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科技日报】首次发现!企鹅活动影响南极“臭氧洞”
科技日报讯 (记者 吴长锋)记者10月1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朱仁斌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在南极苔原卤甲烷产生与消耗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在线发表在环境科学著名刊物《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南极是全球增温最剧烈的地区之一。随着气候变暖,南极冰盖退缩形成的无冰区苔原是海洋动物企鹅等的重要栖息地。大量企鹅粪在土壤中的沉积强烈地改变了苔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研究人员采集了南极普通苔原、企鹅聚集区及其附近的苔原,以及苔原沼泽等区域土壤,发现普通苔原土壤对卤甲烷的消耗速率显著高于企鹅聚集区及其附近的苔原土壤。研究人员通过-4—12℃温度梯度土壤培养实验,揭示出温度增加促进了普通苔原土壤卤甲烷的消耗。自然源卤甲烷对臭氧具有破坏作用。大量企鹅活动及其粪便对海洋源元素的生物传输,促进了卤甲烷的产生并减弱了土壤消耗卤甲烷的强度;气候变化影响企鹅的迁移和种群的大小,进而干扰苔原土壤卤甲烷源汇通量和当地的大气环境。这一研究对于预测南极卤甲烷源汇过程对未来平流层臭氧破坏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2020年10月20日4版)
|