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2021年中国科大(含校友)国际国内获奖部分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6 15:26
标题: 2021年中国科大(含校友)国际国内获奖部分集锦
本帖最后由 aaa66h 于 2021-1-16 16:10 编辑

校友
1、吕晨阳李学龙获选2020年ACM会士
2、崔屹荣获美能源部劳伦斯奖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6 15:30
                                                                            吕晨阳李学龙获选ACM会士

2021年1月14日,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公布了2020 ACM Fellow 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吕晨阳(9000)、李学龙(946)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全球共有95位科学家入选
。这些新科ACM会士他们分别在人工智能(AI)、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计算生物学(computational biology)、数据科学(data science)、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理论计算机科学(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等领域做出了广泛的基础性贡献。

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中,此前有姜涛(796)、高立新(81少)、罗杰波(846)、吕松武(859)与陶大程(976)当选ACM Fellow。李凯、韩家炜、李明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校友 也是ACM Fellow。入选的ACM Fellow校友人数远低于IEEE Fellow。中国科大教授中有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为ACM 会士。
吕晨阳,9000,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Fullgraf讲席教授
吕晨阳,9000,现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Fullgraf讲席教授。 他的研究方向是嵌入式与实时系统等。吕晨阳也是IEEE Fellow。
吕晨阳1990年从山东师大附中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教改试点班(00班)就读。 他是中国科学院硕士、弗吉尼亚大学博士。
李学龙,9406,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从黑龙江哈市三中进入中国科大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系,中国科大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OPTIMAL)主任,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关注光学观测和光学监控等工程应用,尤其光学成像与光学影像管理和处理之间的关系。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IEE Fellow)、英国物理学会会士(FInstP, IOP Fellow)、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BCS Fellow)、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AS Academician)、国际青年科学院会员(GYA Member)、美国人工智能协会资深会员(AAAI Senior Member)。
关于ACM学会与ACM会士
ACM 主席 Gabriele Kotsis 解释说:“今年,我们挑选 2020 年 Fellows 获得者的任务有点更具挑战性,因为我们从世界各地获得的提名数量创了记录。2020 年的 ACM Fellows 在许多计算学科中表现卓越。这些人对改变整个行业和我们个人生活的技术做出了关键的贡献。我们完全期待这些新的 ACM Fellows 将继续在各自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国际计算机学会是一个世界性的计算机从业员专业组织,创立于 1947 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性及教育性计算机学会,目前在全世界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 10 万名的会员。作为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ACM 所评选的图灵奖(A.M. Turing Award)被公认为世界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
ACM Fellow 设立于 1993 年,是 ACM 授予资深会员之荣誉,表扬表彰在计算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前 1% 的 ACM 成员,审查过程十分严格,每年遴选一次,由他们的同行提名,并由一个杰出的遴选委员会审查提名。
2021-01-14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6 15:58
崔屹荣获美能源部劳伦斯奖

北京时间1月13日,美国能源部长宣布8位杰出科学家获得2020年度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斯坦福大学教授、Precourt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崔屹(中国科大9312校友)因在能源科学和创新所取得的成就荣获该奖。

据美国能源部官网报道,崔屹教授是首位为电池材料开发低温电子显微镜的科学家,他的很多创新想法都促进了电池领域研究。崔屹教授也因“纳米科学在电池研究中的进展”而获得2020年度劳伦斯奖。

劳伦斯奖自1960年首颁,多位华裔学者获过该奖,据统计崔屹教授是继杨培东(8812)、柏梅(SA8924)之后第三位荣膺该奖的中国科大人。
崔屹教授简介
崔屹博士(9312)现任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崔屹教授主要致力于用于新材料用于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和环境。他是《纳米学报》(《Nano Letters》)执行主编,同时也是由美国能源部投资二千五百万美金的湾区光伏联盟的联合主任,投资五千万美元的电池500联盟的联合主任,崔屹教授曾荣获2001年纳米技术卓越毕业生奖、2003年米勒研究奖、2004年《MIT技术评论》杂志评选100位“世界顶尖青年发明家”、2010年斯隆研究奖、2013年IUPAC新型材料及其合成杰出奖、2017年Blavatnik青年科学大奖之工程技术奖。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20)、美国材料学会会士(2016)、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5)、电化学学会会士(2018)。

崔屹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大应用化学专业,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跟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aul Alivisatos教授开展博士后工作,并在2005年成为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2010年擢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2016年,崔屹晋升正教授。

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
劳伦斯奖项设立于1959年,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为纪念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而创建。该奖由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管理,以表彰在能源安全研究和发展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美国能源部颁发的对科学成果最高认可的奖项之一。
劳伦斯奖细分为9类:原子、分子和化学科学;生物和环境科学;计算机、信息和知识科学;凝聚态物质和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创新;聚变和等离子体科学;高能物理;国家安全和不扩散;以及核物理。


新闻说明:新闻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微信公号ID:USTCIF)与网站发布。文章部分引用结合美国能源部官网报道,图片、简历内容整合自互联网,未与本人校对。如有谬误,由编辑负责。欢迎转载(不必事前要求授权),但须保留文章完整性,说明新闻来源。
2021-01-13

文章来源: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4569/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1-1-19 10:52
祝贺科大学子
作者: 蒲松龄    时间: 2021-1-19 10:53
您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谢谢。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2-20 15:51
本帖最后由 aaa66h 于 2021-2-20 15:55 编辑

