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沐雨诗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抒怀感悟] 借得湖水浇块垒——沐雨诗心[也西湖随笔]汇编

[复制链接]
11#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0-28 21:53 编辑

竹泉——也西湖随笔(8)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12&fromuid=7646


       走进村里,一条青石铺就的街道在绿树丛中曲折蜿蜒,道中间凿出二尺来宽的浅槽,一淙清泉就在这浅槽中潺潺地流着,脆泠泠的声音宛如风抚鸾铃。因这泉水,青石街仿佛也有了灵性,诱人亲近。于是脱了鞋袜,感受脚底传来的丝丝清爽、丝丝滑腻。
     溯泉而上,拐个弯,却一头撞进了一片幽密的竹林。浑身上下顿时被青青的竹香包围,深吸一口,这竹香便渗入四肢百骸,每一个毛孔都熨帖地张开了,让人简直想要融化到这清香中去。这时,石路和泉水却突然不见了,面前是凌空架设的竹桥,踏上去颤悠悠的。桥下厚厚的竹叶掩覆着一切——那泉是否就藏在其中呢?
     竹林深处,零星散布着小小的石屋,屋门开着,隐隐有茶香飘出。屋主笑容满面地打着招呼:“进来喝杯茶吧!”进屋坐下,端起晶莹剔透的玻璃茶盅,看碧绿的茶芽在水中悬着,说不出的惹人爱怜。轻呡一口,沁人心脾。
     心下依然惦念着那道泉水。喝完茶,道声别,继续前行。不知走了多远,眼前又出现窄窄的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时,天飘飘洒洒地落下雨来,这台阶于是变得极其湿滑,不得不加倍小心。正在这时,眼前豁然开朗——一方石潭碧水莹莹,石潭中汩汩而出的正是那泉源!
     泉很旺,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号的趵突泉。人说,这泉千年不涸,即使今年大旱,泉中每日出水量仍有30多吨。泉边有竹筒,舀一筒,尝一口,甘冽异常,一路寻泉的疲乏顿时一扫而空。
     泉名竹泉,村名竹泉村,位于沂蒙群山之中。9月28日到此,赏之赞之,作文以记之。

                                                                                                                         ——也西湖随笔(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0-28 22:02 编辑

导向——也西湖随笔(9)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20&fromuid=7646


         施一公院士发表演讲,认为中国大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非常不可思议,是“出了大问题”。他的用心是好的,但这种批评似是而非。试问:如果一所大学连毕业生充分就业都做不到,这种大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教育从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任何人都要走向社会,让受教育者能够拥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就像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一样,任何不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的教育都是骗子。
     问题只在于,大学教育所追求的学生就业,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就业?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教育历来有两个方向,一是“道”的传承,“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目的在为国家培育栋梁,这种高层次的追求也被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所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二是期求升官发财,“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凭学习成绩而博个功名,赚个封妻荫子,是很世俗的功利想法。前者是高尚的、可敬的,后者是世俗的、实用的。我们既不能以前者之高尚而蔑视后者的存在,也不能以后者的实用而嘲笑前者的迂阔。最科学的做法是将二者有机融合,即:立足世俗,追求终极。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应当把保证毕业生就业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登高望远,培养出尽可能多的英才、大师,培养出能够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乃至人类进步发挥巨大作用的栋梁之材。
     史载,晋惠帝时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消息传到宫中,晋惠帝大为不解:“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施一公院士的逻辑,与晋惠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西湖随笔(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6: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1-1 21:45 编辑

令人窒息的美丽——也西湖随笔(10)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69&fromuid=7646

