某某某,请速回电话。怀着激动地心情,拨回电话,接电话的后来知道是一个科大的师姐:你是朱超么,你讲讲对咱们公司业务的理解,我讲了一堆,然后师姐说:上次他们面试反馈回来觉得你还不错,本科生是吧,时间是个问题,不过正好咱么这现在缺人,你暑假是什么时候?“”七月初到九月初“”哦,那行,你到时候过来吧。“
当时真的激动得不行,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这次找实习的经历对自己锻炼特别大,让自己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自己坚持,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只要自己主动,总会有机会垂青自己。
当然,之后自己很不好意思的打电话给帮助自己的那个师兄,说那边不去了,心里其实很忐忑,甚至有些愧疚,觉得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但是师兄一眼看出了我的纠结,说,没什么,你完全不要有心理压力,你能找到更好的我也替你高兴呢。
于是,整个曲折的找实习过程,就这么结束了。其实也不算多曲折,只是相对北京上海的学校,他们实习实在太好找了,同寝室的人,A今天不干了,就推荐给B,完全不需要这么太折腾。但是难做,做下来收获也大,也算塞翁失马。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十二)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344&fromuid=616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2-2-23 21:22
发信人: chok (小空不空), 原信区: Life
标  题: 你不懂的情怀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11月26日20:35:23 星期五), 站内信件 WWWPOST

【 推荐人 wendance 原文WWW地址 】
http://bbs.ustc.edu.cn/cgi/bbscon?bid=33&fn=M4CEFA98B

    上个周末去了趟合肥,等回到上海已是周日晚上的十点多了。地铁二号线向市区方
向驶去,我一直觉得上海地铁的座位只有神才能坐到,然而大概是夜深了,我也有了一
个座位,有个座位的感觉真不错,好让我舒缓从学校出门一路赶车的紧张。

    到北新泾站时,上来一位中年的妇女,四十岁左右的样子,并没有什么异常,正如
城市中的冷漠,背对着开门的方向。深夜,地铁里的行人大概都累了,闭着眼睛,等待
下一个换乘点。不多久,车厢里出现的哭泣声,让大家都注意到那位中年妇女。她的额
头抵着门窗,轻声地抽泣。然而她的情绪却发泄得如此平静,只是抵着门窗一个人哭泣
,直到后来扶着竖杆,蹲了下去。如此安静,以至于人们只能相互望着,不知从何安慰
。车仍然前行着,妇女的哭泣声渐渐变得听不见,却没有再见她站起来。我匆匆了在世
纪大道下了车,妇女还在那里,这是末班车了,列车的前方去往浦东机场。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她哭泣,哭泣是因为悲伤,那又是什么原因让她的悲伤如此
隐忍,没有歇斯底里地在深夜的地铁里发泄。如果是因为一个人,那又会是怎样亲近的
人?

    我猜,她是一位母亲,因为我想,只有一个母亲在因为儿女而伤悲时,才会这样无
助的同时,还要坚强。

    我能体会这种情感,因为我的母亲。母亲似乎总是在担心,高中时期一段学习状态
很差,父亲说她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捶着自己的胸口;顺利地进入大学后,又担心出
行安全,早几年学校开学时间早,大年初六一大早就在出门,准备来学校,母亲总是找
各种各样的借口,陪我坐车到县城,看着我坐上去市里的汽车,然后又坐车回家;那一
年的冰灾,回不了车了,在武汉伯伯家住了一个星期,雪却越下越大,母亲每天打电话
来,都只会跟我说,让我在伯伯家好好呆,如果实在不能回家,就在伯家过年好了,等
到过小年时好不容易到家,却听姨与舅舅讲,母亲整天急得不可开交,性子躁,所有人
都要劝她,她还要一直跟父亲讲,要他安排车,去岳阳的火车站去接我;毕业后,女友
跟我分手,一直跟我讲要专心学习,不支持我恋爱的母亲,却跟我说,如果我觉得伤心
,她会去谈谈,试着挽回;今年去市里考注会,最后一门税法考完已经是晚上了,手机
又没电,回家的车又联系不到,只能回到宾馆又睡一晚,第二天回家时,所有的亲戚都
说母亲一晚上已经把从市里到县城的商务车司机全联系了,这个司机说不去,还让他说
他知道的司机电话,一个一个地打,只是第二天见到她时,她说得如此淡然。

    今年末,来上海工作了,母亲还怕自己会受骗,一个一个电话提醒,昨晚电话刚说
过,第二天一早又有电话,自己打电话没打通,然后打电话给表姐让她试试,说自己的
号码可能记错了。

    母亲总是这样。为了让她不这么担心,不会觉得那样无助的伤悲,我一直在努力,
哪怕一个人背着包,行走在异乡的土地,寻找着自己的未来,也从不曾放弃自己对于未
来的希望。今年刚过完年,父亲因为急性胰腺炎住院,十几天颗水未进,一直有痛风症
,后又发现有糖尿病,多年前硬硬朗朗的汉子,十多年中学校长,记忆中一直清瘦但绝
对是硬汉的父亲,一时间在我面前出现的居然是一个枯瘦的躯干。

     多年的外出求学,不知觉间父母都老了。看着父亲吃饭时,很多菜不能吃,听他说
着自己现在工作一忙,身体就累得不想动了;母亲的肤色已不如原先的水润白皙,出现
了黄色的枯摺,眼睛也离不开了老花镜。父母真的老了,多年的外出让我渐渐成长,我
却忽略了父母年华的流逝。

     我想自己多点时间陪伴父母,来弥补自己的遗憾,无力去了解他们的年轻岁月,我
只想静静地看着他们变老,这样自己才不会等到下次认真看见他们时,才惊讶地发现与
记忆中的不同。这半年的时间里,每天晚饭后陪着父亲去湖边散步,陪着母亲去学校上
课,去看外婆。

     在家乡,多少人看我的眼光显得不同往常,讨论着我一个中科大毕业的,还没有去
工作。我心里默默地忍耐着,因为这是我的决定。我知道,这不是面对社会的怯懦,而
是我在认真追求的一种圆满。

     在这半年里,母亲又开始担心我找不到工作了,我只有静心地劝劝她;我考注会,
这样就可以在家陪着父亲办完退二线的手续;我认真地学习做饭,做得一手好饭菜,是
为了让她看到我懂得照顾自己,让她在我远行的时候不会那么担心;我要推迟考驾照,
被母亲数落为害怕,而我对她说,考试那天正好是你的生日,我只是多年没陪你过生日
了,母亲低着头不说话,坐在沙发上。那天我驾照过了,我是为数不多考试通过的其中
一个,那天母亲也没有跟着姨姨与姨妈去外婆家过自己的生日,晚上七点多了等我从市
里回家吃饭。

     我爱你们,但我的这种爱大概藏得太深,以至于成为一种不能轻易理解的情怀。

     在上海,我寄居的楼的附近,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不论多晚多冷,自己摆着旧
书摊,做了自己的营生。几个热心的邻人问道,她没有结婚,无儿无女,自己卖着书居
住在一座楼里角落里。小区里热心的人们给她每天送点菜,送点面,送点饭。回来的那
个冬夜,天下着雨,到小区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半了,妇人就在这样的寒夜里摆着自己的
书摊,冷冷的凄风中,仅有自己的那一盏白炽灯散发着光与热,也被埋没在黑夜里。此
时,我想起我的母亲,对她而言,远方有个让她如此牵挂的人,恐怕也是一种幸福。

     我爱你们,在我一个人背着行李,闯荡在异乡的城市里,我总是高昂着头,从不曾
因为飘泊而感到孤独;也不会因为寒夜而觉得冰冷;更不会因为一时的窘迫而放弃自己
的理想。因为有你们,我不曾孤独;因为你们的爱,我心中总是温暖;因为害怕你们也
像地铁上的妇女那样,无助地哭泣,我从来都不敢放弃自己。

     异乡的儿子,母亲总是担心,儿子却不跟她说自己的难处,因为这是自己要承担的
经历,我只是想让你们有机会分享荣耀而不是承担苦难,哪怕是一个人背着行囊游走在
上海,也要骄傲与自信,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更因为我有你们。

     我爱你们,但我的这种爱大概藏得太深,以至于成为一种不能轻易理解的情怀。我
不求自己如何地成功,我只是,想让你们能少为我担心。



--
※ 来源:·瀚海星云 bbs.ustc.edu.cn·[FROM: 116.227.35.194]
--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2-27 21:24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3-17 14:00 编辑

追逐太阳的孩子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315&fromuid=616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2-27 20:44:54

孩子在高三时,也就是在申请科大保送生的时候吧,曾写过一篇自我陈述--也许那时还有些稚嫩。现在大学快毕业了,翻出来看看:


                       追逐太阳 (写于2008年9月,高三)

一个人的作为在于其追逐,一个人的意义取决于他追逐的对象。

我,追逐太阳。

太阳,是一种带有抽象化色彩的理想。它不是一个人物偶像,在我看来,没有谁值得我为之追逐崇拜。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考什么大学、读什么博士、当什么教授,那只是人生阶段,决不能成为目标或理想。

太阳很远,近似于正无穷,对于古今任何人类个体而言。达不到,所以追求,尽力地追求一生。倘若一个人的所谓目标是轻易就能达到的,或许在20岁、30岁、40岁,那这之后,他又做什么?空虚,恍惚,自满,萎靡。人生轨迹从那以后便成了减函数,最好也不过是停滞不前。

太阳,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每种文化,每个人,都为它做上了自己的注释。在我的理解中,它包括有光明、温暖、坦诚、正义、兼爱等。太阳,有时是为人处世的心境,有时是改造世界的力量。我追求,塑造自己的心智,而后以匹夫之力铸造世界。

我正式地说“追逐太阳”,大约是从3年前开始。但回想起来,从幼年时起便有了模糊地追逐准备,那理应归功于父母、老师和社会。没有谁逼我做功课,没有谁要求我考第一。他们大力推荐我的是,出游、运动、游戏、动手制作、快乐。与许多同龄人被限制上网不同,我从很小就接触电脑,打游戏、办网站,后来处理图片、学编程。几乎每个假期我都有旅游安排,甚至周末也时常有小型郊游。当然,对摄影的狂热,也是促使我从紧张中腾出时间旅行的重要原因。小时候常能参加很多科技活动,做四驱车、做电子收音机、做飞机模型、做木船、科技论文等等。当时觉得是玩玩,现在想来其实比别人先学了很多东西,学了更广泛的东西。它们与考试无关,但它们对于我后来的路都很有帮助。

