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调查:过半受访者直言硕士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秋枫 发表于 2014-12-23 17:3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调查:过半受访者直言硕士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
2014-12-23 08: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过半受访者直言硕士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14年12月27日至29日举行。近年来“考研热”一直高温不退,一些大学生考研(课程)的浮躁心态也广为人们诟病。当下大学生为什么考研?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347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发现身边大学生考研的最普遍目的是圆名校梦(42.8%),接下来是逃避就业压力(33.7%)、重新选专业(33.1%)和进入理想城市(32.0%)。仅25.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大学生考研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有兴趣。57.0%的受访者感觉当下硕士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

  受访者中,26.2%的人是在校生,70.3%的人已经工作。61.4%的人学历为大学本科,20.0%的人学历为大学专科。

  42.8%受访者发现身边大学生考研是为了圆名校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赵坤(化名)今年报考了本院的研究生,现在正在紧张地复习备考。她告诉记者,选择考研并不是因为喜欢文学,主要是想提高学历,而考本校的研相对容易一些。关于以后的职业发展,赵坤直言不想进入相关领域工作。“不过我也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打算先读3年再说,之后可能会去考公务员(课程)”。

  王凯杰一年前拿到了上海某著名高校的MBA学位。他告诉记者,自己本科学的是机械专业,进的公司还算不错,但是公司位置在中部地区,而他很想去大城市生活和创业。于是他在工作5年之后又去考研。

  调查显示,据受访者观察,身边大学生考研的最普遍目的是圆名校梦(42.8%),接下来依次是逃避就业压力(33.7%)、重新选专业(33.1%)、进入理想城市(32.0%)。仅25.6%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大学考研是对学术研究有兴趣。

  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对于很多人来说,就业已代替学术成为考研的主要目的。本次调查显示,34.2%的受访者认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应该更注重就业能力,19.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更注重学术能力,40.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两者并重。

  赵坤认为,现在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想通过考研圆名校梦、进大城市是很正常的想法。更何况当下研究生学位不仅有学术型,也有专业型。考研并不一定要以追求学术为目的。

  在王凯杰看来,当下不少考研的人,实际只是为了混学历和学位。学位和学术、技能水平之间的联系已经被削弱,会带来学历含金量的下降。

  57.0%受访者直言硕士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

  一名在某国企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在招聘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研究生的水平确实比本科生高一些,但也高不了太多。他表示,其实有一些工作,本科生也可以做。但由于岗位有限,国企只能优先招聘学历高的。因此,很多学生明知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也要去考。

  本次调查中,57.0%的受访者直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含金量下降。对于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44.1%的受访者表示满意,41.2%的受访者表示一般,14.6%的受访者直言不满意。

  记者查阅教育部网站公布的1998~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发现,自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98~2005年招生规模年增幅保持在20%~30%。2005年之后,由于国家对招生规模的控制,招生规模年增幅下降,保持在个位数。2009年由于专业硕士生扩招,招生规模年增幅一度又达到14.5%。

  在这样的扩招形势下,高校教学资源出现紧张。《北京商报》刊文指出,大学里一名硕士生导师一般需要指导4名以上全日制硕士生,指导的在职学习的专业硕士生平均达到五六名甚至10名以上,已经处于满负荷高压力状态。在此情况下,部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难免流于形式。

  中国教育在线公布的《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继2008年因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报名人数下降之后,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出现减少。虽然2015年研究生总体报名人数还未公布,但是辽宁、河北、河南、湖北、广东等省份都已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考研热”降温的同时,近年来专业硕士却还在不断扩招。2009年以来,我国报考专硕的人数从4万人扩大到2012年的43万人,占到全部考生的1/4。《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预测,到2015年,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比例将达到1∶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眼下,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做的,只是简单地减少学术性研究生规模,调整为专业硕士,而对专业硕士的课程、培养模式和师资并未进行任何调整。甚至出现由于调整为专业硕士,导师所带学生更多、课程要求更低、上课规模更大的情况。

  58.9%受访者建议对研究生宽进严出,严把质量关

  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含金量,国家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3年3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考核与淘汰力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6月印发《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公布从2016年起,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以对在职研究生进行严格把关。

  针对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比例调整,熊丙奇指出,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采取的调整路径是,根据专业硕士的培养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与培养模式,以吸引学生选择报考,从而实现学生的教育需求、学校的培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良性发展。

  调查中,对于提高现有研究生的教育质量,58.9%的受访者建议对研究生宽进严出,严把质量关。34.8%的受访者建议将学生质量纳入对导师的评价体系。33.6%的受访者建议停止扩招,保证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21.4%的受访者建议高校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让考研回归其本意,让真正对知识有兴趣的人去读研究生,61.3%的受访者建议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不唯学历学校论。51.6%的受访者建议国家改善产业结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45.2%的受访者建议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投身学术研究。40.5%的受访者建议改变社会用人的学历高消费现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4-12-23 17:37:35 | 只看该作者
华东师大教授:导师对博士生素质的满意度不到5成
2014-12-23 08:25 来源:腾讯教育 
华东师大教授:导师对博士满意度不到5成

