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28|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答三兵之“钱学森之问”之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31 10:5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创造性思维的源头和形成过程中,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和古希腊地区,除了前边所论述的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居住方式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不同外,必须要提的是哲学和宗教。先说说哲学——
      表面上看上去,两地在哲学起源上区别不大,中国古代哲人原初的探究,也是物质的实体存在形式,诸如金、木、水、火、土等  ,古希腊哲学也是从探究火、原子开始的,而且,我发现,双方在此物质实体的基础上,下一步所走的脉络,却惊人的相似。前者抽象为“太极”“元级” “太初”“一”“两仪”“四象”“八卦”等,后者抽象为“数”“一”“绝对理念”“共相”等。也就是说,二者都实现了哲学原点由物质实体到精神实体的转变。但是,不知为何,后来却呈现出迥异的发展轨迹——中国哲学的主脉,又从曾经到达的精神实体回归到物质实体,而古希腊之后,欧洲大陆主导的哲学体系一直是沿着精神实体的脉络伸延着,从斯多葛的纯粹精神追求,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再到康德、黑格尔的“纯粹理性”“绝对精神”。
      实际上,在中国哲学史上,继“太极”思想后,也出现过颇具影响力的追求精神实体的著名人物或群体,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玄学、竹林七贤、朱熹的理学 王阳明的心学等,但是其影响力却始终没有形成主流,也就是说,中国哲学的主脉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形而下的。如果究其原因的话,我还是觉得,占中国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应该是根本性的原因,因为这一经济结构,形成了守时、勤劳、节俭、知足、平和、无争、无侵略性、和谐的民族性格特征和民族心理。
      这种民族特性,也孕育了惊人的创造力,不然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无从解释,然而,除了“四大发明”或者说,在“四大发明”之后的近代中国,为何创造力,尤其是科技创造力,几乎偃旗息鼓了。而且,四大发明广泛应用并形成真正的规模生产力,却是在欧洲大陆,不是在原产地。原因何在?有人说,是从中国古代和近代,从政府到社会,就没重视过科技,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有人说,是科举制度选拔没有科技内容所致;也有人说,应该归因于整个社会缺乏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这些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如果再增加一个角度的话,就是——从哲学理念上说,固着于物质实体,不利于从宏观和整体上俯瞰事物的本质和脉络,不利于精神的分离和独立,也不利于知识分子(科技人才)的主体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固化,也就是,不利于精神实体的核心存在——创造力的萌发和集聚。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5#
本立道生 发表于 2014-9-11 17:21:06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36
人们往往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实用性,以为实用性的外在功能和表现,就是实用性本身。实际上,不从本质上和概 ...

当具有了我们所说的哲学观或者说思想观后,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会一眼看出什么事的发展是有前途的,什么是行不通的。
24#
本立道生 发表于 2014-9-11 17:16:23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29
实用性很重要,但是,哲学也很实用,不要把思想尤其是理性思维,排斥在实用性之外。
没有理性思维的实用性 ...

对,古人说的大用无用,就应该用你说的这段解释。并且适用于宇宙的方方面面。
23#
本立道生 发表于 2014-9-11 11:49:02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24
14级的科学家中,竟有几位喜爱哲学的,甚是高兴!这一点,仅从语言的表达中就可看出,运用的是哲学语言。教 ...

这是比较高端的要求,有点难,但会有影响。共同努力哦!
22#
本立道生 发表于 2014-9-11 11:45:38 | 只看该作者
饮水思源 发表于 2014-8-5 06:38
好!哲学严重地影响着科学!哲学是如何看待自然、社会、思想自身的方法论,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哲学就会有与这 ...

是可以推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他的哲学方法论是诞生不出来的。
21#
本立道生 发表于 2014-9-11 11:35:19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31 14:19
创造力萌发和集聚,原本来源于实践活动、知识传承,多产生自对前人的质疑,甚至否定,这种萌发和集聚的点 ...

同赞这一观点。
20#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36:22 | 只看该作者
人们往往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实用性,以为实用性的外在功能和表现,就是实用性本身。实际上,不从本质上和概念上触达实用性的实体本身,就永远只能在实用性的边缘徘徊。
19#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29:55 | 只看该作者
实用性很重要,但是,哲学也很实用,不要把思想尤其是理性思维,排斥在实用性之外。
没有理性思维的实用性,绝不会最终达到实用的目的。
论坛如此,民族亦如此!
18#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1 07:24:04 | 只看该作者
14级的科学家中,竟有几位喜爱哲学的,甚是高兴!这一点,仅从语言的表达中就可看出,运用的是哲学语言。教育思考思考什么?最重要的是思考观念,是思考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习惯,这一点,我们的论坛,还很欠缺。
17#
本立道生 发表于 2014-9-10 17:50:34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9-10 08:38
俺也是对哲学感兴趣,而不是专业和职业的缘故。
中国哲学思想缺乏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实用体系的反应, ...

嗯,都是对哲学感兴趣而又没做专业研究,这种思维更本源(类似于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是有种看法说真正的哲学不是学来的,大概我们都有这方面的悟性所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24 00:41 , Processed in 2.4071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