                                       赵刘燕汪淏田荣获2021斯隆研究奖


2月16日,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1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中国科大留美校友赵刘燕与汪淏田等128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今年华人学者共18位获奖。

斯隆奖:青年科学家的早期生涯奖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颁发给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领域的杰出青年,以向这些“早期职业科学家和学者提供支持和认可”,后来陆续增加了神经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2021年获奖者将获得7.5万美元资助。

斯隆研究奖是诺奖风向标之一。截止2020年2月,已有50位斯隆奖获诺贝尔奖(注:2020年10月,又有一位斯隆研究奖得主Andrea Ghez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7位获得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69位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有趣的是:中国科大培养的4位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庄小威、杨培东、文小刚都曾荣获斯隆研究奖。根据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约有48位校友荣获斯隆研究奖。

可惜的是,最近五年来,中国科大校友每年在斯隆研究奖获奖人数较少:2017(9804杨琼),2018(963张鑫与0107李雯)、2019(9902胡永杰)。 2019年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各有9位与3位校友获奖;2020年北大与清华各有7人与1人获奖。2021年斯隆研究奖的清华大学(6人)与北京大学(4人)校友仍遥遥领先。清华北大的杰出人才培养领先中国科大,正在成为趋势。在庆祝校友获奖的同时,这种信号更值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校友警惕。
赵刘燕教授简介
赵刘燕(0405/04203),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2004年从江苏如东中学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于物理学院。她在中国科大学习期间,曾获200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金奖),2006年环贸通专项奖、2007年国家奖学金、大学生研究计划校级优秀等多种荣誉。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优秀毕业生。201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赵刘燕博士的研究聚焦于发现与了解量子材料等电子相变特征。


汪淏田博士简介
汪淏田教授于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导师是9312崔屹教授),2016年起担任哈佛大学罗兰学者并组建课题组开展独立工作,2019年起加入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课题组专注于发展新型电化学催化剂、电化学催化发生器,研究不同催化反应在能源、环境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课题组已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Nature Catalysis, Chem, Joule 等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已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担任Nano Letters早期职业生涯顾问委员会。荣获奖项包括加拿大高等研究院全球学者,韦尔奇基金会研究奖,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Roy E. Campbel Faculty Award等。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发布。新闻素材(包括校友简介)来自新创基金会网站、互联网关于赵刘燕的简介等(未经本人审核)。统计信息来自斯隆基金会官网。新闻照片来自互联网。谨此说明与致谢。
新创基金会发布的历年中国科大斯隆奖新闻
陈鸥荣膺2020斯隆研究奖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胡永杰等19位华裔科学家获2019美斯隆奖
2018:两中国科大人获美斯隆奖
三少年班校友荣获2014斯隆研究奖
五中国科大校友斩获2013斯隆研究奖
两科大校友荣膺2012年美斯隆研究奖
2021-02-17

文章来源: 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4577/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4-23 22: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教授当选2021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外籍院士
读创
发布时间: 04-2313:52深圳商报官方帐号



当地时间2021年4月22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A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的名单!逾250人当选,其中包含9位华人。



资料显示,这9名华人名单如下: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普林斯顿大学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斯坦福大学化学家鲍哲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家沈延安、斯坦福大学通讯专家孟怀萦、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蔡立慧、耶鲁大学物理学家曹慧、哈佛大学免疫学家吴皓、牛津大学哲学家张美露。


其中,颜宁和沈延安为中国籍,沈延安在国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

沈延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以下关于沈延安的资料(含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沈延安,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延安

人物经历

2004-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心主持人,教授

2001-2004 哈佛大学生物与行星地球科学系

2000-2001 丹麦地球系统研究中心

1998-2000 丹麦Odense大学生物系

1997-1998 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

1995-1997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

1、稳定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

2、地球环境演化

3、大气化学


以下关于沈延安的资料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官网:

我院沈延安课题组揭示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新机制

发布日期:2021-04-22

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最大规模的生命灭绝事件,造成海洋中超过90%以及陆地上超过70%的生物消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课题组以高精度镍(Ni)同位素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晚二叠-早三叠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产生的含镍气溶胶是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因素这一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Nickel isotopes link Siberian Traps aerosol particlesto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为题发表于综合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关于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环境和机制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观点和认识,其中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的急剧升高和全球变暖、海洋缺氧和酸化、富含硫化氢海水的上涌、海洋中有毒金属元素的大量富集等。在过去30多年,国内外学者在全球范围内对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般认为造成生命大灭绝和环境巨变的根源在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喷发。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火成岩省,主要由大约三千万亿立方米的玄武岩组成,因此它的喷发能够造成全球大气和环境的剧烈变化。但最近的精确年龄测试表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在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的30万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喷发,因此大火成岩省的喷发和生命灭绝的成因联系成为地球生物学领域未解的重要科学问题。


沈延安介绍说,在过去5.4亿年以来地球上共发生了五次生命大灭绝事件,该项研究是首次应用Ni同位素解析生命灭绝过程中的剧烈环境变化,为理解生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必将会启发国内外学者采取相同手段对其它重要地质历史转折时期生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重大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资助。