到高中,确实有学习压力了。高考是我面前的一道关卡。我需要努力度过它,但不是拼尽全力地出彩。如果,我拼命地学,我有把握成为所谓“顶尖”的学生。但我不会。我要追逐的不是高考,我追逐太阳,追逐那更长远的人生。如果为了这第一道关卡就用尽了气血,未来的路怎么办?我喜欢看社会新闻和评论,新闻中讲到很多高考优异的学生在大学和以后的学习中懈怠了。我知道大学的学习内容比高中的知识重要许多。高中学得再好,考到再好的大学,如果4年荒废掉,又有什么意义呢?适当的努力,让高考不至于变成我人生的阻碍便足以。少花功夫应付考试,才能多学些对未来人生更有价值的东西。

譬如高二期末考试前,我费了很多力气说服老师让我参加机器人比赛,不是为了拿奖,就是学去东西,我渴望知道其中的学问。虽然最后只得到一个星期的接触机器人项目的时间,虽然是从零开始,但我还是尽全力地学习,看说明书,自己琢磨尝试,上网询问。

在我所生活过的十七年,我完成了人生第一阶段的储备。我没有去建造一个十分出众的高塔作为亮点,但我铺就了一片厚实坚固而且覆盖面广的地基。我始终尽量让自己接受更广的知识,以便未来深层次的学习和应用中,思路更开阔。

对于大学本科的4年,我把它看成一个发展阶段:着重培养2-3方面知识和能力(暂定为所读专业+计算机+专业应用英语),使之成为我的主要优势能力;用余力发展其它能力,如平面设计、第二外语(暂定日常法语)、创新机器人的设计制作、中国传统文化等;具备其它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此后再逐步明确研究方向并开始往深度发展。

是的,追逐太阳,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它将极大地考验我的耐力、毅力和承受力。到目前为止,我的确还没有承担过大风暴雨,所以我不保证自己能一直坚持着理想。

但,我能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2-5-17 13:36
转自瀚海星云:
【我盼有一个舞台
【伴我飞往梦想的地方
【曾经的我们,那么靠近
【手牵手,飞旋在宇宙
【看,青春的模样
【看,那时的疯狂
【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炫目的灯光
【星空做我们的背景,街灯为我们发光发亮
【看,抬头看
【北极星下,那久违的天台
【就是我们的舞台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2-5-17 13:38
转自瀚海星云:http://bbs.ustc.edu.cn/main.html
(粉红的回忆•千手观音,树之版)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
晚风吹过温暖我心底,我又想起你
就是不能忘记你。
不能忘记你,把你写在日记里
不能忘记你,心里想的还是你
浪漫的夏季,还有浪漫的一个你
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
不能忘记你,把你写在日记里
不能忘记你,心里想的还是你
浪漫的夏季,还有浪漫的一个你
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2-5-17 13:42
(结束语)
A(....):喜怒哀乐里有五彩的容颜
B(....):痴言疯语中有百味的人生
C(....):聚光灯下,我们哭过笑过
D(....):触碰理想
E(....):放飞希望
F(....):这个舞台凝聚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G(....):承载着我们永远的梦
面灯灭
  
【暖场剧组下。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7-17 20:48
孩子的“三下乡”随笔   

期盼 发表于 前天 22:21

三下乡随笔

7月13日 周五 天气:雨 凉爽

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活动即将画上句号,这场洗去暑气的大雨也许是上天对我们几天来工作的认可。翻看自己每天记录在人人主页上的随感,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见闻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亦或者,只作为本人一周以来的宝贵记忆供日后歆享吧。


7月9日 周一 天气:晴 热

从合肥行车一个小时有余就抵达了目的地——含山县林头镇——镇周围三面有丘陵环绕,公路旁几百公亩的稻田一直延伸至远山的脚下,我这个田园控立刻兴奋起来。有几个瞬间,我甚至以为外面那望不到边的不是水稻而是金黄的小麦,而自己则坐在返家的列车上。

在林头中学,我们受到了“贵宾级”待遇。正在补课的高三同学们全部都挤在教室的窗前,用发现新大陆一般的眼光看着我们一行人。校方告诉我们镇上的交通不便利,来这里交流的情况很少,所以对科大的支教交流活动非常期待。回想起刚才那一双双热情的眼睛,我想:一次短暂的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显然不能从知识层面给予他们什么帮助,但是若能给他们对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产生一些积极影响,就能达到我们此行的目的了。

后面收拾寝室,忙上忙下自不必多说。


7月10日 周二 天气:晴 很热

今天上午我们被安排在镇上做调研:农业科技的推广情况和农村特殊儿童教育现状。由于问卷是由文字形式给出的,未考虑到受访者的文化水平,大多数问题要靠我们一题一题地“翻译”给当地百姓。这样一来工作量就大大地增加了。和陌生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不难,但是要想把晦涩的问题转述出去并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就不得不动一番脑子了。

通过和洪伟的交流,我们决定下午在周边村子集中进行农业科技推广情况的调研。我和洪伟走了杜庄和毛冈两个村子,在田间遇到的全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令我们很震惊。但是这两个村落的情况就是当今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由于生产力的解放,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向第二产业,农村只剩下老年人和儿童料理自家的土地,大量的农田则被承包出去进行集约化生产。我问一位76岁的老汉养老问题如何解决,他却乐观地说:“农村人不像城里人,70岁的人身体硬朗,一样能干(活)。现在政策好,(镇里)每个月发给我们老人60块钱补贴,我们很知足了。”

我想起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农村是中国社会最脆弱的神经末梢”。政策的少许变动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沿袭了数千年的生产方式在工业文明面前不堪一击,但是无论何时,中国农民总是以其“厚重的肩膀默默扛起中国社会的发展重任”。以前听人说,和古稀老人聊天能收获很多,今天我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

晚上,我又被委以重任——去高三(5)班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由于对象是文科班,我临时放弃了构思好的学习经验漫谈,即兴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让青春多一些可能”的演讲。文科班的同学对于青春和梦想自有与理科生不同的看法,他们慢慢地参与进互动来,讲出了各自对于大学的愿景。虽然身处偏远,但是这更增强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通过交流,我能看见一个个梦想在这间简陋的校舍里孕育,即将破茧而出。有四个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是“热爱古诗词的黄荣静”、“热爱国旗的黄如燕”、“爱笑的田晶晶”和“爱唱歌的郭福成”。

临别时,同学们说了一个愿望:“希望学长不要忘记我们。”

孩子们,我能用一场发自肺腑的演讲换来你们的真情已经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么重要的回忆我怎么舍得忘记呢?你们是这世界上第一批叫我学长的孩子们,今天看着你们上晚自习的样子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三,想起人生里很宝贵的一段拼搏进取的经历。我也有一个愿望:“希望你们都能珍惜现在坐在身边的这些同学、朋友,一群人为了同一个梦想奋斗的经历一定会成为你们生命里不可多得的财富!”

今天收获了太多感慨,随笔自然也多了许多~


7月11日 周三 天气:雨转晴 依旧很热

伴着清晨的阵雨,我们就整装出发到镇上的集市摆起了摊子发放宣传材料。路上碰到了爱笑的田晶晶同学,我们互相问好,踏上各自的目的地。

早晨赶集是农村人们很重要的事情之一。虽然早晨的阵雨让不少道路变得湿滑,集市上人流有所减少,我们的到来却让小镇百姓们眼前一亮,所带的材料在一个小时内就被抢光。即便如此,还有一些可爱的阿姨说:“明天有新的东西再给我们发啊。”

闭塞的乡村对新信息的渴望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之前在省厅索要宣传材料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上下供需的不对称让我对厅里工作有些失望。

下午我们随含山县的接待人员参观了贡献了全县一半税收的含山县工业园。这里的工人多数来自林头镇,他们的收入想当可观,这也是年轻人选择离开土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企业各自有各自的生存方式,传统的铸造业依靠传统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发展,年轻的企业则重在创新,努力开发环保行业的新市场。

我对企业运作了解不多,不过从听来的讲解中可以了解到,这些乡镇企业正处于良性发展的过程,凭依着市场的优势渐渐步入正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的政府工作重点放在了振兴乡镇工业上,如今正在收获收获成效,而我只想提醒地方政府的同志们,在工业飞速发展之余,也千万别忘了造福一下那些养活我们的农民。


7月12日 周四 天气:小雨 凉爽

为了更有效率地完成农业科技推广情况的调研,我们今天全员深入陈墩行政村采访。村子坐落在公路和山之间,昨夜的雨水让山里升腾起白色的雾气,仿佛置身仙境。领队朱芸老师已经与大队取得了联系,所以村子里给我们每个调研组配了一位带路的老乡配合调研。

陪我调研的是陈墩村村口那家的老伯帮我们,老人家身体不太好,家里的土地主要靠老伴照料。但是老两口非常能干,料理2亩土地供养儿孙,还偶尔去镇上打打零工。老人对我们的调研抱有很高的期待,他告诉我:“大学生(说话)比我们管用,你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要是能帮我们反映出去就好了。”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责任重了许多,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了解一下农村的生产情况,很大程度上我们更是农村和城市的沟通者。

在村子里采访后我发现,各家的基本情况和之前在杜庄村和毛冈村了解到的大致一样,但是陈墩村的一个普遍困难是水渠不通。水稻种植属于典型的精细型农业,受旱涝影响很大,而村里的取水、排水渠道却淤塞多年,镇子里一直未给解决,这使得本村的水稻收成对天气状况依赖很大。

我不知道我写在调查问卷里的那些“对政府提出的改进建议”能否被学校看到,但是我会记录在随笔里,也会发布到网络上寻求更多对于当今农村的关注。这次三下乡之行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我也收获到了作为中国大学生的一份责任:转型中的中国农村和农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我想科大学子们也有义务为中国2/3的百姓想想这个问题。

小插曲:步行出村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穿着白色旗袍的小女孩,我们这群善于发现美的男生用相机记录下了那张清纯可人的笑脸。这样纤尘不染的美是只存在于这样远离城市的山村呢,还是恰好与身后这片雨意空蒙的田园相得益彰呢?我想不出确切的答案,还是静静地欣赏这份偶然的美好了。

【插入结束】


整理完毕,后天天就要收拾行装返回合肥了,对林头产生了一丝留念。舍不得这里淳朴的村民,单纯的同学,纯蓝的天,纯绿的稻田,纯白的鹅……

“远山近水飞白鹭,

  曲径涸沟通人家。”