  腾讯教育讯 2014年12月22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李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赵沁平等参加了本次大会。来自全国500多家高校的550余人参加了大会。

  以下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阎光才演讲实录——

  各位代表,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我的题目是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五年部分调查数据缕析。我们这个学会先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今天的想法是基于前几年做的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对目前研究生培养当中的一些问题呈现给大家交流。

  这个数据是小数据,也是调查数据。我们每年有一个年度报告,希望每年针对研究生教育当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做一些调查。最近几年研究生教育方面有关热点议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结构调整问题,涉及到研究生的学术专业学位两者间的调整,第二是机制改革问题。招生体制方面做了一些调整,最后一个非常关键,涉及到质量保障方面,主要去年出来学位学术团体评估。

  所有的关注点聚焦就是培养单位基层的制度建设,具体培养细节管理方面的问题。所有改革的核心,注重内涵发展。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研究主题2009年开始涉及到所有的改革等等,2010年涉及到学位问题,培养体系。2011年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环节问题,做了一系列调查。2012年主要涉及到研究生培养规格问题。2013年做了细节的调查,涉及到的科研经费使用,研究生老师队伍发展趋势情况等等。我们做了老师压力情况分析等等,这是五年大致调查报告的内容。

  每年涉及到的调查主要以研究生为主,做了很多针对老师的调查。得益于我们研究生院到下面的大力的配合,主题是根据当年的热点、难点来展开的。目前基本上把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的调查,做了每一年调查的常设项目。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根据内容注重国际比较研究,国际前沿的介绍。今年主要针对五年相关的很小的一部分的数据,对培养环节,是质量控制主体,培养单位,不仅仅是外部的评估的问题。

  从内部来看,招生环节,权力下放,权责相符,学术学位。2011年我们做的数据,导师对博士生素质整体满意度不到50%。最主要的数据来自课程教学环节。2008年最早的调查,研究生学习学业考核对他的压力方面非常低。我们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业考核没有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威慑力,相对比较宽松的。2009年对博士生满意度调查,相对其他所有方面的指标,正特上博士生这个环节普遍比较低,和导师学术支持等等方面。

  课程教学哪些方面我们做了简单的统计。满意度最低就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对课程体系的总评价方面,培养方案合理的得分值,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师上课认真程度,课堂的氛围两者之间,老师和研究生调查之间的相差非常的悬殊。学生认为培养方案存在不合理,老师的分值高于研究生。学生课后能够自觉读书,研究生比导师高。

  各种资源方法的使用频率,2010年针对全日制专职学生的调查,涉及到导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90%的人认为。涉及到跨学科,普遍认为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非常不一样的。对论文的发布方面分值非常低。现在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形式化。

  在目前的教学方式受欢迎程度方面,课堂讲授60%,是2011年的调查。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式目前占41%,受欢迎程度最高。学生专题汇报情况比较普遍,受环境的程度比较低。不同学科研究生专业方式的选择方面,大类划分,农学讲授比例最高,可能会涉及到样本材料的问题。

  2010年做了推迟毕业博士生的调查。博士生对影响他答辩的推迟的因素方面,最重要有三个,论文选题,导师指导,最突出的是自身的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非常弱。我们2010年做了教师的调查,对教师自我评价时候,普遍认为自身的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不足。我们很关注。

  现在课程教学方面,方法、问题导向教学研究需要亟待强化。2011年博士生认为导师什么最重要?普遍认为学术能力和水平非常重要。两者比例超过80%,导师自身的学术素养和能力非常关键。56所研究生院的调查样本,不同年龄研究生段做了分析,确实在研究院下,教师当存在一种不适应二八规律,20%的人大概贡献产生是60%,通过数据基本揭示这样的现象。不是总体,而是在分别对不同的年龄段做了分析时候发现,到了50岁之后的分化更加明显。这是很值得关注的现象,这是结论数据。

  我们专门搜集了一些纵向的数据。35岁以下高产出,对他50岁以后产出具有非常高,早期产出非常高的,一直到50岁以后依旧是高水平。可能目前的导师队伍学术水平上,这个问题有可能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出现问题的重要的原因。

  不同学段研究生低水平的情况比例值得关注,课程体系当中出现本科、硕士、博士的当中一些基础研究,课程教学,研究生能力方面,研究生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发现问题能力,第二个研究方案设计能力,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存在的缺失。

  公共外语(课程)课课程评价不高,专业外语方面相对来讲比较高。目前学术学位不是简单的一个层面学习美国的模式,是课程的规范,学科的总量问题。我们总量不低,主要是涉及内部的结构内容的实质性。我们觉得可能需要改革来进行考虑。