李飞飞: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第一位红杉教授,同时为斯坦福大学人类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的丹宁家族联席主任。2020年2月,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年5月,担任Twitter公司董事会新独立董事;10月,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颜宁: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取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施一公),后来留校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2007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至今已在《自然》、《科学》和《细胞》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要科研成果有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原理等。2017年,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鲍哲南: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K. K. LEE 教授,美籍华裔化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她因发展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半导体等技术而知名。2017年,她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孟怀萦:孟怀萦(Teresa H. Meng),史丹佛大学电机系终身讲座教授,国立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创锐讯(Atheros Communications)通讯公司创办人,以领导分散式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而最为知名。Stanford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IEEE Fellow,继黄桑希兰院士之后的第二位华裔工程学院女院士。


蔡立慧: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教授,美籍华裔生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凭借对阿兹海默症的研究,成为2008年中研院院士选举最高票与最年轻的女院士。2011年,蔡立慧院士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新任院士。


曹慧:曹慧(Hui Cao),耶鲁大学约翰·C·马龙应用物理学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吴皓: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系教授,美籍华裔生物物理学家、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美露:张美露(Ruth E. Chang) ,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席教授,美籍华裔哲学家。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背景资料:



据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官网介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英文简写为AAAS),1780年5月4日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批准成立,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学术团体和政策研究中心之一,首任院长为美国第一任副总统及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自1781年首次评选,每年进行院士增选。自1780年成立以来,该学院已选出了13,500多名成员。



据百度百科,历史资料显示,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的知名华人众多,其中包括:胡适、翁文灏、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丁肇中、丘成桐、朱棣文、施一公等。

来源:读创财经综合


文章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5-26 21:31
中科大吴枫教授荣获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Mac Van Valkenburg奖
请看: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tid=64438#lastpost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6-9 21:56
                              范维澄院士荣获国际火灾研究机构主任论坛Sjölin奖                     
发布者:webmaster  时间:2021-05-24  浏览次数:93
                     

近日,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主办的第13届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大会(13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ire Safety Science)于线上召开,期间颁发了2018-2020年度的国际火灾研究机构主任论坛Sjölin奖。其中,我校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范维澄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际火灾研究机构主任论坛Sjölin奖,以表彰其对火灾安全科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在火灾安全工程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Sjölin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仅遴选出一位在全球高校、科研院所始终致力于火灾安全科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学者,奖项于三年一届的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大会上颁发。

范维澄院士长期从事燃烧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65年从我校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并留校工作。1979-1982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198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93年至1996年担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系主任。范维澄院士是我国火灾科学领域的奠基者和带头人。1987年,针对我国火灾研究薄弱的状况,他向国家建议创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批。在他的领导下,该实验室已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火灾研究中心。范维澄院士在我校创建了以火灾机理与防治技术为主干和特色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他主编的《计算燃烧学简程》、《火灾学简明教程》、《公共安全科学导论》等经典教材和著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公共安全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通过他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奠基性工作,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A+学科,入选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

范维澄院士长期致力于火灾孕育、发生和发展的动力学演化规律研究,以及火灾关键防治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担任科技部973首个火灾安全项目首席科学家。他于1992年共同创建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先后担任副主席、主席和名誉主席,并荣获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首届终身成就奖;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荣获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杰出贡献奖”。

进入21世纪,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和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范维澄院士于2003年创办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2008年创建亚太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2011年,范维澄院士带头倡导并共同争取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他担任该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12年,范维澄院士创建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担任理事长。

2003年,范维澄院士参与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和纲要制订,是公共安全领域的骨干成员。范维澄院士曾担任科技部公共安全领域专项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和科技冬奥两个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2019-2020年,范维澄院士担任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公共安全科技战略研究和规划纲要编制专家组组长。他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作专题讲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次,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范维澄院士所获Sjölin奖的颁发机构——国际火灾研究机构主任论坛于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是成立时间最早的国际火灾研究专业性组织,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术权威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火灾科学学术组织之一,其成员由世界各国著名火灾研究机构的负责人组成。


(转自中国科大新闻网)



         
              
   
  



文章来源:https://tsee.ustc.edu.cn/2021/0524/c3283a507723/pagem.htm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6-16 22:18
祝贺中国科大校友李东阳教授当选2021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雷锋网消息:当地时间6月14日,加拿大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了52名新院士,其中包括 50 位院士,2 位国际院士。

其中,入选华人院士有13位(含1名国际院士),包括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麦吉尔大学教授刘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教授张大鹏、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郭嵩等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在列。

在官方公告中,加拿大工程院表示:此任命由Yves Beauchamp宣布,表彰52位杰出人才的优秀工程实践能力,期待他们在原有贡献的基础上继续为加拿大人民的繁荣做出可持续性的贡献。

另外,官方公告中还强调了:成立于1987年的加拿大工程院(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是一个独立、自治的非盈利组织,入选人员由同行提名和选举产生,主要标准是参选者在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在工程专业上的长期服务。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是加拿大联邦政府授予在工程领域代表加拿大国家水平专家、教授的荣誉称号,并作为国家智囊团为国家层面课题立项、评审和研究提供权威意见。

以下是入选人员简介:
杨强

现任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系主任、IEEE/ACM Fellow。他是第一位当选为AAAI Fellow的华人,也是首位AAAI华人执委。他是国际人工智能界“迁移学习”领域的发起人和带头人,也是国际“联邦学习”的发起人之一及带头人。

杨强教授也是国际领先的大型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解决方案工程实践专家、国际人工智能界“迁移学习”领域的发起人和带头人,也是国际“联邦学习”的发起人之一及带头人。