这就是我对这里的印象。


孩子的“三下乡”随笔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387&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7-22 10:28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迟到版)(十三)  

tiancaijacky 发表于 5 天前 |

     很惭愧,我有快半年没登过家长论坛了,但我的确还记得我在这里挖了一个大坑,还没填满。
     先对一些留言或者站内消息没有及时回复的家长或学弟学妹表示道歉!!!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没来,一是忙和懒,上个学期科研,上课,准备一门课外的重要考试三件事一起进行,然后休息的时候也懒得懂那么多脑子,因为在家长论坛灌水和在瀚海星云bbs扯淡是不一样的,那里可以瞎说,这里我说的话还是要对学弟学妹们负责。二是反思和惶恐,当我回过头看我写的贴子的时候,虽然大多数还是我一以贯之的思考,但难免有些话说的比较过,再加上我在科大的确算不上牛人,有时也实在觉得自己似乎开这个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意味。三是个人的积淀与成长,因为那些文章前一段写的还是学校的生活,自己能够hold住,但是接下来要写自己大四面临选择时的一些迷茫和困惑,当时也并没有想的太清楚。现在虽然时间只过去了半年多,但是周围的人和事很多也都在比较大变化当中。开这个贴的时候,和我一届的同学刚刚工作或者开始读研不久,现在大家已经对研究生生活和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考,包括我个人,在经过了上个压力比较大的学期之后,也有一些思考与成长,这些能够让这个文章显得更负责任。
      还是接着上次的写吧。上次写到考托福的时候。
      托福是个什么样的考试?TOEFL,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全名为“检定非英语为母语者的英语能力考试”。什么叫英语能力考试?简单地说他就是考能力。。。这不是废话,因为他意味着,这个考试他是实实在在的测试你的英语能力,而突击能够考高分的概率比较小。因为他考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所以高考英语突击可以考高分,而托福考不了比较高的分的人大有人在。这个是我认为他和GRE很大的不同,GRE的全称是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他其实并不是一个语言能力测试。他的主要方面是测试你的逻辑水平。只是他会考很多生词,而GRE考的逻辑水平总得来说对中国学生是小儿科,所以大家一直有不少觉得他是个语言测试。而且GRE的背单词,那是可以突击的,那是一个学期下下苦功夫,单词背熟就能考的还不错,虽然那本红宝看着吓人,但是总而言之,是个体力活。托福真的不一样,我见过一些很刻苦的,托福成绩不高,也见过一些不刻苦的,轻松拿高分,为什么?究其根本,是语言能力的差别。而能力是个长时间积累的东西,短时间内无法提高很多。所以那些轻松拿高分的,其实功夫在平时。不少考高分的就是爱好英语,看美剧练听力,喜欢和外教或者外国人讲话练口语。
    我个人是外国语学校毕业,当然,英语成绩属于甩尾的那种。不过因为外国语学校教英语的一些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就算我这样的,可能高考分数英语不高(才110多)但是英语能力还算不错。其实这里插一句,语言,就是个环境问题,不久前这边一个同学的母亲从国内来看他,我们聊天她说:我来的时候根本英语一点不会,现在呆了半个月能听懂不少,自己也能说些简单的意思。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语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丢进那个语言环境,每天听的(英语电影和电视剧),看的(英文报纸文章),写的,说的(和外教)都是英语,那进步还是会很快的
    那托福重要么?从近两年申请的情况来看,很重要,我记得我那年申请,托福高的很明显比托福低的占优势,哪怕托福低的那个其他都比托福高的好。当然这个是不是特殊情况不好说,但是大家有个结论就是托福的分数比GRE的要重要,特别是有一些学校卡托福100分(满分120)的分数线卡的比较严,在申请人数很多的情况下,先用软件或者人工筛选一遍,把托福不达标的去掉,再来仔细看达标的人的各种申请材料。所以托福不达线,很可能你花精力准备的东西人家看都不看。
    我是计划大三下考的托福,当时希望是一次考过,因为这种考试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且本身在学校事情也不少,早点弄外腾出时间来干其他的(哪怕玩也好)比啥都强。于是寒假照例上了个新东方去听各种老师吹牛扯淡,其实GRE上上班行,托福,个人感觉作用不大。我大三下事情还不少,找实习,做大研,考托福,但是我还是拿了一个月出来专门准备托福,每天除了上课(当然,翘的课也不少)就是呆在一个地方写作文,看阅读,练听力,然后回寝室练口语。没什么技巧可言,都是笨方法,每天做就行。然后虽然本人并不爱好英语,也不喜欢看美剧,更不喜欢听英文广播,但是那段时间每天强迫自己听一点,看一点文章。(其实在这边来之后,我也比较排斥各种英文的节目电影电视什么的,没办法,这属于个人兴趣不在那)第一次考试,卯足了劲,考下来,考了个非常令人不知说什么的分数:99.。。。。当时自己的确是非常泄气,因为GRE卯足了劲准备,一次就考得不错,以为托福也会这样。但是我认为从自己准备的来看,应该会是一个100分以上的分数。于是马上再报了一个间隔日期很近的托福,调整心态,因为这时候已经有些泄气了,倒不完全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全力准备一段时间,人会很疲,东西都看过不少遍了,兴奋点没了。于是自己就减小强度,但是还是保持者一定的练习量,大半个月后第二次考,成绩:107,终于松了一口气,至少不会被托福卡了。因为我GPA不高,所以不能再有第二个短板和软肋。
       就这样,考托福之旅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迟到版)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446&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7-22 10:29
追忆似水流年—-------- 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 (十四)  




tiancaijacky

大三下有三件事,找实习,考托福,做大研。前两件讲完,开始讲第三件。
    大研不能算科大的特产,但是科大似乎做大研的风气最盛,最便利,老师也最支持。虽然从我个人兴趣和性格来讲,不能算那种理工科标准爱科研爱技术的男生,但是既然有这个条件,这也算个很好的经历。于是问了些师兄和班主任的建议,选择了火灾实验室的一位德高望重,学术上也很有造诣的老师做我的大研导师(现在该老师是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当时要是不出国跟着他读研应该也挺爽的。)个人觉得,做大研,或者说本科阶段的导师。有三类老师值得选:第一,国际上有很大名声或者刚从海外名校回来的大小牛导师,因为很多时候,你如果做得好,他们的一封推荐信,甚至一个电话,一个邮件,都能让你的申请变得异常容易。但是有个缺点,跟着他们,你就基本别指望他们亲自指导你了,指导你的肯定是下面的博士生研究生。第二,实验室承接工程项目比较多的。虽然这种时候,说的不好听的,你就是个廉价劳动力。但是多接触工程项目(尤其是信院的工程项目,认真做和在一个知名企业实习获得的效果差不多)对你以后的就业肯定是帮助很大。第三,愿意亲自指导你的年轻老师。虽然他们没有前两种的名望和资源,他们可能职称上连个副教授都不是,只是个讲师(因为刚工作嘛)。但是他们正在拼职称的时候,可能也没招到几个研究生,所以他会对你要求很严,并且能够真正让你参与一个科研项目的核心,亲自给你很多的提点,跟着他们,可能会累一些,但是绝对受益匪浅。当时和我一起做大研的一个同学就跟了一个评上副教授不久的年轻老师,要求很高,实验做得很多,有段时间看他每天早出晚归累的不行,甚至有时候周末也没有,但是他的结题论文我看了,真的特别不错。(但是真正读研就别找这样的老师了,特别累不说,由于老师年轻没人脉,以后工作也不好找)
     大研的确算你接触科研的第一步,是把科研神圣的光环去掉,变成你身边的一件不那么有趣,甚至可能琐碎可能无聊的工作的经历。我建议其实从这个经历上,可以好好的发现一下,科研究竟干什么?我到底喜不喜欢科研?我到底适不适合科研?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对出国有帮助”或者“别人都在做,所以我做,我做无非是图个良心的安稳,至于我能获得什么,不在我关心的范围内”
      自己做大研那些天也正好和考托福重合,那段时间都没怎么去上课(不要学我,因为我们大三下课不难)就是在实验室做完实验,然后就在实验室电脑上听听英语看看英语文章啥的,就当换个脑子。如果越临近考试在托福上花的时间就更多些,就少花些时间做实验。
      我觉得大研的具体过程倒是没什么值得太多说的,每个科研项目不一样。本科生,人家不会指望干出来什么,但是应有的端正的态度还是要有。然后在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关系处理上,bbs上总会有研究生抱怨,做大研的师弟(妹)不懂事,对师兄师姐不礼貌,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牛逼,甚至有点看不起外校考进来的师兄师姐。其实有的时候真不是不礼貌,只是很多人忽略了细节。要我说这的确也是中国外国文化区别很大的一点,在这边实验室里,大家首先不管年长年小,都直呼姓名,然后不管谁不小心犯了什么错误,不管是学术上还是实验室纪律上,其他人都可以指出。当然,咱们中国人,肯定不能这样,不管明规则,潜规则也好,对于老师,师兄的尊敬是要有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争论和提。这是整个东亚文化圈的文化。这里不讨论哪种好,只是提醒,中国人比较看重的两个东西,一个是尊卑,一个是面子,与这两个相关的细节一定要注意到。
     最后自己的大研得分不高,是个B+,但是因为的的确确另外一个人做得更好(两个人只能有一个A一个B+)而且自己也是认真做的,所以也没啥遗憾的。

追忆似水流年— 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d=21449&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8-1 21:32
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2-8-1 21:34 编辑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帝都实习(上) [复制链接]  
  



  tiancaijacky 发表于 7 天前

       还算成功的翻过大三下的三座大山后,迎接了大学期间最轻松的考试周之一,说他轻松是因为我们大三下的课业实在不能算重,并且经过了前几年的洗礼,对考试早已麻木了。在这个最惬意的考试周里,看看世界杯,吃吃宵夜,就混过去了。7月9日,怀着对一个新角色的忐忑和兴奋,踏上了进京的征程。
       其实如果说GRE,托福,大研这些事,很多科大学生就算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话,那实习,在科大还算个稀罕物。有些科大本科生对实习的印象还停留在每年大二或大三系里组织去中科院或者其他地方呆一周的“旅游”。但是和我们同等的学校类似清北复交浙人南以及很多国外一流院校的学生, 把找一份一流企业的暑期时期当做一个很大的事情在抓。一流企业的实习,一是可以为你的简历添砖加瓦(有种说法,说是大学四年的生活就是为了写出一张完美的简历,虽然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但是这个意识还是要有的)二是作为一个宝贵的接触社会的经历,会让你对自身的优势劣势有一个更完全的认识,从而能够更早的对自己的前途作出合理的规划。包括找实习过程本身,也能让你对找工作尤其是找好工作的复杂性有个全面的认识。毕竟,科大出国率再高,也没有30%,三分之二多的同学将来还是要经历在国内找工作的过程的。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尤其是在合肥这个城市确实对一些东西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相比北上广的同学的处境有些弊端的情况下,更应该自己主动的去争取类似的机会。在这里我也要说两句科大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不少科大同学思想上还是有很大的惰性,还是像高中一样,觉得自己学好习就行,其他事不用操心。大一大二这么想,其实还正常,但是不少同学大三还在这么想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其实成长,从来都是一个“并行”而非“串行”的过程,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增加,情商的锻炼,其实在互相促进,互相强化。如此,方才能知行合一。不过了解到,一些09,10的师弟师妹已经在这方面开始着手了解,或者有所行动了。氛围确实比我们那个时候好一些。

