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0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985工程及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大学诞生趣闻(转载自哈工大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hanbin 发表于 2010-7-31 21: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84年,哈工大听说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已纳入国家“七五”重点投资建设的六所大学。当时哈工大心急如焚,因为1980年时国务院特批的全国十所名牌大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贷款1000万美圆,后来教科文组织派大员来中国审查时,查出国防科大、哈工大、北理、北航是国防院校,拒绝向这四所大学贷款。巨额贷款分文未得,到手的金娃娃失之交臂,令四大国防院校、特别是哈工大痛心不已。      
   
    哈工大何许人也?!她是国防院校的大哥大,是中国工科院校的二哥大,“文革”前与大哥清华并列中国高校的五大天王。是前苏联高级专家重点包建的第一所工科大学,实力雄厚、朝气蓬勃、进取心极强、特会造势造舆论、自我宣传力度很大、在全国影响极大、且有通天的活动能力。当得到“六大院校”纳入“七五”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的消息后,对哈工大来说愈发雪上加霜。哈工大盘算:若不能纳入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二哥大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哈工大如坐针毯、激动的情绪怎么也无法控制。这时,哈工大登门求助于她的前校长、老神仙李昌。李昌指点说:找国家教委没用,你们不属教委这个系统;找航天部也没用,因为航天部没有那么大的权限;唯一可行的是找张**,因为不管怎样你们还属国防口的吧!张是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兼管国防科工委。张对你们这几所国防院校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在李昌的点拨下,哈工大联系了国防科大、北理、北航、西工大共五大国防院校,联合向国防部打报告,申请纳入国家七五重点投资建设的大学。张**从全局出发,斟酌权衡,只批准并上报了国防科大、哈工大、北理、北航这四所,把排名第五的西工大忍痛割舍、用笔划掉了。  
这四所国防院校再加上先前的六所,七五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已经增至十所了。后来人大、北师大、北医大、中农大也被纳入进来了,全加到一起总共是14所。   
   
话说道这里,似乎圆满了。但这个故事并没有完。西工大听说自己被划掉后,大失所望、心理极度不平衡。万般无奈、不得不另辟溪泾。说也凑巧,当时的西工大的党委书记曾与总书记一起共过事,那是在60年代时,总书记在西北局任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的事情了。西工大党委书记便打了一个报告,列举西工大的规模、实力、地位和贡献,直接呈报总书记。总书记阅后、颇受感动,西工大是后起之秀。总书记可能还设想到了大西北的开发的宏伟蓝图,便大笔一挥,作了批示并转到国家计委。大致意思是:可以考虑西工大的申请报告,但经费要由部门自筹。这样西工大就如愿以偿的挤进了国家七五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成为第15所(14+1),但却落了个“民办重点”的名声。   
   
当然后来,形势的发展有些出乎所料。就连这14所重点大学,也只有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这五所教委直属院校由国务院直接拨款,其余九所一律由各自主管部门筹款(即与西工大是同一个待遇)。   
“七五”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确定后的十年间,教育领域的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五年后这15所大学又顺延为“八五”重点建设的大学。直到1995年12月,国家启动211工程时,这15所的格局才被打破。   
  
211工程用新15所取代了老15所。15所是清一色的理工科大学。但新15所也是在老15所的基础上挑选的。老15所中保留了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哈工大、北理、北航、西工大、中农大共11所。去掉了国防科大(已划归总参)、人大(文科)、北师大(师范)、北医大(被北大合并)四所,新添了南大、浙大、南开、天大共四所理工科大学的实力派。  
1995年12月公布的211工程第一批15所院校是: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哈工大、北理、北航、西工大、中农大、南大、浙大、南开、天大。   
  
趣谈国家985工程(“2”+“8”的来历及其他)  
   
1995年12月,第一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是:清华、北大、中科大、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浙大、哈工大、北理、北航、南开、天大、西工大、中农大。   
从1996年,国务院、教育部就设想再从这15所大学中选出10所,作为中国高校航母,即重中之重。国家将投入巨资,目标是在中国打造10所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这就是所谓的“985工程”的原型。   
   