他为全球数百万用户和企业开发了用于普惠金融、健康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序的开源系统。他的工作对大规模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工程系统和应用、新标准、开源软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雷锋网按:杨强教授曾出席 GAIR 2016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并担任演讲嘉宾,随后担任 GAIR 2017 程序委员会主席,并在 GAIR 2019 上做了题为「联邦学习的最新发展及应用」的大会报告。


今年,杨强教授将以大会主席的身份继续出席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家联合会主办、雷锋网承办的 GAIR 2021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
个人主页:http://www.cs.ust.hk/~qyang/

张大鹏

张大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教授,被公认为生物识别工程的先驱。他在多个研究领域发起并做出了深远的贡献,包括掌纹认证、医学生物识别传感器和系统。

他连续七年(2014-2020 年)被 Clarivate Analytics (前身为汤森路透)评为工程领域高被引学者。他的 H 指数为 121,在国际计算机科学/电子领域的 1,000 位科学家中排名约 80。

迄今为止,他出版了20多部专著,发表40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和40项美国/日本/香港/中国专利。他还是加拿大皇家学会Fellow、IAPR(国际模式识别协会)Fellow、IEEE终身Fellow。

雷锋网按:张大鹏教授曾经在 GAIR 2019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担任参会嘉宾,他在大会主会场「中国人工智能四十年专场」做了题为「生物特征识别的新进展——纪念中国人工智能 40 年」的大会报告。
个人主页:http://www4.comp.polyu.edu.hk/~csdzhang/

成利

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首席教授,美国声学学会、中国声学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声学学会Fellow,同时兼任香港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主席,国际声与振动学会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理事。

他主要研究声音和振动、波浪操纵和结构健康监测,在这些领域有杰出的学术造诣。除了科学研究,他还与工业界有紧密合作与联系,对业界解决工程问题有直接贡献。

此外,他还担任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副主编,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副主编,同时担任另外6个SCI期刊编委。
个人主页:https://www.polyu.edu.hk/researchgrp/chengli/proflicheng.html

方真

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可再生能源与绿色技术专家,快速水解技术发明人,在生物质水解、生物柴油生产、生物燃料合成纳米催化剂、水热工艺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 Springer丛书《生物燃料和生物炼制》(Biofuels and Biorefineries)的创始主编,他正带领加拿大编辑团队组织和协助作者出版一系列与生物质相关的书籍,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目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个人主页: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88126

郭嵩

现任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长江学者,IEEE Fellow,ACM杰出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边缘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分布式系统,在学术研究与工业创新上均有卓越贡献,合著4本书籍、合编7本书籍,在主要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超过500篇论文,曾获得 2019 年 IEEE TCBD 最佳会议论文奖等多个荣誉。
个人主页:http://www4.comp.polyu.edu.hk/~cssongguo/

李东阳 ( 中国科技大学校友)


现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磨损、腐蚀、表面与界面、计算材料学,是国际知名的摩擦材料学专家。
他的跨学科研究和创新材料设计方法促进了材料技术的进步,对材料的磨损控制产生了重大影响,提高了加拿大资源行业在全球燃料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他曾担任12个国际科技期刊的编委,曾获得 2020 年 MetSoc 杰出材料科学家奖。
个人主页:https://apps.ualberta.ca/directory/person/dongyang

Pengfei Liu

现任纽卡斯尔大学工程系海洋流体动力学教授,船舶推进研究实验室(Marine Propulsion Research Laboratory)主任,在船舶推进领域有超过40年的研究经验,是该领域著名的国际专家。
个人主页:https://www.ncl.ac.uk/engineering/staff/profile/pengfeiliu.html

刘学

现任麦吉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IEEE Fellow、三星AI中心(蒙特利尔)研发副总裁。

他于1996年和1999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和自动化系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
他在智能和自主计算上是国际权威的专家。他已在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0多篇高引用的研究论文。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I /机器学习及其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物联网、可持续性和智能能源系统、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他的发明已经被设计成现实世界的系统,并影响到世界上数以千万计的人的生活。他曾获得2017年MITACS杰出领导奖。
个人主页:https://www.cs.mcgill.ca/~xueliu/site/intro.html

Qiao Sun

现任卡尔加里大学机械与制造工程系教授,在动态系统建模、控制和机械故障诊断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在精度、速度和可靠性方面推动了性能界限。作为一名教育家,她致力于为所有学习者创造一个包容的空间;作为一名学术管理者,她致力于建立桥梁、促进理解并重视差异,以促进工程和社会的公平和多样性。
个人主页:https://schulich.ucalgary.ca/contacts/qiao-sun

陶冶

现任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先进电子和光子学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和首席研究官。

于南京大学获得物理系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导师为贺越院士,之后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半导体工程物理博士学位、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博士后。

他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光电技术和可印刷电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的研究重点是发现分子结构、薄膜形态和器件性能之间的联系。他在过去二十年在这一领域一直耕耘,成为了加拿大在这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领导者之一。他的工作直接促进了加拿大有机电子和印刷电子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Ruilin Yang