      扯远了,到北京,在北大的同学那住下后,就换上一身西装皮鞋搭地铁去实习的公司报到。
      说说自己实习的企业,是一个商业咨询公司,主要负责对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商业战略规划及一些市场策划。说起来高端,涉及到实习生的活当然是一些小事,琐事,比如处理数据,做ppt,写一些访谈纪要,会议记录等等。从小事做起,应该是实习的第一课。
      公司在三环边一栋很新的写字楼里,做电梯到公司所在的楼层,给前台说了后,出来迎接自己的就是科大的师姐,自己实习的顶头上司J姐。要说J姐,那的确不是简单人物,09年进的公司,10年带我的时候升了一级,11年又升了一级,短短两年,就升到了总监职位。火箭的升职速度背后,是经常工作到深夜两点甚至通宵的艰辛,是经常带病坚持工作的不要命精神(虽然个人不推荐这么做)。是典型的女强人。她简单了说了下实习时间,大概的注意事项等。就带我出去,认识组里的每一位同事,里头有几个之前来的科大研究生师兄也在那实习,顿时觉得放松了些,没那么紧张拘束。最后坐到分配给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了历史八周的实习。

相关阅读: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帝都实习(下)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44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帝都实习(上)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d=21738&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8-1 21:34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帝都实习(下)  

  tiancaijacky 发表于 7 天前  


       每天上班及项目的具体事没有什么说的了。结合一些发生的事说说自己实习觉得学到的一些东西和一些感触吧。上班头几天,由于组里的人再忙另外一个收尾项目,还没有办法让我插进去帮忙(大概觉得那个时候我也只能帮倒忙)自己闲的发慌,于是找J姐要东西供自己学习。J姐丢了我一些文件让我自己看看,让我总结一些要点,到时候下午三点讲给她听。好不容易有个表现的机会,自己就拼命啃啊,有事干时间就会过的很快,不一会下午三点到了,去找J姐,结果换来一顿训斥: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自己第一次挨骂,觉得挺委屈,是你让我三点去找你的啊。。。好不容易的表现机会,就自己也不明不白的搞砸了。心情郁闷至极,就对着文件发呆,想别的事,结果到要下班的时候,忽然听到J姐叫”**,你人呢?!“我慌忙跑过去”你在干吗?!我不是让你给我讲那个文件的吗?!”我“。。。我下午三点来找您您在忙啊“”那你不知道看我不忙的时候来找我啊?做事这点主观能动性没有?“我”。。。"
      这件事发生在自己开始实习的前几天,一开始自己一直觉得挺委屈,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事,为什么被骂?一点面子都不给。相信很多在学校里,以“对”“错”来思考问题的理科生们,肯定和我一样,一开始想不开。其实自己在这件小事里,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灵活,不动脑子,做事还像在套公式做题!公司里,大家工作节奏都快,并且有很多突发事件去处理。上午J姐跟我说三点钟,但是其实她自己也并不能预计下午三点那个时候她会不会有一个事情去忙,这个时候,自己完成任务是一回事,还要注意观察J姐是不是又紧急的事情在忙,如果在忙的话,自己先处理手头其他事情,随时保持注意,一旦J姐有空了,再过去询问现在是否适合汇报。得到肯定答复后,再来做事。当然啦,这个也不是一概而论,只是因为,我刚进公司实习,J姐交给我的肯定是最次要的工作,所以汇报的次序放在最后没问题,蛋要是真有个啥紧急的事情来要她处理,过去打断她也是合情理的。还有,对于挨骂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J姐是个性格强势但是不阴险的人,可能直来直去比较适合形容她,所以她骂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她自己的师弟,是爱护的骂。骂完之后,她自己不对的,回来道歉,如果是我们真不对的,她会来提点。所以之后被骂就再没有第一次觉得那么委屈过。也记得J姐告诉我的一句话:工作后,有人愿意骂你,是福气!

       第二件事发生在自己实习一段时间以后,慢慢开始进入角色,不再像一开始那么“林黛玉进贾府”。有时候在一些问题上,也会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一次,发现J姐提出的一个数据处理的方法,并不是那么合理,就跟J姐提出来:我觉得这个东西哪里不对,会导致什么问题等等。。。然后J姐看着我,反问了一句:你有解决方法么?我一时语塞“额,暂时没有。。。”“那就照我说的办”“但是。。。”“没什么但是,快去做,下班前给我”于是带着郁闷,继续去做那个自己觉得有问题的方法。但是心里始终有个疙瘩,那个方法明显不好啊。。。
      这件事也许根本不算件事,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工作中碰到一些不合理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要将就而不是改正?这也许就是很多学生的想法和社会有矛盾冲突的地方。后来自己想想一下然后综合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总结了下就是:提意见的最好方式,不是把不好的东西找出多么充足的理由批判一番,更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没有解决方案的意见,等于白费。人家每天都有很多大小事情处理,不可能事事最优,很多事情,的确是“可行”就行,甚至“不可行”但是影响不大,也就过去了。而且“不好”“不可行”要看在什么角度,在领导的角度看,也许这就是对他最有利的选择,这个时候,就要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加深理解也要执行。学生一根筋“坚持真理”的态度是大忌。
         
        还有一次,和J姐他们特别熟了之后,有一次在办公室里讨论项目,有个项目我们用了一些小小的“潜规则”,虽然不违法,但是终究不是太好。于是我就和J姐讨论起了那个事情的方法。结果被J姐训斥。。。然后把我带到一间没人的会议室,大骂一顿:你知不知道有些事不能在公共场合讨论,哪怕都是同事也不行。你以为还像在学校里那么随便啊!
       其实这事要是刚来的那几天,可能我还会事事小心,但是现在人熟了,有些事情也一下模糊了该说不该说。可能人在工作中慢慢成熟就是这样:一开始很拘谨什么都不敢说,后来熟了,嘴巴开始大起来。再后来知道厉害了,又什么都不敢说,因为拿捏不清分寸。到最后修炼成了,才能既谈笑风声,又滴水不漏。不过那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快,两个月的实习结束了。这两个月里,我每天西装革履的背着电脑包在北京上下班最高峰的时间挤地铁,出入看上去高档的写字楼。切身的体会北漂的酸甜苦辣。我也认识了不少像J姐一样的牛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并得到他们的一些指点。更重要的是,我经历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里你要收起你的随意、任性、自我,在一个没有像GPA那样确定的标准的地方,进行一场激烈的竞争。将来这个竞争还会延续,时间也许会是几十年,而你的对手会有很多,但是最大的那一个,恐怕还是你自己。你就是在不断的否定自己,在不断颠覆自己以前的想法,做法,习惯后,去建立一个全新的我。这条路很长,我也许只是刚刚找到这条路的起点而已。

相关阅读: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帝都实习(上)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帝都实习(下)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744&fromuid=616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8-5 21:24
[原创] 近日儿子为他母亲写的QQ签名
  




  藏龙 发表于 12 小时前

荷上清露,斜晖脉脉,不改剔透心。
池下涟漪,婵娟皓皓,难移自在神。


近日儿子为他母亲写的QQ签名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034&fromuid=616

作者: 红旗飘飘    时间: 2012-8-11 19:50

作者: trueturn    时间: 2013-11-19 16:26
写得很好!编辑收藏到电子书里慢慢看。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13-12-14 21:08
一个科大孩子的申请体会
木龙 发表于 2013-12-3 16:04:47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id=33920&extra=

出国那点事儿,写给师弟师妹

亲爱的师弟师妹:

师兄冒着伤人品的风险为你们写下这篇申请总结。春天对于师兄的一些同学是个纠结的季节。不少未来的科研人才,业界精英,甚至可以改变世界的人物此刻都在担心自己将要失学。照顾他们的感情,师兄确实不应该现在写总结。但是大三下学期对于你们至关重要。出国,保研,考研,工作,创业,你们这学期做的选择,会影响到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久的人生道路。所以师兄为你们写下这篇文章。如果恰巧被个别有些迷茫的师弟师妹看到,然后产生了些许启发与积极的影响,我已然心满意足,不枉费我伤害到的宝贵的人品。

作为科大人,你们一定已经习惯了经验介绍会中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师兄师姐们为大家讲述激动人心的申请故事。“如何刷GPA/GRE/TOEFL”,“如何选学校”, “如何套教授”。这些都是在解决HOW的问题,但是一个更加基础的问题很少有人提起,就是WHY? 为什么要去出国留学?为什么要去读Master/PhD?为什么要去学习xx专业?其实这背后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你喜欢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你想要选择的是怎样的生活?如果你只是“随大流儿”选择了留学的道路,师兄真诚的建议你思考一下上面的几个问题。我明白,留学名校,拿全奖是个非常受到科大主流价值观认可的事情,所谓科大的“传统”,但是如果你因为这个“传统”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那么 “传统” 就变成了 “洗脑”。虽然师兄走的也是这条“不归路”,但是我做选择前花费了很多心血来探索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师弟师妹,你们已经是20+的成年人,请不要让别人的价值观左右你自己的生活。

其实师兄也明白,“ 想要什么”是个非常难的问题。非常抱歉,师兄在这个问题上帮不了你。师兄能做的只是鼓励你去努力探索。在刷GPA和打Dota的闲暇时间中努力去尝试做不同的事情,过不一样的生活。或是去实验室科研,或是去申请出国交换,或是去自己喜欢的企业中实习,亦或是去读书,摄影,听音乐,踏上一段孤独的旅行,去发现这个世界中奇妙有趣的事情。任何你觉得可以启发你关于那个问题的答案的事情你都可以去尝试。师兄的经验是,别人说的是不管用的,自己想象的也是非常不靠谱的,只有自己去尝试了,比较了,才能知道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说来惭愧,师兄虽然做过很多努力,但是只找到了“想要什么” 的部分答案。而且我也相信这部分答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其实师兄对你的期望,只是用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像一个成年人一样,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

好了,如果你已经做好了选择并且有充足的理由,师兄恭喜你并送上最诚挚的祝福。但如果你的选择不是出国读书,那么就不用继续向下看这篇文章了。如果你恰好想出国读书,师兄还是有些申请 “经验”可以和你们分享。

