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梦吴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科大offer雨的深层次思考

  [复制链接]
21#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8:56:11 | 只看该作者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08:38
现实如此,历史如此,想千把年前中华盛世,还吸引了无数东洋鬼子来接受开化启蒙教育,还有西洋马可菠萝不远 ...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22#
 楼主|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02:39 | 只看该作者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08:50
数十年来,回来的也不少的,占10几个点吧。。。君不见,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中,活跃着许许多 ...

但还是有大部分滞留国外,尤其是高精尖的人才。
当然,“官二代”、“富二代”那不叫人才,不在讨论之列。
23#
 楼主|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8:55
政策的引领依赖于发展的根基和进展。

应该讲政策引领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引领中国经济走上发展大道就是例证。
24#
pdy 发表于 2013-3-28 09:24: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dy 于 2013-3-28 09:29 编辑

大学毕业出国的已经是人才精英了吗,呵呵,这是指到出国时的这个时点.值得商榷.
当然,以后他们中以后会有人才出现,这毫无疑问.
那么这些以后成了人才精英的是由谁培养了呢?(除去他们自身的努力)
钱学森在科技方面是谁培养的?
充其量算中西合作培养,但哪个重哪个轻,哪个主要哪个次要?哪个关键哪个通常一般?
如果承认主要是国外培养的,那么就不存在流失问题,自然也就是说得过去的事.像钱学森,中国是绝对划算.呵呵.国外自然是不划算.
科学需要"杂交","杂交"的途径多样,潘建伟也是如此.
"杂交"时需要出国,这本身没有什么可惜.
至于以后会不会回国服务,这笔账会否"划算",这很难说,呵呵
50年代,钱学森那一代人一些人才精英回国,那时国家很穷....耐人寻味...
25#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09:25:14 | 只看该作者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02
但还是有大部分滞留国外,尤其是高精尖的人才。
当然,“官二代”、“富二代”那不叫人才,不在讨论之列 ...

留一些在国外,也不是没有坏处,他们会把东方人的影响力传播出去,促进东西方文化思想交流,世界性的思想知识大融合,也是人类发展的一个趋势。。。。

另说几个钱时代人的小事:钱就不多说了,只说钱离世时,全香港所有媒体,包括那一堆几十年来逢中必反的。。。都在为钱唱颂歌,没有一句不是好话,敬佩的话。。这种现象在香港从来没有过。。。说杨和李,在科大还有杨的铜像,就是回来82娶28那个。。。李是指李政道,李、杨合拿的诺奖。。。李前些年公开发文指杨学术道德不佳等等。。。李在改革开放初首次回国,见到邓总书记,直接向其建议开设少年班,这才有了中科大少年班。。。。少年班就是这样来的。。。
26#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9:26:28 | 只看该作者
以史为鉴。鸦片战争时期,国门的洞开,是被迫的,是用列强的炮火打开的。国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也就是说,正视外国列强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以自我为中心的泱泱大国。于是开始了洋务运动,从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鲁迅的“拿来主义”,直至毛主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最大的收益之一就是我们享受到了“开放”的红利,其中当然包括了出国留学人员,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所做出的贡献。
绝不能因噎废食,决不能因为人才的外流而改变留学生政策,因为从过去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上看,鼓励出国留学,有利于国家利益。当然,的确应该创设更加好的政策和条件,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正所谓“没有梧桐树,拿来金凤凰”。仅仅依靠爱国主义的说教,是无法吸引人才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7#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9:41:36 | 只看该作者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12
应该讲政策引领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引领中国经济走上发展大道就是例证。

政策引领发展,没错。但是政策的制定,不是纯粹主观的东西,而是必须遵循和依据客观的现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策,之所以能够引领发展,就是在以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主要是“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劳动积极性,再不改革,中国的经济就会持续走低。
28#
 楼主|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4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吴越 于 2013-3-28 10:12 编辑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9:26
以史为鉴。鸦片战争时期,国门的洞开,是被迫的,是用列强的炮火打开的。国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也就是说, ...


当然,的确应该创设更加好的政策和条件,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正所谓“没有梧桐树,拿来金凤凰”。仅仅依靠爱国主义的说教,是无法吸引人才的。

深有同感,国家应该在吸引高技术人才回国方面出台更加优越的条件,毕竟高科技是工业发展的灵魂,而高科技又为少部分精英人才所掌握。吸引这部分人才回国效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更有后劲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才有可能逐步改善。
29#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10:4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三兵 于 2013-3-28 10:46 编辑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9:26
以史为鉴。鸦片战争时期,国门的洞开,是被迫的,是用列强的炮火打开的。国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也就是说, ...


钱时代在建国热情感召下回国的其实也只是当年国民党派出去的学生中的极少数而已啦。。。不回来的,许多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回来的,都是火种,立业更兼传道,没有第一代归国大家,就没有中科大,从这角度来说,科大的学生、家长,不管将来自己的路怎么走,都要永远感谢第一代红色海归。。。这一点不会有问题吧?
30#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10:47:51 | 只看该作者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02
但还是有大部分滞留国外,尤其是高精尖的人才。
当然,“官二代”、“富二代”那不叫人才,不在讨论之列 ...

有些情况,不得不承认,不滞留国外,就成不了高精尖的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7 21:00 , Processed in 1.4466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