Ruilin Yang,Orica Limited 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炸药技术领域的研究,对爆破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本科毕业于中国东北大学,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他解决了粉河盆地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煤矿在现场交感爆破和爆炸后烟雾中的长期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爆破的安全性、生产力和环境影响。他开发的几种应用爆破理论和模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对爆破行业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他与世界上最大的商业炸药和创新爆破系统供应商 Orica 合作,目前担任首席研究员(最高技术称号)。他还是三个著名的国际技术期刊的编委。

于非

于非,现任卡尔顿大学教授,是国际公认的移动系统研究领导者。他通过 600 多篇高引用论文和 28 项授权专利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的移动管理算法已被移动系统标准采用。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网络安全、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无线系统。他曾获得2019年IEEE TCGCC最佳期刊论文奖,2012年和2021年卡尔顿研究成就奖,以及 IEEE ICNC 2018、VTC 2017 Spring、ICC 2014、Globecom 2012、IEEE/IFIP TrustCom 2009 和 Int'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2005的最佳论文奖。

他入选了 Web of Science 上高引用前 1% 学者,并且是IEEE Fellow、IET Fellow、EIC Fellow。他本科毕业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博士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个人主页:https://www.csit.carleton.ca/~fyu/

郭位(国际院士)

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及大学杰出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和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于2008年5月14日上任香港城市大学现任校长,大学杰出教授。曾服务于贝尔实验室网络规划中心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担任电子及能源可靠度专家。

作为系统可靠性的先驱,郭位为环境可持续性中电子和能源系统的最佳可靠性设计做出了根本性的贡献,并出版了经典书籍。他曾获得国际工业工程学会(IIE) Baker 杰出研究奖、IEEE可靠度终身成就奖、IEEE千禧奖章、美国品质学会(ASQ)A Bonis可靠度研究杰出成就奖等荣誉。
个人主页:https://www.cityu.edu.hk/op/bio_en.htm

参考链接:
https://cae-acg.ca/wp-content/up ... 21-News-release.pdf



本文来源:https://t.cj.sina.com.cn/article ... 019014dhp?from=tech


附:
       李东阳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代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1985年在中山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又获加拿大麦克基尔大学采矿与冶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199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进行博士后工作。1998进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工作,2005年在阿尔伯塔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被评为正教授,同时成为阿尔伯塔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系的兼职教授。

主要贡献[url=][/url]李东阳教授在加拿大已经主持完成了十多项科研项目。李东阳教授已经在《wear》、《Acta Mater.》、《Appl. phys. Lett.》等国际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李东阳教授曾是美国ASME年会,MRS年会等多个国际会议分会主席。李东阳教授现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并作为《Acta Mater.》、《wear》、《Thin Solid Film》等十几个国际学术杂志的评稿人。


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6 ... /1603415?fr=aladdin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8-1 16:35
祝贺中国科大校友饶子和教授当选2021年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中国生物技术网
发布时间: 07-2219:52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1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共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229位学者当选。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该院院士主要来自欧洲国家,代表着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高的科学水平和学术地位目前该院共有院士约4500人,其中包括7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许多科学家在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后才获得诺贝尔奖。

今年,深圳大学蔡志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高会军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焦李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金石教授、清华大学饶子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校友)、首都医科大学张力伟教授当选新一届欧洲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 饶子和教授


履历

1973 -1977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本科毕业;

1977 -1979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北京胰岛素结构研究组 研究实习员

1979 -1982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

1982 -1985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85 -1989      墨尔本大学医学院 & St Vincent Institute 博士

1989 -1992      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博士后

1992 -1996      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员

1996-至今      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2006-2011     南开大学校长

2003-200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至今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2000-2006     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领域与方向

饶子和院士长期从事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三维结构研究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在流感病毒、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等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疱疹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人类重要病原体的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贡献。饶子和院士团队已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同行评审论文401篇,其中包括在Cell、Nature、Science 三大科学杂志的主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3篇,被引用逾21,500次。饶子和研究团队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工作,获得专利授权37项。

学术荣誉与奖励

奖励

1999年   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奖”;

200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2003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6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第里雅斯特科学奖”(Trieste Science Prize);

2006年   陈嘉庚科学奖

2008年   首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研究员(2014)、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及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2015)、哥拉斯哥大学(2008)和香港浸会大学(2009)荣誉博士,欧洲科学院通信院士(2021)。

学术服务

2008-至今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主席

2015-2017   中国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创始人

2014-2017   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学联合会 (IUPAB) 主席

2010-至今    Protein & Cell杂志创始人和主编

2005-2008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席

2004-2006   中国晶体学会主席

以上信息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作者: 深度思考    时间: 2021-8-2 11:31
培育精英人才的殿堂
作者: 一定不远    时间: 2021-8-11 16:31
厉害了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8-26 22:16
曹原获2021年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
据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网站显示,曹原获2021年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William L. McMillan Award),以表彰其在“扭曲双层石墨烯中发现和探索超导电性和相关量子现象”取得成就。曹原是中国科大少年班10级校友,先后两次荣获由新创校友基金会设立或资助的海外交流奖学金与郭沫若奖学金。
该奖自1986年开始评选,由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颁发,每年表彰1-2凝聚态物理领域杰出青年研究员。据统计,王亚愚(9302校友)、傅亮(00少校友)也曾分别于2006年、2010年获得该奖。
曹原简介(10少校友)
曹原,1996年出生,籍贯四川成都。2010年,14岁的曹原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曹原本科在中国科大就读期间,先后两次荣获新创校友基金会设立或资助的海外交流奖学金与郭沫若奖学金(后者是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二维材料中的凝聚态物理,目前已发表9篇Nature/Science。
傅亮(00少校友)
傅亮,2000年从苏州中学少年班预备班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习,2004年获得中国科大本科学位,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副教授。2009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做研究,2012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任助理教授。2010年获得McMillan Award以表彰他对三维拓扑绝缘体的独立预测,2015年获得物理学新视野奖。主要研究领域为:用固体物理学预测新的物质相以及拓扑材料(拓扑绝缘体、超导体材料)。
王亚愚(9302校友)
王亚愚,199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物理系,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200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并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生最高奖项之一的Charlotte Elizabeth Procter Honorific Fellowship。同年8月至2007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Miller Research Fellow。2007年12月加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展基于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低温强磁场等先进表征手段为主的拓扑绝缘体等强关联电子材料的电输运性质和高温超导研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William L. McMillan Award”(2006)、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科学探索奖”等学术称号和奖项,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Science、Phys. Rev. Lett等学术期刊。