首先要说的是不要轻信别人的“申请经验”。申请学校是一个一群人对另一群人做出评价的过程。只要与人有关的事情,通常都会变得很复杂。一所学校,一个项目,一位教授愿意录取一名学生,可能是因为这名学生的全面优秀,但在更多情况下,是因为学术,性格,经历,特长等等方面的某些优质特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质特质,不同学校不同的教授喜欢不一样的学生。所以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任何有价值的经验往往有着严格的背景限定。因此,很多绝对的、简单粗暴的经验都是有误导性的。例如:想拿某某专业”“Top10学校全奖GPA至少要3.X (X>=6), GRE至少要XXX分”,  “Master比PhD容易,硬件不好就去申Master” 等等。如果我当初相信了这些话,早就断了出国读PhD的想法。申请经验都有很多自身经历的Bias的在里面,所以师兄师姐说的,包括你正在读的这篇文章,都要认真思考后再接受。

师兄这里先要自我检讨一下,由于平日中感兴趣的事情又多又杂,占用了许多时间。读书考试的天资又一般,所以GPA比较惨淡。不喜背单词,GRE verbal分数也是坑爹。这样的硬件情况自然把我划进了科大flyer者中“屌丝”的行列。师兄想要去的学校叫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申请方向是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录取结果是PhD Fellowship. UW CS专业排名是全美第七,而我major的HCI方向是稳稳前四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心中的学术偶像也在UW CSE任教。如果要总结 “逆袭” 经验的话,我觉得学术圈前辈的推荐,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还有良好的面试帮到了我。

在我看来,PhD的申请是个自我营销的过程,你需要给dream school录取你的充足原因。学霸们可以用GPA佐证自己的优秀,不是学霸也可以用自己的特点打动对方。例如我认为自己对问题的新奇想法和良好的交流能力是我的申请中的优势。为了能让教授看到,我努力争取面试的机会。四次顺利的面试,无疑为我的申请增加了筹码。师兄这里想说的是,不要因为GPA,GRE或是什么其他的什么东西不好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更为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给dream school录取你的理由。

哦,对了。还有一个对申请有影响,但是无法摸索的东西叫做 “人品” 。师兄觉得,人品的好坏和offer的质量是独立事件,也就是说攒人品不会降低你被名校录取的概率,做好事又可以给自己内心宁静与慰藉。所以师兄支持“攒人品”的做法。

好了,师兄想到的只有这么多了,前面的路还要你们自己探索。但一定要记得Enjoy the journey. 回头看,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



李寒川

中科大09级23系

2013年3月9日

作者: 江河燕    时间: 2014-2-7 13:21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保研历程  

tiancaijacky 发表于 2012-8-3 12:07: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想,我不是出国了么?是的,我个人没有保研。但是也看着别人经历过保研的过程,也听过来人讲过一些经验。鉴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关心,我还是在这斗胆把我听到看到的一些东西聊一聊吧。很可能一些东西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讲的不足之处望各位补充,批评。
      虽然科大以出国出名,但是若真正论起学生出路的比例来说,保研恐怕是占比最大的一个,平均能占到30%左右。而这30%里,本校和中科院各所加起来应该能占到90%左右的比例。而保研清北复交浙人这几校的,几乎是凤毛菱角。可能比科大去到美国前几的名校的人数还要少得多。这种保护主义嘛,当然可以理解。不过其实我知道也是有一些不打算出国的科大学生是很想保到清北去的。我记得有家长问过,某某系除了出国之外,能不能保清华什么的。或者说,为什么某某系没有保清华北大的名额?可能在一些同学的印象里,保研是件简单事,就等着班里排名出来,然后把出国的去掉,然后有哪些外保内保名额,从前到后一个个选就行了。最多就是中科院的所会走走形式搞一些几乎不刷人的面试啥的。其实保研“门道”还是有一些的(这个门道不是指找关系走后门,是指一些不太为科大学生所知的正规方法)
      门道一:夏令营
      一些关注科大新闻的家长可能知道不久前科大刚刚结束了一期理化学生夏令营,是专门搜罗一些外校有意并且有实力保研科大学生,给他们一个全面了解科大的机会。据我所知,北大、清华、复旦、上交、都会有一些类似的夏令营,并且甚至直接在夏令营里选拔可以保研的学生。人大汉青商学院,上交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名字有些像民办二级学院,但是在网上查查就能知道他们的实力了)等等都是这么操作的。这些夏令营里通常很难见到科大学生的身影,并不是因为科大学生不优秀(在保研这些学校里,科大的学生当然是最优秀的群体),也不是因为科大学生不屑(每年考研这些地方的还是有不少人,虽然能考上的就两三个)。我个人觉得信息的闭塞导致了一些同学没有留意到这样的机会,以及这方面主动争取的意识欠缺。我记得当年上交高金的广告都做到科大来了,好像还是没有几个人去参加。这些夏令营的筛选标准一般有三个方面:成绩,英语能力,课外活动。成绩来说很多学校写着要求前5%,10%。其实对于科大这种水平的学校来说,成绩还可以(85分)就可以一试了。英语能力的话,一般要过六级,当然,有托福雅思成绩最好。课外这个就没什么具体标准了,什么机器人大赛获奖,挑战杯获奖,大研经历,实习经历,学生社团经历等等有那么一两样拿的出手的就可以了(一样都没有那就不太好了)一般每年四五月份相关信息就会出来,各位可以找一些在该校的高中同学校友什么的了解情况。
        门道二:自己联系导师
        举个极端的例子吧,我的一个同学,大一在我们系,后来转系了。GPA3.1X,在科大某系保研无望,联系复旦相关系老师,成功保研。该系的水平,科大复旦差的不多。其实这个不应该算个新鲜事,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都这么干。科大GPA 2.5 以上就有保研资格。当然,具有保研资格并不代表你能保研,在一些保研竞争激烈的系(主要是工科院系,以6系为典型代表)3.5能不能保研可能还要打个问号,在一些保研没什么竞争的系(主要是理科院系,以数学物理为代表)GPA2.X保研是常事。因为收到教育部相关政策的限制,学校只能拿出一定的名额保研。那么自然不是有保研资格的人就能保研。或者说一些成绩不错的同学,想往外保。但是学校没有某某学校的保研名额。。。那么,就自己从该学校要名额去!不仅造福自己,也造福其他同学!就像我的两个师兄,因为从清华要到了两个保研名额,保研清华。同时,他们班两个排名靠后原本保研无望的同学,因为那两个师兄没有占用本校保研名额,成功保研。其实这些学校的导师挺喜欢科大学生的,因为相比这些学校自己的学生,科大学生的能力一点也不差,并且没有那些学校的学生今天考个金融分析师考试,明天找个咨询公司实习之类的花花肠子(就像我这种不踏实的学生干的事)不过联系导师,不是一个邮件说:我很牛,想跟你,你爱要不要吧。。。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某个系,哪个老师今年招人,手上有名额,哪个老师没有,哪个老师牛,哪个老师对科大学生非常有好感或者说就是科大毕业的,等等信息一一了解。必要的时候,上门拜访。让人家知道你的诚意。网上看到一些其他人的经验,有的系会有一些保研笔试面试之类的。不过咱们科大学生认真准备下,应该没啥问题。如果愿意用心做这些事,再加上自身成绩过得去(不需要太好,一般就行)基本上,想去哪个学校问题都不大。我们系保研清华的师兄就是趁着大三暑假去北京夏令营的时候,去了一趟清华亲自和导师面谈并且参观实验室。不过操作也有风险,我的一个师弟,成绩不太好,去年申请保研清华,本来差不多快成了,最后一刻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被刷掉了。听他自己说的是关键时候在两个老师之间犹豫了下,想跟的老师没有名额,有名额的老师问想不想跟他的时候他好像回答的不太坚定。所以一定要注意。信息的获取就不用多说了,先在网上初步了解各种政策经验啥的,再通过该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进一步了解内幕消息。我那个保研去清华的师兄本科时候和我关系很好,我暑假在北京实习的时候还去他们实验室玩过,当时给我讲了很多该系老师的研究方向,实力,招生情况等等消息,我还开玩笑跟他说,你这告诉我我也用不到啊,要不你授权我卖出去赚点钱。现在这些信息倒是忘光了,不过他们当年保研的过程我也算亲历者之一,今天就把当时他们的经验卖在这了

         我们自己系的同学保研倒是没有啥风波,只提供保本校的名额,大家也就很“乖”的没有去争取其他。由于我早早放弃了保研,所以这个时候纯粹做一个旁观者,倒是也没有很大的波折。。为这一个学期的各种波折奋斗养精蓄锐。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14-2-7 21:21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2-7 21:27 编辑

追忆似水流年— 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卖身博弈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p;extra=&page=1

tiancaijacky 发表于 2012-9-9 09:0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客户端信息

最近从这边登家长论坛有些困难,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找不到网页。所以更新迟了些,见谅!

上次说到,纠结了一圈之后,发现我当时也只有出国是比较理想的路。最后终于下了决心一心一意准备出国。我这个人有个这个特点,下决心很慢很纠结,但是下了之后也就不再多想了。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看到的事多了一些后,发现不同的路有不同路的精彩,人生的路能走成什么样,选择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努力和命运。所以经常有人问我,出国好不好,个人觉得如果特别想出,那就出,如果不是特别想,那就去发现自己有啥特别想干的,就去干。09级有个小师妹,学计算机的,从小对植物特别有兴趣,就通过一个网站申到一笔奖学金,暑假去台湾大学做植物学研究,每天过的很有激情活力。05级有个师兄,耶鲁大牛,读博士一年,去实习,最后发现自己不想搞学术想创业,就退掉了博士,拿了个硕士学位回国创业,现在公司也有声有色。年轻,还是少犹豫点,多果断点。到这个年龄,只要不违反*纪国法,其实很多路没有明显的对错好坏之分。出国不高人一等,工作也不低人一等。最终还是过自己的生活,冷暖自知。当你想不通这一点,你就会觉得大学的日子过得很煎熬很累,想通了这一点,豁然开朗,到处都是你的机遇。我到大三大四才慢慢想通这一点,如果早点想通,可能大学生活会更精彩些。

回归正题,说申请出国。
申请出国就是一笔交易。交易的一方是你,另一方是招你的教授。你用你几年的辛勤研究工作,换取技能+薪水。申请出国有两方面组成,前三年的准备过程和最后一年的申请过程。从商业的角度看,前几年你的准备过程,包括提高成绩,拿到好的英语考试成绩,有好的科研经历,就是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而到大四,产品质量已经基本定型。最后一年申请过程就是一个营销过程,通过各种包装,想办法把一个定型的产品卖出高价。很多人认为,申请出国,如果前几年准备好了,到了大四就是收获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非常牛的人是这样,大四就等着数名校的offer,但对于99%的人来说,绝对不是这样!放在之前的比喻里也很好理解,这个年代,产品质量再好,不懂营销,恐怕也卖不出太好价钱。对于那些前几年准备的一般的同学,比如我这样的,就更是这样。不在申请过程上下功夫,对于准备的好的同学来说,是offer好坏的问题,对于准备的一般的人来说,那就是offer有无的问题。这个是我在申请一开始特别清醒的一点。

