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压力使孩子少了创造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琼儿 发表于 2009-9-25 19:28: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儿子没有上过任何课外培训班,还上了市重点中学,考上了中科大,所以我现在经常被问到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理论水平太低,写不出来,只好抄了。
今天抄的是在北青报上看的,给大家讨论讨论。



                                      压力使孩子少了创造力
                          洋眼看家 ◎口述/江森海(英国老板,在京多年)
  在中国不一样,大部分人迫于生活压力最后还是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从1993年来到北京,到现在差不多在北京生活了17年。
  几年前,有一次,我在逛街时,无意间看到了一件登上长城的旅游T恤衫,我突然觉得从1993年到现在这样的T恤衫一直没有变化,没有新意。那个时候我就想,北京这么丰富的一个城市,应该把有意思的东西印在衣服上面。后来2005年,我在南锣鼓巷开了一家自己的创可贴T恤店。我把一些很有意思的老北京的东西贴在T恤上,比如暖瓶、搪瓷脸盆、粮票、地铁2号线地铁票。可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中国人并不太接受我的创意,当时在他们看来,这些旧东西早就过时了,现今的时代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甚至中国工厂的负责人说:“我们负责给你做东西,但是中国人绝对不会买。”所以刚开始99%的顾客都是老外。在我们老外眼里,这些东西很有意思很好玩,而且是对北京历史的一种怀念方式。对我们来说,怀旧和复古的东西更加时尚。
  中国在创造力方面还是相对缺乏的。我看到在中国遍地都是企业家,随便扔一块石头就能碰到一个企业家。但是,这些企业家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怎么会创造,他们只是单纯地去模仿。中国人在创造力方面还要加强一些,不过毕竟中国才刚刚改革开放三十年,而英国已经发展了几百年。我相信中国人的创造力会随着时间慢慢地提高的。
  但是中国人缺乏创造力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在中国,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父母对这些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却正好磨灭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我看到现在我周围的中国邻居家的孩子们每天做作业要做到很晚,他们很辛苦。以前我的大女儿在北京的托儿所上学,后来我觉得她很辛苦,所以现在我送她去英国人办的国际学校,现在她的作业每天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学校会经常安排做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比如,有一次,她说要做一个自己的点心品牌,她先在一个盒子里装进饼干、巧克力和各种糖,然后给盒子做包装设计,整个创造过程都由她自己完成,最后她的作品拿到学校去参加展览。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对小孩子的创造力特别好。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才能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我自己来自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父母不对我施加任何压力,所以我很自由。正是这种自由让我有很好的创造力。这也就是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最大区别,自由自在赋予了西方孩子更多的创造力。
  我最近回伦敦看到人们到处在搞创造,人们没有生活压力,可以如愿地去做喜欢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不一样,大部分人迫于生活压力最后还是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伦敦是一个国际城市,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伦敦的南边是印度人,北边是非洲人,中间有犹太人和俄罗斯人,什么人都有,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发展创造力。
  而且在英国,外国人很容易就被接受,如果一个黑人、白人和中国人在街上走的话,英国人不会把你当作是老外,如果你在英国生活,他们更加会把你当作是英国人。
  但是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7年,我的三个孩子都是在北京出生的,我已经把自己当作是北京人了,可是别人还是把我当老外。现在我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企业,也算是一个企业家,我想申请中国国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所以我还是经常要去办签证,很麻烦。而在英国,如果你的孩子在那儿出生的话就会是英国国籍,或者你在英国有工作的话,只需要5年就可以加入英国国籍。
  现在北京也在慢慢发展成为国际城市,正在接受各个国家的老外,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老外也会变成中国人的。
 

插图也有趣,一块搬来了。
插图/陈兴兴  

img.gif (29.27 KB, 下载次数: 20)

img.gif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lao90286 发表于 2009-9-25 19:29:46 | 只看该作者
站好位置再说话!
3#
 楼主| 琼儿 发表于 2009-9-29 13:14:5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鲨鱼与鱼的实验结果,让人深思: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4#
豫章闲客 发表于 2009-9-29 13:29:47 | 只看该作者
这就叫习惯性思维吧?想起我当年毕业参加工作不久设计某型导弹标点型架的经历。参阅前人的设计图纸,总感觉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呵呵,于似乎我就自作主张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结果图纸交到室主任校对的时候被全盘否决,理由是用了几十年的东西(五十年代就那么用的,而我那会儿是八十年代末了),一直没出什么问题,不能改!所以说,真的感觉我们不是个创新的民族,就像那条鲨鱼呀!
5#
风铃草 发表于 2009-9-29 18:06: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比较保守,再加上从小的教育就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这样才乖,那样才是好孩子,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模式的孩子,思维也受到的各种规矩的束缚.
育人是个百年计划,相信我们的后代会越来越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4-28 03:45 , Processed in 1.4744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