关于William L. McMillan Award
该奖项成立自1986年,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每年都会向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杰出青年研究员颁发年度奖项,旨在表彰年轻凝聚态物理学家在理论、实验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杰出成就。

William L. McMillan 教授是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从1972年到1984年英年早逝的最具创造力和杰出的成员之一,因其对凝聚态物理许多领域的基本和独特贡献而闻名,包括液氦、超导、液晶、层状化合物、旋转玻璃和定位现象。在其中许多领域,他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了新颖的应用,以加深对复杂多体系统的物理理解。
2021年获奖者(图片来源: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网站)
新闻说明:图片、简历内容整合自互联网,未与本人校对。如有谬误,由编辑负责。新闻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微信公号ID:USTCIF)与网站发布。欢迎转载(不必事前要求授权),但须保留文章完整性,说明新闻来源。
2021-08-25

文章来源: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4717/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0-23 23:12
祝贺向红军教授入选2021年度APS Fellow   
发布时间:  2021-10-14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231   

  

2021年度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增选结果日前公布,我系向红军教授因为在新型磁性材料、铁电材料、多铁材料等的研究中,阐明了微观机制并发展出新的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而入选。据悉,美国物理学会每年增选新会士,人数不超过其会员人数的千分之五。
向红军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计算凝聚态物理,包括磁性、铁电性、多铁性、计算方法发展及程序开发等。他建立了自旋序诱导多铁性的普适模型,发现了多种多铁性新机制;建立了计算磁相互作用及磁电耦合强度的四态法,已被国内外同行广泛采用;自主开发了材料性质分析和模拟软件包(PASP),已被国内外多个研究组采用。迄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其中Phys. Rev. Lett. 30篇。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奖。

2021年新当选的APS Fellow全体名单
https://www.aps.org/programs/honors/fellowships/archive-all.cfm?initial=&year=2021&unit_id=&institution=


主要经历:

2001年中国科技大学学士

2006年中国科技大学博士

2006.9-2007.8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博士后

2007.8-2009.12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博士后

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18年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奖

2009.10至今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信息来源:

http://phys.fudan.edu.cn/51/8d/c7451a414093/page.htm

http://phys.fudan.edu.cn/f7/59/c7605a63321/page.htm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0-23 23:16
陈省身数学奖揭晓!获奖者均为中国科大数学系校友
       中国数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1023日在云南昆明召开。开幕式上公布了2021年中国数学会华罗庚奖、陈省身奖和钟家庆奖等三大数学奖获奖名单。陈恕行和王斯雷获得第十五届华罗庚数学奖。田野和黄文获得第十八届陈省身数学奖两位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校友)。曹培根、陈洪葛、崔素平和高斌获得第十五届钟家庆数学奖。


第十八届陈省身数学奖





田野

       田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获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银奖、金奖,中国青年科技奖,ICTP和IMU联合颁发的拉马努金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田野是四川大学学士;1996-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冯克勤教授),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田野在数论研究中取得以下突出成就:(1)与合作者建立了新的岩泽主猜想,并解决了复乘情况下的p-逆问题,证明了BSD猜想中关于秩的部分对一大类有理椭圆曲线成立。作为BSD猜想方面工作的应用,田与合作者证明了费马定理的一个类比,其方法完全独立于怀尔斯对费马大定理的论证。(2)在有千余年历史的同余数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证明由任意k个不同素数的乘积所组成的集合中存在着无穷多个同余数,并与合作者证明了完整BSD猜想对无穷个秩为1的椭圆曲线成立。(3)与合作者证明了弱戈德菲尔德猜想(即密度为正)对同余椭圆曲线成立,  从而推出首个同余数正密度结果。此外,田野与合作者建立了一般Gross-Zagier公式的精确形式,被广泛应用于BSD猜想;与合作者证明了特征零非阿局部域上正交群-辛群配对的重数1猜想成立。