那从那几个方面下手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信息获取
这个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由于信息不对称,获得/丧失机会的都不在少数。科大出国上的优势就体现在,出国的人多,信息来源广泛。我当时申请时,有两天,什么都不干,就在网上搜,尽全力搜出和我相关方向的教授,浏览他们的个人网页,登陆他们的实验室网页,甚至找他们学生的信息。而且,由于不太想读博士,我还搜集有哪些地方硕士可能给奖学金。同时,由于知道一个师兄在马里兰大学交流学习,就通过私人关系通过他找到他老板,问招不招人。竟然差点弄到一个offer,虽然最后一刻,自己还是放弃了。之后再讲。

第二,邮件联系
找到了不少相关的教授,那就要邮件联系了。这个不少人肯定很熟悉,但是具体怎么做好,其实知道的人不太多。刚上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写很长很长信表达自己多么多么牛,又有多么多么想跟那个老师,就差滴两滴眼泪到邮件里了。这样是不是能够打动一部分人我不知道,但是对于大多数教授,没有用!为什么?邮件可能在中国不是很常用,大家有事喜欢打电话发短信,但是在西方,大家不轻易打手机发短信,因为觉得那是比较私人的,有公事只会邮件联系,这就导致一个教授一天要处理很多邮件。其实别说教授了,我们学生一天都能收到不少邮件,一封邮件接到,很可能只是扫一眼就过去了。你如果写的很长,人家一看就头大,可能当时就不会看了,放到以后,可能就忘了。。。这个时候,简洁明了把自己特点突出,比如我叫某某,今年毕业,研究方向是***,想跟您读研究生, 我的班级排名是***,大研计划优秀,然后给一个自己个人网页的链接。这个时候,教授还通常都会去看看。或者当时顺手给你回一个简单的:我不招人,或者,我不确定招不招人,或者,你的简历还不错,保持联系。之类的 不管教授对你感不感兴趣,给你信息的反馈就一定比没有好。我用这个方法给二十多个教授发过邮件,得到了十几封回信。回信比例超过一半,据我了解,算很高的。还有一些人总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觉得好像发一两封邮件,教授就一拍按钮,椅子就转来:加入我的团队吧,我今年有32个项目等着结题!须知发邮件是成本精力耗费最低的方法,想用低成本得到高收益,空手套白狼,在哪都是不现实的。

第三,面见!
这个方法成本最高,但是效果也最好。
两个人沟通的时候,面对面交流效率最高,其次是打电话交流,听声音不见面,邮件交流是效率最低的方法。我申请过港科的一个教授,后来左思右想,美国去不起,去趟香港总成,于是过年的时候办了港澳通行证,一开学就飞去香港面见那个导师。其实只要约好时间,不是冒昧打扰,一个学生送上门来给他面试,教授何乐而不为?对你来说,你也相当于变相给自己争取到一次面试和了解对方实验室的机会。另外,亲自去一趟,也展示了你极大地诚意,也许你的硬件在他的申请者里不是最出彩的,但是你的诚意一定是最大的,这样的话,很可能帮你赢得不少分。当时申请那个教授的学生里有一个清华的,一个浙大的,一个华科的,我。我的成绩可以说是相对最低的一个,但是由于我去了趟,让教授深入的了解了我的实力和诚意。最后也赢得了这个offer,虽然到最后我没有去,但是还是很感谢那个教授。

以上是我个人经历过的,还有没有经历过的但听说他人做过的,比如利用暑假到美国做研究的机会去很多美国本土高校的教授那拜访最后赢得offer的,在学术研讨会上和老师相谈甚欢赢得offer的,等等。行动起来,不一定100%有用,但是相对来说,机会还是会大不少。

我个人在申请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些诱惑和纠结,比如在马里兰那个教授已经说出,如果你愿意读博我十分愿意考虑你这种话时,我真想回一个yes,但是冷静下来给师姐发了封邮件详细了解了该系博士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后,还是放弃了。在寒假看见bbs上报offer的成堆,但是自己还没有offer时,那种备受煎熬的感觉,至今难忘。整个申请,我一共申请了13所学校,拿到了5个offer,虽然学校没有特别牛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满意了。最后我去了加拿大一所还不错的学校读全奖的硕士。

最后提醒下,在和教授联系的过程中,你可以和教授表达很强烈的兴趣,但是不要轻易承诺,承诺了就要做到。这是西方人做事说话的特点,话别说满,就算没offer,在自己没想好的时候也不要说出“如果你给我就来”的话,如果说出了,那就一定要去。我和香港的那个导师,从始至终也只是表达了很大的兴趣,也没有说过我一定会去那种话。科大曾经有一些例子,就是一些非常牛的学生,在几个名校之间周旋,结果失信于人,导致某牛校再也没在科大某系招学生,教训是惨痛滴!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14-2-7 21:38
追忆似水流年---一个普通学生的科大四年之落幕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mp;page=1#pid396002
tiancaijacky 发表于 2012-11-1 12:31: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其实之前所有的东西,已经把我在大学几年几乎所有方面自己的见闻,经验,教训和思考都写到了。但是发现,好像确实还没有一个结尾。姑且写这一篇,当做这个系列的一个落幕吧。也许有的东西依然会有争议,但是只是我长期思考的比较成熟的一些想法,不是想说服谁,但是也不会被谁说服。

       Offer拿到了,剩下的日子就是吃喝玩乐。那会是从高考之后,到以后退休最轻松最没有压力的一段日子。由于我们班还算比较不错,大家最后都有去向,所以大家一起玩起来兴致也是特别的高。旅游,吃饭,唱歌,喝酒。。。似乎要用放纵,把前几年苦行僧般的日子弥补回来。哈哈,虽说放纵,可是放纵的事,不年轻的时候做,什么时候做呢?毕业聚餐的时候,大家也是醉了一次又一次,互相之间想把四年的心里话一次说完。我也终于体验了一回醉酒的感觉。。。就是全没意识,不知道谁把我弄到的士上弄回寝室,然后晚上头痛起来吐。。。反正毕业聚餐的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之后看到酒,就本能的开始躲

       其实日子就是这样,当你太习惯一种生活的时候,哪怕他临近结束,你放佛也觉得,他好像还会继续。当我7月1日晚上睡到寝室的床上的时候,还觉得像平时一样,不过到第二天早晨睁眼的时候,我突然反应过来:我以后再也没机会睡这张陪伴我四年的床了,再也不会是这栋楼里的一员,只可能是个匆匆过客了。突然就觉得很恍惚,放佛耳边还在回响当年入学的时候,有老师兄对我说:珍惜吧!四年很快就过去了。那充满快乐悲伤郁闷激情的其实没多少真忧虑的日子,就真的过去了。和室友一起在东门外的小餐馆最后聚了个餐。网络时代,虽然以后联系起来很方便,但是心态,总是变了。回到寝室,收拾起最后的行李,挥别科大。2011年7月2日下午2点,坐动车离开合肥,告别四年大学生活。一转眼,已经一年四个月了。明年毕业后,一定回去看看。

       离开科大了,跳出科大了,日子久了也会想,当年如果没来科大自己会怎么样?科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校?
       坦诚的说,从一个价值观上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高中到一所非常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大学,面对的同学从非常外向比较有活力但也非常贪玩的同学变到一些相对沉默严谨刻苦的同学,从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城市到当时(2007年)还远没有现在尽人意的合肥,其实我确实面对了不少环境的剧烈转变带来的挑战。我不敢说我自己适应了这个地方,但是也确实找到了生存之法。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从科大当然有颇多收获,但是就个人性格及爱好而言,自己并不是一个非常适合来科大的学生。比如对学术科研缺乏兴趣,比如认为人应该更适应社会而不是孤芳自赏等等。

       那科大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当然没有谁能给出权威的定论,在我眼里,科大并不是像在一些校友眼里的神坛,我认为他和复交南浙这几所学校互有优劣,在部分方向可以和清北比肩,但是是取得成绩的过程,科大确实比其他六所或占地利或占人和的学校更为不容易更为艰辛!因为毕业后的确也认识到,大学的地域问题,那确实是个大问题,地域问题对科大的影响,比我刚上大学认识到的要深远。同样,由于招生人数较少以及大量优秀学生出国,造成的在国内一些领域影响力还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科大最大的优势在于相对扎实的基础和相对优秀的学风,所以科大的确是一个适合学东西打基础的地方,适合搞科研搞学术的同学来的地方,有很多有志于学术的同学,通过科大这样一个最好的平台,走向了北美名校,或者成为了学术牛人。我这样一个对学术没有多少兴趣的人,自感打得基础也还算不错,对于很多知识,没吃过猪肉也在科大见过猪跑。这充分说明科大的氛围。

       但是,生一利,必生一害。科大对于学术的崇拜,以及合肥地域的限制,造成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工作就业的问题。这个工作就业问题不是单纯的说每年有哪些企业会来招聘,而是整个科大上下的很多同学缺乏一种就业意识和准备,甚至部分低年级的学生会觉得,只要我好好学习了,就不愁没好工作吧。。。须知工作和学术其实是两条路径,继续做研究生做学术,人家看的是你的基础牢不牢。但是对于找工作来说,成绩好只是一个加分,人家更看重的是通过你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以及实习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技术类的工作就是重视在各种实习以及科研项目里学到的实践本领,总之,不管什么样的工作,理论知识是加分,但是通常更看重的,是你在实践中积累的能力)这种能力,和课程的成绩一样,是一个要日积月累的过程。其实哪怕本科阶段毕业了之后不打算直接就业,至少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要了解下现在的就业市场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专业好就业,什么样的专业对应什么样的就业方向,自己有哪些想干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从而更好的规划自己研究生阶段专业的选择(是坚持本专业还是跨专业考研)和生涯的规划(是在研究上花的时间多一点还是在实习上花些时间)。这些问题,对于大城市大学的同学来说,不是问题,因为这是他们哪怕不想关心也整天会耳濡目染的问题。而对于在合肥的科大同学,那确实是个需要自己主动了解的问题。看过有些同学,非常可惜,当然也不是说是科大的特例,就是好像觉得自己成绩好了什么都好了,最后找工作发现自己的专业其实根本不好就业,或者其实自己对自己的专业也没多大兴趣,只是觉得似乎好好学习是唯一“正确”的事情,于是就在“正确”中“错误”了。还有些同学,对科研不感兴趣,但是似乎除了好好学习或者科研觉得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于是就迷茫堕落,走上了打游戏的不归路。这些人的主要责任在他们自己,但是学校价值观有的时候的相对单一也侧面上有些加重情况。
       科大一些理科的专业的部分方向,确实是不太好就业的,所以读这些方向的同学,要么确定自己对科研确实很感兴趣,要么早日为转专业转行做准备。出国,不是个逃避的方法,现在全世界年景都不太好,国外理科博士(集中于生物化学物理的部分方向)找不到工作被迫继续读博后的比例并不小。比如生物专业(有些生物专业的家长,得罪了),当年这个在21世纪初以“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忽悠了不少高考状元报考的专业,却是就业的老大难专业,海外华人论坛经常有文章调侃生物的PhD。
       其实写这些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出来后,和一些大城市来的其他大学的同学交流,发现,其实如果搞科研,他们可能是基础相对差点,但是找工作,干工作,人家的通过一系列实习和社会活动积累的经验,做事方法,情商的锻炼等等,他们不会比我们差。当年我们高考比人家强或者不输人家,那在能力和情商上,我们一样不能输给人家!科大是一所好学校,但是任何一个东西不可能没有缺点,只有认清优缺点,才能有利于我们趋利避害,作出相对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选择。
       最后想说一句其实选择没有优劣之分,不能说出国是高人一等的,就业就是低人一等的。不是说他出国了就牛,没出国就很差。相反的,没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被推着出国了,我不觉得这样的人有什么牛的,而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并且很有规划的一步步实施,这样的人,不管做什么样的选择,都会是个牛人。

