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十八岁时读的那本书你还记得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无止境 发表于 2018-1-4 17:3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止境 于 2018-1-4 17:43 编辑

    编者按:跨年之时,有人感慨,“所有90后都成年了”,并笑谈“2018”是“爱你18”的意思,于是乎,朋友圈被“十八岁的自己”照片刷屏,大家开始怀念过去脸上的胶原蛋白。
    有人翻看照片时会懊恼十八岁的自己满脸青春痘,“又矮又胖又丑”。容颜会老去,我们无法回到十八岁再来张自拍,但读过的书却会在自己生命里留下抹不去的痕迹,铺就你来时的路途,就像“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虽然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武林外传里面有一集就讨论过读书的作用:
    李大嘴:“诶,你说你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呀?”
    吕秀才:“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李大嘴:“你就说吧,真的假的我分辨的出来。”
    吕秀才:“起初我读书是为了功名,后来读着读着心里就没底了,那么多书,冲动,冲动到后来吧,突然就反应过来了,怎么说呢,就拿交朋友来说用的是心,他不是用学问,咱们读书不是为了去炫耀,而是为了更好的沟通。”
    郭芙蓉:“诶,他说的太复杂了,其实吧我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明理,只要把理论通了,这书读不读都无所谓的。”
    十八岁那会儿是个很奇妙的年纪,可能眼界不够宽,格局不够大,读的书或许也不全然懂,可我们就喜欢东读读西看看。那时看的书可能有些愚蠢,但比起十八岁的照片,我更关心你内心的模样。
    凤凰网文化编辑部先抛砖引玉,且先看几位编辑在十八岁时读过的几本书。欢迎在留言区和文化君聊聊“十八岁,你和书的故事”~
十八岁,那年二〇〇八
《张爱玲文集》
张爱玲著
    书里主要收录了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意境交错,别具特色。第一卷:《牛》《霸王别姬》《茉莉香片》《心经》《封锁》《琉璃瓦》等;第二卷:《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连环套》《创世纪》《多少恨》等;第三卷:《十八春》《怨女》;第四卷:《迟暮》《秋雨》《论卡通画之前途》《牧羊者素描》《心愿》《天才梦》《到底是上海人》《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道路以目》等。
编辑语:十八岁出门读大学,打包行李时只带了一套旧旧的《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的,那时候《小团圆》《雷峰塔》都还没出来。初中开始看的书,每次翻开都是跟故人聊天的心情。《桂花蒸·阿小悲秋》这篇现在仍然推荐,夏末梦里唱的歌,咿咿呀呀,又热又湿。
《周汝昌点评红楼梦》
周汝昌著
    《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她以一部小说而得以成就一门学说,即“红学”。“红学”本是清代文人学士的戏谑之称,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当归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的创建,有人甚至说“这一件大功,值得凌烟阁上标名”,足见新红学的成就及影响。本丛书所选作者皆是“红学”名家或在其他领域卓然成家者,以期读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红楼梦》。
    编辑语:大学图书馆里有整整一排研究《红楼梦》的书,原因已经忘了,总之那时候断断续续读了十几本,俞平伯的,刘心武的、周汝昌的,还有一些记不得作者的续作——《红楼梦》原著倒没怎么好好看,现在想起来傻死了。年轻时读书太容易受作者影响,人家拿个例子一说,自己也连连点头对对对,简直在看推理小说。袭人一生黑。
《唐传奇鉴赏集》
    这本书是欣赏唐人小说的专集,共十二篇。
   编辑语:古代文学课上讨论《李娃传》,那可能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性别觉醒时刻。“你愿意娶李娃做自己的妻子吗?”老师让班里的男生在小纸条匿名写下答案,结果出奇一致,完全没有匿名的必要,不愿意。把李娃换成苔丝再问一遍,还是不愿意,他们全都不愿意。
女同学们很纳闷,为什么啊?郑生后来是在李娃的辅佐下才考取了功名、当上了大官啊。当初骗郑生也是身不由己。为什么啊?德伯家的苔丝美丽善良,失身不是完全出于自愿不说,更让人汗颜的是19世纪的贞操标准还在被跟我同龄的现代男性牢牢守护。诚实本身却被无视。
没有答案。
    唐传奇是个宝藏,王小波写的《唐人故事》也推荐。
十八岁,那年二〇〇八
《中国文学论丛》
钱穆著
    本书作者为文史大家,其谈文学,多从文化思想入手,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本书三十余篇,上起古诗三百首,下及近新文学、有考订、有批评。各篇陈义、详略皆不同,均随意书写,非一气贯注。惟会通读之,则见出中国一部文学演进史;而中国文学之特性,及各时代各体各家之高下得失之描述,也见出作者之会心及评判标准。