黄文

      黄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他1994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就读(9401校友)。黄文在动力系统的复杂性理论及其在组合数论、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就。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与合作者在熵与Sarnak猜测、多重回复性与多重遍历平均、Fokker-Planck方程稳态测度等方面获得一系列的突破:(1)引入了弱马蹄、半马蹄和平均复杂度的概念,证明了在确定和随机的框架下正熵系统均具有弱马蹄、正熵的部分双曲系统具有半马蹄,以及次多项式平均复杂度的系统满足Sarnak猜测;(2)提出了用拓扑模型解决遍历理论中问题的新思想,并利用该思想证明了遍历互斥系统的逐点多重遍历定理。建立了自然数正密度子集中的等差数列的公差所组成集合、素数的差集以及幂零系统多重回复时间集之间的深刻联系;(3)在有限图上所有概率测度构成的空间中构造了一种新的度量,由此建立了其上的Fokker-Planck方程。该度量还被其他学者广泛借鉴并应用于癌症网络、Ricci曲率、计算最优传输等问题的研究中。

转自中国数学会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大校友会微信公众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Tc0MDM4NQ==&mid=2247497808&idx=1&sn=5ab72935110adf20bb441568815b3858&chksm=fb8e0edeccf987c87574c11107c5b478318b0b853e96aa2cb0cfc955d43cf4c03b6e8380051f&mpshare=1&scene=23&srcid=1023ZolzdqAFUpEw38GAF0vv&sharer_sharetime=1634964514230&sharer_shareid=acbc77e1dbcd29df9c3f4ead7a2968c8#rd


转自"科学家"云开月明  非常感谢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6 18:13
  
                                                                               祝贺中国科大校友李学龙946获2021年“CCF-ACM人工智能奖”                                                                              
                                                                                                                        
                                                                                                                        

“CCF-ACM人工智能奖”授予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或应用做出杰出贡献,且获奖时在中国工作的专业人士。该奖由CCF和ACM共同评选和颁发,于2020年设立。


CCF奖励委员会决定授予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教授2021年“CCF-ACM人工智能奖”,以表彰他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特别是在高维数据的计算与学习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特此公告。

中国计算机学会
2021年10月21日

附:
李学龙教授
获奖理由:

CCF与ACM决定授予李学龙教授2021年“CCF-ACM人工智能奖”,以表彰他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特别是在高维数据的计算与学习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以上来源:https://www.ccf.org.cn/Focus/2021-10-19/745647.shtml




个人简历: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IEE Fellow)、英国物理学会会士(FInstP, IOP Fellow)、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BCS Fellow)、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HEA Fellow)、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AS Academician)、国际青年科学院会员(GYA Member)。

以上来源:https://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1648  


李学龙教授入选2020年 ACM Fellow!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ACM创立于 1947 年,是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之一。ACM目前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0万名的会员。ACM Fellow是ACM授予资深会员的最高荣誉,表彰对于计算机相关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在 ACM 会员中占比不足 1%。因此,作为全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袖群体,当选ACM Fellow更是极高的世界级专业荣誉。

2020 年,共有 95 人因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计算机图形学、计算生物学、数据科学、人机交互、软件工程、理论计算机科学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贡献入选 ACM Fellow。

以上来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804604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6 21:26
祝贺中科大校友麻省理工学院刘洪入选2021年度APS Fellow

最新消息!APS 2021年最新入选名单公布,共有155位学者入选,华人学者有14位。其中有两位中国科大校友,分别是复旦大学向红军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刘洪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简称"APS",成立于1899年5月,是世界第二大物理学组织,致力于通过其杰出的研究期刊、科学会议以及教育、外展、宣传和国际活动来推进和传播物理学知识,是世界上最具声望的物理学专业学会之一。
APS出版的所有物理评论系列期刊已经分别成为各专业领域备受尊重、引用次数最多的科技期刊之一,在全球物理学界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中具有极高的声望。APS也是少数能提供全部回溯文献的资料库之一,数据最早回溯到1893年。


刘洪麻省理工学院
Citation:对弦理论的新发现和应用弦理论方法来理解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及其在重离子碰撞中的探测、失衡动力学和平衡、非费米液体、黑洞、量子纠缠和流体力学做出突出贡献。

        “I found it very rewarding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holographic duality because it’s a field that is still rapidly developing.”——刘洪



以上来源:https://m.sohu.com/a/495841148_629135/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7 00:10

首位大陆学者!中国科大校友李学龙当选 AAAI 执委


作者 | 琰琰
10月18日,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官网公布了新任执委(Executive Councilors),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学龙名列其中,这是AAAI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执委。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光电与智能研究院(iOPEN)院长、首席科学家。


自1979年开始,AAAI每年新增4位执委,服务任期为3年。历任执委共172位,其中多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美国院士等学术荣誉,包括Herbert A. Simon、John McCarthy、Raj Reddy、Geoffrey Hinton(“深度学习之父”)等图灵奖获得者,以及《Machine Learning》教材作者Tom Mitchell院士。


今年与李学龙名教授一同入选的学者还有: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天主教大学教授Felipe Meneguzzi,西班牙里斯本大学教授Ana Paiva,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ulie Shah.



