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伍尔夫,我不是很了解。阅读《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纯属机缘巧合,已然忘记是在哪里被这个书名吸引住而去找书来看的。 这本书探讨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贫穷对女性创作的限制等问题。按理说是非常枯燥的话题,但作者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作家,她虚构了一个故事,让每个读者都化身为书中的主人公,让每个读者都能以“第一视角”去寻找“女性与小说”之间的联系,并在这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受历史中的女性的困境及问题,抽丝剥茧,循序渐进,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不是一般的通俗读物,也不是一本理论或哲学著作,它介于两者之间,不太好读,也不是一般读者愿意读下来的。读它,要投入大量的思想,要有尽可能多的阅读储备,要有对写作理论一定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读它,字里行间都是对你已读作品的检阅,都是对你已读作品的指导和深入。当然它有自己的主题,有自己的脉络。 伍尔夫在书中客观描写了女性和男性的关系和角色,在过去的时代,一个性别享受着安慰与繁荣,另一个性别却遭受着贫困和动荡。在父权男权社会里,女性没有教育,没有自由选择婚姻的权利,没有竞选投票的权利,无数女性世世代代被困在家庭里,人们不鼓励女性成为艺术家,相反,她会遭到斥责,侮辱,说教和劝诫,女性的形象完全取决于男性。从伍尔夫笔下我才知道,1866年以后英国才有女子大学,1880年以后英国已婚妇女才有自己的合法财产,1919年以后英国女性才有了投票权。又过了九年之后,1928年拥有每年500英镑和自己一间独立房间的伍尔夫写了这本书。她从每年500英镑的财富独立和一间独立房间中获得了灵魂的解放和自由的启蒙。也因此,她鼓励其他女性小说家,“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自己的房间”,她精炼地指出了女性平权的两个要点,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女性平权不是男性化,也不是把自己物化,就是给每个人,无关性别的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去选择和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不恨任何男人,因为他们无法伤害我;我不用取悦任何男人,反正他们也无法给我什么。”物质基础决定心智的自由,心智的自由决定诗歌的诞生,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当一个女孩拥有资金和一间自己的房间,她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她的人生将有不一样的天地,她无需凭借谁的光,因为她自己便是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有最大的安全感。可以任性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丢一次说分就分的恋爱,可以买一回想买就买的东西,可以拒绝一次自己不想干的事情。正如伍尔夫在文末所言: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伟大的心灵是雌雄同体的,男作家头脑中要有一部分女性化,女作家头脑里要有一部分男性化,才更能产生伟大的作品。男女不仅异性相吸,还做着性别互补。诗歌的诞生需要母亲,也需要父亲。任何艺术的创作都需要大脑中的男性和女性达成某种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共鸣,才更有穿透力,参透永恒的真谛。男性和女性各司其职,才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 伍尔夫不愧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读这本书,最震惊我的不是书中探讨的话题,而是伍尔夫勇于思考,敢于表达的特质。我仿佛看见她站在我面前对我说:去勇敢,去努力,去赚钱,去挣属于自己的房间。去自由,去让自己变得更好,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可喜的是,不到一百年,这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升。但也不可否认,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所以,在现代社会,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女性,都应从观念上彻底解放自己,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和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这种经济的独立是思想独立的基础,没有经济的独立,在思想上就无法站在一个足够高的高度,与其他人尤其是与其他男性平起平坐,也就无从谈思想自由、灵魂独立和社会地位。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