    编辑语:上高中的时候,《百家讲坛》火得一塌糊涂,所以那会儿我也是一个“百家迷”。当时什么都不懂,看易中天的书知道了李泽厚、钱穆这些人,和同学“跟风”买了很多钱穆的书,这是其中一本。后来慢慢就没有再看他的书了,某种程度上跟自己反国学热有些关系。
《乡土中国》
费孝通著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绅权》四篇著作,可供社会学工作或教学、研究者参考。
    编辑语:这本书是刚入大学时老师推荐读的,读罢并没有在思想层面获得什么震撼或者打开了很大视野,和后来初读福柯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新批判主义》
邓晓芒著
    《新批判主义》中所发表的一系列有关中西文化和哲学比较的论文,涉及法制思想、伦理思想、言说方式、人生观、生死观、本体论、怀疑论、信仰和伪善等等问题,以及对牟宗三的康德研究的批评,对百年中国西方哲学东渐的十大文化错位及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对儒家“亲亲互隐”的腐败倾向的抨击等等,在学术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编辑语:邓晓芒也是读易中天时知道的。这本书里有从哲学层面分析研究鲁迅的部分,当时看了很多遍,以至于被邓晓芒笔下的鲁迅影响了一段时间的精神世界,常常陷于孤独和苦闷中。后来想想,如果当时去见心理医生的话,没准会被宣判成轻度抑郁。
《庄子》心得
于丹著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编辑语:我的十八岁分成高中和大学两个时段。如果问十六或者十七岁,我是断不会去看《于丹<庄子>心得》的,纯粹因为离高考只剩半年,没什么读闲书的时间,而于丹的文风对于高考作文而言绝对拥有实用价值。大概是起了点作用吧,按照语文基础部分的错题量推算,满分60的高考作文我最少拿到了56分。
十八岁,那年二〇一二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著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编辑语:小时候家里也穷,家里的长辈去省城“卖血”,每个月一次,清早三四点出门,先辗转泥土路到县城,再从县城搭车到省城,卖完血不敢停留,下午三四点又匆匆搭车回来,第二天早上的餐桌上会比往常多个炒猪肝。
有人说,这书里写尽了久远的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悲欢。可哪个时代不是大时代,每个时代里又能有几个人是大人物?18岁看完这本小说眼泪流不停,从此最讨厌吃猪肝。
《韩寒五年文集》
韩寒著
    韩寒出道五年文集集合,收录了韩寒《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零下一度》、《毒》、《通稿2003》等五本书的内容,《三重门》是学生式的思考、困惑和梦想;《零下一度》,继续痛斥现代教育制度,把中学生认同的刘墉和琼瑶这些红人儿狠涮一顿;《像少年啦飞驰》是初涉社会,梦想变现实的尝试,有失望、迷惘,但不断追求;《通稿2003》是对教育和自我的深入评判与反思;《毒》收录韩寒喜欢的语言和片段,流露他的委屈和愤怒。
    编辑语:“文字如枪”,说到批判,会想到鲁迅,但鲁迅所批判的社会离我们太远,纵使对他的文字有千万般叹服,也难有融入其中的切身体会。读韩寒是在高中时代,叛逆期的自己恰逢应试教育的水深火热,看着他一本本书骂教育、骂社会、骂体制、骂各种名人、逮谁骂谁,有理没理另外置评,看得心里那倒是一个爽快。于是,读他的书反倒成了那段时期自我压力的宣泄出口。
《白鹿原》
陈忠实著
    “人往往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是一种样子,好多人聚到一起时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白鹿原》里白鹿二家,白家是仁义行事,绝不低头,以德报怨;鹿家则是大难当前,能忍则忍,过后报仇。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巧取风水地,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后来发生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
    编辑语:在书中铿锵直爽的语句里,能闻出黄土的气息,风沙的气息。对于少年而言,有吸引力的是白嘉轩的初夜,田小娥的风骚,不时出现的“颤动”,“抖”,“叫唤”,而且看的还是“未删减版”,那些字眼年幼无知的少年会在课堂的抽屉里看得面红耳赤,一边看一边暗想:这也能写?这书也能出?后来再读《白鹿原》,意味已全然不同,甚至有些沉重的茫然。
《海子的诗》
海子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海子的诗》收录了海子自创作以来,所有短诗的精华作品,以及长诗《弥赛亚》的节选。完整地展现了作者毕生诗歌创作的面貌。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编辑语:读这本诗集时自诩“文艺青年”,既然文艺青年,又怎么能不读诗?在此之前也零散地读过一些诗,总企盼能遇见某几行诗句囊括青春的情感,可越读越缥缈,越加意识到系统地读一位诗人的必要。年少总喜欢标新立异,会选择海子,是因为他的“特殊”,“特殊”在不至于像徐志摩、戴望舒那般语文课本里就有的“俗气”,“特殊”在我的名字里有个“海”字。