历史以来,AAAI共有3位华人执委入选。除了西工大学李学龙教授(任期2021-2024年)外,另外两位分别是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任期2016-2019年)和美国哈佛大学Yiling Chen教授(任期2019-2022年)



AAAI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由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奠基人Allen Newell、Marvin Minsky、John McCarthy等学者于1979年共同创立,旨在推动智能思维与行为机制的科学理解及机器实现,并促进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和规范应用。AAAI是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AAI人工智能大会(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组织者。


AI科技评论注意到,李学龙教授在近一年内还入选了ACM Fellow和IAMBE Fellow。


2021年1月, ACM宣布95名成员(含7位图灵奖获得者)入选 ACM Fellow,李学龙教授名列其中。 他们大多来自人工智能、云计算、计算机图形学、计算生物学、数据科学、人机交互、软件工程、理论计算机科学和虚拟现实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创立于1947 年,是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之一。ACM Fellow是ACM授予资深会员的最高荣誉,表彰对于计算机相关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在 ACM 会员中占比不足 1%。因此,作为全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袖群体,当选ACM Fellow更是极高的世界级专业荣誉。


李学龙教授因其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光电成像等工作对生物和医疗领域发展的促进,入选IAMBE Fellow .与他一同入选的华人学者还有浙江大学教授顾臻。


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科学院(IAMBE)隶属于国际医学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主要由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并受广泛认可的Fellow组成,其宗旨是促进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普及应用,并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全世界IAMBE Fellow仅200余人,其中仅10余人来自于中国大陆。





文章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1&wfr=spider&for=pc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25 21:56

美国光学学会近期公布了2022年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名单,来自24个国家的106位专家当选。12位中国专家当选。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江教授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ptica Fellow)。


美国光学学会成立于1916年,是光学领域权威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光学和光子学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除了光学和光子学领域,还为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电气工程、通讯、天文学、气象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和计算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高水准的信息服务。美国光学学会每年在国际范围内遴选在光学领域有卓越成就和领导能力的学者授予Optica Fellow称号,以表彰他们对光学和光子学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Optica Fellow是美国光学学会授予该领域专家的最高学术荣誉。其遴选程序非常严格,由3-5名现任Optica Fellow推荐,经Optica Fellow Members Committee遴选,再推荐到Board of Directors评审,每年评审一次,院士数量不得超过会员的10%。最终入选Optica Fellow的会员必须“对光学的进展作出重大贡献(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advancement of optics)”。


唐江教授因其“对先进光学材料和光电器件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卤化物钙钛矿领域”当选为2021年度 Optica Fellow。

截至目前,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已有骆清铭、陆培祥、张新亮、曾绍群、付玲、王健、唐江7位教授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唐江,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曾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中组部计划资助;科睿唯安高被引作者(2019,2020,2021)。一直从事新型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Nature 1篇,Nature Photonics 3篇,Nature Materials 和Nature Energy 各1篇,被引用14000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课题、华为横向等项目,《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编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电专委会委员等。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点红外探测芯片、卤素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卤素钙钛矿发光材料与器件、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




文章来源:http://wnlo.hust.edu.cn/info/1104/10266.htm




                  
唐江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A505      
Tel: 027-87793936      
邮箱:jtang@mail.hust.edu.cn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9.9-2003.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本科      
2003.9-2006.7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硕士  导师:杨秀荣院士,李景虹院士
2007.1-2010.7 多伦多大学      博士  导师:Prof.Edward H. Sargent
2011.3-2012.4 IBM沃森研究中心  博士后 合作导师:Dr. David Mitzi  
2012.5-至今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和红外光电探测器;
非铅钙钛矿单晶X射线探测器;非铅钙钛矿量子点和电致发光器件
   
代表性文章:  
1. Jiang Tang*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2179
2. Jiang Tang* et. al. Nature Photonics, 2017, 11, 726(共同通讯)
3. JiangTang* et.al. Nature Energy, 2017, 2, 17046.
4. Jiang Tang*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11296; (共同通讯)
5. Jiang Tang* et. al. Nature Photonics, 2015, 9, 409
6. Jiang Tang et. al. Nature Materials, 2011, 10, 765-771.   

获奖与荣誉称号:
2017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16年 华中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工      
2015年 华中科技大学十大科技进展      
201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2012年 中组部第二批计划      
2009年 中国政府优秀自费留学生奖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      
Frontier of Optoelectronics 编委
Science等期刊审稿人        

信息来源:http://tfsc.wnlo.hust.edu.cn/info/1041/1063.htm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2-30 22:39
中国科大三校友当选NAI Fellow
近日,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2021年新入选Fellow成员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张亚勤、王善祥、樊荣3位校友当选,以表彰他们作为学术发明家的高产创新精神,及其杰出发明对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所做出的贡献。
张亚勤,78少校友
张亚勤,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历任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中国董事长、微软全球副总裁、百度总裁。
王善祥 ,812校友
王善祥,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现任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电子工程系教师及斯坦福医学院放射学教授,并同时担任斯坦福磁性纳米技术中心主任以及斯坦福癌症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共同项目负责人。王善祥博士对磁性材料及纳米传感器作出卓越贡献并入选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及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MagArray Inc.的科学创始人之一。
樊荣,9412校友
樊荣,1994年从四川成都锦江中学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现任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耶鲁医学院病理系教授,耶鲁癌症中心,干细胞中心,人类和临床免疫学项目成员。研究方向是单细胞和空间组学分析技术和系统生物医学。
美国发明家学会2021年会士名单
关于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NAI)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简称NAI)成立于2010年,是由美国和国际大学、政府和非盈利研究机构组成的非盈利会员组织,拥有超过4000余名个人发明家会员,分布在全球250余所机构中。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Fellow资格授予表彰在创造或促进对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产生切实影响的杰出发明中展现出高产创新精神的学术发明家,是美国授予学术创新发明家的最高荣誉。
新闻说明:以上校友简介均来自互联网,未经本人审核。如有错漏,由编辑负责。
2021-12-09

文章来源: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4784/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