钦定“十所航母高校”的设想从1996年春天,就在北京的几所重点大学里传开了。这一消息顿时给这15所之中某几所院校喜悦的心头蒙上了一层不小的阴影,使他们忧心忡忡、坐卧不安。事实太残酷了,刚刚被钦定为15所第一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大学,许多人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和享受这桌御筵的美味和喜悦,又要重新排队、重新筛选、重新定位。而且这次“定位”非同小可、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定位、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历史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最重要、最严峻的关头了。   
   
至于这15所高校的决策层的切身感受如何、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应对的、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各自都忙活了些什么、都做了哪些台前幕后的工作,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三年的酝酿,1999年这个“985工程”终于揭锅了。国家从上述这15所大学中挑出了9所,而不是10所。他们是:清华、北大;中科大、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浙大、哈工大。   
   
在这9所钦定的名牌大学中: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哈工大这七所是国家重中之重的老牌子。惟独南大、浙大是国家重中之重的新面孔。而另外两张国家重中之重的老牌子北理、北航靠边站了。这究竟是为何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一)、先谈北理、北航:20年的部属院校的坎坷经历,把北航、特别是北理给耽搁了。从70年代中后期,社会上有一股论调: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基础科学的落后,要尽快提升中国基础科学的水平,主要得靠教育部直属的理科院校,要对他们加大扶植力度,特别是对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刚刚从国防口跳槽来的)、西交大、中科大“六大常委”的扶植。而另外的国家扶植的重点之重的“四大常委”哈工大、国防科大、北理、北航一下子就翻船了、靠边站了、顿时失去了建国以来一直是“十大金刚”的重要地位。他们由两弹一星的功勋,一夜间仿佛变成了障碍中国基础科学发展的绊脚石。因此下放他们为部属院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一重大转变使哈工大、北理、北航、国防科大成了国防部认定的,国家也承认的、但国家不直接拨款的有名无实的牌位了。失去了国防科工委这个巨大的平台,各个国防工业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他们不可能拿出太多的经费支持这四大国防院校的发展,同时在学科建设上,由于各个国防工业部自身的局限性,能给国防院校提供的发展空间也太狭小、太低矮、太单调。这种状况,相当程度的影响了国防院校的发展。直到1996年,恢复国防科工委院校后,这“四大常委”院校才获得“新生”,并逐步的名副其实的恢复到与那“六大常委”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时间太仓促了,中央政府在1999年钦定“985工程”的“新十大金刚”时,北理、北航实力与南大、浙大有明显差距,他们就理所当然的被拒之门外。  

(二)、再谈南大的崛起:南大靠丰厚的文化底蕴、几十年来默不作声、辛勤耕耘、精心的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强势学科、终于一鸣惊人、修成正果。90年代以来南大学术水平显赫,在国际著名的ScI系统被收录的论文,在中国高校中连续八年连贯。南大靠学术水平(论文)、靠自身实力,一举跨入中国名牌大学的行列。  

(三)、最后谈浙大的崛起:浙大1952年院校调整后,元气大伤,1960年教育部公布的64所全国重点大学都没有浙大。浙大的崛起,要从70年代后期算起。其原因有五条:1、依靠浙大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江浙一带学子的勤奋、精明。 2、浙大海外校友群的从学术上、财力上、关系上等方面的鼎力相助。 3、70年代后期,国防院校解体、下放为部属院校、原十大国家重中之重大学(即十大金刚),一下子拿掉了四个(哈工大、北理、北航、国防科大)。这也为浙大的顺利崛起搬掉了几块压在头上的大石头。4、江浙一带,经济发达,为浙大的崛起起着相当重要的支持作用。5、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条是:原国务院秘书长、粉碎“四人帮”后,任教育部长的周荣鑫,对浙大的罄尽全力的栽培和提携。浙大的崛起,这个浙大的老校友——周荣鑫是第一号功臣。首先70年代后期,官方宣布浙大为中科院院校,把沉默了多年的浙大(过时的无冕之王)一下子提到了与著名的中科大几乎平起平坐的位置,只这一招浙大的名份、名气和地位全有了、浙大顿时身价百倍。然后又把许多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向浙大倾斜。而当时的政策是:凡国家级重点项目,所需各种大型仪器,一律由国家出钱购置,项目完成后,这些仪器一律划归己有。几年下来,浙大就靠着大型项目,国家给他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的重点实验室。
浙大很快就发达起来了。到1999年浙大已经壮得厉害,靠实力浙大进了985工程。   
  