         她是那样的美丽,美得令人窒息。
       她微笑着站在那儿,显得青春而阳光、快乐而幸福
      
但她其实十分不幸:11岁时,她患上骨肉瘤失去了右腿;当她靠着假肢坚强站起来,并夺得市残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后,又被查出骨肉瘤双肺转移,只剩下一年的生命;当她最需要亲人关爱的时候,妈妈却因红斑狼疮去世了,仅剩下因车祸伤残的爸爸和她相依为命。
       但她却始终在笑着。她笑着来到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期望在这儿圆一个梦。
       她叫李娜,是西安市一个农家女孩,今年19岁。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能定格在19岁,所以她想请“梦想助力团”帮她实现一个梦想:在她死去之后,给她爸爸找一个好点儿的工作,以便爸爸能够更好地活下去。
       她平静地陈述完自己的梦想,这梦想已经让现场观众全体落泪,包括电视机前的我。但她依然在微笑,她说:“不管生活对我怎么样,我都要笑着面对。笑着活一天,不笑也活一天,为何我要哭丧着脸呢?”
       她要唱一支歌献给爸爸。在不幸的岁月中,爸爸给了她全身心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呵护。
       音乐响起,是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因为梦见你离开,我从哭泣中醒来……”这时她突然哽咽了,两颗硕大的泪珠从美丽的脸庞上滚落。她唱不下去了,只有音乐还在舞台上轻轻地盘旋。
       大屏幕切换到场外,爸爸在看着这一切,面静如水。
       “你都让我词不达意了,承受丧妻之痛的父亲的淡定,和病入膏肓的女儿的笑容,都让我们受不了!”周立波说。我能够理解周立波的心情,却不能理解他的浅薄。他怎么竟然看不到爸爸那颗早已被巨大伤悲击碎了的心呢?!妻子离世,他已丧失了自己生命中的一半;但他至少还有乖巧的女儿,他用百倍的努力爱护着女儿,因为女儿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全部。现在,女儿也要走了。女儿一旦去了,他的生命也就终结,自然也就无须悲伤了。我想,他让女儿走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与其说是为了他,倒不如说是为了女儿自己——他其实是不需要女儿为他进行安排的,而圆梦却是女儿最大的心理安慰,因为梦圆后即使她走了,也不再有遗憾。
       终于,到了“为梦想投票”的环节,现场观众按下了手中的表决器:300票。李娜获得了全票支持!
       梦想之翼扇动,梦想之光照耀在她的身上,她的脸上又挂满了笑。她的笑依然那么青春、那么甜美,于是她再捡起那未曾唱完的《一生有你》,让梦想之翼载着歌声飞翔:
         当所有一切都已看平淡
                   是否有一种坚持还留在心间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也西湖随笔(1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0-29 19:24 编辑

愿做新愚公——也西湖随笔(11)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73&fromuid=7646


               读到了一份诺贝尔奖十位最年轻得主的名单:
       (1)玛拉拉·尤萨夫扎伊。获奖年龄17岁,巴基斯坦人,201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2)劳伦斯·布拉格,获奖年龄25岁,英国人,191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3)维尔纳·海森贝格,获奖年龄31岁,德国人,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政道,获奖年龄31岁,美国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卡尔·安德森,获奖年龄31岁,美国人,193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6)保罗·迪拉克,获奖年龄31岁,英国人,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7)弗雷德里克·班廷,获奖年龄32岁,加拿大人,192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
       (8)塔瓦库勒·卡曼,获奖年龄32岁,也门人,201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9)鲁道夫·莫斯鲍尔,获奖年龄32岁,德国人,196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0)梅雷亚德·科里根,获奖年龄32岁,北爱尔兰人,1976年诺贝尔和平奖。
       对这些少年才俊,我抱着深深的敬意。
       曾几何时,少年轻狂的我等,也曾有志去攀摘诺奖的桂冠,但岁月流失,髀肉横生,志向终成黄梁梦。
       好在还有儿子,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虽然从未对儿子明说,虽然表面上对儿子说只要努力了结果不重要,但其实有点儿口是心非,其实如果儿子能有这种成就,便是让我马上死去也心甘。
       也许,现实终会击破这种希望,不过不要紧,儿子还会有儿子……用北山愚公的话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相信经过一代一代努力向前,希望总会实现的。
       人,活的不就是这点儿志向、这点儿希望吗?
      