       一家之言,不过是经过谨慎思考和了解后发言的,或许有些沉重,或许会有些争议,防止外人看到,设置了个权限,也希望大家不要外转。自家的事自家清楚就好。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14-3-17 13:34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3-17 13:36 编辑

一个科大学生对素质的认识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p;extra=&page=2
秦川牛 发表于 2009-6-18 23:09:48 |

这是一个科大学生对他心目中的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一番论述,我把它贴上来供各位家长通过它来了解经过科大熏陶的孩子的“为人准则”。

                                       我心目中的中国人的必备素质

   首先,我承认我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人,当然我也为此而自豪。但在此同时,我也是接受了目前中国可以说最好的西化教育的。有时,我常想,从西方思想和华夏思想两个角度来看,对人的衡量标准是有极大分歧呢,还是殊途同归?我一直想找到一些我们衡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恩,或者是说被社会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因素。最近,在某次思想开小差的时候,我突然又习惯性的回忆起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的看法竟是完全满足我的要求,而且竟然也非常吻合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价值观,那就是“礼义仁智忠孝悌”。(我这里的儒家指得是孔孟,而不是董仲舒建立的儒家)
   礼,在我看来并不是礼节,礼貌啊这些表象的东西,而是秩序。说一个人尊礼,其实是指这个人遵守秩序。孔子把礼字放在所有素质之首,是非常符合他所处的环境的。春秋时期,战乱不断,秩序无存,民不聊生。孔子无比渴望能有一个人人都遵守的秩序能够改变这一状况,那么离他最近并且有迹可寻的就是周朝的秩序。那么很自然,孔子就推崇周礼。虽然其中有很多在我们看来非常不人道的地方,比如说严格的尊卑观,也就是阶级分明。但是这种制度能够让周朝稳定几百年,事实告诉了孔子周礼的作用,于是他推崇它,希望人人都遵守它。所以,与其说孔子是周礼的崇拜者,不如说孔子是一个坚定的守序者,他坚信一个人人都遵守的完备的制度是结束乱世的根本。(先在日本仍然保持着很多周礼的习俗,其中著名的切腹就是周礼中的一项)守序,对现代社会来说,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当有人说,大凡成功的人,都是敢于打破规则的人,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打破规则,他们只是在秩序的范围内更好的运用了规则,或者是钻了一些规则的空子。对秩序的看重,崇尚自由的西方社会要比欣赏内敛中庸的东方更甚。因为,所有的自由都是在规则内的自由,而如果失去了秩序,那么自由就会演变为混乱。所以,人作为一个社会的动物,他的第一点要素就是礼,说的通俗点就是遵纪守法,再通俗点就是遵守游戏规则。
   义,这个伴随着孟子“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而流传千古的字,其实在我看来说的是责任。一个有义的人其实就是有责任感的人,朋友之义,兄弟之义,还有国家大义其实说的都是个人对他人或者某个团体,组织的责任。中国儒家强调,为了责任,我们应该全力以赴,甚至当生命和责任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选择后者。中国人历史上对于义士的描写有很多,但我最敬佩的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道德上的之高点,做到这点的人,可以说是一个为了责任而活着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义士。西方社会对责任同样非常看重,一个不承担自己责任的人将会遭到他人的唾弃,这点和中国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对责任的顺序排列有所不同。在汉朝以前,孔子对责任的排列是,自己,家庭,国家。但自董仲舒之后,尤其是被封建国家机器宣传了多年之后,这种顺序掉了个个,变成了国家,家庭,自己,其中让我最不能忍受的是被宣传很多的“大义灭亲”这一个“优良品质”。能具备这一“优良品质”的人不是被彻底洗脑的人,就是冷血而残酷的人。西方社会和孔子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先对自己负责,再对家庭负责,最后在对国家负责。蜘蛛人这部电影中一句台词完美的阐述了西方人的观点,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就是说我们要负责任,但首先,最重要的责任是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责任,越容易做到的越重要。总的来说,自人类有了分工合作以来,义成为了合作的基础,那就是负起责任,只有大部分人都负起自己的责任,合作才能进行,事业才能成功。
   仁,这个是孔子的标签,这个字指得是同情心,仁慈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道理,有时我们也叫它真理。同情心和怜悯这个是所有国家都大力赞扬的品质,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这个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最重要的证据之一。但是,这不是仁的全部内容。其实,在我看来,同情心和怜悯不过是仁的表面,仁的内部是真理,“当仁不让”,这个词最好的说明了仁字的涵义。一个总能站住道理,找对方向的人,他做起事来当然是无往而不利,当然”仁者无敌“了。仁字其实是一个融合了善良与正确的字,一个走错了路的善良人往往会比一个恶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仁者,就是一个善良而且有着正确目标和价值观的人。对于后一种品质,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话能够比较好的表达我的意思,“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智,在这里既指智力,更重要的是指智慧。智力的作用体现在做事时的细节上,它决定一个人面对问题时反映够不够快,方法是不是正确,行为是不是有效率。而智慧则主要体现在选择上,如果把智力比作谋的话,智慧就是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信息网络的发达,使我们能够轻易的找到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果碰上从来没有碰到的问题时,只要不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问题,我们总可以从别人或类似的事情那里得到很多帮助。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在生活中重要的就是一个怎么取舍的问题,取舍,得失,中国人围绕这个问题研究了上千年,给出了无数的观点,但没有一个人敢说他能每一次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于是,聪明的中国人退而求其次,放弃一些小得,压下一些小聪明,追求一种大智若愚,舍掉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将智慧用在长远的重要的事情上。智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判断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果我们说前面礼义仁这三种要素只要我们愿意去做就能做到,那么智力就需要后天培养,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天赋。但是智慧却来源于经验与知识,以及对前面三种要素的体会,“我们要做的选择是不是符合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能不能对我们的责任有所帮助,它会不会与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有所相矛盾。”只有始终对这些问题有清醒认识的人才不会做出无法挽回的错误决定,才会一直稳步向前,才能被称为智者。智力也许是天生的,但最一个有智慧的人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是这个难度不亚于把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培养成一个科学家,因为很多正确的选择多需要放弃很多东西,而这些放弃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所喜爱的,能令我们短时间内感觉愉悦的东西。所以在历史上,尊礼有义的仁者不少,但是智者却寥寥无几,取舍的艺术是这个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
   忠,很多人看见这个字,就想到忠君爱国,但我要说你们错了,这个也许是董仲舒之后儒家的解释,但是孔孟的解释绝对不是这样。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就可窥得一斑。在我的理解里,这个忠,是指得对自己信念,理想的忠诚。我们围绕在一些领导者的身边,并不是因为我们忠于他这个人,而是因为他可以带领我们更好更快的达到我们的理想,实现我们的信念。歪曲的儒家文化,把皇帝放在了真理的制高点上,皇帝的利益就是根本利益,所以忠,就是忠诚于皇帝。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孔子忠诚于谁?孟子忠诚于谁,忠诚于已经灭亡的周王朝吗?他们实际上忠于的是自己的信念,忠于的是他们大同天下的理想。现在三岁小孩都知道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但是,知易行难,真正能做到的,十个人里面最多有一个。所以,一个具备忠的人,是一个执著的人,是一个有大毅力的人,这种品质是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信,对它的理解,从古至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信用。中国在古代,恩,可以说是在文化革命以前,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看重这个字的国家。“一诺千金”的故事印在每个人的骨子里,儒家文化里更是将信看为安身立命之本,人无信则不立。这种观点放在现在仍然非常合适。人们鄙视不守信用的人,不愿意去相信经常失信于人的家伙,没人愿意与没有信用的人一起共事。人们在选择朋友时,除了看他善不善良,是不是志同道合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的信用,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他无法得到任何人的真心对待与帮助,所以也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尤其是在这个契约精神为基础的社会,一次信用记录上的污点就可以让一个人万劫不复。信,作为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根本,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悌,全称应该是孝悌,在一般的理解里就是孝顺父母,爱护兄妹。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只是表象,梯字真正的含义在于感恩与包容。只有当一个人懂得感恩,他才会知道去报答父母,他才会知道去滴水之恩,涌泉而报。感恩是人类合作的一个催化剂,当我受到别人帮助后,我心存感激,当别人受到困难时,我也进我的可能去帮助他。只有当人们感觉到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人们才会愿意去帮助你。没有一个人会去帮助一个恩将仇报的家伙,或者是对他人的帮助与恩惠无动于衷甚至理所当然的人。人类的友情与亲情往往是在这种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一步步建立和巩固的。所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得到更多的朋友。这也是我们这么重视孝道的原因,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回报,那么期待这个人有感恩之心简直是天方夜谭。包容,这个词在西方社会中提到的频率非常高,西方人认为人的基本素质中必须有tolerance。在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表带,那就是谦让。在生活中,包容就是能够忍受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谦让就是能够微笑的对待别人给自己造成的一些小困扰。在社会中,包容就是能够海纳百川,接受不同的观点,谦让就是乐于让别人先表现自己。这种品质,可以比作是人与人相处之间的润滑剂,一个有这种品质的人,才会爱护兄妹,才能团结别人。总而言之,一个具备“悌”这一品质的人,就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能够包容他人的人。
   当一个人具有这7种品质,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社会成员。也许每个人在每一点上能够达到的程度不同,从而最后的成就也不同,但是尽自己所能去追求这七种品质的人就是一个君子,并且是一个受人喜爱的君子。这样的人,他也许不光彩夺目,也许不举世闻名,但他的人生,必然如一块美玉一样,温润而坚毅!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14-3-22 23:35
归国人员对于公派留学的一些看法作者: andre.brown (站内联系TA)    发布: 2012-08-10