话归正题,书归正传吧!原本设定的985工程的十把金交椅,一下子坐上了9个实力派人物,瞬间象征着大学荣誉、地位和决定它的未来前途和命运的“985工程”的十把金交椅只剩下最后一把了。形势顿时变得异常严峻。这最后一把金交椅的主人要从北航、北理、南开、天大、西工大、中农大六所大学中选出。明眼人一看便知,有同行的北航挡道,西工大肯定没戏,农大——一所农业大学也别做梦太大。六去二得四,下剩的只有北航、北理、南开、天大了。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据说北航、南开、天大这三家一个个“横刀立马”、以“舍我还能有谁”的气派、以近乎“不成功变成仁”的决心,使出了全身的解数,“大打出手”、互不相让。北理此时却玩起了他拿手的太极拳,不与北航、南开、天大正面交锋、而是采取迂回战术。还有人传说:在这个紧要关头,国防部表态支持再上一所国防院校。这样南开、天大就白忙活了。最后只剩下北航、北理了。北理资格老,但归兵器部的20多年受损较大(从1972年起,北理以导弹为中心的专业系统全面停摆、瘫痪,只是一些常规专业在运转)。北航虽资历浅,但朝气蓬勃。而且两校实力也还是差不多的。北理、北航都有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近20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4—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两者选一,很难取舍。   
   
巧合的事出现了,奇迹发生了!2000年9月23号是北理工的六十年校庆,这所中共缔造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理工,在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时来运转,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北理借助六十年校庆强劲的东风,成功第十所进入985工程(成为“2”+“8”),重新恢复了阿哥的地位,这也算是对她20多年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一种巨大补偿吧!   
   
至于后来985工程,继北理的2000年“2”+“8”(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之后,2002年又来了个北师大的“2”+“9”,还有人大的“2”+“10?”,而且学校数量也不断扩增到了34所、2004年又增至38所,所有这一切大的变化、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但985工程其原型就是十所(即2+8)。   
  
北理进入985工程“2”+“8”之后,南开、天大感觉再争下去、再耗下去显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随即于2000年12月25日,签了共建合同(教育部与天津市),两校共得到14亿的拨款,目标定位在三档一等,即“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中的一等。而朝气蓬勃、尽出冲天风头、牛气十足、实力强劲的北航恰恰在这时一反常态、收回了曾大打出手的拳脚、止住了前进的步伐、原地踏步。北航似乎在等什么,这“等”的后面究竟有什么大的文章呢?!北航到底想干什么呢?!北航做事向来是以大手笔著称。此番反常举动里面必定孕育着一个大的企图。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众人所料。2002年10月25日是北航50年校庆。届时将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将军、部长出席,场面之大足以令国人刮目相看。北航就是想利用50年校庆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和宏大的场面,一举突破“2”+“8”的模式(框架),来个“2”+“9”。但北航这次没有受到命运之神的特殊关爱,她的宏伟企图没能成功。不得不同南开、天大一样,目标定位在三档一等,即“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中的一等,得到9亿的拨款。   
   
下面再谈谈985工程中,北师大的“2”+“9”和人大的“2”+“10?”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1995年国家211工程第一批15所大学的名单上没有人大和北师大。这也就决定了筛选“10所高校航母”时,该二校不具备侯选人的资格。人大是1954年全国六所重点大学之一,文革前因规模太小,又是文科院校、国家投资力度一直不大,但她在中国的上层建筑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北师大是老牌劲旅、国家每次圈定的首批重点院校总是榜上有名。但惟独钦定的211工程第一批15所高校时,因他们不属理工类而落选了,说起来也是蛮痛苦的。他们二校1996年进入211工程后,一直心不甘、气不平、壮志未酬、憋足劲也得博一把。就在这时,比天还要大的机会降临到了北师大头上,2002年8月24日是北师大100年校庆。北师大百年校庆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北师大就是利用“百年校庆”,突破了“2”+“8”的框框,成功的进入“2”+“9”的行列。目标定位也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中国人大尽管她签约较晚、而且拨款一直未公布,但利用她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特殊地位,似乎理所当然的应该位居“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拨款问题未公布的原因:据说拨款额度上尚存争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1#
天高云淡 发表于 2010-8-1 20:31:11 | 只看该作者
我见过一个资料,80年代初,中国最著名的9所大学:中国科大,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复旦,华东师大,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lao90286 发表于 2010-8-1 17:12