十八岁,那年二〇一三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著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的背景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
    编辑语:这本书初中读不下去,高中拾起来再读一遍。简·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几位女性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有着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婚姻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这几位女性之间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关键在于她们自己的内心需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伊丽莎白是个聪明的女子,她的聪明在于自我意识强烈,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她在适合的场合优雅,在不适合的场合机智。
《灿烂千阳》
卡勒德·胡塞尼著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一个是母亲自杀、被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的私生女玛丽雅姆,一个是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在战乱中失踪的受过教育的少女莱拉,却都被迫嫁给了共同的丈夫——鞋匠拉希德。
    编辑语:玛丽雅姆的母亲曾教导她,一生最需要学会的就是忍耐。这其实是一个诅咒。但是,玛丽雅姆对自己的人生反抗过两次。第一次是不顾母亲的反对,到城里去找父亲,认清了父亲的真面目,导致母亲自杀,自己住进父亲家后,又被迫嫁给封建猥琐的拉希德;而第二次,她举起铁锹砸死拉希德,救了莱拉,并且镇定地将案发现场收拾干净,并向塔利班自首。
    如果说第一次反抗,是不自知,那第二次则是有清清楚楚的意识,为自己和莱拉的人生做了选择。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胡赛尼给他笔下的女性主人公以相当大的自由空间成长,甚至深入到了她们内心深处细微隐秘的角落。
    《灿烂千阳》的结局是积极的,但整部小说读下来还是太苦了。玛丽雅姆的部分沉重得让人读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千千万万的阿富汗妇女蒙在面纱后的面孔,是笑着还是哭着,没人知道,但她们唯一呈现给这个世界的双眼还是可以充满希望。
    尽管我们同处一个时空,却无法共享太平。在我们和父母闹脾气的年纪,有些人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一千个太阳的灿烂何时能洒落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著
    这本书是刘瑜记录的生活点点滴滴。在里面,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不同文章风格迥异。
   编辑语:初识刘瑜,是高中时候在杂志上看到她的一篇文章,读着觉得有意思,便索性买整本书来看。在十七八岁的年纪里,我们基本还是规规矩矩的学生,看待一些事物习惯用正面的思维。而刘瑜在我们安分守己的年纪里像个絮絮叨叨的隔壁“大妈”,用不正经的语气教给我们一些不安分,显得可爱。
    “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我默默焦虑着,自作多情地为每个人伤感。每个人的心中,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什么都可以从头再来,只是青春不能。那么多事情,跟青春绑在一起就是美好,离开青春,就是傻冒。”“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本文来自凤凰网文化编辑部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16创+苏-飞飞 发表于 2018-1-4 21:30:3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永远不过时,可求的只有你自己
3#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18-1-5 07:54:48 | 只看该作者
一部电影《芳华》,引领了微信圈晒18岁的种种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大路 发表于 2018-1-6 17:44:50 | 只看该作者
珍惜青春,不负韶华,都是好书,开卷有益。
5#
嬗变 发表于 2018-1-6 18:53:07 | 只看该作者
很惭愧,版主所说的这些书,我到现在还有没读过的,《乡土中国》我也是前两年才觉得有点懂了,真的太out了……得加油,赶紧充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7 20:07 , Processed in 1.2982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