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三 于 2019-12-19 19:49 编辑
断断续续地看了几本关于合肥张家的书,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沈从文和张爱玲来。
说起合肥,无人不知李鸿章。李鸿章,字中堂,合肥人,晚清名臣,淮军创始人。有一副关于李中堂的对联,很有意思: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芜。这里的宰相指的就是李鸿章,司农指的是翁同龢,常熟人,光绪皇帝的老师。据说两家有世仇,在朝做官互掐互黑,却成就了这副名联。 李鸿章有个女儿,叫李经璹(shú),小名李菊耦。李鸿章因爱才,把爱女嫁给了张佩纶。这张佩纶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学问可与张之洞相提并论。袁世凯曾说: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全人,张季直算半个。幼樵是张佩纶的字。张佩纶也是晚清名臣,和李菊藕结婚已是第三婚了,且比她大了18岁,正值官场失意之时。 张佩纶和李菊藕的孙女,就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也就是说,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李鸿章家里兄弟众多,其四弟叫李蕴章,极聪颖,可惜年轻时得了眼疾失明。由于身体残疾,李蕴章无法像其他弟兄一样在外打拼,只能一生乡居,照顾双亲,打理李家的家业。李鸿章对这个四弟倒也是极为信任和倚重。 李蕴章子女众多,其四女叫李识修。因政治联姻的需要,李鸿章把侄女许配给了张树声的二儿子张华轸。张树声可是淮军的二号人物,曾官至两江两广总督。张家也是合肥大姓,和李家是世交。李识修不愧是大家闺秀,又继承了父亲的管家能力,把张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可叹早年守寡,没有子女。 张树声的大儿子张华奎之子张武龄,一改张家几代从政的传统,立志做一名教育家,和蔡元培、马相伯、陶行知等都有交往。张武龄视名利如浮云,在苏州以一己之力创办乐益女中,倡导女子教育,柳亚子、匡亚明、叶圣陶都曾在此任教。侯绍裘、张闻天、叶天底就是在此成立了中国GC D在苏州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苏州独立支部。 张武龄育有四女六子。四个女儿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及张充和,名字都带个“儿”字,寓意着女子要像男儿一样闯天下,走自己的路;六个儿子分别是张宗和、张寅和、张定和、张宇和、张寰和、张宁和,名字都带个宝盖头“宀”,意思是男孩要能够成家立业,做家里的顶梁柱。小女张充和从小就过继给叔祖母李识修,离开家庭到合肥生活,一直到16岁祖母去世时才回到苏州的九如巷。
张家四姐妹,每个人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长女元和,精昆曲,其夫顾传玠是昆曲名角;次女允和,擅诗书,其夫周有光是语言学家;三女兆和,为编辑,其夫沈从文是一代文豪;四女充和,国学深厚,执教于耶鲁大学,其夫傅汉斯是德裔美籍汉学家。叶圣陶曾经感慨地说:“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可以说,合肥张家四姐妹就像宋氏三姐妹一样,构成了另一个民国传奇。
这样看来,张爱玲和沈从文,虽然都不是安徽人,人生也无交集,却身不由己地因合肥的李家和张家扯上了关系。张爱玲道破人性的假恶丑,而沈从文写尽人性的真善美。一个擅长于解剖人性挖掘内心,一个则擅长于以纯真构建乡土家园。两人虽人生跌宕,命运多舛,最终却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我来说,沈的作品读过不少,而张的作品却一部也没看过。有时间,会找几本来看看!
推荐书籍:《张家旧事》、《合肥四姐妹》、《流动的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