此前,我已经发过一个贴子,提醒大家在外要注意形象(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4799714),很多人回复了我,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有支持的也有不屑一顾的,我也不做过多解释,毕竟人各有志。此次发帖是想总结一下鄙人公派留学英国三年来的所感,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鄙人,男,1984年底出生,本科和硕士在国内同一所TOP10的学校,由于实力不济,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那段时间,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全奖和斯坦福大学的半奖都先后受挫,无奈走了公派这条路。2009年6月硕士毕业,同年9月公派英国帝国理工开始留学生活。我觉得我付出了很多,当然我的国外老板比较nice,再加上本人运气好,三年内共发表三篇一作,均为本领域一区(其中两篇已经正式发表,另一篇Nature子刊已经accepted,三篇文章总影响因子接近30),另有一篇署名Nature在审,我是第四作者(总共10个人)。基于此成绩,我今年6月中旬进行了答辩并获得博士学位,仅用时两年十个月就获得一所世界TOP20名校的博士学位,在很多人看来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我回首一下,虽然科研之路比较艰辛,但我始终掌握着自己的科研进程,倒也并非那么难于登天。我要说三点体会:
    首先是学校和导师选择的问题,好学校好导师肯定是最理想的,可是这个毕竟太难了,于是很多人就会烦心,到底选好学校还是牛导师。我的建议是,选名校绝对没错,当然如果名校的导师确实太一般(比如刚做完博后,或者所带的学生都成功平平)就另当别论了。不管申博后还是回国应聘,决定你的竞争力的因素有两条:博士学位含金量和博士阶段科研成果(当然可能还有你的出身,这不是此贴要讨论的范围)。好老板只能从一定程度决定你的论文的档次,但是好学校却可以百分之百保证你的学位的含金量。通俗点,选个牛导,以公派生的情况,很难参与老板的核心项目,或者老板太忙顾不上认真指导,所以要发很牛的文章也并非手到擒来这么简单。但是选择名校,只要能坚持到毕业,你就拿到了含金量高的学位,这是确定无疑的。我本人当年就是这样,我拿到了美国一所60名左右的学校的一大牛导师的学费奖学金,他可以算是我们这个领域内的开山祖师级别的人物,另外拿到了帝国理工一位教授的免学费offer,该教授与那位祖师爷相比, 科研成果和声誉名望都明显不如,不过我最后还是选了英国,很简单,这是名校,能差到哪去?现在回头看看我也绝不后悔。而且不但是国内,就算国外的老板仍然有名校情结。我们组今年初要招一个助理教授,老板给的要求是“年龄35岁以内,最近5年内获得博士学位,至少做过两站博后,并且有较强的科研成果。”,应聘的有十几个,最后老板招了5个人到伦敦面试,这5个人,每人至少一篇PRL,其中一个还有一作Science,经过面试和讨论,老板最终没有录取那个有一作Science的人,而是录取了一个看似科研成果较弱的,后来老板告诉我们,他的理由很简单,被录取的这个人有较好的名校背景,他的博士是在斯坦福读的,博后在加州伯克利和普林斯顿作的。其余4个人虽然也有名校背景(如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但是与他相比还是略为逊色。
    第二点,关于如何跟外导相处。我的导师比较nice,我当初飞赴希思罗机场的时候他亲自开车接我到他家过的第一宿,博士三年也对我关怀备至,在课题上给予了很大指导。在英国我接触了各种导师和各种学生,我觉得和导师相处也是一门学问。外籍导师普遍喜欢有想法的学生,但和导师沟通需要注意技巧,简单说就是要按照他的路子来。你可以对导师的想法进行批驳,但是要言之有理,而且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空言。有个中国留学生,他老板比较牛但是很骄傲,这个学生总是喜欢和老板讨论,主要是反对老板的意见,可我觉得他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反对老板的同时并没有自己成熟的意见,导致后来老板不怎么搭理他。 起初老板给他的课题他不想作,他认为这个idea不可能做出好的成果,可当老板把idea交给另一个学生作的时候,人家发了很好的文章,后来他老板为此奚落了他一番就把他交给博后带了,前景恐怕多少有点暗淡,因为博后是临时工可能干一两年就走人了。
    第三,关于毕业和求职,我认为能早毕业就早毕业,不要拖,应聘的时候要坚持到底,要适度自信,切不可盲目自大或者妄自菲薄。我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从csc网站看到某国家机关直属科研所引进海外人才的计划,在今年3月确定答辩日期后我就着手联系国内相关的单位,期间4月份我回国进行了一次面试。当时我们4个人一起,领导的意思是最多要一个。起初我觉得希望渺茫,又要陪太子读书了,因为和我一起竞争的都是美国名校的全奖博士。不料经过几轮比试在下意外胜出,我当时可以说是喜出望外 。后来和领导聊天的时候才知道,我最终胜出的理由有三点:博士出身于世界名校,科研成果较好,年纪较轻有发展空间。对于前两条我不做评判,第三条倒是实话,当时应聘的时候我还未满28岁,可和我一起竞争的三个人,因为在美国读了至少5年博士的缘故,都是30出头有一个甚至接近35岁,被领导认为发展潜力不如我。我的例子说明两点:能早毕业就早毕业,应聘的时候要自信,不要一看到对手强大就退缩了。全奖和公派也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我的看法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然后努力做,只要有学位有成果,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公派还是全奖。
    暂时写到这里,以后想到好的主题再来和大家分享。http://emuch.net/html/201208/4818749.html

作者: 大雁南飞    时间: 2014-4-16 15:18
trueturn 发表于 2013-11-19 16:26
写得很好!编辑收藏到电子书里慢慢看。

" 回头看,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很欣赏这一句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4-17 06:20
大雁南飞 发表于 2014-4-16 15:18
" 回头看,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很欣赏这一句

还以为是大学姐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14-4-18 13:40
科大学子读加西亚•马尔克斯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id=35930&extra=

楚天 发表于 1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客户端信息
     这是我家娃儿的一篇旧作(2014年1月29日作),我从娃儿的QQ空间原文转来这里,以此向加西亚•马尔克斯致敬:
(回头再向娃儿请示版权,希望不会被拒。。。)
马尔克斯斯人
       结识马尔克斯的历程恰如谙熟其笔下人物一般曲折。如同一个业余的素描绘师,并不着眼底层全局的勾勒,而是待人已习惯于他对某一局部细腻的描绘后,又出人意料地将另一处生生托出。乌尔比诺原本不过是个旧派的医师,可很快我们便可见事实(如果真可称之‘事实’的话)并非如此。如其在《百年孤独》中惯用的伎俩:起先这儿有一个人,然而这个人并不比他的名字多多少,换句话说,“并未从平淡的名字中溢出甚么内容。“马尔克斯则平静得可怕,又像个魔鬼一样仿佛做着预谋。尤其是当布恩迪亚的宅邸中阿尔卡蒂奥与奥雷里亚诺轮流降生时,读者并不指望这些人物拥有多少超乎意料的内容。而正因如此,读此书的众人才会感到震惊。因为在每一角色被马尔克斯轻易地创生之后,便被他诡谲如染料缸中涡流的伏笔赐予了蛰伏的爆发力。当马尔克斯慷慨地透露出关于方才被创生的人物的细节时,读者便会醒悟这是个独一无二的角色。而当马尔克斯之笔如密西西比的河流义无反顾地前行,读者又会惊异地发现才始接纳的角色,于作者天花乱坠之笔下的另一面。接踵的是势不可挡的第三面,无可战胜的第四面。一切毫不犹疑,仿佛是蓄意不给读者留下喘息机会的描述,让人最终扺掌而认定这是个奇异的混合体。就如奥雷里亚诺上校是个孤僻学究的同时又是个战争狂人;蕾梅黛丝是绝世美女而又是个圣人一般。这一伎俩在《百年孤独》中的效用是缔造了一个与疯人院同出一辙的家族,而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如作者所愿,则是描绘了世间所有的爱情。两者共通的一点便是,尽管奇异纷繁,这些混合却无一例外地体现宿命一般的事实,也就是贯穿马尔克斯创作的主题——孤独。这孤独大致可与加缪笔下默尔索的处境相提并论,只是后者尚处于较为”开化“的社会,而前者,也就是接下来所要谈及,被视为马尔克斯纯粹想象力的,却饱含不幸与时代的积弱,古老以及腐朽。
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名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演讲辞中,他有一句话谓:”生活在那儿向来不需要想象力。“这是他给予评论家对其想象力之赞叹的回应。自谦的陈述往往易被当做陈词滥调而遭到忽略,但在此处,这句话却成了理解马尔克斯的关键所在。
在演讲中马尔克斯说道,书中的现实并非只存在于现实的描述中,它们就发生在我们中间。这儿的”我们“离我们尚有距离,却与马尔克斯近在咫尺。瘴气、毒蛇与瘟疫是书中也是现实中的背景曲调;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的惨绝人寰的战争不过是拉丁美洲历史一页的映照;香蕉种植园的暴乱恰是活生生的事实;而癫狂有悖常伦的爱情也不过是混乱中的浮世常态。《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之名就来源于马尔克斯幼年所见的村头老树。将这一切不幸得无可救药的芜杂糅作一处,人们便窥见了在现代文明的裹挟之下拉美的孤独,那逝去的古老西方幽灵在南美洲将要复活的悲伤。正如马尔克斯在试图让西方人理解拉美的处境时所说的“伦敦花了三百年才修起它的围墙,又花了三百年才诞生了一位大主教;罗马人在黑暗中迷失了两千年,才迎来了一位巩固其历史地位的伊特拉斯坎王。而如今以酥香的奶酪,精准的钟表文明的爱好和平的瑞士人,直到十六世纪还作为雇佣兵在欧洲大陆肆意屠杀。“
粗暴地将马尔克斯的创作定义为魔幻主义文学的人不过是在翻嚼舆论的渣滓,就如人们曾说波伏娃是位存在主义的哲人,而她却辩称自己恰是思考”不存在“的作家一样,与其说马尔克斯是位超现实的作家,倒不如说他恰恰是现实的记录者。
而我所谓结识马尔克斯的历程,便是从将其视作狂想天才的一面,直到这慈悲的人类智者的另一面。另外,倘若上帝亦足够仁慈的话,愿他赐予这个已忘记自己曾写过《百年孤独》的老人一个宁静的晚年。

    2014.1.29
作者: 无忧羊    时间: 2014-5-27 12:41
此贴我在《中科大家长论坛5周岁活动系列(一)寻找最美帖活动开始了》中
推荐为“最美学子的帖子”!
作者: 18创苏星火    时间: 2018-11-7 13:15
谢谢追忆似水流年系列。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