  第三个导师指导环节。导师资格审定需加强,强化责任意识。2010年做了一千个样本,联合培养到国外去的博士生做的调查。涉及到和国内的老师以及在海外老师之间的联系。在海外的基本达到每周一次联系频次。导师指导的频次和延期毕业的关联,导师每月与研究生课外交流次数,47%最高是一到三次。四到六次大概34%,总体上超过50%的是一周不足一次。每次交流时间超过35%只有15—30分钟左右。70%的人和导师每次交流时间大概45分钟以下。

  导师指导频率和学生希望的实际发生的3.8,博士是3.9,期望指导频率大概每周一次。这个问题导师没有时间指导,导师时间到哪去了?51—60小时的比例,目前已经达到60%,我们做了国外的研究型大学,包括一般院校教师的周末时间的数据的梳理。国际上目前高校教师一般来讲平均时间大概在54—55小时。所以教师的时间付出是不低的。超过60%也是超过50小时,是超负荷的工作了。最重要的时间是在科研上,工作精力前三位,排最前面的科研占了将近60%,次位是30%。目前教师面临的科研压力,特别是是教师时间分散的主要的原因。

  非学术性的事务当中,涉及到的有关同事家庭关系处理方面,学术杂物方面的事情比较多。这部分时间很大程度上是5小时。影响导师时间的要素,中年导师承担了事务比较多,导师太忙。理想导师的满意度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联?主要三个因素。导师指导行为,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导师的学术背景或者导师的学术成就,这三个对研究生和满意度有高度关联。

  2013年时候提到导师指导行为,专门分析了研究生和导师认为目前导师指导行为不当,有哪些方面。研究生排序是学术规范问题,有四项排在前十位。第二个方面,歧视问题,导师看不起自己的研究生,不愿意招少数民族研究生,不愿意招女生,不愿意招西部去的。我们说认为行为不当的最重要的原因。有六项是导师行为不当,课堂的细节,上课迟到,课堂上讲粗话等等,这是不当的行为。

  论文评审环节,有些调查反映了一些问题。对中期考核感到压力很大的比例不是非常高,36.5%,一般的没有什么压力的两者占起来达到60%。

  评审方式,盲审对研究生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完全不符合和不符合的两者的比值,普遍认为盲审对研究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博士生希望盲审专家应该重视哪几个环节?首先对论文的涉及的领域非常的熟悉。评审专家的学术能力和水平,评审专家的责任心。这三点盲审当中非常需要注重的三个方面。

  大致通过数据反映了一系列的问题。也谈不上总结,其实就是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课程的教学方面,特别是在培养单位要重视的问题。涉及到导师队伍的建设,导师的责任心问题,强化一下导师的资格遴选的问题。第三个方面,培养单位有关的一些最基本的制度建设方面,还是亟待加强。根本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制度,而在于制度是否落实,是否是有执行力。

  最后一点,现在越来越强调教育课程规划建设问题,规划建设我们也担心存在一种隐忧。这种课程的规范化有本科化的出现,需要特别的注意。用讨论的方式不是研究生,本科生就特别的强调了。研究生的课程可能和本科生的讨论式有非常大的区别。特别强调研究取向。怎么样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定制需要,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强调导师的责任制,特别强调导师的连带责任。涉及到一个问题,怎么处理导师的集体指导,相互之间的合作问题。集体指导有没有带来一个分散?拓宽研究视野,过多的强调课堂,可能更多强调的一种研究生的培养整个过程的项目的方式培养。长学制的培养方式,目前可能会存在问题。从硕士开始明确了将来攻读博士,目前所有承担硕士生的导师都来参与长学制,会带来很多问题。

  分流淘汰机制,现在各个学校没有真正的落实。盲审制度的完善,国外很少这个东西,中国比较符合特色。盲审前沿的研究不适合盲审的方式,要找小同行。

  强化导师责任,加强对导师的管理。通过教师工作负荷的分析,目前的高校的教师的压力非常大,强调责任的同时,导师也需要得到关怀。应该和研究生一起成长的,我的汇报就这些。

  最后我们今后要关注一些议题,研究报告有一些常设的数据,做了跟踪性的数据,常态检测和诊断。第二,国外做的越来越多的,后边适当注意一下学位职业发展方面的调查。现在只是关注在校期间,究竟未来发展如何,需要去重视。第三,国家进入新常态的时期,人才培养是不是面临一系列的变化?我们会做一些体制机制改革。第四,研究生院长联席会提供支撑,兄弟院校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资源。第五,继续注重研究热点,有一些难点的研究。我们研究报告始终关注任何专题研究,都是注意和国际比较。研究院联席会和国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今后大致的关注,我的报告就到这,谢谢大家。
3#
快乐鱼 发表于 2014-12-23 20:33:21 | 只看该作者
问题出在哪里?
4#
海之女 发表于 2014-12-23 20:40:46 | 只看该作者
都是扩招惹的祸?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开心就好 发表于 2014-12-23 22:09:48 | 只看该作者
就业难,难就业,学习、学习、再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2-1 02:49 , Processed in 1.3531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