                                         ——也西湖随笔(1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0-29 17:30 编辑

莎翁使者——也西湖随笔(12)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77&fromuid=7646


      大学时利用逃课时间,通读了朱生豪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那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让我如醉如痴。那时我曾想,作为翻译家而能有朱生豪之才华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人?英年早逝的朱生豪,正如一个使者,传播了巨匠莎翁的智慧。
       今日读了蒋童先生的大作《翻译里的人生》,才知道,原来充当莎翁使者的,远不止朱生豪一人,特别应当提到的还有梁实秋和方平。
       梁实秋用了三十六年时间,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对莎士比亚的全译。余光中评论:“莎士比亚只写了二十年,梁实秋先生却译了三十六年。不过我们不要忘了,莎翁是连续地写,在太平盛世的伦敦连续地写;而梁翁是时作时辍地译,在多难的中国时作时辍地译,从‘二战’前译到‘二战’后,从严寒的北国译到溽暑的南海,且把昔之秋郎译成了今之梁翁。”说实话,以前或多或少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对梁实秋的印象不太好。后来读了《梁实秋散文选》,感到太过圆润缺少棱角,所以对他也没有增加多少好感。但今天知道他为了向国人译介莎士比亚而含辛茹苦,心中受到强烈震动。梁译本莎翁全集没有读过,想来按梁实秋一直的风格,应当也较平淡吧,但无论如何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总令人肃然起敬。
       方平比梁实秋还厉害,他研译莎翁竟达六十年!无论是多么艰难处境中,他都对莎翁痴情不改。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终于牵头完成了新译本的《莎士比亚全集》,并于2000年正式出版。蒋童先生对方平的评价是:“既注意追求译语与原语深层涵义最大程度的接近,又兼顾如何再现原作诗体的艺术形式……《新全集》虽是剧作、诗作的翻译,却达到了宗教作品翻译的理想。”评价是很高的。方译《新全集》,我曾在书店里翻阅过,很喜欢。但当时因囊中羞涩,掂量再三,最终还是放弃了,现在想来,可谓一大遗憾。


                                                                                   ——也西湖随笔(1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6#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0-29 17:32 编辑

我朝留什么?——也西湖随笔(13)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88&fromuid=7646
   

       李渔很擅长欲扬先抑之法。在《闲情偶寄》开篇,他先来一句:“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本以为他要以此立论,谁想越看越不对。他接着开始说了,但是能够填词总比骑马抡剑喝酒赌博好,既然孔子都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那么,填词一道,就更高尚了吧?
       然后李渔就开始论证填词之重要性。第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人不借填词何以成名?比如高则诚、王实甫、汤显祖等等。第二,即使大至一个朝代,也有靠填词而传名的。比如元朝,如果没有词曲盛行,“亦与五代、金、辽同其泯灭,焉能附三朝骥尾,而挂学士文人之齿颊哉?”于是他终于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李渔为曲争地位,其实大可不必,好东西总有识货人,问题只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好东西。像楚辞、汉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例外而成中华文明史上的瑰宝,传之万世而光芒不减。
       我朝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1-1 22:02 编辑

放下就是快乐——也西湖随笔(14)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90&fromuid=7646


        三吉版主的文章我是认真拜读的,最近他写了《什么是快乐》,讲到老方丈和小和尚,让我也想起另一则故事:老方丈和小和尚外出化缘,在河边遇到一位年轻女子,因河水太急,女子不敢过河,于是老方丈二话不说,把女子背过了河。小和尚见了,很是纳闷:色为佛家大戒,方丈怎么可以这样?!想了很久很久却想不通,弄得自己十分烦恼。老方丈问他:“徒儿,有何烦恼?”小和尚答:“师傅您为何背那女人?那不是犯了色戒吗?”老方丈喝道:“呔!我早把那女子放下了,你干吗还背着她?!”小和尚顿悟:是啊,师傅背女子时何曾识她是女子,背过后即放下了,倒是自己念念不忘,将此女背在了心上!顿悟的小和尚于是也放下了,也就没有了烦恼。
       佛家的观点是:人的烦恼其实都缘于执着,缘于放不下,如果能够放下,能够不执着,便是立地成佛。
       一本《金刚经》就是围绕这个“不执着”立论的,佛祖在经过一系列论证之后,给出了一个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执着何用?
       很明白这个道理,可惜自己总不能放下,不能不执着,所以离佛境十万八千里啊!