这个资料现在哪儿?
20#
lao90286 发表于 2010-8-1 17:12:24 | 只看该作者
我见过一个资料,80年代初,中国最著名的9所大学:中国科大,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复旦,华东师大,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19#
liw59 发表于 2010-8-1 15:52:43 | 只看该作者
985和211,恐怕这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符号吧?对普通人而言,所关注的不仅是名气和在全世界的排名,更注重的是办学质量!
18#
秋枫 发表于 2010-8-1 10:39:36 | 只看该作者
列入“985工程”建设的高校 (一期,共34所)

  第一部分:已进入“985工程”大学所签署的重点建设协议对各高校的定位及资助经费总量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若干所”正式列入其中,明确指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及部委所签订的合同,根据合同书对各学校的定位及资金资助情况(三年内拨款经费总量),按照共建合同签约时间,分列如下:

  1. 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2. 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浙江大学     14亿 (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国科技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学   9亿 (6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   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 2000月9月23日
  北京师范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2002月8月24日
  
  3. 目标定位:“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依据中央资助经费经费情况分列如下:
  1) 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以上(不含3亿)的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1年9月23日
  西北工业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陕西省、西安市以土地等形式) 2002年1月22日
  武汉大学      8亿 (4亿+4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学      7.2亿 (4亿+3.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两校共1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0年12月25日
  吉林大学      7亿 (4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2日

  2) 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的大学:
  中山大学     12亿 (3亿+9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山东大学     8亿 (3亿+5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6日
  东南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2日
  华中科技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 2001年2月13日
  厦门大学     6亿 (3亿 +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2001年2月22日
  同济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2年6月26日
  重庆大学    5.4亿 (3亿+2.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1年9月28日
  兰州大学    4.5亿 (3亿+1.5亿+土地)(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2月9日

  3) 中央资助经费为2亿的大学:

  中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大连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辽宁省、大连市拨款) 2001年8月8日
  华南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东北大学       4亿(2亿+1亿+1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沈阳市拨款) 2002年1月23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3.6亿 (2亿+1.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中国海洋大学     3亿 (教育部、山东省、中国海洋局、青岛市总拨款额)2001年2月27日

  第二部分:已进“985工程”的大学重点建设协议签约时间排序

  中国科技大学   1999年7月25日
  南京大学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999年7月27日
  西安交通大学   1999年9月11日
  浙江大学     1999年11月8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   2000年9月23日
  南开大学     2000年12月25日
  天津大学     2000年12月25日

  东南大学     2001年2月12日
  武汉大学     2001年2月13日
  华中科技大学   2001年2月13日
  吉林大学     2001年2月22日
  厦门大学     2001年2月22日
  山东大学     2001年2月26日
  中国海洋大学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学     2001年2月27日
  中南大学     2001年2月27日
  大连理工大学   2001年8月8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1年9月23日
  重庆大学     2001年9月28日
  四川大学     2001年9月29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1年9月29日
  中山大学     2001年10月26日
  华南理工大学   2001年10月26日
  兰州大学     2001年12月9日

  西北工业大学   2002年1月22日
  东北大学     2002年1月23日
  同济大学     2002年6月26日
  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8月24日