                                                                                  ——也西湖随笔(1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0-29 17:38 编辑

云可赠人——也西湖随笔(15)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04&fromuid=7646

       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曰:“山中何所有?岭山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内中其实隐含了两层意思:第一,这山中除了白云,别无长物,白云嘛,哪儿没有?所以不值钱啊!第二,如果你对这毫无用处的山中白云也感兴趣,那么十分对不起,我却没办法拿去送你。好无赖,好顽皮!
       只是他没有料到,1500多年后的今天,一切都变了。白云不但值钱,而且对某些地方比如北京来说,简直就是稀世珍宝了。前年有媒体多事,在天安门前架起相机拍天,拍了整整一个月,仅有几天能见到几朵灰不溜丢的云,剩下的日子,天上全是脏兮兮一片,哪儿能找到朵白云?而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送朵白云给朋友怡情悦性,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了。所以我其实倒更赞成陈继儒的一句话:“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
       正是秋高气爽时,家乡的空气仿佛水洗过一样,通透得很。用手机拍了几张片片,赠与友人怡情吧!

                                                                                ——也西湖随笔(1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9#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0-29 17:40 编辑

认女婿与抠墙皮——也西湖随笔(16)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07&fromuid=7646


        诺奖一开,奇葩事来。埃里克·白兹格获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后,蚌埠一中竟打出了“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标语,简直把全国人民都雷得外焦里嫩啊!其实,按照蚌埠一中的逻辑,埃里克·白兹格也是科大的女婿,不过俺们科大就没打这样的标语。由此足见,大学水平就是比中学高啊!
       这种奇葩之举其实也不是蚌埠一中的独创。早在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人从四面八方涌到莫言故居,抠人家的墙皮,说是“沾沾文气”。他们把这些墙皮抠回家后,是煮着吃还是煎着吃,不得而知。但吃了之后肯定无助于舞文弄墨,倒是用脚丫子就可以想到的。
       无论认女婿也好,抠墙皮也好,有着共同的心理:沾光。“校女婿”虽然拐了三百六十个弯儿,但终于拉上了亲戚关系,于是不胜荣光之至。“抠墙皮”则更直接更实在一些,那沾的光简直是触手可及的了。问题是:沾这种光有意思吗?
       艳羡诺奖,其情可悯。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对照诺奖获得者的成长历程,借鉴其成功经验,然后付诸艰苦努力,终于把诺奖捧回自己家里,那才是真正的光荣。而作为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从诺奖获得者的成长历程中寻找规律性,总结培养杰出人才的良方,并运用于日常教育实践,方是对待诺奖的正确态度。
       据报道,国庆长假刚一结束,C9高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校长们就在北京举行了“2014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会议主题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流大学建设”,科大侯建国校长在会上做了《协同与开放时代的研究型大学》的报告。没有机会聆听他的报告,但想来其中一定饱含着他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刻思考。是啊,没有一流大学是培养不出诺奖英才的,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些校长们的举措才是真正务实的、有效的、可赞的。
       C9加油!科大加油!


                                                                         ——也西湖随笔(1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0-28 13:2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11-1 22:03 编辑

秋词——也西湖随笔(17)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19&fromuid=7646


           当西风吹散了重重的雾霾之后,突然发现周边已满是秋意秋韵。邻居老大娘摆在楼道口的那几盆菊花,不知什么时候开了,白的黄的,虽不名贵,却很惹眼。小区里的树叶,却开始星星零零地飘落,清晨散步时候,常会有枯叶飘飘荡荡地掉到身前。回家上网,发现论坛上竟然也是秋声一片。这就不能不令俺这喜欢追风赶潮的人,紧急行动起来。但坛友们又是美文,又是美景,诸如《秋之歌》、《秋日私语》、《捡秋》、《走进初秋》、《徒步秋光》等等,看得俺目瞪口呆、垂涎欲滴。俺有自知之明,知道即使自己再折腾,也翻不出新花样。索性填一首词,附庸风雅一番吧。


                                                【浪淘沙】秋意

           微雨送轻寒,金洒红翻,心湖影碎月新残。粉靥沐风香沁远,翠黛含烟。
           莫妒菊花鲜,几日娇妍?独留冰魄向诗笺。鱼跃苇塘惊宿雁,声断云天。

                                                                                              ——也西湖随笔(1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7 13:14 , Processed in 1.4310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