“985工程”二期增列学校(4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资料:中国著名大学的国家地位
17#
秋枫 发表于 2010-8-1 10:31:59 | 只看该作者
是有意思,像是听故事。浙大郑强教授讲浙大是第一批进入老九校的,属于2+5,中科大和哈工大是后来加入的,属于2+5+2,当时有点疑惑,如果上面的信息可靠,老郑的讲话就太不负责任了!有时内幕也是挺复杂的,只有余则成心里清楚。
16#
hrf1 发表于 2010-8-1 08:46:10 | 只看该作者
慢慢了解!
15#
sxbjlwl 发表于 2010-7-31 23:22:30 | 只看该作者
挺有意思,985、211还有这么多说法!
14#
责任与义务 发表于 2010-7-31 22:3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责任与义务 于 2010-7-31 22:33 编辑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抓教育的故事往往能引起人心共鸣。我们的大师、老校长严老在建设科大时更是呕心沥血,贡献卓著。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1961年严济慈出任科大副校长,负责领导全校教学及4 个系和3 个教研室、处。学校认真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以及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打破理工分家的学科建设模式,提出了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科学的创新意识和外语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使刚成立才几年的科大就跻身我国重点高校第四名。   
      科大在文革中下放安徽合肥,损失惨重。1980年2月,严济慈继郭沫若之后出任科大第二任校长,着手实施科大南迁后的第二次创业。严济慈为此呕心沥血,贡献卓著。
     1980年7月,严济慈与李昌副院长在北京共同主持召开了中国科学院第二次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培养高水平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完整体系的培养目标;继续贯彻和发展“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推动学校与研究所的进一步结合;增设一些国家急需的新兴技术方面的系科、专业;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在担任校长的5年中,严济慈高瞻远瞩,高度关注和推动解决科大战略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为科大第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顾耄耋之年,多次到合肥检查指导学校工作,亲自前往拜访安徽省和合肥市领导,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对新校区的规划、同步辐射实验装置工程设计上马以及与日本东京大学的合作交流等重大事项,对抓好教学质量、加强科学研究和中青年师资培养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1983年11月他上书邓小平,要求将科大增列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很快得到邓小平的批示同意。这5 年里,科大在全国教育战线率先拨乱反正,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放办学的新举措,逐步建立起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完整教育体系,调整了学科结构,增设了一些新兴技术方面的系科和专业,创建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大型科学工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班,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培养出了第一批博士,学校各方面工作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984年5月,84岁的严济慈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名誉校长。1988年5月,严济慈为中国科技大学校庆30周年题词:“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为学校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   
      在重建科大的同时,严济慈还积极参与筹划在北京原科大旧址创办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9月向党中央、国务院呈送了《关于恢复招收研究生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提出要在北京创办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这份请示报告5天后即获批准。严济慈于1977年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为办好研究生院而竭尽全力》的文章。1978年3月1日该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严济慈出任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的首任院长。面对当年883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专职教师很少、校舍严重紧缺、课程体系尚未建立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严济慈带领全院师生迈出了坚定的步伐。首先是确定了培养目标──“政治觉悟高,知识面广,专业训练好,进取心强,敢于攻难关、攀高峰、开拓新方向的新一代生力军”。其次是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优良传统,聘请科学院各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担任兼课教师,使研究生们能很快接触到科学研究的前沿,并注意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与结合。同时,面向世界,开放办学,聘请了李政道、杨振宁、陈省身、李远哲、波特和桑格等世界级大师到校讲课和作学术报告,其中尤以李政道和杨振宁授课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到1984年9月严济慈改任名誉院长之前,科大研究生院已建成具有科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即以二级学科为基准将课程加以规范,体现“重基础、重前沿”,定期对课程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体系。这6年间,共有近3000名研究生从研究生院结业,进而转入京区有关研究所从事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研究生院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和有关实验室,并开始招收本院直接培养的研究生。   
      为了加快培养高级科学人才的速度,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79年,严济慈与李政道联合发起、共同创建了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培养年轻的物理学留学人才。严济慈担任中方招考委员会主席,负责在国内招考与物理有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争取到美国几十所大学的全额资助,历经9届,共选拔915人。这些学生在美国成绩优秀,逐步成才,部分人已开始回国服务。
      1990年严济慈九十华诞时,编辑出版了《严济慈科技言论集》,辑录了从1923年至1990年的89篇文章,这是他一生治学经验的总结。其中,首次发表于1980年第11期《人民教育》杂志、继而修订转载于1984年第1期《红旗》杂志的《谈谈读书、教书和做科学研究》一文,是根据他与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多次座谈时的讲话整理而成,历年来被多种书刊争相转载。文章中表达了一位老科学家希望自己的科学生命在一代代青年身上得以延续的殷殷深情。
13#
风摆柳 发表于 2010-7-31 22:27:11 | 只看该作者
不开空调了,外头刚下过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9-28 16:16 , Processed in 1.6198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